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國家圖書館藏魯迅創作手稿版本談
    來源:《魯迅研究月刊》 | 程天舒  2023年11月10日09:30

    一、國家圖書館藏魯迅創作手稿概況

    國家圖書館(下文簡稱“國圖”)前身為京師圖書館,始建于1909年,1916年起正式接受國內出版物的呈繳本,開始履行國家圖書館的部分職能。作為國家總書庫,圖書文獻的收藏和保護是國圖的重要職責之一,其館藏繼承了南宋以來歷代皇家藏書以及明清以來眾多名家私藏,囊括三千多年前的殷商甲骨、公元四至十一世紀的敦煌遺書、宋元明清善本古籍、近現代的進步書刊和革命文獻,以及現當代各類出版物。目前,國圖的中文文獻收藏量居世界首位,外文文獻收藏量全國第一。(本文使用圖片均為中國國家圖書館藏圖片)

    盡管不是專職收藏魯迅相關文物與文獻的機構,但國圖與魯迅素有淵源,魯迅在教育部社會教育司任職時,對京師圖書館的館務建設多有參與,也曾借助該館館藏做古籍研究整理工作,本人還向該館捐贈過書籍、刊物。

    魯迅、許廣平題贈孫斐君《兩地書》扉頁(中國國家圖書館提供)

    目前國圖收藏有中文魯迅著、譯作品七千多種,包括大量初版、毛邊本、簽名本等珍貴版本。1981年9月至10月,由魯迅誕辰一百周年紀念委員會發起,在北京魯迅博物館(下文簡稱“魯博”)舉辦“魯迅著作版本展”,據當時出版的《魯迅著作版本展覽書目》記錄,展覽中的“一九三六年以前的版本”“一九三七——一九四九的版本”“國外部分”都大量使用國圖收藏的文獻。如《中國礦產志》中華書局1912年訂正第四版,《吶喊》北新書局1924年5月第三版,魯迅題贈章川島新潮社1923年12月初版《中國小說史略》(見封面),魯迅、許廣平題贈孫斐君《兩地書》初版(見插圖),《而已集》初版、再版、三版毛邊本等。

    除了出版物,國圖還藏有魯迅手稿400余篇7200余冊葉,約占存世魯迅手稿數量的三分之一,包括輯校古籍、碑錄、創作、譯稿等。其來源主要有二:1951年,許廣平向國家捐贈魯迅手稿,由文化部交予國圖前身北京圖書館(以下簡稱“北圖”)接受捐贈。1956年,為支持北京魯迅博物館開館,北圖將其中部分精品移交魯博,其余部分仍由北圖收藏。此外,周作人長子周豐一于1950年向北圖捐贈一批魯迅手稿。1951年10月,為紀念魯迅逝世15周年,北圖舉辦魯迅生活作品展覽,展品中就包括許廣平捐贈的手稿墨跡。1953年,北圖為紀念魯迅逝世17周年舉辦專門的魯迅手稿展覽,又展出《穆天子傳》《奔月》《集外集拾遺》《死魂靈》《朝花夕拾》等手稿。

    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建立魯迅著作版本目錄學的工作就已初步顯現實績,包括基本的編目及專文研究,有《魯迅著譯版本研究編目》《魯迅著作版本叢談》《魯迅版本書話》等專著陸續付梓。近年來,隨著現代文學的史料學與版本學日漸為學界所重視,魯迅著作版本研究從廣度到深度也都有了新發展。魯博、上海魯迅紀念館等魯迅文物收藏單位已有專文介紹館藏魯迅著作版本,為免重復,本文專就國圖藏魯迅創作手稿版本做一介紹。

    因“對自己的文稿并不愛惜,每一書出版,親筆稿即行棄掉”,魯迅創作手稿存世數量并不多,“一生共寫了七百七十多篇雜文,而現在保存下來的僅有一百七十多篇手稿。寫小說三十三篇,而手稿僅存八篇?!绷碛袑W者統計魯迅創作手稿存有231篇,蓋因統計標準不同,具體數字有差異,但遠遠少于創作總量是毋庸置疑的。

    由于作者本人無意保存,魯迅創作手稿主要是發表或整理編集出版時由他人代為保存才得以留存,如由未名社青年作家保存的發表于《語絲》《莽原》等雜志的部分雜文、小說和《朝花夕拾》集的大部分手稿,許廣平保存的用于出版《且介亭雜文》《且介亭雜文二集》《且介亭雜文末集》《集外集拾遺》的大部分手稿,黃源保存的用于出版《故事新編》集的全部手稿。魯迅手稿的主要收藏單位中,國圖收藏創作手稿最多,除手書目錄、扉頁外,共計152種,主要包括:

    魯迅手稿《朝花夕拾》扉頁(中國國家圖書館提供)

    1.《朝花夕拾》現存所有手稿:包括2篇小引、1篇后記、7篇散文,另有目錄和扉頁(見插圖)。《朝花夕拾》所收10篇回憶散文原以“舊事重提”為總題名發表于《莽原》半月刊,因此手稿中都有副標題“舊事重提之X”。這批手稿修改較多,目錄、扉頁、《小引》副稿都有魯迅本人朱筆標注的排印格式?!抖男D》《五猖會》《無?!贰陡赣H的病》《后記》等5種手稿都有紅筆標格式字號等,是用于排印發表留下的痕跡?!冻ㄏκ啊犯寮慕豁f素園、李霽野、臺靜農等,魯迅去世后由李霽野交還許廣平。

    2.《且介亭雜文》三集手稿:《且介亭雜文》集的手稿全部完整保存,國圖收藏35篇,并有魯迅手書目錄和書名頁。《且介亭雜文二集》集的手稿全部完整保存,國圖收藏48篇,并有魯迅手書目錄和書名頁?!肚医橥るs文末編》于魯迅生前開始編集,后經許廣平編定。由魯迅本人整理的稿件全部保存,國圖收藏10篇,另有許廣平編《附集》的3篇手稿,并有魯迅手書書名頁?!肚医橥るs文》三集手稿都由許廣平保存。

    3.《集外集》與《集外集拾遺》手稿:這兩集收錄舊作,手稿留存不多,國圖收藏有38篇,其中大部分是修訂《集外集》、編輯《集外集拾遺》時,魯迅本人整理重抄的稿件。由許廣平保存?,F存創作手稿中,由《且介亭雜文》開始,基本使用同一種稿紙:高29厘米,寬21厘米,綠格,12列,每列36格,頁腳專門留有寫頁碼的位置。

    4.早期創作手稿:《奔月》《〈墳〉的題記》《寫在〈墳〉后面》《所謂“思想界先驅者”魯迅啟事》與譯稿《說幽默》合訂為一冊。都使用綠格“語絲稿紙”。前三種都曾寄交韋素園?!队洝鞍l薪”》是缺末葉的殘稿,與《凡有藝術品》等4種譯稿合訂一冊,使用同樣的普通稿紙,筒子葉對折裝訂成冊。另有未裝訂的散葉單篇:《再來一次》,2葉,使用綠格“語絲稿紙”,并在稿紙上粘貼加紙,修改較多;《略論中國人的臉》,4葉,紅格稿紙,缺首末二葉;《通信(復未名)》,2葉,紅格稿紙,第2葉僅半張稿紙,手稿無題名,此稿寄交韋素園。

    由國圖檔案保存的許廣平捐贈魯迅手稿目錄可以看出,魯迅創作手稿在捐贈時基本都以文集形式保存,國圖對這些手稿做清點、編目、保存時,也最大程度維持了文集形式的原貌?!冻ㄏκ啊贰肚医橥るs文》三集都保存了魯迅手書的目錄、扉頁等,還有魯迅編集整理時標注的頁碼、字號、排印格式等,幾乎完整地體現了魯迅創作、修改、定稿、初刊、結集出版的過程。

    二、國家圖書館藏魯迅創作手稿版本辨析

    近年來,現代文學研究中手稿學的理論建構與學術實踐都有了長足的發展,作家創作手稿被視作文學版本中的“祖本”,文本發生學意義上的“起源的材料”“前文本”。但作家手稿大多由文博機構或私人收藏者存藏,大部分未曾公開流布,研究者難有機會窺見其真容與全貌,對其版本也很難做出準確判斷。而相較于出版發行的印刷品,宏觀如現代文學的生產方式、細微如作家的個人寫作習慣,都交織進手稿文本中,令每一件手稿都具有獨一無二的特性,更增加了辨析手稿版本的難度。

    如以形成過程為區分依據,手稿版本大致可分為:草稿、修改稿、謄清稿、發排稿、重抄稿。但結合作家本人的具體創作習慣,實踐中很難做到這樣明晰具體的區分。以魯迅為例,魯迅創作時往往不擬提綱,跳過草稿,經充分醞釀構思后便動筆,“他在寫文章以前,總是經過深思熟慮,腹稿打好了,就提起筆來,一氣呵成,所以初稿往往就是定稿。”不僅寫短文“先把所要寫的大綱起腹稿”,即便長文也能“連夜編寫完成”。此外,魯迅寫作隨時都會斟酌修改,“邊寫邊改,改完又改”,“有時候一句話沒寫完就改,有時候一個詞沒寫完就改,甚至一個字沒寫完就改”,完成初稿后還會在同一稿本上多次修改,謄抄發排前修改,直至審閱校樣和編選文集時還會持續修改。因此,同一件魯迅創作手稿可能兼具草稿、修改稿與定稿多重屬性。

    魯迅手稿《朝花夕拾》目錄(中國國家圖書館提供)

    至于謄清發排版本,就目前保存的魯迅創作手稿來看,早期手稿少見謄清稿,因魯迅往往修改寫定后即交予發表,編集出版前才會謄抄副稿,或請他人協助抄稿。晚年為應付審查制度,才較多以抄稿投寄發表?,F存《朝花夕拾》集中的手稿,就是寫定后即寄走的稿件,在編集出版時,魯迅抄寫了一份稿件寄給未名社?,F存《〈朝花夕拾〉小引》就有兩份手稿,與此文的初刊及初版版本對照可知,一份是發表用的原稿,一份是出版文集時魯迅本人的謄抄修改稿,后者是目前僅見的早期創作手稿中的魯迅本人謄抄稿。李霽野回憶魯迅手稿時提及:“我在把魯迅先生寄給我的書信及幾種原稿送給景宋先生保存的時候,我向她說明,留下先生最后的一封信和《朝花夕拾·后記》復稿作為紀念?!备鶕囊饪芍?“復稿”出自魯迅本人手筆,應當與《小引》謄抄稿一樣,是用于出版時抄寫的稿件,可惜已遺失難覓。此外,在整理舊作編集出版時,魯迅也會請人協助抄稿。如“《墳》的稿子是先生離京前交給未名社的,這時他對我們提到景宋,說稿子是她代抄的……《題記》和《寫在〈墳〉后面》是以后寄到未名社的?!痹S廣平本人也說曾為魯迅“代鈔點《墳》之類的材料”?!秹灐肥珍浥f作,需大量“搜集,抄寫”工夫,可由他人代勞;《題記》與后記則是作者“想到便寫,寫完便寄”的創作原稿,因此未名社只保存了《題記》與后記手稿,而他人抄稿不存。李霽野等人也曾幫助魯迅抄寫副稿,“這三數位青年,一面在求學,一面在做譯著、校對、出書等繁忙工作,仍留心保存先生手跡,一點一滴地抄出副稿付印。”

    魯迅手稿《〈朝華夕拾〉后記》中的手繪無常圖案(中國國家圖書館提供)

    不過,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且介亭雜文》三集似乎是另一種情況,與早期創作手稿相比,這些手稿修改較少,呈現整齊且整潔的面貌,最先利用魯迅創作手稿做版本校勘的學者注意到這一點并做出解釋:“在這些保存下來的手稿中,許多是作者為了編文集而從最初刊出的報刊上手抄下來的(本校讀記中稱之為謄清稿),那上面往往只有極少的改動,甚至整頁一字不改的情形也并不少見?!薄艾F在保存下來的魯迅手稿,有兩種不同的情況和性質:一種是最初投寄給報刊發表的稿子,姑且稱它做‘原稿’,上面有或多或少的修改;另一種是編印集子的時候又從當初發表的報刊上抄下來的稿子,姑且稱它做‘清稿’,上面幾乎是毫無改動。本書中所說的手稿,都指原稿而言?!闭J為魯迅創作手稿呈現修改較少的面貌,一大原因便是現存手稿中很多是據刊行版本重抄的“整理稿”。

    這顯然是借鑒傳統版本學的“稿本”“清稿本”概念,對魯迅創作手稿做了簡明有效的區分。不過,傳統的“清稿本”以稿本為基礎謄抄清楚,而魯迅創作手稿中大量存在的“謄清稿”“清稿”“整理稿”卻是以刊行出版的版本為抄寫底本,在版本形成過程中有很大區別,因此這一論斷也暗含著價值判斷,認為其文本意義和版本價值與“原稿”相差甚遠,甚至不能算作“手稿”,有學者更呼吁在手稿全集之外,應另出一種“專收最初的原稿,不收后來為編集而謄錄的清稿”的精簡版本。而國圖藏魯迅創作手稿,恰以晚年自編文集的手稿為主,以此標準而言,其版本學意義似乎略遜一籌。

    而對魯迅晚年創作生活有著最深了解的許廣平回憶,1934年后,“因著不斷的檢查、壓迫,先生每發表著作,后來多把副稿寄出,所以對于若干篇的被刪除,得以從原稿補入在單行集子里?!比缱屑毐嫖?,許廣平所說“副稿”據原稿抄寫,用于發表或出版,是一種更“標準”的清稿本。且透露一個重要信息:整理編輯單行本文集時依據原稿補正,即意味著另有原稿保存。已有學者敏銳地注意到許廣平“副稿”說,判斷魯迅晚年因環境所迫,用于寄投發表的往往是本人或他人抄寫的“清稿”,編集出版則使用原稿,并指出這一時期的創作手稿情況復雜,須具體辨析各稿件的版本。

    筆者結合魯迅本人創作特點與創作手稿具體情況,歸納了以下幾點可充判定手稿是否原稿的標準:1.修改,修改是判斷手稿版本最直觀的標準,如修改中除了簡單的字詞、標點校改,還有較多遣詞造句修改者,則為原稿;2.頁碼,有的原稿已標上單篇頁碼,編集時按文集編排順序,將原頁碼數字直接改為新的流水號,說明手稿完成時間早于編集時間,當為原稿;3.與初刊、初版版本對校,如發表時因審查修改刪去的部分,初刊時增補恢復,而手稿中增補處并無刪削者,則為原稿。以此標準判斷,國圖藏魯迅創作手稿中,除了《集外集》《集外集拾遺》手稿,其余大部分為原稿,共有九十余篇。

    此外,清稿的版本也有必要細致研判。首先,清稿也有不同類型:抄寫所據底本不同,或據原稿抄寫,或據發表版本抄寫;抄寫者不同,或由許廣平代抄,或是魯迅與許廣平共同抄寫,或魯迅自己抄寫。此外還有一類只在稿紙上剪貼出版物,加寫題名、寫作時間,以往不算作手稿,現在因“手稿”范疇變化,凡有作者手跡者都可算作手稿。此外,在同一手稿中有原稿與清稿并存的情況,如《編完寫起》,正文是謄抄舊作,案語部分是創作原稿。其次,不同類型的抄稿版本價值也不同,其中最重要的顯然是魯迅本人抄寫的稿件,因其抄寫往往不只是機械復制,比如同一文章多次抄寫過程中都可能有修改,多年后整理重抄舊作還會做字句標點修改、增加“備考”、增寫“案語”“補記”等,未始不是一種再創作。作者本人的抄稿也是文本生產中的一個不可或缺的環節,是創作手稿諸版本中不能忽視的一種版本。

    三、國家圖書館藏魯迅創作手稿舉隅

    1.《〈勁草〉譯稿序文》:《勁草》是俄國阿·康·托爾斯泰所著歷史小說,現譯《謝歷勃里亞尼公爵》。約1907年冬,周作人從英譯本轉譯,由魯迅修改謄正,該譯稿遺失未印行,僅存魯迅以“譯者”身份代作的序言殘稿1葉(見插圖),落款時間為己酉三月,即1909年4月至5月。稿紙中縫標“五”,應是文章葉序。手稿上還有周作人手書說明此為《勁草》譯稿之序。使用十二行藍欄稿紙,這種稿紙在現存魯迅手稿中比較少見。本手稿是國圖藏寫作時間最早的魯迅創作手稿。

    魯迅手稿《〈勁草〉譯稿序文》(中國國家圖書館提供)

    2.《〈朝華夕拾〉后記》:作于1927年7月11日,最初發表于1927年8月10日北京《莽原》半月刊第2卷第15期,署名魯迅?!逗笥洝肥指骞?9葉,文字部分使用“文藝叢書稿紙”,另有4葉插圖,描繪“曹娥投江尋父尸”、老萊子戲彩娛親、玉歷寶鈔等書中的無常圖像,主要是剪貼在白紙上的印刷品,并有少量魯迅手書文字與填描圖案。其中最特別也最珍貴者當數魯迅本人手繪“所記得的目連戲或迎神賽會中的‘活無?!保ㄒ姴鍒D),可窺見作者美術修養之一斑。

    3.《奔月》:完成于1926年12月30日,初刊于1927年1月25日《莽原》半月刊第2卷第2期,收入小說集《故事新編》。手稿共16葉,使用綠格“語絲稿紙”,與其他5種魯迅手稿合訂為一冊。本文手稿修改頗多,墨跡有濃淡之分,能夠反應作者早期創作時大幅修改,初稿、修改稿與定稿合一的創作習慣。本文手稿(見插圖)是國圖藏魯迅手稿中唯一一種小說手稿?!侗荚隆妨碛幸环N用于出版《故事新編》的手稿,藏于上海魯迅紀念館,以《莽原》的發表版本為底本,有少量修改,最重要的一處修改是將落款時間從1926年12月30日改為1926年12月。

    魯迅手稿《奔月》(中國國家圖書館提供)

    4.《半夏小集》:約寫于1936年8月或9月初,發表于1936年10月《作家》月刊第2卷第1期。“半夏”是中藥名,藥性微毒,以此為題有以毒攻毒之意。與魯迅晚期創作手稿不同,使用普通白紙。據馮雪峰回憶,該文完成初稿后,由魯迅口述修改,馮雪峰執筆改動,再由許廣平謄抄用于發表。本件手稿(見插圖)中墨色較淡的修改字跡出自馮雪峰之手。

    《半夏小集》手稿(中國國家圖書館提供)

    5.《阿金》,作于1934年12月21日,原為《漫畫生活》雜志撰稿,被審查抽去不得發表,直到1936年2月20日才刊發于上?!逗Q唷吩驴?期,署名魯迅。被抽去的是許廣平抄稿,現存魯博,原稿(見插圖)用于編集,抄稿審查畫紅杠處在原稿對應位置劃黑杠。《準風月談》《花邊文學》《且介亭雜文》出版文集時都以黑點或黑杠標示發表時被刪改處。但只有《且介亭雜文》手稿得以完整保存,這一文集中,發表時被刪改或全篇抽走的有《門外文談》《不知肉味和不知水味》《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臉譜臆測》《病后雜談》《病后雜談之余》《阿金》等7篇,除《病后雜談》,其余幾篇手稿中都以黑杠或黑點加以標示審查刪改處,并據此刊行,使讀者得見作者本意,并領略當時文藝審查之風氣,“以存中國文網史上極有價值的故實”。

    魯迅手稿《阿金》(中國國家圖書館提供)

    6.《題〈中國小說史略〉贈章廷謙》,1923年12月13日題寫于贈給章川島的《中國小說史略》扉頁。章川島即章廷謙,浙江紹興人,畢業于北京大學哲學系,《語絲》撰稿人,曾在北京大學、廈門大學等校任職,與魯迅交往密切。這段題贈詼諧親切,作為佚文收入《魯迅全集·集外集拾遺補編》。章川島夫人孫斐君是國立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學校國文部第一期畢業生,與許廣平有同學之誼。國圖藏有魯迅題贈章川島、孫斐君夫婦的題贈本11種,其中一冊贈給孫斐君的《兩地書》有魯迅、許廣平夫婦的共同題辭,彌足珍貴。

    精品国产亚洲男女在线线电影 | 精品3d动漫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久久婷婷国产综合精品| 国产乱人伦偷精品视频免观看|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国产在线91区精品| 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免费| 久久久人妻精品无码一区| 日本三区精品三级在线电影|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无码不卡 |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果冻| 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网站 | 青青草国产精品视频| 精品久久久久久综合日本| 国产精品秘入口福利姬网站|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国语自制 | 久久综合精品视频| 91精品国产高清91久久久久久| 精品少妇ay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亚洲综合| 国产精品国产亚洲精品看不卡| 久久国产精品国语对白| 国产免费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91在线播放| 精品哟哟哟国产在线不卡| 午夜麻豆国产精品无码| 免费视频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伊人久久精品亚洲午夜| 国产精品gz久久久| 亚洲精品久久无码| 99re最新在线精品| 亚洲日韩一区精品射精| 在线日产精品一区| 国产v精品成人免费视频400条|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五月天| 精品亚洲国产成人| 网友自拍区视频精品| 99精品在线免费观看| 精品无码一区在线观看| 亚洲欧洲精品无码AV| 久久福利青草精品资源站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