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與文學相約”跟著茅獎作家同游浙江文學館活動在杭州舉行
11月16日,“2023中國文學盛典——茅盾文學周”系列活動首站在浙江文學館舉行。由中國作協指導,浙江省作協主辦的“青春與文學相約”跟著茅獎作家同游浙江文學館活動上,中國作協副主席、茅獎作家畢飛宇、徐貴祥與現場百余名學生分享了自己的創作經歷與心得,交流了有關文學的思考。
中國作協社聯部主任李曉東在致辭中表示,浙江文學館是浙江文化領域的重要創新性成果,是國內除了中國現代文學館之外規模最大的單體文學館建筑,也是全國文學館聯盟首屆常務理事單位。此次茅獎作家畢飛宇、徐貴祥來到浙江文學館,帶領大家一起走進文學的沃土,走進中國現當代文學深沉熱烈的精神原鄉,感受厚重的吳越文化積淀、觸摸浙江文學跳動的歷史脈搏,邂逅文學名家和經典作品,可以幫助學生們深入了解浙江從古至今的文學發展歷史,感受浙江作家們用作品構筑起的文學世界,用豐富的體驗激發文學想象。
浙江省作協主席艾偉在致辭中談到,浙江文學館開放以來,各項活動持續開展,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許多學校組織學生來到文學館,了解文學歷史、聆聽文學講座、感受文學魅力。此次畢飛宇、徐貴祥兩位作家的到來,既體現了中國作協對浙江文學事業的關心支持,又展現了當代文學名家對青少年文學教育的關注。相信參加活動的同學們將在近距離接觸名家過程中,感悟到更多文學的趣味、內涵和魅力。浙江省作協將把浙江文學館打造成溫馨的“作家之家”和“文學之家”,為廣大作家和社會公眾特別是青少年朋友們在這里開展活動、走近文學創造優越條件,共同推動新時代文學繁榮發展。
首次來到新開放的浙江文學館,畢飛宇感到這個場館“既獨立又開放,與年輕人十分貼近?!彼J為,無論文學館的專業性有多么強,它呈現出來的依然是生活,是一種高質量、堪為典范的生活?!澳贻p人在成長過程中,能夠去參觀當地的文學館,可以從中感受到歷史與文脈,這是非常幸運的。過往的生活依舊可以給我們今天的生活帶來示范性,這種示范性對未來有巨大的幫助。”
交流活動開始前,作家們參觀了《紀念茅盾先生<子夜>出版90周年》特展。徐貴祥站在茅盾手稿前,內心感慨萬千,“我是帶著尋根的心情來的。18年前,我第一次來到浙江,來到烏鎮,是來領茅獎?!彼叵肫鹆?0年前的往事,“40年前,在軍隊的院校、在山溝里的圖書館,我既做著將軍夢,又做著文學夢。”在圖書館一排排的書籍中,有很多文學名家的著作,徐貴祥閱讀到了《茅盾論創作》一書,感到非常適合自己?!皶兄v了怎么設計人物、怎么建立結構、怎么組織語言、怎么體驗生活、怎么放大細節、怎么延伸思路、怎么捕捉靈感......”徐貴祥從中受到了諸多啟發,“這本書陪伴了我40年,獲得茅獎后,我把這本書擺到書柜里,向它深深鞠了一躬?!?/p>
現場不少學生一邊讀著畢飛宇、徐貴祥的作品,一邊靜靜等待兩位作家的出現。同學們表示,能見到自己喜愛的作家,和他們面對面交流的機會十分難得。有同學在浙江文學館寄語卡上寫道:“文學的傳承任重而道遠,來到浙江文學館既可以了解文學知識,也幫助我們開拓了眼界。浙江文學館使文字更富有生命力,也傳遞出不朽、不渝、不滅的情感?!?/p>
如何保持創作熱情?沒有靈感時怎么辦?如何走進書中人物的內心世界?活動現場,面對學生們熱情的提問,畢飛宇、徐貴祥給出了自己的回答。
一位同學曾在小學畢業時寫了一本4萬字的小說當作畢業紀念,但寫完“上冊”后,卻沒了繼續創作的熱情。徐貴祥給出的建議是要保持創作熱情,最重要的是先讓自己感動,“只要你的作品能感動你自己,甚至讓你夜不能寐,創作激情自然就來了?!彼€給新手作家提供了建議:“剛開始寫作時,可以多讀一些書,把好的作品認真地讀一遍,分析書中的人物是怎樣設計的,人物關系是怎么建立的,故事是怎么講的,語言是怎么錘煉的。這樣練久了,小說就能寫下去了。”
有的同學關注到了畢飛宇創作于1995年的短篇小說《哺乳期的女人》中鮮活的鄉村書寫,針對這一問題,畢飛宇談到,“當年,我來到浙江的斗門鎮,發現這里只有老人和孩子,所以我很想知道鎮里的年輕人哪去了?為什么要出去?出去之后可能會帶回來什么?如果他們不回來,老人和孩子該怎么辦?想到這些問題后,我的筆自然而然就啟動了?!彼J為,作家的眼睛不能離開大地和大地上的人民,只有這樣才能創作出鮮活的故事。
交流結束后,兩位作家和學生們一起參觀了浙江文學館。行走在浙江古代文學展廳里,參觀者領略到了浙江源遠流長的文脈與底蘊。從魏晉南北朝的謝靈運、王羲之,到唐宋之際的蘇軾、陸游、賀知章,到明清時期的袁枚、龔自珍......一代又一代的文學名家彰顯了錢塘文化、吳越文化、宋韻文化的光輝歷史。來到浙江現當代文學史展廳,參觀者看到了以魯迅、茅盾兩位文壇巨擘為代表的浙江作家群,在他們的共同努力下,不但推動了中國文學的新舊轉換,還為現代文學傳統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畢飛宇指了指展廳“半壁江山”的題名說:“浙江文學星光熠熠,我覺得現代文學‘半壁江山在浙江’的說法名副其實?!眹鴥仁讉€大型手信展“魯迅的旗幟下——黃源的朋友圈”特展展出了巴金、茅盾、丁玲、馮雪峰、艾青、蕭紅、蕭軍、夏衍等作家的珍貴手稿、原版照片以及魯迅給黃源的38封信,通過照片、書信、手札一體化呈現和音視頻演繹等沉浸式手段,參觀者深切感受到了當代作家的時代精神。在文學數字應用體驗展廳,兩位作家看到自己作品里的人物在大數據分析后被精確地分析出性格特征,通過AI技術直接制作出符合形象的人物海報,眾多文學數字化產品都令參觀者感到耳目一新。
活動尾聲,浙江文學館館長程士慶邀請畢飛宇和徐貴祥成為首批駐館作家。兩位作家留存了自己的手印并表示希望浙江文學館成為他們繼續與學生、文學愛好者交流的基地,在這里相遇“文學四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