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是擱進人心里的一塊石頭 ——“北影大講堂:文學與電影”系列名家對談活動第二期舉辦
12月2日,“北影大講堂:文學與電影”系列名家對談活動第二期——作家劉醒龍與導演黃建新在北京電影學院展開名家對談,深入探討文學與電影的交融,全面剖析現實主義作品的內涵、表達意圖及創作經驗。對談由學者劉小磊主持。
活動開場重溫了經典電影《背靠背臉對臉》,該片由黃建新、楊亞洲聯合執導,改編自劉醒龍的中篇小說《秋風醉了》,講述了某市文化館王副館長盡忠職守多年,多次任“代館長”,但始終不得轉正,他先后與兩位外派的新館長斗智斗法,工作態度從每事親力親為逐漸轉變成漠不關心……影片聚焦小城市、小人物之間“看透不說透”的官場爭斗,處處充滿黑色幽默的色彩,在小人物的嬉笑怒罵中揭開了中國人情社會的沉疴。
小說是溝通人與現實的介質
就小說與現實之間的關系,劉醒龍認為,在文學創作中,現實主義作品的創作是最難的。“現實我們誰不了解?我們生活在現實當中,我們自然了解現實,我們自然理解現實,甚至我們就是自己創造現實的人,為什么還需要小說呢?就是因為人和現實之間還是需要有一種東西進行溝通?!彼€分享了自己在文學創作上的態度與經驗,他認為要重視小說中次要人物的塑造,這關乎作品的成敗。藝術源于生活,文字創作來源于生活經驗的積累。劉醒龍表示,自己創作風格的轉變也源于人生閱歷和寫作體驗積累后的“升華”,現實主義是人生的主流,也是藝術的主流,而往往主流是最容易被忽略的?!拔覀兡贻p人都犯過這種錯誤,到了后來當我們認識到現實主義最重要的品格的時候,就認準了這個路一直走下來。”
電影與文學緊密相連
黃建新是在《小說月報》上發現《秋風醉了》這篇小說的??吹竭@個故事時他腦海中已經產生了豐富的聯想,非常有感觸。小說看到三分之一,他就讓人趕緊聯系作者,決定要拍這個故事。黃建新的電影與文學的關系密切,《黑炮事件》改編自張賢亮的小說《浪漫的黑炮》,《輪回》改編自王朔的小說《浮出海面》,《站直啰別趴下》改編自鄧鋼的小說《左鄰右舍》,《紅燈停綠燈行》改編自葉廣芩小說《學車軼事》,《五魁》改編自賈平凹的同名小說……黃建新說,小說是電影重要的精神源泉,而小說要轉化成真正的電影,必須具備具備影像所具有的獨特魅力,否則是要失敗的。他希望同學們打開視野,多讀一些社科類、哲學類的書,幫助自己透徹認識世界和分析事情。在藝術創新上,黃建新認為,“我們要不停地挑戰,不停地犯錯誤,不停地改錯誤。犯錯誤、改正錯誤就是學習。”
面對挑戰,積極擁抱、自信無畏
針對AI等新生事物對文學或電影產業產生的影響和沖擊,兩位作家、導演都表示了積極樂觀的態度。黃建新坦言,AI對電影產業的挑戰真的太大了,“AI將徹底改變電影的就業和創作模式,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我們不應產生抵觸,要轉變心態“爭取克服自己的固化心態,擁抱未來、擁抱科學”。劉醒龍則表示自己從不擔心被AI取代,文學來源于生活,扎根在生活最深處,而AI生成的東西往往與日常生活是脫離的,寫作者要對自己的創作保持應有的自信。
在提問環節,劉醒龍與黃建新與在場媒體、學生就文學與電影新發展、青年人電影創作、類型電影市場發展、文藝創作與社會變革的關系等問題展開了交流探討,現場氣氛熱烈。
“北影大講堂:文學與電影”系列名家對談活動由中國作家協會社聯部、北京電影學院主辦,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北京電影家協會、北京愛奇藝科技有限公司承辦。據悉,第三期對談將于12月6日舉辦,知名導演烏爾善將分享電影《封神》的創作歷程并探討如何將中國古典文學融入現代電影工業化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