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畫家蘇珊娜·瓦拉東:成為她自己
蘇珊娜·瓦拉東
布吉瓦爾舞蹈(女模特為瓦拉東) 雷諾阿 作
祖母和孫子 瓦拉東 作
當我們談論法國19世紀和20世紀畫家的時候,我們總會提到這幾個名字: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埃德加·德加(Edgar Degas),愛德華·馬奈(édouard Manet),保羅·塞尚(Paul Cézanne),古斯塔夫·卡耶博特(Gustave Caillebotte),無一例外他們都是男性,可是我想介紹一位那個時期同樣優秀的法國女性畫家,她叫做蘇珊娜·瓦拉東(Suzanne Valadon)。你可能因為莫里斯·郁特里羅(Maurice Utrillo)而聽說過她,以描繪蒙馬特景色而聞名的郁特里羅是瓦拉東的兒子,作為一名印象派風景畫家,他曾一度家喻戶曉,名聲遠遠超過母親;又或者,你知道瓦拉東是因為她被視作皮埃爾-奧古斯特·雷諾阿(Pierre-Auguste Renoir)和亨利·德·圖盧茲-勞特雷克(Henri de Toulouse-Lautrec)等大畫家的繆斯。然而,在我看來,蘇珊娜·瓦拉東首先是她自己,不是誰的母親,也不是誰的情人。2023年4月15日至9月11日,法國梅茲蓬皮杜藝術中心舉辦了一場畫家個人回顧展《蘇珊娜·瓦拉東——她自己的世界》(Suzanne Valadon,Un monde à soi),這個展覽隨后還會前往法國南特美術館和西班牙的加泰羅尼亞國家藝術博物館進行展出。上一次瓦拉東的個人回顧展則要追溯至60年前左右,即1967年在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
畫家的繆斯女神
1865年9月23日,蘇珊娜·瓦拉東出生于法國中部上維埃納省加爾唐普河畔貝西訥。她原名叫做瑪麗-克萊曼蒂娜·瓦拉東(Marie-Clémentine Valadon),改名原因后面會作介紹。她出生于貧困的工人階層,母親瑪德萊娜(Madeleine)是一名洗衣女工,未婚先孕生下瓦拉東,其父下落不明。彼時巴黎比外省更容易找到工作,于是5歲的瓦拉東便跟隨母親來到蒙馬特。瓦拉東只接受過短暫的教育,12歲起便開始外出謀生,她做過工人、招待,后來進了馬戲團。1880年,15歲的瓦拉東因摔傷不得不放棄在馬戲團的工作。因為長相別致,她開始為一些畫家擔任模特,其中包括皮埃爾·皮維·德·夏凡納(Pierre Puvis de Chavannes),雷諾阿,圖盧茲-勞特雷克。瓦拉東擔任模特期間給自己取名為“瑪麗亞”,圖盧茲-勞特雷克為她畫過肖像畫《胖瑪利亞,蒙馬特的維納斯》(1884)。有一次,圖盧茲-勞特雷克和她開玩笑說:“你總是給老頭兒做裸體模特,你應該叫做‘蘇珊娜’?!保ㄟ@一名稱來源可以追溯至《圣經》中“蘇珊娜和長老”的故事)這段經歷讓瓦拉東有大量的時間觀察畫家們作畫的過程,得以在第一時間欣賞手稿,為她日后親自拿起畫筆奠定了基礎。
在兩位畫家筆下,畫作中的瓦拉東展現了不同的形象特征,圖盧茲-勞特雷克在畫作《喝酒的人,或宿醉》(1889)中呈現了一位宿醉的女性形象,女子側臉面向觀眾,帶著些許陰沉的神情;在雷諾阿的畫作《城市之舞》(1883)和《布吉瓦爾舞蹈》(1883)中,瓦拉東的臉型更加圓潤,姿態更加優雅。1894年,瓦拉東認識了德加,盡管德加一向被人視作有嚴重的厭女情結,但是出乎意料的是他卻一直支持瓦拉東,德加發現瓦拉東的繪畫才能時就說出了這句話:“你是我們中的一員?!彼米约旱挠∷C教瓦拉東凹版雕刻,并且成為瓦拉東作品最重要的收藏家之一。
奇怪的“可怕三人組”
1883年,18歲的瓦拉東生下一子,取名莫里斯,盡管所謂的父親米格爾·郁特里羅(Miguel Utrillo)和兒子是否真正存在血緣關系尚無法確定,但是他同意了讓孩子冠以他的姓氏,即莫里斯·郁特里羅(Maurice Utrillo)。1893年,瓦拉東和作曲家埃里克·薩蒂(Erik Satie)有過短暫的戀愛關系,其間薩蒂親昵地稱呼瓦拉東為“Biqui”,瓦拉東為薩蒂繪制肖像畫,這也是她早期創作的肖像畫作品之一。然而僅僅6個月后,瓦拉東離開了薩蒂,這一度讓薩蒂陷入崩潰,他為瓦拉東譜寫了鋼琴曲《煩惱》(Vexations),這首樂曲的獨特之處在于,盡管彈奏時長僅有1分多鐘,但是它需要連續重復840次,因而也被稱作“歷史上最長的鋼琴曲”。1895年前后,瓦拉東與銀行家保羅·穆西(Paul Mousis)結婚,婚后專心從事繪畫。
1909年,44歲的瓦拉東結識了兒子的朋友,年僅23歲的電工安德烈·烏特(André Utter),1911年,瓦拉東、烏特、郁特里羅和瑪德萊娜四人搬到蒙馬特科爾托路12號(12 rue Cortot)一起生活。1913年,瓦拉東與丈夫穆西離婚,次年和烏特結婚。名義上烏特是郁特里羅的“繼父”,然而他的年齡比郁特里羅還要小3歲,如此奇怪的家庭組合讓郁特里羅一度陷入絕望。他年紀輕輕就開始酗酒,是蒙馬特地區有名的酒鬼,為了幫助兒子遠離酒精,瓦拉東讓他學習作畫,沒有想到的是,盡管郁特里羅從未受過正規的繪畫教學,但是他筆下的風景畫贏得了當時藝術圈的認可。至于安德烈·烏特,也是瓦拉東將他領入繪畫藝術的大門,他主要創作肖像畫、靜物畫和風景畫,而烏特也多次出現在瓦拉東的繪畫中。1909年,瓦拉東的作品《夏天,又稱亞當和夏娃》(Eté, dit aussi “Adam et Eve”)引發強烈反響,主要是因為這是藝術史上第一幅女性畫家描繪男性裸體的作品,畫作中瓦拉東與丈夫烏特并肩而立。幾年后,為了能夠讓這幅畫在1920年的沙龍上展出,瓦拉東又為裸體男人添了幾筆無花果葉,也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畫作版本。瓦拉東另一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代表作品《鑄網》(1914)也是以烏特為原型,分別從背面、側面和正面將人物動作予以分解。
“純真的野性”
1894年,瓦拉東成為第一位加入法國美術協會(Société Nationale des Beaux-Arts)的女性畫家。1911年,瓦拉東在一家畫廊舉辦了首場個人展覽。1920年,她成為秋季沙龍的成員,1933年,她參加現代女性藝術家展覽。特別提及的是,1924年,瓦拉東與伯恩海姆-約恩畫廊簽約,同年,盧森堡美術館收藏了她的作品《藍色房間》(1923),這也意味著瓦拉東的繪畫得到了官方認可。畫作中的女性一臉慵懶,穿著寬松的衣服,形象完全打破了傳統規范。1937年,國家買下她的代表作《夏天,又稱亞當和夏娃》《鑄網》《祖母和孫子》等作品,后收藏于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直到去世,瓦拉東共繪制了500幅作品。陳丹青在《局部》里這樣評價瓦拉東,稱她的作品有一股“純真的野性”。
與另一位出身于資產階級的法國女性畫家貝爾特·莫里索(Berthe Morisot)不同,蘇珊娜·瓦拉東從未受過專業的美術學習。不過她在盧浮宮觀摩過新古典主義大師的作品,因而她的創作受到讓-奧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爾(Jean-Auguste-Dominique Ingres)和雅克-路易·大衛(Jacques-Louis David)的影響。1889年,她在世界博覽會期間欣賞了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的畫作,在1907年秋季沙龍組織的塞尚個人回顧展中汲取靈感。瓦拉東博取眾家之長,在此基礎上做出超越,形成了她獨特的個人風格。1938年,她在彌留之際對藝術史家弗朗西斯·卡爾科(Francis Carco)推心置腹地說道:“我完成了作品,我從作品中獲得的唯一的滿足感源自于我從來沒有背叛或者放棄我所堅信的東西。”對傳統邏輯的蔑視使得瓦拉東的藝術生涯變得獨一無二。1938年,瓦拉東去世,葬于圣旺公墓。包括喬治·布拉克(Georges Braque),巴勃羅·畢加索(Pablo Picasso)等在內的知名畫家都參加了她的葬禮。
瓦拉東曾經居住過的科爾托路12號如今已經成為蒙馬特博物館,館內二樓有一個展廳依然保留著她當年畫室的面貌,入口處的花園有一間很小的放映廳,每天輪番播放一個10分鐘短片介紹蒙馬特的歷史,也是以瓦拉東的口吻敘述的。不僅如此,從蒙馬特山腳登上圣心大教堂的纜車總站被命名為蘇珊娜·瓦拉東廣場。巴黎的這些坐標告訴我們,瓦拉東沒有被遺忘。蒙馬特是我很喜歡的巴黎街區之一,我常常會到這一帶閑逛。今年夏天我去蒙馬特博物館看了新展《女性超現實主義?》,其中展示了50多位女性藝術家的作品,然而慚愧的是,很多名字我都沒有聽說過。入口處的工作人員給每位參觀者發了一張卡片,卡片上宣傳的就是梅茲蓬皮杜藝術中心的蘇珊娜·瓦拉東回顧展,于是我決定去看一看。說回到展覽的題目“她自己的世界”,其實是化用了英國作家弗吉尼亞·伍爾夫(Virginia Woolf)的經典作品《一間自己的房間》(A Room of One's Own,1929),法語譯名是“Une chambre à soi”,與展覽的標題遙相呼應。女性要擁有一間自己的房間,要擁有一個自己的世界,要成為她自己。
(作者系法語譯者,畢業于南京大學法語系,暫居巴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