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南山:“科幻文學”在象牙塔里碰撞
近日,兩次科幻文學講座,一次連續3場的“‘中國科幻未來主義’理論、創作、教學研討會”在深圳市南方科技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召開。來自北京、上海、成都、重慶、深圳等地7所高校的科幻研究學者與南山區的作家齊聚南方科技大學,圍繞“中國科幻未來主義”這一核心主題,從中國科幻未來主義的時代特征與類型劃分、相關科幻文本的分析和相關理論的辨析等角度,展開了深入而激烈的交流。
本次系列活動由深圳市南山區委宣傳部、南山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南方科技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重慶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與深圳市南山區作家協會聯合主辦。
“中國科幻未來主義”是南方科技大學吳巖教授提出的科幻理論概念。吳巖認為,科幻未來主義既是中國科幻史中自然發展出來的流派,期待通過創新引領人類更富智慧地走向未來;又是一種有強大影響力的創作理念,蘊含著豐富的情感、認知和行為驅力。本次會議豐富且卓有成效的討論,極大地擴展和延伸了這個重要的理論和創作方向。
此前,由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科幻委員會主任姚海軍主講的“《三體》成功的奧秘”拉開了本次系列活動序幕。11月3日,集創作、研究科幻文學于一身的楊平主講“科幻中的科技與想象”為這次活動站臺。南山區作協主席吳笛主持了研討會第一場會議。
吳巖作了題為“從科幻史中發現中國科幻未來主義”的主題發言,他首先回顧了中國科幻史研究的發展歷程,進而將中國科幻未來主義視為科幻史研究的后續成果,并總結了在科幻未來主義研究中獲得的三點啟示:其一,科幻文學是對某種認知困境迫切尋找答案的文學;其二,科幻未來主義最重要的特點是提供了獨特的、作為核心的結構;其三,中國科幻未來主義研究是實證性的,而非中華未來主義是推測性的。
重慶大學高等研究院副院長李廣益結合科幻大會期間與非洲科幻作家就未來主義話題的交流,總結了未來主義自出現開始的三次浪潮,即20世紀20-30年代的歐洲未來主義浪潮,20世紀60-70年代的跨大西洋未來主義浪潮,以及我們正在經歷的、以全球未來主義崛起為標志的,從自身經驗出發嘗試擺脫西方中心主義影響、創建自身話語的第三次浪潮。李廣益還談到,中國科幻未來主義將取代泥潭深陷的中華未來主義,加入全球未來主義再次召喚新世界的合唱中。
來自全國7大院校從事文學研究的博導、碩士研究生和南山區的作家以及深圳各區的作家代表也參與到熱烈的討論交流中。吳笛總結了本次會議的四個體驗,即信息量大、干貨多、實證性強、敢于碰撞。他認為,通過這次活動,作家將在感性寫作的情況下,多做理性思考,并用理性思考來指導感性寫作;學習了“中國科幻未來主義”,作家將賦予寫個體體驗和事件或歷史經驗新的意義——召喚新世界。并鼓勵參會作家嘗試寫作科幻作品,也期待今后與院校繼續合作。吳巖對會議發言進行了系統性的總結,認為中國科幻未來主義有效地提供了一個新的場域、新的批評空間,強而有力地激發了科幻思考的創新性與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