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游出圈讓優秀傳統文化“活”起來
9月28日,東坡文化古籍文獻展在黃岡市博物館開展,迎來眾多專家學者和東坡文化愛好者到場參觀。這是中秋國慶期間湖北省文博游火爆的一個縮影。據報道,長假前六天,武漢市文博場館累計接待游客101.4萬人次,荊州博物館日均接待游客萬余人。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讓游客流連忘返,一票難求的火爆場景讓傳統文化回歸大眾視野,也見證了市場對傳統文化產品的巨大需求。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不僅包括更高品質的物質生活需要,也包括更豐富的美好精神文化需求。這是包括文博游在內的文旅消費持續走熱的深層次原因。數據顯示,截止今年5月15日,攜程平臺上預訂量最高的景區類目中,博物館展覽館超過動物園、主題公園,從去年第四名躍升至第一。今年“五一”、端午及暑假等節假日期間,湖北省博物館門票預約系統日均點擊量高達52萬人次。曾經被認為是遠離大眾的、具有一定知識門檻的、的文物展覽,現如今日益風靡、深受大眾特別是年輕一代追捧。這不僅折射著時代的變遷,更印證了市場需求的巨大力量。
文物承載著燦爛文明、傳承著歷史文化、維系著民族精神,是增強文化自信的重要資源。公眾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興趣日趨濃厚,民族文化認同感的持續加強,是文博看展走俏的另一個重要推動力量。“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黃岡是東坡文化的發祥地、富集地。舉辦《江流萬古·文潤千年》東坡文化古籍文獻展,不僅是黃岡建成湖北省古籍保護中心首個分中心、黃岡市圖書館獲國家古籍保護中心授牌建立中華經典傳習所,黃岡市古籍藏量達70000冊、數量和質量均居于湖北各市州前列等成績的一次精彩展示,更是對市民和游客仰慕東坡、喜愛東坡文化的一次積極回應。
讓文物說話、把歷史智慧告訴人們。各地博物館作為收藏、研究、展示、傳播人類及人類環境的物質和非物質遺產的公共文化機構,積極承擔實證闡釋歷史、引導價值取向、培育審美情趣的重大責任,這是文博游火爆出圈的重要基礎。國家文物局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我國備案博物館總數達6183家,藏品達6777萬件(套);其中,5605家博物館實現免費開放,占比90%以上。近年來不少博物館發力轉型,不僅在豐富展陳內容、提升講解人員的專業能力上下足功夫,而且在推出高質量的創意節目、亮眼的文創產品、沉浸式的多媒體互動和場景體驗等方面苦心孤詣。譬如,從2020年開始,河南博物院接連推出了以考古和文物修復為主題的系列盲盒。只要戴上白手套、拿起洛陽鏟,每個人都能成為“考古官”,極大提升了游客的體驗感、參與感和收獲感。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釋放旅游消費潛力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提出開展中國文物主題游徑建設和“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文化主題旅游推廣活動等措施。文博游迎來新機遇。講好優秀傳統文化故事,聚合“博物館的力量”,讓收藏在禁宮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讓游客在穿越歷史長河中盡情擁抱“詩與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