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遇見未來,科幻文學正揚帆 ——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會側記
10月22日晚,第81屆世界科幻大會在成都閉幕。經歷了開幕式上的驚喜,“雨果獎”之夜的狂歡,22日晚的成都科幻館內洋溢著歡樂、不舍和期待。
《銀河護衛隊》里《Come and Get Your Love》的音樂響起,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會聯合主席本·亞洛宣布第81屆世界科幻大會正式閉幕。本屆大會的聯合主席陳石將象征著大會傳承的法槌交到2024格拉斯哥世界科幻大會代表文森特·多切蒂手中,此外文森特·多切蒂還獲贈一份來自成都的禮物——由成都市郫都區華愛學校的師生共同繪制的帶著星云、科夢、霍格沃茨學校的掐絲琺瑯畫。這一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將帶著此次科幻大會的希望,飛向2024的格拉斯哥。
閉幕式上,大會為“最佳粉絲派對”“最佳粉絲展位”“幻享未來”優秀傳統文化主題科幻作品征集活動獲獎者頒獎,正式宣布世界科幻大會(成都)品牌推廣中心成立,并宣布聘請中國科幻作家海漄、魯般、任青、趙恩哲、久里成為雨果X學院導師。
2024格拉斯哥世界科幻大會主席埃斯特·麥卡勒姆-斯圖爾特教授通過遠程視頻盛情邀請全球幻迷參加下屆世界科幻大會,明年英國見。
中國科幻再次走向世界
在開幕式上,當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會聯合主席本?亞洛,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會榮譽主賓劉慈欣、羅伯特?詹姆斯?索耶,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會聯合主席陳石、何夕,維塔工作室CEO理查德?泰勒,導演、演員吳京,電影《流浪地球》系列導演郭帆,美國科幻雜志《克拉克世界》創辦人、總編尼爾?克拉克,2022芝加哥世界科幻大會主席海倫?蒙特哥利,共同為大會啟幕時,全場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和歡呼。
這是中國第一次、亞洲第二次舉辦世界科幻大會,200多場論壇和沙龍,國內外眾多的科幻作家、導演、科幻從業者齊聚一堂,上萬名來自世界各地的科幻迷奔赴成都,相約科幻。科幻在中國比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受到關注,這樣的科幻活動,不要說國內,就是國外,也是前所未有的。
世界科幻大會(World SF Convention)是由世界科幻協會主辦的科幻文化主題活動。從1953年第11屆世界科幻大會起,每年的大會都會揭曉 “雨果獎”——該獎被譽為“科幻界的諾貝爾獎”,2015年,第73屆世界科幻大會在美國舉行,劉慈欣憑借《三體》在大會上奪得分量最重的“雨果獎”最佳長篇故事獎,這是亞洲科幻作品首次獲得該獎。劉慈欣由此也破壁出圈,成為世界級的科幻“大神”;《三體》自此風靡世界,成為中國文學走出去最成功最暢銷的作品之一。
世界終于看到了中國科幻。遙想上個世紀90年代,《科幻世界》雜志社第一任社長楊瀟,一個人,一張車票,8天8夜,前往荷蘭海牙,為中國申請主辦世界科幻小說年會。到如今,無數的科幻人為科幻助力吶喊,匯聚資源。從政府,到企業,到民間,大家因“科幻”而著迷和凝聚。經過中國科幻人多年努力,2021年12月18日,“科幻之都”成都在與法國尼斯、美國孟菲斯、加拿大溫尼伯的競爭中勝出,成功取得了2023年第81屆世界科幻大會主辦權。這是令中國所有科幻迷都為之激動的一件事,是他們的節日。
劉慈欣無疑是大會最受關注也最忙碌的作家之一。20日的簽售活動中,幾千名書迷從科幻館三樓一直排到一樓外,從早上9點等到下午兩點。大會期間,他談得最多、感慨最深的就是,中國科幻終于從艱難的時候走出來了,獲得了前所未有的關注。他希望大家能多多宣傳中國科幻,也希望自己能寫出可以超越《三體》的作品。他在開幕致辭中對科幻的世界性作出闡釋:“在科幻中,人類作為一個整體出現,科幻小說描述人類共同的夢想,展現人類共同面對的危機,科幻是最能引起不同民族不同國家共鳴的文學品種,也是溝通世界的橋梁,成都科幻大會就是科幻這種特質的具體體現。”他希望世界各地的科幻作家、從業者和科幻愛好者一起展望未來,一起探索星空,特別是一起探索在人類面臨巨變的時代,“我們如何讓科幻這種由科技和想象力構建的壯麗、神奇的文化在未來延續下去,并且有更大的發展”。
加拿大科幻作家羅伯特?詹姆斯?索耶稱本屆大會為“有史以來最棒的一屆世界科幻大會!”在與劉慈欣對談時,他同樣認為,科幻有助于世界大同。當來自不同地區、文化背景、民族、宗教信仰的科幻愛好者,在同一個時空,共同分享科幻、藝術、文學的美妙時,世界將會因此而改變。
本次科幻大會上,中國“90后”青年作家海漄應該是最幸福、最快樂的人。21日晚,2023“雨果獎”頒獎,他創作的《時空畫師》榮獲“最佳短中篇小說”獎。當從偶像、亞洲首位“雨果獎”得主劉慈欣手中接過獎杯時,他無比激動,“這一切就好像做夢一般”,“在日常緊張而繁忙的工作中,我計算著我的時間、計算著我的收入,但也記得抬頭仰望星空。今晚,在成都,我的理想照進了現實”。在接受中國作家網記者專訪時,海漄表示,自己2018年才開始較有系統的創作,主要發表一些中短篇作品。這部獲獎作品是一部歷史科幻,他希望能節奏穩定地走下去。海漄的科幻之路起點很高,未來更有無限的可能,但也才剛剛開始。他從劉慈欣手中接過獎杯的那一刻,也代表了中國科幻的傳承。
除了海漄,中國科幻插畫家趙恩哲獲“雨果獎”最佳職業藝術家獎,科幻粉絲雜志《零重力報》獲“雨果獎”最佳粉絲雜志獎。趙恩哲的作品宏大且充滿中國式的科幻細節,他擅長運用CG藝術進行創作,硬核的科幻風格中帶有哲學思考。他表示,科幻美術也是科幻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希望更多年輕人能夠參與其中,通過視覺藝術更好展現出科幻的想象力。《零重力報》由中國幻迷河流、零始真共同創辦,實時傳播、點評當下科幻熱點,介紹世界科幻動態,追溯科幻歷史。它的獲獎也讓科幻迷們興奮和感動,中國科幻之所以能走到今天,離不開數量眾多的科幻迷為科幻的吶喊和真心付出。
成都科幻協會會長姚海軍說,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會不僅僅是中國科幻作家們與世界交流的機會,更是一次成都科幻產業發展的契機。多年從事編輯工作的他也入圍了本屆“雨果獎”最佳編輯獎。中國作家再次獲得雨果獎,更是令這位“老編輯”激動不已,連呼“了不起”!
80高齡的科幻作家董仁威邀請大家參觀了華語科幻星云獎辦公室——就在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會組委會對門。他表示,世界科幻大會雖然結束了,但科幻不會結束,明年星云獎將會在成都科幻館繼續舉辦,星云獎也會繼續推出更多的科幻新人,“科幻讓我越來越年輕!”他精神抖擻地笑著說。
科幻的邊界在哪里
本屆大會期間,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四川省作協主席阿來在與讀者交流時談到,科幻文學的獨特之處在于,盡管它探討未來,但它始終從當下、甚至從歷史中出發,汲取靈感,暢想未來。
作家王晉康在“科幻邊界:探索科幻與人類未來發展論壇”上關注到科幻邊界的問題。他表示,當下生物技術和人工智能發展迅速,科技的威力已經從變革客觀世界轉變為變革人類自身;科幻會給科技創新帶來啟迪,同時科學發現和技術發展也會啟迪科幻作家的創作靈感,科幻想象一定程度上走在了科技發展的前面。在參觀位于成都的新一代人造太陽“中國環流三號”時,他也談到,科幻與科技創新是一種雙螺旋關系,科幻是想象力,科技是創造力。聚變能源被譽為人類的理想清潔能源,一直是科幻界非常關注的題材,它或將深刻改變人類社會,甚至人類自身的演化進程。
世界科幻大會讓作家韓松想起了魯迅。魯迅、梁啟超將科幻這一文類從世界帶回中國,認為只有改變了人們的精神世界,才能讓中國真正走上強國之路。今日中國科幻的繁榮,同樣得益于改革開放,得益于在困難年代中國科幻人的堅持。在韓松看來,科幻人擁有科學家一樣堅韌不拔的特點,同時又最具想象力,他們自由奔放,思維開闊又腳踏實地,如此,才有了今天科幻的繁榮。
在自己的老家郫都舉辦這樣的盛會,令本屆世界科幻大會的聯合主席、科幻作家何夕格外興奮。他表示,中國文化的先進性有助于中國科幻走出去,科幻讓人不僅看到眼前,更看到過去與未來,看到最小的微觀世界,也能看到宇宙星辰,人們創作科幻、閱讀科幻,都是為了理解自身、理解世界、理解宇宙。
南方科技大學科學與人類想象力研究中心主任吳巖感慨中國科幻能吸引世界的目光,是因為中國的科技強大了,而科技對當今社會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許多科幻的想象都已經成為了現實。政府的支持、科技精英的熱衷和讀者群的擴大三個方面,共同促進了科幻創作和接受的繁榮。
正如中國作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施戰軍在本次大會“未來之選”發布會上的致辭中概括的科幻文學之于今天的意義:科幻從文學出發,延伸到各個領域,科幻的魅力無處不在。科幻文學已經不再可能是類型文學,它是現實主義、浪漫主義、現代主義以及許多創作方法的集約者,它是人類文明的輝煌存續和待解問題不斷結晶又無限生成的狀態承載者、勢能探求者和秩序追索者——它是我們所需要的審美共同體,是屬于文學的真切立體的開新原創天團。它是時代光譜、它是心靈疊影、它是深情容器、它是精神擔當。它正在成為我們這個時代和未來更廣大更長久的時空史詩中的文學正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