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十月》2023年第5期 | 葛亮:靈隱(節(jié)選)
    來源:《十月》2023年第5期 | 葛亮  2023年11月17日08:23

    葛亮,作家,文學(xué)博士。現(xiàn)任香港浸會大學(xué)中文系教授。著有小說《燕食記》《北鳶》《朱雀》 ,文化隨筆《小山河》《梨與棗》等。歷獲魯迅文學(xué)獎、“中國好書”獎、“華文好書”評委會特別獎、曹雪芹華語文學(xué)大獎、首屆香港書獎、香港藝術(shù)發(fā)展獎、聯(lián)合文學(xué)小說獎首獎、梁實秋文學(xué)獎、《中篇小說選刊》雙年獎等獎項。長篇小說代表作入選“亞洲周刊華文十大小說”。作者獲頒“海峽兩岸年度作家”、《南方人物周刊》“年度中國人物”。

    若不是因為段河,連思睿不知香港也有座靈隱寺。

    說起香港的寶剎,大約有幾座。大嶼山的寶蓮禪寺,建在光緒年間,因日后天壇大佛和回歸寶鼎的供奉,成了遐邇聞名的觀光景點(diǎn)。另一座是新建的,寺齡不足十年。慈山寺地處大埔洞梓,背依八仙嶺。是香港的首富李先生出資興建。大雄寶殿依的唐制,不算很巍峨,但有座如意輪觀音圣像,七十六米高,坐北朝南,越海與大嶼山的天壇大佛遙遙相對。入內(nèi)參觀要預(yù)約,便有清修之意。

    至于在市區(qū)中心,鬧中取靜的,則是志蓮凈苑。毗鄰鉆石山荷李活廣場。曲橋流水,于其間,宛若置身一座江南園林。抬頭四望,皆是大廈摩天,人才頓醒不過般若幻象。據(jù)說當(dāng)年重建,得梅姓女星秘密捐贈。女星身后,設(shè)其長生靈位,存放骨殖。故中庭左邊的蓮池,名為“梅池”。

    剛到香港時,段河將這些寺院,一一都走過。做佛像的人,要多看。看的不是佛像的形制,而是形神。看大雄寶殿,阿彌唎哆、大勢至菩薩,一直看到山門韋馱。看得多了,心里便有數(shù)。

    若不是因為段河,連思睿不知香港也有座靈隱寺。

    那天段河到北角這間佛堂,是聽聞這里存有晚清某大師仿制的北魏佛陀造像。待他輾轉(zhuǎn)找到了,看到佛像,未及細(xì)端詳,已發(fā)現(xiàn)許多破綻,于是嘆了一口氣。

    正待離開,看到佛龕處,有一個女人,正合手跪拜。看背影很年輕的。佛堂里昏暗,但淺淺有一束光,在她身上。靛藍(lán)的裙裝上,便如裁開一道明藍(lán)。光不知從哪里來,竟有些跳躍,牽制了他的目光。

    這時,忽然響起了孩子的哭聲。他望過去,孩子五六歲的身形,長得高壯。本不是這樣哭鬧的年紀(jì)了。那女人站起身來,并不急迫。只是從容地走到孩子跟前,摸摸孩子的頭,說,仔,乖喇。阿媽買魚蛋俾你食。

    段河見這孩子眼距很寬,光也散著,立即便不哭了。他只是信手拍著巴掌,動作很機(jī)械。段河也便看見了女人的臉,不著粉黛。口罩上方,是清麗的一雙眼。這眼睛不是時下的香港女人常有的。眉目舒展,不見瞋喜。

    女人收拾停當(dāng),牽起孩子的手,經(jīng)過了段河。段河聞到了一種好聞的香氣,似有若無,似曾相識。

    段河再去這間佛堂,是一個月后。自然是高人點(diǎn)撥,說在佛堂看到的佛像,其實是贗品。其為藏家在二十世紀(jì)四十年代請臺灣的雕塑師傅所作,用以躲避戰(zhàn)時紛亂。但這前輩卻是個熱心人,說是聯(lián)系了佛堂主理,讓他去,到時點(diǎn)傳師會接待他看那晚清的。他便想,原本就是個仿品,便又做了個贗品。便是個玄上加虛,何苦來。他雖這樣想,人卻還是去了。

    可他這天進(jìn)到了佛堂,卻發(fā)現(xiàn)人頭涌涌,盛況遠(yuǎn)非前次。門口的人叫他掃“安心出行”。看他猶豫,以為是介意疫情后的安全,便說,你看,如今政府限聚十個。我們都是八個一組,按照社交距離來的。

    他恍惚中點(diǎn)點(diǎn)頭,走進(jìn)去,聽得梵音陣陣。茫然間,走來一個男人,問他名字。原來便是點(diǎn)傳師。點(diǎn)傳師有些抱歉道,和你約定時間,卻不記得今日是佛堂大日子,觀音誕。請他稍等等,待這儀式過去。他便在一只蒲團(tuán)上坐下來。一位僧人領(lǐng)誦經(jīng)文。煙火繚繞間,看頭頂懸著“巍巍堂堂”和“慈航普度”的牌匾。他耐著心聽完了。僧人雙手合十,低頭道,繞佛。只見全場男女老少站起身來,圍著觀音像繞場,臉色端莊肅穆。他便也跟著繞,這時忽然看到一雙眼睛,有些熟悉,稍縱即逝。

    待整個儀式落定,點(diǎn)傳師便著眾人離開。有些年紀(jì)大的,多少有些流連。一個師奶模樣的人抱怨道,捐咗咁多香火,疫情搞到齋都冇的食。

    點(diǎn)傳師說,賢姨,唔好咁講。捐香火都唔系為食齋,菩薩聽到唔安樂喔。

    他這樣講,這賢姨好像便有些心驚,忙對著觀音像,連說“阿彌陀佛”。

    待看到這尊佛像,段河不禁屏息。他知道自己是為美所擊打。佛像不大,木制而成。這讓他有些驚異,也便知道為什么佛堂以贗品示人。木太脆弱,而精美細(xì)節(jié)更彰顯了它的脆弱。但它的形制又是雄健而莊嚴(yán)的。舟形背光上是熊熊火焰,右袒的僧祇支衣紋、底座唐草紋,也是火焰狀,與背光相應(yīng)。佛的面容,也非通常團(tuán)和雍容的形貌,而是有些剛勁英武的長臉。而佛光背后,另有乾坤,雕刻著完整的鹿野苑首次說法的場景,一鱗一焰,連比丘的面容都栩栩而生。

    出于本能,他毫不猶豫地掏出畫本,開始臨摹。也不知過了多久,直至他發(fā)現(xiàn)佛面容上的光影,有了顯著的移動。這時,他又聞到了一些氣息,若隱若現(xiàn)。他回過頭。看到一雙眼睛,正看著他的畫本。

    因為他回過頭,那眼神的專注,惶了一下。他聽到了一把柔和的聲音:畫得真好。

    他看見女人背轉(zhuǎn)身去,開啟了手中的吸塵器。吸塵器發(fā)出嗡嗡的聲響,聲音不大。但女人向他的方向看了一眼,還是將吸塵器關(guān)上,走遠(yuǎn)了。

    段河對點(diǎn)傳師說,他想要用玻璃鋼仿制佛像。這樣美的佛像,即使需要示眾的現(xiàn)代版本,也應(yīng)該是更好的。

    點(diǎn)傳師說,好是好。但慚愧,小堂除了日常支出,其他方面真是有限。

    段河說,我不收費(fèi)。只要你讓我臨摹。我先做倒模,免費(fèi)送給佛堂一尊。

    點(diǎn)傳師說,要跟主理人商量。很快回了話,說,佛像不外借,他要臨摹是可以的,就要勞煩自己來佛堂了。

    段河總是黃昏來佛堂,因為這時的光線好。臨佛像,他一向喜歡用自然光。

    燈光是死的,自然光是活的。不同角度,不同時間,光不同,臨出的佛,氣韻便不同。

    來了幾次,他發(fā)現(xiàn)三不五時,除了點(diǎn)傳師,那女人都在。多半做灑掃的工作,有時在一張供臺改的寫字桌前,寫寫算算。

    有一天,原本陽光晴好,到了下午,下起了小雨。段河看見佛面容上,陰影一掃。聽到“吱呀”一聲,他猛然回過頭,大聲道,唔好!

    女人正在關(guān)窗的手,停住了,仿佛受了驚嚇。但很快,就將窗子重新打開了。

    段河抱歉道,唔好意思。光線變咗……

    女人擺擺手,說,唔使……

    大約為讓他心安,臨了又補(bǔ)上一句,我在大學(xué)里也學(xué)過點(diǎn)畫,我明。

    他一直以為,這女人是佛堂的一個幫工,因為她過于樸素的形容。加之勤勉而寡言,唯一喚起她存在感的,只是那一種氣息。聽到她讀過大學(xué),他心里不禁好奇,不過他將這好奇心壓抑了下去。

    又一日,佛堂里的冷氣,忽然停了。未幾,看見女人扛了一把梯子,穩(wěn)穩(wěn)擱在冷氣底下,人就要上去。段河站起來,問她要不要幫手。她又?jǐn)[一擺手,說,沒事,老毛病。

    利落地上去,揭開蓋子,將濾網(wǎng)抽出來擦一擦,再裝進(jìn)去。只聽咔的一聲,冷氣竟然就啟動,恢復(fù)了正常。女人將梯子折疊起來,看他一眼,說,做義工,系咁嘅,乜都要識。

    有天他跟點(diǎn)傳師閑聊,終于問起。點(diǎn)傳師說,你說阿睿?人家是正經(jīng)執(zhí)牌的牙醫(yī)哦,名校畢業(yè)的。

    段河問,我看她總在佛堂里,唔使返工?

    點(diǎn)傳師看他一眼道,那要問她自己喇。

    月尾的時候,段河畫了最后一張圖。那天的余暉長些,再加之最后一天,多少有些惜別之意,就留得晚了。臨走,才發(fā)現(xiàn)叫阿睿的義工,正在等他鎖門。

    他連忙收拾了東西。見女人小心地將佛像放在錦盒里,走進(jìn)內(nèi)室。那里是個保險箱。他道一聲別,就往外走。這時,女人叫住他,說,我們主理說了,要請你吃一頓飯。他人在美國,讓我?guī)退写?/p>

    段河說,不用客氣,太麻煩。

    女人說,不麻煩,我也要吃飯的。

    兩個人就出來,穿過南園街,往電器道上走。

    電器道上原有許多食肆,蕭條過。如今政府疫情政策放寬,有些復(fù)蘇的氣象。

    但女人目不斜視,直往前走。走到“華記”牛腩粉,忽然轉(zhuǎn)進(jìn)一條小巷。走到深處,停住了。

    段河跟著她,這時也停下,看見面前一扇鐵閘門,上面貼了張紙。紙上寫著:東主搬遷,急讓。

    再向上看,門楣上是模糊發(fā)灰的招牌,“南粵美齋”。

    女人說,這間門臉小,齋做得很好。以往法會后,佛堂的人都在這里吃。好久沒來,看來也執(zhí)笠[1]了。

    段河看出她的失望,想想說,我不一定吃齋的。

    女人有點(diǎn)驚訝地看他,但繼而在眼睛里露出笑意,說,那我們?nèi)チ硪婚g。

    另一間其實也不遠(yuǎn),但在更深的巷子里。門口懸了一個燈籠,用周正的楷書題了店名,“夏宮”。

    段河走進(jìn)去,看見店里其實空間很小。大概只有四張桌子,都還沒上客,已經(jīng)顯得有點(diǎn)局促。

    他們坐下來,女人拿著菜單,問他,你笑什么。

    段河說,這個店名,有點(diǎn)托大。香港的店鋪,似乎都有野心。我記得剛來時,在南華大學(xué)進(jìn)修課程。學(xué)校附近有一家“貝多芬琴行”,隔壁就是“劉海粟畫院”。可進(jìn)去,都是巴掌大,轉(zhuǎn)個身都難。

    女人愣愣說,水街。

    段河也愣一下。她說,這兩間鋪頭,都在水街。南華是我的母校。

    兩個人都沒有聲音。段河忽然說,難怪說,你讀的名校。

    女人看他,輕輕問,誰說的呢?

    便又是一段沉默。這時店老板過來,開口道,我這間鋪,不算托大。我姓宮,夏天生的,所以叫“夏宮”。

    這老板滿口大胡子,是個孔武的樣子。廣東話流利,卻有濃重的江南口音,是很軟糯的。兩人聽了,不約而同地笑出聲來。

    女人點(diǎn)了菜,環(huán)顧四周,說,這店我中學(xué)時就開了。那時就是四張臺,現(xiàn)在還是。讀書時覺得店面挺大,現(xiàn)在是小了。

    菜上來,頭一個是四喜烤麩。女人將口罩摘下來,說,這勉強(qiáng)算是一個齋。

    段河也摘了口罩。原本算是已說了些話,有了熟人的樣子。但摘下口罩,似乎彼此又對著新的陌生人。段河看女人,原來生了很圓潤的下巴,是南粵人不常見的鵝蛋臉。鼻梁挺秀,和兩邊的顴骨,都印著淺淺的口罩印子,是戴久了的緣故。這時候,他聽見女人說,原來你這么年輕。

    他說,我做佛像好多年了。

    女人笑笑,聽出了他忽起的勝負(fù)心,說,我是說,看你畫得好,不像這年紀(jì)的人。

    段河夾起一塊烤麩,嚼了幾下,說,以往我們家門口,也有一個上海館子。他們家的烤麩,比核桃還硬。

    女人說,我聽聞,以為做佛像的人,都茹素。

    他搖搖頭,說,我葷素不忌。

    女人說,不持齋,你做這么多佛像,自己讀不讀經(jīng)?

    他說,我不讀經(jīng)。

    女人抬起頭,是不解,問,為什么?

    段河說,我把佛當(dāng)成人來做。

    女人說,佛要是都像人,人還要跟佛求什么。

    段河說,佛像人,人才能看到自己,拔掉自己的念。好比你做牙醫(yī),替人拔牙。人知道自己牙痛,卻拔不掉,只好求你。你拔了牙,就度了他們。

    女人看著他,問,你知道我是牙醫(yī)?

    段河不再說話,低下頭吃腌篤鮮。許久,他抬起頭,說,我以為牙醫(yī)會好忙。

    女人還是看他,忽然朗聲大笑,說,原來是看不得牙醫(yī)得閑。

    她說,我這個牙醫(yī),偏偏閑得很。原本疫情就生意淡,來的客又有人確診,一半關(guān)了張;另一半零打碎敲,除幾個熟客定期護(hù)理,還有做“隱適美”換牙套。倒像個江湖游醫(yī),時間不如捐給了佛堂自在。

    段河想,原本她可以說這樣多的話。這一個月,和她說的話,也并沒有一句半句。原來不是因為靜,是不想和人說話。

    他問,你的診所在哪里?

    女人問他,你要來幫襯?

    說罷拿出一張卡片給他,大大方方說,我給你打八折。

    段河看上頭的名字,連思睿。再看地址,在荃灣,和北角遙遙得幾乎是一道縱跨港九的對角線。他就嘆道,這么遠(yuǎn)啊。

    女人將干燒小黃魚拆開,剔出刺來,說,鋪?zhàn)獗阋恕?/p>

    他望她,說,你也不食齋?

    女人將魚肉放進(jìn)嘴里,魚皮炸得酥脆,“咔吧”一聲響,說,我?guī)讜r說過我食齋?

    她看他一眼,問,你年紀(jì)輕輕,做什么佛像?

    段河想想說,除了佛像,我什么都做不好。

    女人問,你在哪里做?

    段河說,靈隱寺。

    若不是因為段河,連思睿不知香港也有座靈隱寺。

    在巴士上晃晃蕩蕩,終歸是好奇,便掏出手機(jī)來Google。還真的有,在大澳的一處村落。她想起中學(xué)時候,班上男生說大澳有個少林寺,是當(dāng)笑話來說,當(dāng)作嵩山少林的山寨版。她原以為段河也是說笑,看他鄭重樣子,又不像。沒想到,還真的有。

    原來這座寺廟也將近百年。一九二八年,有個法號叫臻微的法師在羌山山麓建寺。鳩工將成,突然圓寂。便征得靈溪法師來任住持。這靈溪是在鼎湖山慶云寺出家的,生在光緒十四年,俗姓凌,是廣東合浦人。他師父是鼎湖山壽安和尚。臻微大師臨終前,將重任委托于他,靈溪法師力肩修托,致力晨禪,普利眾生,四眾皈依者達(dá)六七百人之盛。寺院廣作佛事,隨時其傳戒,而寺內(nèi)事無大小,靈溪法師均身先勞役;年屆古稀時,躬猶健碩,終于靈隱寺建成。靈溪法師于一九六〇年秋天無疾示寂。據(jù)說從寺門通向山麓處原有一泓溪水,經(jīng)年長流。但大師圓寂那日,溪水忽然停流,盤桓不去。僧眾大為罕異,就當(dāng)溪水之畔建起一座“至止亭”。亦叫“靈公紀(jì)念亭”,亭內(nèi)刻有碑記靈溪法師及遺像,供后蓼追思景仰。

    連思睿不知不覺便看進(jìn)去,到站忘記了下車,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坐過了一站。

    待她趕到了林家,菲傭姐姐開了門。兩個老的,正坐在廳里看電視。見她來了,一起都站起來。林醫(yī)生說,阿木吃過了飯,已經(jīng)睡著了。她點(diǎn)點(diǎn)頭,便往里走。林太太跟過來,欲言又止,想想說,孩子護(hù)覺,今晚就讓他在這睡吧。

    連思睿笑笑,明天約好了,帶他去見阿公。

    林太太不好說什么,陪她入房,替阿木迷迷糊糊地穿上衣服,抱出來,走到門口,淺淺鞠一躬,道,林阿伯,Aunty,麻煩你們了。

    林太太眼神戀戀地在孩子身上,聽到這里,轉(zhuǎn)過身去。林醫(yī)生嘆一口氣道,思睿,總不能老這么叫我們。一直叫下去,阿木漸漸大了,怎么跟他說。

    連思睿便又笑了,他要是哪天能聽懂,我倒阿彌陀佛了。

    走到了樓下,天已經(jīng)黑透。這屋苑雖老,卻也很大,幾十年下來,自己發(fā)展成了一個小社會。許是她也來得多了。久了,走在路上,竟也有人跟她打招呼。雖然都戴著口罩,彼此的眼睛,也是熟悉的。不說話的,就眼里閃過一點(diǎn)暖光,碰觸一下。連思睿想著,便把阿木放下來,讓他自己走。她現(xiàn)在越來越多地,讓孩子自己走。阿木三歲才會走路,開始腳是軟的。他似乎并不知道會走的意義,走幾步,回頭望望她。便折返,伸開胳膊,向她的方向走回來。她心里一抖,人卻避開了,不給他接近。孩子便哭,哭得撕她的心。可她眼里噙著淚,還是向后退。

    待阿木會走路了,走得穩(wěn)了,卻比別的孩子都愛走。要緊緊地看著他,一個不留神,便不知走到哪里去了。走失過兩次,報了警,千辛萬苦地找到了。她心里又氣又急,還怕。可看見了孩子,無辜地看她,一邊笑,一邊對她伸出手去。她心便軟了下來,可還是怕,怕得忘了哭。那次差館是個女警,嘆一口氣說,這樣的小朋友,還不睇實啲[2],點(diǎn)做人阿母!

    她只覺得額前猛一抽搐,想起另一個女人,曾這樣厲聲抱怨她。不知覺,眼淚便決堤似的流下來。

    此時,阿木走得壯健,竟至于跑。她緊緊看他。看他跑向了屋苑里的兒童游樂場,看他直直地跑向了秋千。以往,她是不敢?guī)ビ螛穲龅摹L貏e是白天。阿木異類的形貌,會激起其他孩子原始的惡。那種未經(jīng)教育拘束的惡,會讓幼童瞬間變得殘忍如小獸。他們出其不意圍攻他,視為自己的正義,全然不顧他身旁的母親。

    反而因為疫情,給阿木戴上了口罩,縮短了他與其他孩子樣貌的差距。但阿木不愿意戴口罩,便撕扯下來。連思睿用了很長時間,甚至訓(xùn)斥他,也沒有用。后來在心理醫(yī)師的幫助下,忽然有了起色。阿木開始依賴于口罩。似乎口罩為他帶來了安全感。戴上了口罩,他那略遲鈍的眼睛,開始有了光芒,是一種受到庇護(hù)的自信。他甚至連吃飯時,都舍不得摘下來。這自信鼓勵了連思睿,帶他去更多的地方。

    在夜的掩護(hù)下,母子在空無一人的游樂場。阿木坐在秋千上,連思睿推一下他。他便發(fā)出歡躍的聲音。后來,連思睿也在另一架秋千上坐下來,看著他。秋千發(fā)出吱呀的聲音,沉鈍的金屬摩擦。秋千也老了。

    連思睿看著秋千上的阿木,這孩子的輪廓。那樣的瞬間,她仿佛看到一個少年。少年含笑看她,問她,連思睿,你知唔知,我哋[3]屋苑有幾多人?

    連思睿搖搖頭。他便學(xué)他阿爸,用業(yè)主委員會主席的腔調(diào),開始背誦這屋苑的歷史與過往,抑揚(yáng)頓挫。

    連思睿未聽進(jìn)去,她的眼睛,都在他的臉上。那樣的一張臉,白得透明的額角。他在秋千上使力的時候,頸項上便顯現(xiàn)出青藍(lán)的血管。她看著他。他背誦屋苑守則,先用中文背,然后用英文。背完了,自己覺得不耐和無趣,不再說話。便安靜了下去。兩個人,一前一后,只剩秋千吱呀。多數(shù)時候,他都是這樣安靜。偶爾輕輕地扯一下襯衫的領(lǐng)子。連思睿知道,他的校服被母親送去漿洗過,太過硬挺。

    他們不再說話,直到夜幕低垂,才各自回家去。連思睿想,這樣好,可以陪伴他的安靜。而他不多的一些話,都說給自己聽。

    他們的聯(lián)絡(luò),除了同校,另有一層。連思睿的太阿嬤,在同鄉(xiāng)中有聲望。每到年節(jié),佛堂里的查某便結(jié)伴來探望。少年被母親帶了來。查某們有許多的話要講,帶來的孩子們少許熟識了,聲音也是喧闐的。獨(dú)少年坐在一旁,安靜看太阿嬤養(yǎng)在缸里的一條紅錦鯉。太阿嬤看見了,將一封利是,放在少年手里。少年微笑,沒說恭喜發(fā)財、壽比南山,只是站起身,對她輕輕鞠一躬。

    相聚到了尾聲,主家孩子照例要展示才藝。連思睿坐在琴凳上,彈巴赫。熟透的譜子,忽然忘了。手停下來。少年從魚缸前抬起頭,等一等,才在靜寂中走過來。他坐在連思睿身邊,伸出手指,彈了幾個音。連思睿就記起來,接著彈。少年未走,待下一個段落加入,為她和音。

    太阿嬤瞇起眼睛,看到這孩子彈琴的手背上,有一根凸起的青藍(lán)色血管。

    晚飯時,她忽然說,阿睿,你大了嫁人。要找手上有“老脈”的男人,是頂靠得住的。

    連思睿的弟弟連思哲,伸出手,問,太嬤嬤,我有冇?

    太阿嬤看都不看他,說,你冇。林太家仔仔的手上,有一根。

    阿木生下來,瘦瘦長長,全是骨。三天后,褪去胎皮,一身似雪。連思睿卻看見了孩子手背上,有一道青藍(lán)血管,從中指貫穿下來。她這才憶起太阿嬤的話,“男人老脈,終身有靠”。

    這時候,太阿嬤過身一個月。林昭去世半年。

    中學(xué)畢業(yè),少年去日本留學(xué),學(xué)藝術(shù)管理。

    連思睿考上了南華大學(xué)醫(yī)學(xué)院。她去機(jī)場送少年,笑盈盈。少年問她笑什么。連思睿開始不肯說,待少年要過安檢,她忽大聲喊,林昭,你要回來!我太阿嬤講,我考上了醫(yī)學(xué)院,做林醫(yī)師家的新抱,唔失禮。

    少年回過頭,對她笑一笑。過安檢的人,都跟著笑。有人吹口哨,有人鼓掌。

    四年后,林昭回來了,身形長高了一截,不再是少年。連思睿去機(jī)場接他,看著一個人,瘦瘦長長,從通道走出來。頭發(fā)也留長,大而松的西裝,晃晃蕩蕩。是復(fù)古的時尚,像三十年前的木村拓哉,二十年前的柏原崇。

    在計程車上,林昭不說話,側(cè)著臉看著車窗外。車上了青馬大橋,外頭是大片的海,還有綠色山脈,連著昂坪洲的水一灣。連思睿與他坐近些,輕輕喚,林昭。林昭回過頭,微笑對她。她只看見他上翹的嘴角。頭發(fā)太長,覆在額上,看不見眼睛。連思睿伸出手指,撥開頭發(fā)。看見還是青黑的瞳,幽幽亮。嘴唇在笑,這眼里卻沒有笑意。連思睿在這眼瞳深處,看得見自己,浮在一片翳上。她的手垂下來。林昭將她這只手,包在自己一雙手里。一只手是冷的,另一只暖。她看四年不見,這手似乎又長大了些。手背上一根青藍(lán)色血管,曲張著,又凸起了些。

    中環(huán)歌賦街有間畫廊,叫Mong,不大,鄰近著“九記”牛腩和蘭芳園。里面懸著一幅油畫,畫底下標(biāo)簽有個紅點(diǎn),已經(jīng)賣出。可還是長久地懸掛在那里。畫上是一個裸女,坐在淡藍(lán)色的天臺上,遠(yuǎn)方有一架飛機(jī)飛過。女人一邊的手與腳,不合比例地緊張交纏,另一邊的身體卻很舒展,生長出一朵蓮花,昂然地艷。

    這是林昭的畫。連思睿隔一段時間,就會去看一看,她確定畫中的女人,是自己。雖然,林昭從未完整地看過她的身體。但她確信,那就是自己。

    她認(rèn)真地看,看這女人蓓蕾樣小小的乳,毛發(fā)的走向以及顴骨上的一顆痣。

    她想,林昭不可能沒有畫過她。

    那個油麻地眾坊街的出租小屋,在大廈頂層的天臺。她記得,當(dāng)時很倉促地租下了它。那天大雨,林昭臉上有傷痕,說再也不回家。他們用油漆,將靠近街道的那一側(cè),刷成了淡藍(lán)色,一直蔓延到門口。就好像是小屋投到地上的一道淡藍(lán)色的影。

    那年香港的冬天,格外冷。廣東竟然開始下雪。毫無預(yù)警的寒流,冷得凍死了人。連思睿用實習(xí)期的工資,買了一臺取暖器。小屋暖和了一些。兩人坐在窗前,聽外頭的風(fēng)呼嘯著將屋頂上的鐵皮吹得嘩嘩作響。

    連思睿說,不如打甂爐[4]。林昭聽了,就出門去。回來時,手里一堆從樓下超市買來的半成品食物。他說,我給你做個壽喜鍋。

    在電磁爐上做了一鍋東西,看不見面目。連思睿說,原來是個大雜燴。

    可是,這一鍋,在這冬日散發(fā)著膏腴的香味。她吃一口,味道居然很好,是各種食材鮮味的混合,雖然混得魯莽,但從胃里一直暖下去。林昭說,我在日本四年,只學(xué)會做這個。

    連思睿說,我太阿嬤和我阿爸,都會煮餸。只有我,連個潤餅,都不會整。

    這時候,林昭看看她,就將她攬進(jìn)自己懷里。林昭很瘦,但是肩膀?qū)挾枬M,將她裹進(jìn)去。隔著衣物,仍然能感受到他的胸骨,像是被一幅竹簾包裹。有些硬,卻抵心抵肺。她覺得踏實,心里有些悸動。抬起頭,林昭卻沒有動,只在她額上輕輕吻一下。

    實習(xí)那年,是連思睿最快樂的時光。她頻繁地走堂[5],從冬天直至夏天。這個天臺小屋,鄰近百老匯電影中心。他們在特價場嘆冷氣[6],看冷門的東歐和西亞電影。看著看著睡著了。睡到一半,醒過來,連思睿發(fā)現(xiàn)自己靠在男孩肩膀上。男孩也睡著了,卻正襟危坐。在閃爍藍(lán)光中,她看男孩側(cè)臉,輪廓圓潤完美,肅穆如沉睡佛陀。唯山根處,隆起一塊骨,倏忽將這輪廓阻斷。不由自主,連思睿伸出手,在這骨頭上按一按。按不下去。林昭醒了,望向她,微笑無聲,似水溫柔。

    若干年后,連思睿在大埔文武廟求簽。相士望著阿木說,這孩子三十三歲時,臨西北無水之地,可渡劫數(shù)。

    阿木生就同父親一樣的鼻子。山根有節(jié)。

    連思睿發(fā)現(xiàn)那只皮篋,出于偶然。

    酷暑天,連思睿趴在桌上寫畢業(yè)報告。小屋的冷氣,忽然停了。以往也出現(xiàn)過,冷氣機(jī)架在高處,林昭身長臂長,以往伸出手拍打幾下,冷氣便恢復(fù)運(yùn)作。偏偏這天他不在,去中環(huán)開的新藝?yán)葢?yīng)聘。

    連思睿搬了一只凳,爬上去,學(xué)著林昭,使勁拍打了幾下冷氣機(jī)。冷氣機(jī)轟然一響,真的啟動。待她要下來,回頭看見柜頂深處。有一只皮篋,粗礪的鱷魚皮上,手繪著紫陽花。她沒有見過這只皮篋,想了一會,將它搬了下來。

    皮篋很輕,像是并沒有裝著東西。上著鎖,她先試了林昭的生日,無反應(yīng);再試了自己的,鎖打開了。

    連思睿愣愣地,看著箱子里的一片琳瑯,都是女子衣物。有的顏色極其熱烈艷麗,有的極幽暗。質(zhì)料都很輕薄,放在手里,皆盈盈一握。

    連思睿忘了表達(dá)情緒,驚奇、憤怒或哀傷。她甚至忘了追究它們的歸屬。她只是深深被這些衣服所吸引。它們太美,美得在她的經(jīng)驗之外。像是二十年的懵懂間,十回九曲,誤入了一處桃源,眼前豁然。

    拎起其中一件,那樣遼遠(yuǎn)的黑,在裙底漸變于藍(lán)。墨色的藍(lán),像是宇宙深處的一個黑洞。這黑洞,引誘著她,情不自禁,脫下了自己的衣服。

    她穿上了,對著鏡子,才發(fā)現(xiàn)這裙格外的大。裙裾垂至腳踝,肩線松松地疊在手肘上。

    她以為的美,頓時消沉了。像她還是細(xì)路女時,偷偷試穿母親袁美珍的衣物。那種不合身,帶著一點(diǎn)偷竊的心理,在期待中落荒,忽帶來羞愧與自卑。她不甘心,又穿上一件艷麗的。那夸張斑斕的花卉,以飽和的色彩將她卷裹、吞噬,讓她黯然地沉沒下去,讓她透不過氣來。她像溺水的人,在掙扎中將裙子脫下來,扔在了一邊。她頹喪地坐在地上,想,作為一個女人,還沒有看到對方,卻已一敗涂地。這時候,才感到悲從中來。

    她沒有聽到林昭從她身后走了進(jìn)來。林昭站了一會,默默地脫去了衣褲,他將那條裙子拎起來。當(dāng)連思睿回過頭,看見剛才那斑斕的裙子,已完美地貼合于另一人的身體,每一處細(xì)節(jié)。囂張而喧嘩的色彩,此時也熨帖了,像是被馴服的猛獸。林昭坐下來,從抽屜里拿出連思睿的化妝包。開始化妝,手法熟稔。良久,他解開馬尾,長發(fā)如瀑披散。他回過頭,站了起來。

    連思睿抬起滿布淚痕的臉。她看到眼前立著一個陌生人,一個陌生的女人。甚至,不是女人。因“她”美得太奪目。在這狹小的天臺出租屋,“她”艷光四射,美得有如神跡。連思睿不禁跪著,爬了過去,捏住那裙裾。她望向這尊神。如幽井的瞳,慢慢翕張,有一種由衷的喜悅的力量,從神的臉上煥發(fā)出來。然而另一邊,微闔雙目,眉宇清明,低眉仿如佛陀。都是讓人膜拜,一半佛陀,一半神。

    林昭說,這是真的我。

    許久,他終于坐下去,隨手撿起紙巾,大力地擦去臉上的妝。

    連思睿上前阻擋。然而遲了。妝已被擦得殘破黯淡,面目全非。林昭親手毀了這個神。

    連思睿將從云端跌落下來的林昭輕輕抱住。她將他的頭,攬到自己懷里,說,留住真的你。我?guī)湍恪?/p>

    連思睿問做手術(shù)前的林昭,有什么愿望。

    林昭沉默很久,說,我想要一個孩子。

    連思睿沉默很久,說,我?guī)湍恪N覀円黄痧B(yǎng)大他。

    手術(shù)后的一個月,發(fā)生了排異。

    連思睿驗孕,兩道清晰的紅線。

    林昭說,打掉他吧,還來得及。

    說話時,林昭想摸摸她的臉。可他的手,連著輪椅上支起的吊瓶。那條青藍(lán)血管,在慘白的手上突起,是蚯蚓樣扭曲的葉脈。連思睿一下一下,梳著他的頭發(fā)。這頭發(fā)長已及腰,垂下來,像是烏亮的錦緞。也是奇,人已經(jīng)虛弱單薄,如葉秋萎,卻仍然有能量供養(yǎng)這頭發(fā),讓它無止境地盎然生長。

    連思睿相信,這就是神跡。她說,我不會打掉。這孩子在,你就會一直活著。

    林昭沒有等到孩子出世。

    但他的形神,歷經(jīng)數(shù)年,終于以一種曲折的方式,在阿木的臉龐上浮現(xiàn)。

    連思睿記得,那是雨夜。診所的護(hù)士姑娘說,有一對老人,在外面已坐了整個下午。不說話,不求醫(yī),只等她問診結(jié)束。

    她走出去,覺得老人似曾相識,終于想起是林太太。那依偎著太阿嬤的同鄉(xiāng)婦人,玲瓏嬌小。不見數(shù)年,如今怎么這么老。她的丈夫,公立醫(yī)院的退休院長,再無意氣風(fēng)發(fā),眼相混濁。他們一同站起身,小心翼翼喚她,連小姐。

    她冷聲問他們,什么事?

    林太太說,讓我們見見孩子。

    連思睿將頭輕輕偏過去,看墻上掛鐘,指針指向九點(diǎn)。

    林醫(yī)生說,我們發(fā)現(xiàn)了林昭的日記。

    這個名字刺痛了她。她想,就是這個男人當(dāng)年將林昭趕出家門。林昭有一個醫(yī)生父親,卻至死未向他求助。

    忽而,林太太向她跪下。這個年老婦人,哭著扯住丈夫的褲腳。林醫(yī)生硬挺的膝蓋,倏然一軟。

    連思睿說,這是我的兒子,林木。

    阿木躲在她身后,怯怯望著老人,好奇而顢頇,寬闊的眼距間,是山根上凸起的一塊骨。

    林太太對他張開臂膀。許久,他搖搖晃晃走出去。連思睿一咬唇,讓他走。

    林太太將孩子抱過來。阿木有些驚,看向母親。連思睿點(diǎn)點(diǎn)頭,不說話。

    林醫(yī)生將孩子的手,放在自己手里,緊緊握住。一大一小兩只手,翻過來,手背上,都是青藍(lán)一根血脈。

    連思睿問,這樣一個孩子,你們不嫌棄?

    林醫(yī)生說,自己的孫,為什么要嫌棄。

    連思睿問,自己的兒子呢。

    她從包里掏出一張照片,放在他們面前。那個盛夏黃昏,在天臺小屋里拍的。寶麗來照片不清晰,色彩卻分外艷。照片上的林昭,長發(fā)如瀑,臉相舒展,在那一片斑斕中盛開。一半佛陀,一半神。

    ……

    (全文見《十月》2023年第5期)

    注釋:

    [1]粵語,公司或者店鋪結(jié)業(yè)、倒閉。

    [2]粵語,看牢一點(diǎn)。

    [3]粵語,我們。

    [4]粵語,吃火鍋。

    [5]粵語,逃課。

    [6]粵語,在公共空間享受免費(fèi)空調(diào)。

    亚洲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在线播放 |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首页 | 精品久久久久香蕉网|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精品国产爽爽AV| 亚洲精品99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自慰| 国产精品无码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精品综合免费视频| 日韩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女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不卡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四库影院永久在线精品| 亚洲精品成人a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天干天干在线综合| 中日韩精品电影推荐网站|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国产|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 久久99国产精品视频|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 亚洲精品天堂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鸭王1 | 亚洲七七久久精品中文国产| 久久99精品国产99久久6| 国产午夜精品一二区理论影院|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秋霞电影影院 |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一区| 亚洲国产精品专区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下载 | 日本精品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广告|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 亚洲国产综合91精品麻豆| 精品国产三级a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卡一卡二卡三| 亚洲AV成人精品日韩一区18p| 日韩制服国产精品一区| 久久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小黄鸭 | 合区精品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