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記“國之大者” 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的精神支撐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和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精神
日前召開的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正式提出和系統闡述習近平文化思想,對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部署。會議強調,要緊緊圍繞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圍繞貫徹黨的二十大關于文化建設的戰略部署,切實增強做好新時代新征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責任感使命感,推動各項工作落地見效。廣大作家、藝術家表示,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牢記“國之大者”、提高政治站位、強化責任擔當,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的精神支撐。
增強做好新時代新征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責任感使命感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時代新征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關鍵時期,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面臨新形勢新任務,必須要有新氣象新作為。
中國作協副主席白庚勝談到,新時代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文化建設各方面的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形成了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文化事業的繁榮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習近平文化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必將指引全國各族人民進一步增強文化自覺、堅定文化自信,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新時代以來,廣大作家積極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聚焦全國各族人民齊心協力創造美好新生活的偉大實踐,寫出了很多反映時代氣象和人民心聲的優秀作品。各個民族的文學不斷交流、交融,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作為民族文學工作者,白庚勝表示,要進一步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充分認識文學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征程中的重要作用,切實增強做好新時代新征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責任感使命感。中國少數民族文學必須通過提升作品的精神能量、文化內涵、藝術價值,不斷攀登新的文學高峰,創造新的文學輝煌。
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仲呈祥表示,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強調“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事關黨的前途命運,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明體達用,體用貫通”的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和提出,標志著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新高度,表明我們黨的歷史自信、文化自信達到了新高度。
習近平總書記在重要指示中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提出“七個著力”的要求,這讓作家蔣巍感觸尤深。“文化,永遠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家園。”蔣巍說,“這些年,我翻山越嶺走村串戶,無論走到哪里,總是帶著一盞小臺燈,為的是讓它照亮我的鍵盤、我的感動和我所有的不眠之夜,照亮我親歷的山河巨變和中華文化復興的壯麗與繁華。出發,永遠是人生最美的姿態;行動,永遠是中華民族求實的品格。偉大的時代,就誕生在人民的手上;歷史的光榮,就在人民中間。”
以守正創新的正氣和銳氣,賡續歷史文脈、譜寫當代華章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定文化自信,秉持開放包容,堅持守正創新”。中國作協主席團委員、中國詩歌學會會長楊克談到,對于寫作者而言,“堅持守正創新”至關重要。“最近,我用了兩個多月時間,完成了長詩《黃河遠上白云間》,書寫了這條中華文明的母親河。黃河見證了華夏兒女的榮耀與哀傷、輝煌與挫折,被從古到今的詩人們賦予了豐富的意義和情感。‘守正創新’正是我寫這首詩時的追求。”楊克認為,“守正”不僅僅是對傳統文化的尊重和傳承,更是對于那些經歷了時代滄桑仍舊煥發光彩的價值觀、思維方式和審美情趣的延續。尊崇傳統,就是希望我們能夠吸取古人的智慧,借助傳統的力量去更好地理解現在。而“創新”則是結合現代詩歌的藝術經驗,融合當代人的精神情感,給予它們新的生命和活力。文化的持續發展需要我們既“守正”也“創新”:守正保證了文化的源頭不會被遺忘,讓我們始終記得自己的根和魂;創新則保證了文化不會因為時代的變遷而逐漸衰減,它為文化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和活力,使其永葆青春。
《牡丹》雜志副主編、青年作家李知展對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中強調的“著力賡續中華文脈、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倍感振奮。他談到,自己這段時間一直在重新學習洛陽文化文學的相關典籍,感悟洛陽悠久的歷史文化給文學的饋贈。在盡可能全面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才能更有根基、更有底氣創作出新時代的優秀作品。“今后我要更加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文化思想,堅定文化自信,以守正創新的正氣和銳氣賡續歷史文脈,努力書寫時代巨變和煙火人間,為新時代文學高質量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高屋建瓴、精辟深邃,展現了大國領袖強大的人格力量,將引領宣傳思想文化事業劈波斬浪、勇毅前行。”吉林基層作家翟妍表示,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全面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把習近平文化思想融入創作中,并努力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內涵,把新時代鄉村文明注入書寫中,用心用情用力講好新時代的中國故事,展現基層文化新作為、新氣象,為推動基層文化建設不斷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做人民的學生,用心用情用功為人民抒寫
“文化興則國運興,文化強則民族強。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北京作協副主席喬葉表示,習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時代黨領導文化建設實踐經驗的理論總結,內涵豐富、論述深刻。她在創作實踐中越來越鮮明地意識到,作為一名文學工作者,必須以習近平文化思想作為根本遵循,堅持守正創新,在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源源不斷的智慧,以歷史方位標注文學坐標,牢記“國之大者”,積極到人民中采挖富礦,深入生活現場觀照人民生活、表達人民心聲,以人民立場彰顯文學力量,用心用情用功抒寫人民、描繪人民,在新時代文學的遼闊疆域里獲得新經驗與新拓展。
“80后”甘肅作家王選表示,要把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要政治任務,持續加強學習和研究,更好擔負起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這些年,我創作的《青山隱》《故鄉那么遼闊,為何還要遠行》等作品,聚焦時代發展脈搏,書寫普通群體在社會浪潮中的堅韌和努力,書寫平凡者在大時代展現出的溫情和堅守。”王選說,今后要在文學創作中繼續“做人民的學生”,向人民學習,為人民書寫,同時進一步深挖甘肅地域文化資源,用手中之筆展現隴原文化的獨特魅力。
“從寫作開始,我就在思考如何去書寫這個時代的轉型和變革,也一直在思考自己和時代之間的關系。真實地表現時代變遷、關注時代變遷中人的心靈軌跡,是我寫作上的一個追求。”“90后”陜西作家范墩子表示,習近平文化思想為他今后的創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科學指南。“青年作家要關注時代發展和人民冷暖,用一顆真誠的心捕捉現實變遷,做一名真正的時代記錄者。在未來的寫作道路上,我將繼續扎根現實,不斷深入生活,向人民學習,以堅定的人民立場為人民立言,傳承好前輩作家留下的寶貴寫作傳統,并在傳承中開拓創新,努力寫出為人民群眾喜愛的文學作品。”
(統稿:徐健,參與采寫:明江、王覓、黃尚恩、路斐斐、許婉霓、教鶴然、羅建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