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詩歌之夜暨喬瓦尼·多托利詩歌交流會”舉辦
為迎接中法建交六十周年,11月10日晚,由浙江大學外國語學院法語語言文化研究所、浙江大學法德文學和思想研究平臺、杭州純真年代書吧共同主辦的“中法詩歌之夜暨喬瓦尼·多托利(Giovanni Dotoli)詩歌交流會”在杭州舉辦。本次活動旨在促進中法詩歌和文化交流,豐富中國法國文學翻譯和研究。法意雙語詩人、意大利巴里大學法國文學教授喬瓦尼·多托利圍繞新書《史詩》,分享了他的法語詩歌創作、研究和翻譯之路。
喬瓦尼·多托利,法意雙語詩人,芝加哥大學、巴黎高等師范學院、卡利亞里大學及阿圖瓦大學(阿拉斯校區)客座教授;意大利國際作協成員,法國國際作協管理委員會成員,創辦并主編多種叢書和雜志。出版三卷本法語詩集《我,生活》和兩卷本意大利語詩集《巔峰玫瑰》,作品被譯成多種語言,曾獲“莫利納洛獎”“歐洲桑戈爾獎”“丹特獎”等,獲法國學術界棕櫚葉司令勛章、法國榮譽軍團軍官勛章、法蘭西文學院大獎等榮譽。
詩歌交流會由浙江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趙佳主持,浙江大學外國語學院百人計劃研究員于夢洋擔任翻譯。趙佳介紹了多托利新作《史詩》,這部詩集由30首詩歌組成,中文版由青年法語翻譯家、浙江大學講師趙苓岑博士負責翻譯,以對自然、人類和詩歌的頌贊為主題,同時表達了對宇宙原初動力的敬意。詩集中的插圖由意大利畫家米歇爾·達米亞尼(Michele Damiani)創作,是對詩歌本身的生動闡釋,為閱讀者帶來了更為愉悅的閱讀體驗。
多托利對主辦方和中國詩友的熱情表示感謝,他認為此次活動能夠有力推動中法兩國的詩歌合作。他強調,詩歌在當今時代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詩歌能夠聯合人類的力量,探討人類存在的意義問題,對歷史和社會的發展有著重大的責任。《史詩》在探尋世界中表達了詩人對人類命運的理解。
與會詩人、翻譯家和出版界專家在對談中圍繞多托利詩作、法語詩歌創作、中法詩歌交流進行了交流和分享。
詩人、法語文學翻譯家樹才指出,法國詩歌有兩條發展線,一是以維庸為代表的以野性為特點的詩人,二是以七星詩社為代表的追求崇高優美的學院派詩人。樹才認為多托利可以被歸類為后者。詩人、評論家涂國文總結了歐洲詩人的七個共性,包括個性化的創造力、內省的精神、關注人生和社會問題、民族情懷、哲學意味、對語言的重視以及感官的交匯,并對多托利詩歌做了詳細的解讀。趙苓岑以《包法利夫人》和《堂吉訶德》為例,討論了陌生性和外生性在翻譯多托利作品中的體現。她強調這兩部文學經典雖未直接寫入多托利的作品,卻可以在其中找到詩人與兩位作家對語言共同的迷戀,和一種對別處生活的追求。
浙江省作家協會詩歌創委會副主任梁曉明談到法國詩歌對中國詩歌成長的影響時,強調了法語詩歌帶來的啟示和滋養。浙江工商大學教授王自亮則深入討論了多托利作品中詩歌與哲學的關系,將他的詩歌視為一種內心的遷徙,同時也是對哲學的闡釋。詩人余剛關注多托利詩集的半圓形結構,指出這種結構與愛琴海的形狀相互呼應。
《浙江詩人》主編天界探討了詩歌雜志如何促進中法文學的交流。《星河》叢刊主編駱苡提到了詩歌如何通過多媒介的形式豐富其傳播形式。浙江大學出版社副社長張琛表達了浙江大學出版社積極合作、為中法文化交流提供有力支持的愿望。本次詩歌交流會在展現詩歌魅力的同時,也拉近了中法兩國詩人的心靈距離,促進了中法詩歌與文化的交流,為未來的合作和發展搭建了堅實的基礎。
(圖片由純真年代書吧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