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廣式月餅北伐記(下)
    來源:澎湃新聞 | 周松芳  2023年09月28日08:22

    粵菜館開創廣式月餅新時代

    傳統餅餌店升級為茶居,樓下賣餅餌,樓下飲茶吃點心;再進一步就是茶樓茶室,一樓外賣地位相對降低,堂飲堂室相形重要;再后來是茶樓酒肆合流。所以,餅餌茶居之后,菜館酒肆經營月餅漸擅勝場。后來聲勢最煊赫的冠生園,雖然食品工業的地位超過其酒樓菜館,但他起家的卻是茶居兼營宵夜館。他1905年來滬,在竹生居學徒期滿之后,學著竹生居與人合開了冠香宵夜館:“義和居位于新舞臺側面,系新舞臺茶房頭目張君所創辦者,二三層樓設改良茶茗,樓下粵菜,歸我們辦理,且定名‘冠香’,這是我最先手創的小事業。冠香的主要營業,當然是粵菜(俗稱消夜館),同時附售廣式茶食蓮子糖等,我們當時采用分工合作制,本人擔任會計招待和營業設計,蘇君則專理烹飪和進菜的職務。”(冼冠生《三十年來冠生自述》,《食品界》1933年第4期,15頁)但給外人印象,則似乎糖果為主,因為他們的報章廣告,是不及于粵菜的:“本號開設南市外馬路戲園北首,自制蜜餞糖果,送禮茶食,每盒十件一角;外國餅干,每罐二角;廣東香腸,每斤五角;中外罐頭品物,無美不備。蜜餞蓮子糖,適口香甜,美味裝潢,精美送禮佳品,每元天平秤四斤。官禮品物,一應俱全,價廉物美,以廣招徠,特此廣告。”(《南市十六鋪新開冠香蜜餞蓮子糖批發》,《申報》1909年3月31日第8版)這么小本生意起家,卻不吝廣告費,正是冼冠生重營銷的基因體現。

    生產批發糖果,豈能少得了月餅?所以第二年冼冠生就把重心放在了月餅上:“本號仍增中秋佳節月餅,聘請名師選配,品料精良,巧制五仁、什錦、豆沙、豆蓉月餅每元四盒,加頭、百果、五仁、金腿、玫瑰、冰皮、棗泥、蓮蓉月餅每盒洋四角,百果小月餅每盒一角蓮,子糖每元四斤,廣東香腸每斤洋五角六分,中外罐頭食品、蛤士蟆送禮品物一應格外公道,函購立奉。賜顧請至十六浦外灘新舞臺北首便是。一設寗紹碼頭大達里口分號交易可也。”(《上海南市冠香號中秋月餅上市》,《申報》1910年9月8日第8版)“仍增”二字表明他們去年一創立即開賣月餅了,而“函購”之舉則差不多屬于獨創,至少筆者未見第二家有此舉措。

    因為種種原因,當然主要是新舞臺自十六鋪遷往九畝地之后,冠香“頓失去了主要的顧客,以致營業不振,乃不得不停辦”。(東白《冠生園主人洗冠生訪問記》,《新人周刊》1934年第1卷第3期,第10頁)但旋又與人襲用廣州著名茶居陶陶居之名合開了陶陶居中西菜館:“本居擇于陰陽歷二月十二日 三月十九號開幕,特設改良坐位,裝璜幽雅,器具精良,聘請名師,烹飪中西酒菜,巧制西式食品,隨意小酌,菜館精美,招待周到,非敢夸口,請嘗試之。” (《上海新開陶陶居中西菜館》,《申報》1913年3月17日第1版)中秋月餅,仍是他們經營的重頭戲,而且廣式蘇式兼營:“本居精制各種葷素月餅,豆沙、豆蓉、蓮蓉、棗泥、南腿、榨菜、五仁、玫瑰、百果、椒鹽、蔥油、魚翅、雞丁、鴨腿等色,名目繁多,不能細錄。廣式每盒大洋二角半至五角,蘇式每盒小洋八分至一角半,物美價廉,傳播眾口,如蒙賜顧,請至南京路西首陶陶居,無任歡迎。”(《(陶陶居)中秋月餅上市》,1915年9月15日第4版)

    后來由于“先施永安相繼成立,無異把全市顧客,都集中于南京路,五馬路商業便受了極大的影響,不久,市房翻造,許多商店,不能繼續”(冼冠生《三十年來冠生自述》,《食品界》1933年第4期,13-14頁),他的陶陶居也宣告結業。此后,“蟄居九畝地,研究食品及食譜,得夏月珊援手,拼湊數百元,開設冠生園,專售果汁牛肉,陳皮梅等,推銷游戲場內,并運銷港粵,營業大振。又承鄭正秋、孫雪泥、薛壽齡諸先生加入,合作奮斗,至今資本達五十萬元,支店遍本外埠”(潤身《冼冠生先生成功史》,《興業郵乘》1935年第36期,13-14頁)。

    前兩次創業,他是粵菜先行,這一次卻是餅餌先行。在根據地上海如此,在外埠亦然。比如另一經濟重鎮天津,一經北上,就漸奪廣隆泰之席,如《大公報》天津版1931年9月12日第5版廣告《二十世紀大貢獻之冠生園科學爐焙中秋月餅》稱其月餅:“無生熟不勻之弊,各省人均配胃口。美術盒裝不加費,送禮餉客最名貴。改良廣東蓮蓉月每盒四只洋七角二分,豆沙月每盒七角二分……尚有雞絲、鴨腿、老婆、五仁、旦黃、杏蓉等種月餅,尚有著名小月餅分豆沙、百果二種,送禮自食,亦頗名貴。秋節禮品,花色萬全。”

    再到后來,廣隆泰與冠生園的連鑣并軫的競爭之下,風卷殘云,連代表南派的稻香村,都改營廣式月餅,則天津月餅市場,誠可謂廣式一家獨大了:“本號特聘廣東名師,精制超等改良月餅,與眾不同。料質豐富,科學爐焙,為他家所不及。送禮自用,均極相宜。尚祈各界仕女惠顧品評比較,方知言不謬也。天津法租界天祥對過明記稻香村啟。”(《超等改良月餅》,《大公報》天津版1932年9月3日第11版)

    有市(場)才有戲。以前,在小農經濟時代,即便在通都大邑,人口也都有限,商業也不會太發達,這從酒菜館業的發展歷程也可見一斑。早期不僅沒有跨區域的酒菜館,即便北京這樣的首善之區,大型酒樓也是到近代才出現,傳統的酒菜館都是相對小型,王公貴族自擁家廚,稍大場面是上門到會,或者借助各省會館。像廣州這樣在上海崛起之前的商業都市,大型茶樓酒樓同樣是近代以來的產物。而月餅的講究,不僅與茶樓酒肆發展同步,而且大有賴于茶樓酒肆的制作,尤其是在五口通商之后上海這樣五方輻輳的發達市場體系之下,以及天津這樣輻射整個華北的經濟和金融中心之中。

    冠生園與廣隆泰之外,加盟演出天津月餅市場競爭大戲的新角色,乃是新興的粵菜大酒樓廣州亦樂園餐館:“本園特聘粵籍名師,精制中西點心,科學烤爐,物質優美,與別不同。價格從廉,請諸君嘗試,方知言之不謬也。改良月餅、百果小月餅、著名特別蓮子月餅、中秋月餅。開設法租界天祥后門對過泰隆路。”(《大公報》天津版1935年9月4日第13版)由此也可見酒樓業與月餅業的互為倚重與雙向奔赴。冠生園則更有笑傲同儕之勢——《試看今日冠生園,竟是中秋月餅秋節禮品的大本營》(《大公報》天津版1935年9月4日第13版)。

    轉瞬到了抗戰勝利之后,天津月餅市場,仍是廣式月餅當家,從報章廣告,即可窺見。壽康公司率先廣告,直稱“中秋節送禮珍品! 壽康廣東月餅”(《大公報》天津版1946年9月6日第1版)。進而自詡“本市唯一月餅專家”(《大公報》天津版1947年9月25日第1版)和興食品公司則稱中秋禮最全,而以月餅為最。(《大公報》天津版1946年9月6日第1版)蘇式酒家稻香村十余年不改本色力推廣式月餅,最堪記憶:“送禮請到森記稻香村去買:特備廣東月餅、改良月餅、金華火腿、洋酒罐頭。”(《大公報》天津版1946年9月6日第4版)還特別強調:“嚴禁假鳳虛凰濫竽充市:想買真正地道廣東月餅,請到綠牌電車道。”(《稻香村廣告》,《大公報》天津版1947年9月27日第1版)仿佛只有廣式月餅才是正宗月餅,仿佛只有稻香村月餅才是正宗廣式月餅。真是一件十分有意味的事。老牌的最負盛名的粵菜館北利安當然也不會缺席此月餅盛宴:“北安利首創,一年一度供獻改良月餅,錯過須待明年。質料名貴,與眾不同。”(《大公報》天津版1947年9月25日第1版)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在天津最著名的《大公報》上做廣告的,幾乎純是廣式月餅,則廣式月餅,雄霸天津,自不待言。

    上海加冕廣式月餅

    從某種意義上說,廣東人吃廣式月餅,有什么好說的呢?外人說好才是真的好。外人說好的最佳坐標點,則非上海莫屬。上海是新的文化中心和傳播中心,更是遠東最大的經濟中心,也是一個五方輻輳的移民城市,上海的接受度,幾乎可以等同于全國的接受度,事實上也影響到全國。

    廣式月餅早期在上海的發展前已有述,但早期并非人人關心,更不會人人記得,因此最值得詳述的,當然是民國中后期。

    上海粵菜館在北伐勝利之后進入鼎盛時期,廣式月餅也是這樣。《上海常識》1928年第41期有篇不才的文章《月餅》說:“上海地方的月餅,約可分為三種,就是廣式、蘇式、寧式……從前銷路,推蘇寧兩幫為巨擘,廣幫只少數粵人嗜之而已。現在則不然,要算廣式最時髦……所以我料不久蘇寧兩幫月餅,或須同歸淘汰,而要讓廣幫獨占鰲頭了。”前述徐珂說“先施公司之月餅,有一枚須銀幣四百圓者;冠生園亦有之,則百圓。惟角黍有一枚須銀幣五圓者。先施、冠生之資本,粵人為多,購月餅、角黍,亦大率為粵人,否則且駭怪且咨嗟。珂謂此固足以見粵人財力之雄,豐于自奉。”不才的《月餅》也說:“惟有廣東月餅,售價極昂,殊非一般寒素人家所能染指。像今年冠生園的‘貂蟬拜月’,與業已停閉的馬玉山的‘白帽果子蛋糕月餅’,一餅之價,取值百元,怎不令人可驚呢!……而蘇寧式者,每個只售二三角而已。”這是什么價位呢?當時廣州大同酒家最昂貴的一大盆大裙翅,也才六十元;北京譚家菜的魚翅席,起初每位也四元,一席最多也就三四十元。這里,詳作者徐珂之意,當然不是強調月餅的地方特色,而是強調月餅的昂貴,而這月餅的昂貴,當然是其品質,否則就談不上“豐于自奉”了。而買廣式月餅的“大率為粵人,否則且駭怪且咨嗟”,這一方面是因為粵人確實有錢,清初以來,對外貿易,長期是廣州一口壟斷;近代以后,雖然擴大到五口通商,但從事洋買辦的賺錢活計,基本上還是粵人攬著。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內地人不像粵人這樣舍得,至少不舍得把月餅做得這么講究昂貴。與“食在廣州”在晚清民國經由上海風靡全國是一樣的道理。因為像徐珂這樣的名士,是非常有說服力有號召力的,他編撰上千萬字的經典名著《清稗類鈔》,對全國各地的民間歷史風俗包括飲食民俗,有很詳盡的收集,是非常有代表性能說明問題的。

    廣式月餅有極其昂貴的,更多的是價廉物美的,只有這樣,才能廣泛占領市場,滿足各層次顧客的需要。酒菜館業也是這樣。這也是我一再強調的一個觀點,即一個菜系,必須要有精致高端的引領者,也有各層次的雁行者;粵菜之有譚家菜、太史菜,湘菜之有譚府菜,川菜之有姑姑筵等,無不如此。從晚清直到抗戰前夕,廣式月餅一直都有非常昂貴的。比如全面抗戰前的最后一個中秋,《大公報》上海版1936年9月30日第15版有一篇剛鮑申的《上海月餅的種類》說上海月餅之貴,全屬廣式:“冠生園有一個月餅,名為‘眾星拱月’價值一百元,先施公司有一個月餅,名叫航空賞月,價值一百元,永安公司有一個‘永安歲月’,價值七十元。新新公司也有一個‘眾星拱月’,價值七十元,泰康公司最貴的月餅價值八十元,名叫‘蟾宮攀月’,這些,都是他們的代表作品。”但是,他又說,大眾化的月餅,也是廣式為主:“至于普通的月餅呢,廣式到底是后來名上,不但名詞風雅,而且種類眾多。計有豆沙肉月,蠔黃品月,蓮蓉肉月,百果咸肉月,雙簧蓮蓉月,五仁月,棗泥月等等,蘇式月餅的名詞就老實多了,分做鮮肉,南腿,三鮮,豬油夾沙,蔥油南腿,五仁百果,清水玫瑰等數種,不但名詞沒有廣式月餅的風雅,而且種類也沒有廣式月餅眾多。”

    冠生園雖然做很貴的月餅,但老板冼冠生自己卻并不以為然:“我第一個感觸就是中國人的心理有點莫名其妙。譬如以月餅來說罷。月餅的材料無非是面粉、白糖、芝麻、杏仁、蓮心、豆沙等等。每個月餅所費的材料是有限的,但我們為什么賣得很貴;每個月餅甚至有三塊錢、五塊錢的呢?這因為我們不賣這樣的價格,如果賣了一二毛錢一個,那就沒有人來買了。一般摩登男女以為價格賤了是不時髦,他們情愿到外國糖果公司去買其他東西來送禮了;這是很顯見的。”(東白《冠生園主人洗冠生訪問記》,《新人周刊》1934年第1卷第3期,第10頁)真是有點得了便宜不賣乖的味道。甚至連傳統廣式月餅的花色款式也加以批評:“廣州月餅花樣甚多,不合理的也是很多,例如燒鴨月餅,禾花雀月餅,總覺得并非月餅的好原料。在四五十年以前,貴族階級大都購買紅綾月餅,白綾月餅,胭脂花月餅,工筆花月餅,但仔細研究它的口味,許多是甜咸不勻。”(冼冠生《月餅研究》,《食品界》1933年第5期,第5頁)他的批評也并非沒有道理,關鍵是他有他的底氣——以實際行動改變或者說“糾偏”。

    廣式月餅種類之豐富,前面舉了1888年怡珍居之例,這里我們還可再舉安樂園酒樓1928年的一個廣告為例以資說明:

    安樂歲月每座三十元,幸福歲月每座十元,流霞醉月每座五元,團圓好月每盒一個二元,勝利日月每盒二個一元,珠江夜月每盒四個一元,三潭印月每盒四個一元,蠔黃肉月每盒四個八角半,金腿肉月每盒四個八角半,蛋黃蓮蓉月每盒四個八角半,銀河夜月每盒四個八角半,蓮蓉肉月每盒四個八角,蓮蓉素月每盒四個八角,冰皮蓮蓉月每盒四個八角,蠔豉肉月每盒四個八角,鴨腿肉月每盒四個八角,棗泥肉月每盒四個七角半,棗泥素月每盒四個七角半,麻菇凈素月每盒四個七角半,冬菇素月每盒四個七角半,蘇蛋肉月每盒四個七角,五仁咸肉月每盒四個七角,五仁甜肉月每盒四個七角,豆蓉蛋黃月每盒四個七角,香蕉肉月每盒四個七角,椰絲肉月每盒四個七角,豆沙肉月每盒四個五角半,豆沙素月每盒四個五角半,豆蓉肉月每盒四個五角半,豆蓉素月每盒四個五角半,冰皮豆沙月每盒四個五角半,冰皮豆蓉月每盒四個五角半。(《安樂園酒樓月餅品名價目》,《申報》1927年8月28日第19版)

    廣州本地,也是當仁不讓,可略舉一例,以管窺豹:“涎香茶樓(廣州永漢路):合桃丹鳳月、杭仁蓮蓉月、寶鴨穿蓮月、五仁羅漢月、金華火腿月、鳳凰西山月、銀河映秋月、欖仁椰蓉月、火鴨鴛鴦月、南乳香肉月、金鳳臘腸月、東坡騰皓月、金銀叉燒月、杭仁豆蓉月、玫瑰上甜月、上豆沙肉月、什錦上咸月、上品果子月、蓮子蓉月、芬芳椒鹽月、五仁香月、豆沙羅漢月、五仁咸月、豆蓮羅漢月、豆蓉肉月、冰片蓮蓉月、豆沙肉月、冰片豆蓉月、豆蓉素月、蓮蓉素月、雙鳳蓮蓉月。”(劉萬章《廣州月餅的名稱》,《民俗》1928年第32期)

    至于市場占有率方面,《大公報》上海版1936年9月30日第15版也即同一版面,還有一篇楚人的《上海的月餅市場》,有過描述:“現在,上海市場上占最大的勢力的,就是廣式與蘇式兩種。尤其是廣式的月餅,更是雄視一切。說起來也是相當有趣的,在三十年以前的上海月餅市場,差不多是蘇式月餅的天下,不但沒有廣式月餅的地位,別人談也不談到廣式月餅。后來,經過冠生園,及永安、先施、新新三大公司的努力,方才有今日的地位。到現在,還超過蘇式月餅,上海的市場,差不多已經被廣式月餅所獨霸了……廣式月餅的代表者,自然以冠生園及三大公司為最出名。而蘇式月餅,以老大房、稻香村為代表的。”殊不知,天津稻香村早被擠迫得專賣廣式月餅了呢!

    營銷是王道

    前面談天津的廣式月餅的時候,就已經能讓人感到粵人在營銷上能出奇招,上海粵菜館更是特別重視特別擅長營銷,比如冼冠生1934年禮聘自己的嫡系老鄉、電影皇后胡蝶拍攝月餅廣告,廣告語“唯中國有此明星,唯冠生園有此月餅”(《禮拜六》1935年第605期;亦見《胡蝶與月餅》,《美術生活》1934年第7期),則至今仍堪稱經典。更經典的是蔣介石也變相成了他們的最佳廣告代言:

    本埠冠生園食品公司制造月餅,素以用料名貴,烘焙得宜,蜚聲于時。去年秋間,蔣委員長當駐節武漢之日,曾派員向該公司采辦月餅數萬盒運往犒賞將士。彼時該公司以蔣委員長造福人民,勞苦功高,并另制大月餅一座,送呈行營慰勞,深得蔣委員長之嘉許。近日金風送爽,又屆月圓時節,蔣委員長仍循舊例采購較昨年數量更多之月餅,運往成都,作犒軍之用。(《蔣委員長采購月餅犒剿匪將士》,《申報》1935年8月29日)

    在外人看來,營銷正是冠生園及廣式月餅獨霸市場的王道利器:“廣式月餅,因為制作者頭腦清新的關系,特別注意于報紙的宣傳,以及裝璜等等,以引起顧客的注意,比如,冠生園每年必定發起一次專車賞月,這就是很好的生意經,而蘇式月餅,既不注意于宣傳,同時,在制造上,更墨守成法,裝飾也不考究,所以,廣式月餅就占了后來居上的優勢。”(楚人《上海的月餅市場》,《大公報》上海版1936年9月30日第15版)

    其實廣告營銷也體現在包裝裝潢上,這在前面我們已經多有間接說到,這里再專門說說杏花樓月餅的包裝;據補白大王鄭逸梅先生說:“上海杏花樓,以月餅著名,餅匣有畫,很工細,先出于杭稚英手,后出于李慕白手。”(鄭逸梅《先天下之吃而吃》,上海文化出版社2015年版,第7頁)都是名家手筆。其實“杏花樓”三字,更是出自末代榜眼朱汝珍之手。冼冠生也認為花色多樣和注重包裝,是廣式月餅制勝之一道,江浙月餅就成了他的反例:“江浙月餅,花色欠多,甜味過濃,裝潢隨便,爐焙也很簡單,年來江浙月餅,銷路的逐漸落后,可說是當然結果,否則價格低廉,合乎一般人的購買力,豈有不縱橫國內之理。”(冼冠生《月餅研究》,《食品界》1933年第5期,第5頁)

    此外,借重文士名流以為鼓吹,是上海粵菜館傳統的營銷手段,當然也是廣式月餅的營銷手段,尤其是安樂園。早在1926年,著名作家周瘦鵑在一篇《宴罷歸來》(《上海畫報》1926年第151期,第2頁)里說:“餅圓如月,藕大似船,中秋佳節又至矣。武昌路安樂園酒家,以善制廣東月餅聞,特舉行一月餅大會,柬邀新聞記者大嚼。會設三樓既既廳,佐以粵中女閭歌曲,繁弦急管,別有風趣。愚與天笑、士端、介民、文農四君同桌,嘗餅至十余種,竊推蓮蓉為個中翹楚,豆沙次之。其柬中有‘天上月圓,人間秋半,黃花未熟,尚遲醉菊之期;玉宇初涼,已過浮瓜之候’等句,亦可誦也。”蓮蓉、豆沙,至今仍是廣式月餅最經典的款式,不愧是名家品味。到民國末年,安樂園猶維持此雅風于不墜,如著名作家包天笑說:“(民國十八年九月六日)晚,虹口之安樂酒家(廣東菜館)請客,每年八月,至月餅上市,必宴客一次,當筵并召粵妓侑觴,彼等謂之‘開廳’。”(包天笑《釧影樓日記》,《茶話》1948年第20期,第59頁)

    有比較才有鑒別,比較優勢是營銷的基礎。較早說到的是《大公報》天津版1932年9月5日第11版凌霄的《舊都百語》:“中秋在即,月餅滿街,這是干果鋪,南果鋪,餑餑鋪,以及廣東鋪子,蘇州鋪大家搶著做的一筆生意。以餡子分者,葷素兩大項之下,葷的里頭,有火腿焉,雞絨焉;素的裹頭,有豆沙焉,有棗泥焉,有山查焉,有白糖焉。以做法分者有翻毛焉,有提漿焉。以地域分者有本地月餅,姑蘇月餅,山西月餅。惟有廣東月餅,不但廣東飯館,廣東客棧,廣東點心鋪大賣特賣,即蘇州老板的南果店,山西老板的干果店,亦要特別掛塊牌子上寫廣東月餅四個大字,他們本店自制的蘇州月餅,本地月餅,反而無此優待,在這里可以看出‘廣東’的一切的偉大來。其所以能夠如此偉大者:(一)頭大,體格敦實魁梧,每個月塊頭餅約當別的月餅四倍有余。(二)每個的價錢是兩角,至平凡者亦須一角五仙。(三)外層皮子硬而光亮,甚為壯觀。(四)餡子名目特多,如豆蓉,蓮蓉,五仁,桃仁等,內容甚為豐碩。雖然是如此的望實俱隆,不是中人以上的人家,很難嘗到它的好處。買一個起碼是一角五分錢,在普通過‘八月十五’的老百姓們要嘗嘗味兒,談何易?”

    稍后上海《機聯會刊》1935年第126期飛天的《談月餅》也做了很好的比較:“‘廣式’所以抬頭,‘蘇式’所以落后的原因來,不外是下列的二種原因:(一)‘蘇式’的制法陳舊,不知改進;(二)‘蘇式’的配味簡單,不能適合各省人的胃口。而‘廣式’卻相反的,制造合理。”合理在哪?“‘廣式’月餅的原料,計有杏仁、瓜仁、麻仁、合桃仁、湘蓮子、金絲密棗、金華茶腿等數十種;據他們的負責人告訴我,這些原料,都是先期向產地采辦的,而在制造以前,經過一番嚴密的揀選,揀選之后,就從事配味的工作,配味的工作真是一件非常吃重的工作,嚴謹地,小心地從事,一錢一兩,都有限度的,配好之后,還要經過一番嚴格的審查,審查完畢,才推上焙爐,從事焙制。”從而得到“‘各省人均合胃口’的好譽”。制法方法,最主要的就是采用機械焙爐烘制,避免生熟不勻之弊。但為什么其他派式不采用呢?因為他們的月餅本來就沒有太講究,皮多餡少偏薄,用不著:“因為‘廣式’的月餅,形式比‘蘇式’的月餅大而厚,非經過火力均勻的焙爐烘制,不能盡‘生熟均勻’的能事,這種焙爐,烘出來的月餅,便是無生熟不勻之弊,而且出貨還迅速,現在普通的制造家用唐爐焙制的多,但是用唐爐顯然有二種缺點:一、火力太大,月餅易焦;二、青炭燃燒有礙衛生。”

    后出的張亦庵先生的《蘇廣月餅》(《新都周刊》1943年第28期)可視為對此的很好的補充說明:“廣式月餅,餡的部分所占甚多,皮的部分所占甚少,大約是四與一之比。蘇式月餅則餡占約五分之二,而皮占五分之三。所以吃廣式月餅,幾乎等于完全吃餅內之餡,其表皮,不過是絕不重要的一層包護其內層的東西。蘇式月餅吃起來表里并重,殊無軒輊。然而稱作‘冰皮’者,餅皮不作焦之色而潔白如冰雪,品質特別柔軟,然僅限于某幾種餡之月餅始有之,非一切月餅均可得而冰皮也。”

    優勢之下,無論在何地,廣式月餅都是首選中的首選。比如著名學者吳宓先生1941年10月5日日記說:“獨入市,在谷香齋(華山南路)買月餅($6)。歸而芹(滇黔綏靖公署憲兵司令部政訓主任,陸軍中校,徐德暉,心芹)來過,留贈冠生園月餅一匣。”(《吳宓日記》第九冊,三聯書店1998年版,第183頁)陸心芹可是達官貴人啊,能成為他的禮物,也可見廣式的冠生園月餅的身價。再如時任浙江大學校長的竺可楨先生在1945年6月26日的遵義日記中說:“月餅中放冰糖,終年有售,不及下江,更不及廣東之佳。”(《竺可楨日記》第二冊,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848頁)又如著名作家夏衍先生在重慶時,更將廣式月餅作為孩子們的最佳中秋禮物:“(一九四五年)九月二十一日,農歷中下午三時:趕著坐馬車進城,到Y兄處取了一筆稿費,化三千元買了六個廣東月餅,為了博得孩子們的高興,這算是最低限度的點綴了。”(夏衍《歸來瑣記》,《大公報》天津版1946年5月19日第4版)

    八月十五:摩肩繼踵競購月餅《益世畫刊》1946年 第17期

    即便解放后,廣式月餅在上海也是地位不減。且不說至今赫赫有名的冠生園、杏花樓和新雅,像由歷史悠久的利男居發展而來的一定好食品廠,也努力把廣式月餅發揚光大,在1986年上海市中秋月餅評比中,該廠生產的海球月餅,被評為第一名;1991年被命名為市名特企業,1993年被國內貿易部認證為“中華老字號”企業。(《上海飲食服務業志》第一篇《飲食業》第七章《名店名師》,上海社科院出版社2006年版)不過鄭逸梅老先生在文章中仍然寫成利男居,可見廣式月餅如何深入一代人之心:“在過去,新雅、功德林并不供應月餅。本市較有名的大三元、利男居、杏花樓等數家,如今大三元已不存在,利男居屈居次要,唯杏花樓仍保持領先。在月餅中,廣式之所以能壓倒群雄,關鍵在于一是保質期長,二是經得起碰撞。而蘇式、潮式、寧式,在此二項上處于不利地位。”(鄭逸梅《先天下之吃而吃》,上海文化出版社2015年版,第64頁)

    国产偷久久久精品专区| 国产自偷亚洲精品页65页|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2020| 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三级| 四库影院永久在线精品| 国产乱人伦偷精品视频免下载|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公开免费视频| 日本一区精品久久久久影院| 久久亚洲精品国产精品婷婷| 亚洲?V无码成人精品区日韩| 久久久精品中文字幕麻豆发布 | 国精品午夜福利视频不卡麻豆|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九九热在线精品视频|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 久久精品国产只有精品66 | 99热这里只有精品99| 久久青青草原精品影院| 久久精品?ⅴ无码中文字幕| 国产中的精品一区的| 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免费 | 亚洲第一极品精品无码久久| 日韩精品电影一区|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亚洲精品xxx| 精品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精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久久精品麻豆日日躁夜夜躁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麻豆| 亚洲午夜精品一区二区| 视频二区国产精品职场同事| 在线观看精品国产福利片100| 欧美日韩精品SUV|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郑州公司 | 国产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2020| 天天爽夜夜爽8888视频精品| 中文字幕动漫精品专区|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综合久久久| 奇米影视国产精品四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