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子:到曠野中去
到曠野中去。
曠野的內涵何其豐富:那些亙古不變的高山大海河流沙漠湖泊,那些袒胸露乳一片天然的田野山野郊野荒野星野,那些山旮旯里的村莊、野河流上的橋梁、早已廢棄的城堡,那些植物長得劍拔弩張的古戰場……
曠野關涉史學、地理學、生物學、民俗學、美學等無限的學問。
曠野是文學的富礦。古老的《詩經》,如果沒有“蒹葭蒼蒼,白露為霜”“關關雎鳩,在河之洲”“野有蔓草,零露漙兮”,就不可能如此美妙;李白的詩,如果沒有蜀道、天姥山、敬亭山,沒有黃河之水天上來、天門中斷楚江開,他就不可能被稱為詩仙;海明威的《乞力馬扎羅的雪》,如果沒有山頂上的雪與豹子,可能就只是一部平庸的作品。
可是從什么時候開始,我們冷落了曠野?我們甚至成了被格式化的人——被手機格式化,被社會格式化,被種種企圖馴服我們的習慣格式化。
必須恢復我們的野性,激活我們生命里曠野的基因。
必須到曠野中去,去擁抱山水自然、風雪雷電,去看藍天白云月亮星星,去擁抱天地間一切歷史的乃至史前的遺跡。
曠野中有豐富的色彩、野蠻的力量和非凡的智識。
曠野遍布文學的素材、語感、節奏、氣韻。曠野俯仰皆文章。
曠野中有正氣。我的老鄉文天祥說過:“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
曠野中有深情。那些在曠野中一言不發的草木,有著人群中日益稀缺的深情。
到曠野中去!讓我們的身心,被曠野的精血蓄養;讓我們的內心,變得像曠野一樣深情、豐盈和浩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