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永兒童文學40年: 烏蒙山下,有一支兒童文學創作隊伍欣欣向榮
建市40年來,四川省瀘州市文學藝術事業穩步發展,尤其是敘永縣兒童文學創作獨樹一幟,產生了較大影響,深受業界和讀者關注。2022年8月,中國作協副主席、四川作協主席阿來在敘永縣出席四川省文學創作培訓基地(兒童文學)授牌儀式時說,敘永兒童文學作家多、獲獎頗豐,作家作品發表數量大、創作時間長,在四川的確是一個現象級的存在,可以稱為四川兒童文學的“敘永現象”。
敘永兒童文學的發展,得益于中國作協、四川作協的重視和指導。瀘州市委市政府、敘永縣委縣政府科學謀劃、精心指導、大力推動,進行深入調研、專題部署,提供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大力推動四川兒童文學“敘永現象”的品牌推介和轉化實施,在作家創作、圖書出版、宣傳發行、影視改編等各方面給予扶持,積極推動敘永兒童文學創作從“高原”向“高峰”邁進。
用情謳歌時代變遷
繪就斑斕多彩畫卷
40年間,敘永這片文學的沃土上誕生了一批又一批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廣大兒童文學作家和文學工作者縱情謳歌偉大時代變遷,奮力描繪時代畫卷,多人曾在重要報刊發表作品,獲得各類獎項,作品入選多個選本。截至目前,有18篇獲國家級省級獎項,226篇在國家級省級刊物發表,3部改編為影視作品,6人7次獲得“冰心兒童文學獎”。藺瑾的動物小說《冰河上的激戰》曾獲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肖體高的散文集《我長大的地方》獲四川文學獎;曹清萍的長篇小說《中師生》改編為廣播劇《長大后我就成了你》,獲四川省“五個一工程”獎;胡曉霞的科幻小說《機器人哪吒》獲全球華語少兒科幻星云獎新星獎銀獎;陳言熔的緝毒題材長篇小說《天歌》獲瀘州市2022年度網絡視聽節目創作一等獎;李莉的小說《不去填海的精衛》獲“周莊杯”全國兒童文學短篇小說獎二等獎;萬莉的兒童詩《如果魚兒可以游到樹上》獲《東方少年》年度重點作品扶持項目優秀獎;蔣安賢、何苗、余遠忠創作的童謠《小河畫畫》《橘子》《爬到樹上去望娘》獲四川省童謠大賽一等獎……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一批優秀兒童文學作品刊發于《兒童文學》《中國校園文學》《小十月》《少年文藝》《東方少年》《中華文學》《文學少年》《少年詩刊》《金色年華》《少年月刊》《作文新天地》等文學期刊。《中華文學》《四川群文》推出“敘永兒童文學作家”專輯,《瀘州文藝》《瀘州作家》開設校園文學專欄,發表兒童文學作品2700余篇。肖體高、靳朝忠、葉科霞、萬莉、李莉、蔣安賢、陳奕西、梅敏等人的作品入選四川省作協主編的《2017-2018年文學作品精選》(兒童文學卷),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敘永兒童文學創作的影響力。
敘永本地擁有深厚的兒童文學創作傳統,在老一輩兒童文學作家的引領下,涌現出許多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家,年齡跨度從“40后”到“90后”,呈現出老一輩作家引領旗幟、中堅力量繼往開來、青年才俊扛鼎振興、新苗新秀蓄力傳承的繁榮局面。兒童文學作家隊伍的不斷壯大,得益于幾代作家矢志不渝,引領風尚,筆耕不輟。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肖體高、靳朝忠、毛有權、劉盛源等老作家,便在各類報刊發表兒童文學作品。已故作家劉盛源創作涉獵廣泛而又兼顧兒童文學創作,自謙為“半個兒童文學作家”。年屆八旬的肖體高,早期就有兒童文學作品發表于《四川日報》《紅領巾》等,曾出版兒童文學作品集《早晨的歌》《彎彎的樓道》,影響了幾代讀者。近十年間,他又在《兒童文學》《中國校園文學》《少年文藝》等發表作品數十篇,并獲“冰心兒童文學獎”、四川文學獎等,先后出版八部兒童文學專著。靳朝忠出版作品《花船》(長江文藝出版社,1993年)后,陸續在《中國校園文學》《中國當代小作家》《東方少年》《少年月刊》《文學少年》等發表大量作品。他的兒童小說、散文、兒童散文詩、兒童詩創作,融入古典詩詞的意韻,形成了清新、自然、典雅、詩性的語言風格,深深影響了許多人。毛有權在《少年文藝》《中國校園文學》《東方少年》《小溪流》《四川文學》等發表數十篇作品,結集出版《心雨敲窗》《一只藍色的鴿子》《蝴蝶飛》等。
數十年來,敘永本地中生代兒童文學作家隊伍日益龐大,創作題材更為多樣,他們情系烏蒙、立足當下,注重本土文化和時代價值的多重挖掘,關注生態和城市的詩意棲居,力圖將現實生活和童話世界融會貫通。曹清萍、劉光富、高雁、程中學、熊開艷、陳言熔、葉科霞、甘泉等的小說童話,陳宗華、萬莉、李云平等的兒童詩歌,何苗、樓政、蔣安賢、余遠忠、楊小春等的童謠和散文,各有特點,體裁多樣且跨文體寫作特質鮮明。曹清萍以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中等師范生為素材,創作出長篇小說《中師生》,由此改編的廣播劇《長大后我就成了你》影響深遠,目前正在創作以烏蒙山區分水嶺鄉鎮油紙傘、酒業、筷子業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為題材的長篇小說《嶺》。以短篇兒童小說、童話創作見長的李莉,作品散見于《兒童文學》《少年文藝》《故事大王》《中國校園文學》等,發表作品近20萬字,部分被轉載和收入作品集。此外,王唐銀、陳會等關注時代變遷、鄉村振興、弘揚主旋律的現實題材作品,也受到好評。
更令人欣喜的是,一批年輕的兒童文學作家開始崛起,他們的時代意識和創新意識突出,在創作中不斷探索新的可能??苹米骷液鷷韵冀陙碚故境鰪妱诺膭撟鲃蓊^,她的創作主題涵蓋較廣,一方面植根優秀傳統文化,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藍本進行創新書寫,如《怪夢奇譚》系列等讓小讀者在沉浸式閱讀中感受中國風的魅力;另一方面創作立足當下、面向未來的少兒科幻科普作品,如《巴別塔零號藥水報告》《噩夢處理公司》等。青年作家陳言熔的主要創作方向是中長篇兒童小說,小說集《左耳的聲音》弘揚英雄精神,中篇小說《你的名字》根據紅軍在敘永(永寧)城的故事創作而成,入圍“小十月文學獎”,長篇小說《蒲公英的眼睛》講述烏蒙山下的紅色故事,《天歌》《藍色日記本》《駝鈴聲聲》等通過對英雄的刻畫,激勵青少年把個人命運與國家民族命運聯系在一起,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
“娃娃作家”是創作的未來,文學新苗的發現和培育關乎文學的明天。敘永縣還通過“屈原魂”傳統詩詞大賽和校園文學社等平臺,培養了大批文學新力量。1995年出生的向翔曾是四川省作協最年輕的會員,他在近百家刊物發表文學作品350余篇,出版作品集《我是老鼠你是貓》《愛上一朵蓮》《向日葵開》和小說集《青藤念》等,曾獲“中國少年作家杯”全國征文大賽一等獎、全國中小學生創新作文大賽四川分賽區一等獎等。此外,校園文學社團的濃郁氛圍也培養了一批文學人才,許多孩子從小就熱愛文學,創作潛力未來可期。
總體而言,瀘州兒童文學作家群是一個充滿理想、踔厲奮發的群體,他們的成就來自于對文學的執著熱愛。為寫好脫貧攻堅故事,肖體高多次赴大山深處采訪,往返數千公里,足跡踏遍古藺、敘永的山山水水,歷時半年采訪了幾十位“第一書記”,寫下了《花兒朵朵開》。他說,寫作是勞動,是興趣,更是一種社會責任。他們把傳承當成責任,手把手帶徒,對年輕作家給予無私的幫助。靳朝忠培養了近20名“高徒”,陳言熔、葉科霞、楊馨、陳會、樓政、熊開艷、蔣安賢、陳奕西、李莉等都曾受教于他。40年來,幾代作家共同努力,共同提高,鑄就了兒童文學創作的廣闊天地。
植根時代生活,
書寫烏蒙大地的歷史性飛躍
瀘州下轄敘永、古藺、合江,地處烏蒙山片區,是當年全國集中連片扶貧地區之一,也是脫貧攻堅的主戰場。廣大兒童文學作家在這片土地上勤耕苦耘,從人民的生產實踐和火熱生活中汲取營養、挖掘素材,用心用情用功書寫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描繪新時代新征程的恢宏氣象,歌頌烏蒙大地的歷史變遷。
精心塑造烏蒙人物形象。肖體高的扶貧紀實兒童文學作品集《花兒朵朵開——駐村第一書記與孩子們》是2020年四川省作協重點作品扶持項目,作品以烏蒙山區及附近區域為背景,通過記錄貧困兒童的心路歷程及家庭變化,展示脫貧路上真善美的歷史畫卷。曹清萍《中師生》里的女二號劉大燕生于烏蒙山區,師范畢業后又回到這里的永寧河村小教書育人。這是為祖國的基礎教育事業獻出青春和熱血的人物形象,更是深情地愛著烏蒙熱土的人物形象。
靳朝忠的散文《烏蒙苗鄉校園采風》塑造了一群聰明、勤勞、樂觀的烏蒙大山留守兒童,他們并不是常人筆下令人同情的弱勢群體,而是人人欣賞、贊美的強者?!兜さず蜑趺纱笊降暮⒆觽儭访鑼懥艘幻械ささ某鞘信處熉鋺裘缯笈c放蜂人相戀的愛情故事,丹丹扎根鄉村、嘔心瀝血辦學,年輕的苗家孩子從師范大學畢業后也受她影響而回鄉教書。他們執著于教育的形象,永遠活在烏蒙苗鄉人的心中。
莊嚴謳歌烏蒙奮進精神。敘永兒童文學作家以烏蒙山的奮斗精神和美麗底色,為優秀兒童文學培根鑄魂,通過作品挖掘潛在生命能量,讓小讀者們閱讀后“長精神”,看到無限廣闊的自然和生命?!哆h行的王小樹》中的王小樹,小時就聽說“祖祖”在抗日戰爭中犧牲后埋在云南騰沖,長大后千里迢迢去尋找,最終如愿以償緊緊抱住“祖祖”的墓碑。這實際上是尋找心中的信念和情懷,王小樹的精神反映了烏蒙人民執著的不屈的追求?!恫蝗ヌ詈5木l》中的李云,敢于改變“精衛”的命運,改變神話賦予“精衛”的神圣職責,讓她去做一群算不清數目的“笨小孩”的老師。李云用智慧和知識喚醒了“笨小孩”熊興身上的力量,使孩子沉寂的人生再次鮮活而美麗。小說《一帆風順》講述了生活在烏蒙山下的主人公一家歷經種種磨難,戰勝困難,最后過上好日子的故事。作家想告訴讀者,人生不會一帆風順,只有不斷努力的人,才能“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小說《烏蒙大山的兒女》講述了留守兒童晨星因家庭貧寒得到國家支持讀書,大學畢業后回鄉教書的故事。作品表現了農村兒童渴望通過知識改變命運,希望用知識改變鄉村、回饋父老鄉親的志向。《扶貧路上的索瑪花》講述了大學生支教團隊前往大山深處,在支教中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以及山區學生的變化,天真可愛的山區學生和善良、吃苦、奮斗的大學生躍然紙上。
常年駐守在烏蒙山這片沃土中,敘永兒童文學作家多年來初心不改,用心呵護這片凈土,將大山的日子過成“詩和遠方”。蔣安賢的散文《桃李花開醉彝鄉》中,三月的赤水河畔桃李芬芳,爛漫成“烏蒙花海”,彝家的阿哥阿妹唱起熱情的彝家酒歌與游客們歡聚花海。他的散文《美麗雞婆山 熱情苗寨人》書寫勤勞勇敢的苗族同胞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田園風光和農耕文化;童謠《彝鄉致富謠》謳歌烏蒙彝鄉脫貧攻堅取得的偉大成就,以及人民生活的歷史性變遷,同時也歌頌了勞動人民團結奮進的精神。
堅持守正創新,
以創作實績從“高原”邁向“高峰”
回望歷史,瀘州兒童文學的發展為我們提供了一些具有啟示性的經驗。多年來,瀘州市文聯作協致力于通過開設陣地、搭建平臺、開展活動等舉措,凝聚社會各界力量,對兒童文學進行長期培育和有序引導,不斷充實兒童文學的寫作隊伍、提升寫作水平和擴大寫作影響力。
以文學刊物為平臺,助力原創兒童文學發展。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瀘州市作協主導的《語花報》(1985-2005)、瀘州市文聯主辦《瀘州文藝》雜志(1984-2023)和《龍眼樹》詩歌報(1985-1996)發表了大量敘永兒童文學作品,成為早期推動敘永兒童文學發展的重要平臺。此后,《瀘州晚報》(2001-2016)、瀘州市作家協會主辦的《瀘州作家》(2007-2023)、《川江都市報》(2016-2023)也發表了許多作品。《瀘州文藝》開設“校園文學”欄、《瀘州作家》開設“兒童文學作品”專輯和“新人新秀”欄目,持續深耕和助力原創兒童文學的發展。隨著《語花報》《瀘州文藝》《龍眼樹》等的發展,大中小學校文學社團也如雨后春筍蓬勃發展。據不完全統計,是時瀘州中小學文學社團達60余個,輔導老師百余名,文學社成員累計上萬,幾乎各高中、師范院校、中小學都有文學社團,其中,敘永師范的“星苑文學社”曾入選全國50家優秀文學社團,文學社成員陳言熔、李連卉、劉光富、葉科霞、楊馨等如今已成為有一定影響力的兒童文學作家。
以重要賽事為依托,發現文學新人。由《語花報》主辦的“冰心杯”文學獎征稿活動、《龍眼樹》詩歌報主辦的“創作函授培訓班”和“鼎力杯”“瀘州老窖杯”“江陽杯”等文學賽事,以及連續32年舉辦的瀘州市“屈原魂”傳統詩詞創作大賽,推出了一批極具潛力的作家、詩人。僅以瀘州市作協主辦的瀘州市中小學生新概念作文競賽為例,活動共舉辦8屆,響應學校累計500多所,近兩萬名中小學生參與其中,約800人獲獎,敘永三中、敘永城郊中學、敘永城西實驗小學還被授予“敘永兒童文學創作培訓基地”。
舉辦豐富多彩的活動,加強切磋交流。在中國作協和四川省作協的指導下,在瀘州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瀘州市文聯作協帶領全市廣大兒童文學工作者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廣泛開展兒童文學活動,提高兒童文學創作水平。2017年舉辦中國“山水畫稿”兒童文學筆會,上?!渡倌晡乃嚒分骶幹x倩霓、《兒童文學選刊》主編梁燕、江蘇《少年文藝》主編田俊、《中國校園文學》編輯部主任李娜、《四川文學》主編賈志剛,以及兒童作家邱易東、麥子等,與敘永兒童文學作家交流創作體驗和心得。2020年舉行敘永“兒童文學創作研討會”,邱易東、四川省兒童文學專委會副主任稅清靜、瀘州市文聯黨組書記、主席張合和市作協主席張蓉,及全市四縣三區兒童文學創作骨干參加此次活動。
評論創作互相激發,彼此促進。瀘州市評協積極介入文藝創作現場,評論家深入了解作家創作現狀和創作實際,給予建設性、專業性的批評引領,驅動兒童文學創作與兒童文學評論、研究比翼齊飛;推介優秀兒童文學作品,提出建設性意見,促進兒童文學應用性轉化,實現兒童文學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兩輪驅動。
在由四川省作協主辦的肖體高扶貧紀實文學作品集《花兒朵朵開》改稿會上,瀘州市評協主席王應槐提出將其中部分視角從“第一書記”改變成兒童,將《花兒朵朵開》寫成一部純兒童文學作品,作家本人認為這起到了指導作用。瀘州市評協還參加了《中國校園文學》在敘永三中開展的“重點基地授牌儀式暨文學講座活動”,參加四川省和重慶市兒委會共同舉辦的“川渝兒童文學作家沙龍活動”,通過積極參與兒童文學創作研討,及時發揮指導幫助作用。
關注本地兒童文學作家創作,及時撰寫文學評論。運用文學評論的戰斗力、說服力和影響力,讓評論不斷產生社會效益,讓瀘州兒童文學走向大眾、走向社會、走向少年兒童。陳善珍撰寫的《“抗疫”主旋律中的和聲——簡評瀘州作協、評協會員肖體高、楊光英、程琴的作品》,付玉的《立足抗疫主題,深入孩子內心》等文章,對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的瀘州兒童文學作品進行及時評論,引導本土原創兒童文學創作向好向善。王應槐、徐瀲、陳善珍等學者對肖體高、李莉、曹清萍、甘泉等作家的作品進行深入研究,撰寫了有針對性的評論,如:《扶貧文學的一種新姿勢》《懷想“中師”,絕不因其是一種教育理念》《救救孩子:還孩子一個幸福的童年》《閱讀是一種教育》《用寫作來張揚教育理想的踐行者》《生命背景與命運變幻:王貴死了嗎?》《花兒朵朵,開在兒童和成人心田》《遠行中成長/禮贊生命中潛藏的能量》等,著力挖掘作品的藝術價值、審美風格、個性特點,實現創作與評論互動,引導全社會尤其是兒童了解瀘州兒童文學作家和他們的作品,為兒童在成長的過程中“長精神”提供營養豐富的精神食糧。
組織學者立項深入研究課題,促進兒童文學發展。陳善珍、徐瀲、付玉等人在瀘州兒童文學領域開展了兩個課題研究,撰寫了論文《瀘州兒童文學40年創作成就與發展演進研究》《肖體高兒童文學創作簡論》《簡論肖體高兒童文學創作風格與審美品格》。課題《瀘州兒童文學40年創作成就與發展演進研究》以瀘州市文聯于2018年編撰的“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瀘州文學作品選(兒童文學卷)》為藍本,對瀘州兒童文學創作成就、現階段存在的問題、瀘州兒童文學創作如何突破瓶頸、兒童文學作家如何從自然松散的個人創作走向自覺的有本土化特色的創作快車道進行研究和探索。課題《肖體高兒童文學創作研究》對作家的創作進行深入研究,分析其創作風格和審美特征,指出研究的意義在于為兒童文學作家提供可資借鑒的創作經驗,促進瀘州市兒童文學創作盡快攀上新高峰。
打通創作改編“最后一公里”,多渠道、立體化拓展傳播渠道。借助各類媒體,提高敘永兒童文學的美譽度、知名度,推動兒童文學作品轉化為音樂、舞蹈、美術、戲劇、動漫、主題樂園元素等,用“互聯網+”的思維,以兒童喜聞樂見的方式傳播原創性作品,增強敘永兒童文學的影響力?!短旄琛贰镀压⒌难劬Α贰侗贝ǖ暮⒆印贰吨纬峭隆贰缎凶咴趷酆@铩窋M轉化為電影;《巨人族的秘密》擬轉化為動漫;熊開艷、王唐銀、萬莉等的小說擬轉化為微電影或短視頻;劉光富、余遠忠、陳宗華、何苗、蔣安賢等的作品擬轉化為有聲讀物、繪本、舞臺劇等。這些創新舉措將以新技術、新傳播媒介等打通兒童文學作家“創作”與讀者“視聽”的“最后一公里”,更加精準地服務于廣大兒童和讀者,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拓展兒童文學發展領域,打造優勢品牌,促進創作態勢從“興盛期”到“成熟期”,形成具有濃郁地域色彩、共同審美品位和創作風格的“瀘州敘永兒童文學創作流派”。鼓勵廣大作家志存高遠,勤奮筆耕。建立促進機制,形成規劃作品、團隊幫扶、專家支持,覆蓋作品的立意、構思、創作、修改、發表、轉化的一條龍服務。
優化環境,繼續完善敘永兒童文學發展的配套管理機制。在創作獎勵、人才培養、作品轉化推動,以及作品的批評、研討等方面,完善與之配套的管理機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培養兒童文學新領軍人物,保證敘永兒童文學的可持續發展。建立敘永兒童文學人才數據庫,邀請專家進行必要指導。聘請知名作家、評論家擔任導師授課,同時創造更多機會讓本地作家“走出去”,構建文學創作、文藝批評、學術研討“三位一體”的兒童文學發展共同體。以敘永現有兒童文學作家群體為基礎,由瀘州市作協兒童文學專委會統籌統管,以瀘州市文藝評論家協會為平臺,組織相關評論家開展作品批評,促進敘永兒童文學創作形成獨具特色的兒童文學流派,促進敘永兒童文學創作、理論評論不斷發展繁榮。
40年正是枝繁葉茂,花樣年華。踏上新時代新征程,敘永兒童文學作家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指引,堅持守正創新、銳意進取,努力從“高原”邁向“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