法語音樂劇版音樂會《悲慘世界》:演唱酣暢淋漓重現經典魅力
全場十余次響起掌聲與歡呼,演出結束后幾度“安可”,《悲慘世界》法語原版音樂劇版音樂會近日在天橋藝術中心上演,激起觀眾熱烈反響。此次音樂會以近30位身著劇中人物服裝的音樂劇演員、一支完整的現場交響樂隊的舞臺配置,原汁原味演繹了30余首金曲,傳達出原作的史詩氣質。
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的世界名著《悲慘世界》,堪稱一部再現19世紀法國波瀾壯闊社會全景的史書,亦是一首振聾發聵的人性悲歌。法語版《悲慘世界》是這部文學巨著的第一個音樂劇版本,此后又以英文版上演。此外,《悲慘世界》還多次被改編成電影。因而,劇中的經典唱段可謂深入人心,觀眾對音樂會的期待不止于聆聽經典歌曲,更希望沉浸式重溫這一經典故事。
作為一場音樂會而非音樂劇,此次演出現場雖然沒有恢弘的舞臺布景,但演出效果仍然感染力十足。這首先得益于現場交響樂團與實力唱將在音樂上的精彩表演,還原了諸多動人的“名場面”——芳汀的《曾經的夢》,娓娓道來自己幻想的幸福人生以及遭受欺騙后的凄慘命運;冉阿讓、沙威的《狹路相逢》,在激烈的交鋒中訴說對善與惡的不同認識;眾人合唱的《舉起酒杯致民意》,“為了民眾的意志,為了前進的步履”寄托了人們對明天的期望……一首首經典歌曲,在演員們飽含深情的演繹下可謂酣暢淋漓。
此外,音樂會的演員們皆為帶妝演唱,融入了戲劇性表演,讓觀眾更加入戲。從第一首《苦役之歌——可憐,可憐》開始,六位衣衫襤褸、戴著鐐銬的囚徒走上臺,他們麻木的神情與低沉的哀歌,讓觀眾感受到深重的苦難。劇中作為丑角的德納第夫婦,以夸張的造型與詼諧的姿態演唱了《慶典上的乞丐》,惟妙惟肖地刻畫了19世紀法國動蕩的社會環境下,部分小市民階層的蠅營狗茍,他們的表演也迎來觀眾熱烈的掌聲。
在舞美方面,該劇的燈光設計變化多樣,針對不同情節、不同歌手、不同曲目設計了專門的燈光氛圍。比如,德納第先生去戰場上撿拾尸體留下的財寶,頭頂有一束燈光伴隨秒針的嘀嗒聲如鐘擺般晃動;當年輕的革命者們走上街頭戰斗,閃爍的燈光與槍聲配合,帶給觀眾身臨其境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