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作品改編潛力大? 《中國科幻文學IP改編價值潛力榜》發布
10月19日晚,第34屆銀河獎頒獎典禮在成都舉行。為給行業提供專業的參考意見,推動中國科幻作品的IP化進程,由《科幻世界》雜志社聯合中國科幻研究院共同發布的《中國科幻文學IP改編價值潛力榜(2023)》,由知名科幻導演、編劇張小北現場發布。《隱秘死角》《末日樂園》《中國軌道號》《星域四萬年》《造神年代》《深淵獨行》《如果房子會說話》《隱形時代》《猩紅降臨》《7號基地》《鄢紅》《傻子》入選“2023科幻文學IP改編價值潛力榜”。
“在過去若干年間,中國科幻產生了以《流浪地球》系列為代表的電影、《三體》《開端》為代表的電視劇,以《靈籠》《我的三體》《星域四萬年》《第一序列》為代表的動畫,以《端腦》《全球高武》《賽博英雄傳》為代表的漫畫,以《戴森球計劃》《銀河戰艦》等為代表的游戲,形成了一個科幻產業的原創改編矩陣。我們可以認為,中國科幻產業鏈正站在成型與完善的奇點前夜。”張小北說。
為幫助決策者和創作者更好地厘清中國科幻作品的改編潛力和市場需求,榜單指出了三大科幻文學IP改編趨勢:
第一,科幻網絡文學是近年來最引人注目的改編熱點。“在起點讀書,2022年共計超4.2萬的作家創作了科幻網絡文學,其中首次創作科幻題材的作家72%為00后,約超7成科幻品類簽約作家為本科在讀及以上學歷,在此基礎上產出了一系列優質作品。其中《吞噬星空》改編動畫首季點播超過10億,《全球高武》改編漫畫人氣42億,收藏量超50萬,在日本漫畫平臺的連載中取得了超過444萬的點贊量。包括《我們生活在南京》《泰坦無人聲》《夜的命名術》在內的多部銀河獎獲獎作品,其影視改編項目正在進行中。”
第二,“科幻+”成為文學IP改編的一大特征。其中“科幻+懸疑”和“科幻+成長”兩類尤為突出,“科幻+冒險”和“科幻+情感”緊隨其后。《泰坦無人聲》就屬于“科幻+懸疑”的代表,《夜的命名術》則屬于“科幻+成長”的代表。
第三,網絡大電影、動畫正在成為IP改編的持續增長點。“一方面是網絡大電影、動畫正在從‘卷數量’走向‘卷品質’的良性競爭道路;另一方面,特效技術進步也為國漫和游戲帶來新的增長點,如《星域四萬年》的動畫特效出眾,被認為在國漫里已經擁有一流水準,第一季開播首周在騰訊視頻平臺熱度值達1.9萬,完結播放量破億。”
借著榜單的發布,張小北也呼吁行業和觀眾對科幻作品的改編持寬容和支持的態度。“在所有的作品類型中,科幻作品的改編成功與否,體現的是一個國家或區域的文化產業的整體實力。而這種實力又有賴于制造業的硬實力支撐、科學精神的大眾普及,以及對我們本土現代文化的理性認知和堅實信念。我們需要更多的科幻IP改編作品,更多的藝術家和制作團隊,更多的創造力和想象力,以想象、描繪,并最終創造屬于我們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