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紅袍”系列畫集走過30年
《中國近現代名家畫集》(繁體字版)
由人民美術出版社(以下簡稱人美社)編輯出版的《中國近現代名家畫集》與《中國當代名家畫集》《中國現當代名家畫集》三套大型系列畫集,因宏大的選題規模、嚴整的出版規制、高品質的作品甄別標準以及中國紅的燙金函套,被業界賦予“大紅袍”的譽稱。作為國家重點美術出版工程,“大紅袍”從1993年9月至今,已有30年的出版歷史,凝聚了一大批藝術名家,為推動中國藝術的繼承、創新與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初心:出版一部可以傳世的畫集。在新中國美術事業快速發展的20世紀90年代,藝術流派百花齊放,藝術品市場迅速發展,但藝術領域的出版物還存在數量不足、質量參差不齊等問題。人美社聯合臺灣錦繡文化企業,決定以“弘揚中華民族的文化藝術傳統,系列展現我國近現代著名美術家的代表作品”為宗旨,共同編輯出版一套高質量、高水平的畫集。1992年,繁簡字體雙版的《中國近現代名家畫集》正式啟動出版工作,并于次年正式上市發行。在畫集的選題上,入選者均為我國近現代最著名、最有影響力的藝術家,并力求廣收不同風格、不同流派的藝術家及其作品。首批出版徐悲鴻、溥心畬、黃賓虹、齊白石、傅抱石、林風眠、蔣兆和、吳昌碩、張大千、黃秋園、吳冠中、任伯年、潘天壽、李可染、朱屺瞻、石魯、李苦禪、吳作人、關山月、黃胄20位藝術家的作品。畫集的裝幀設計工作由時任人美社副總編輯李文昭負責。畫集封面選用極具辨識度的中國紅、金、黑三色,內文為優質無光銅版紙,全本精印精裝,獨具中式美學特色,一經上市便受到讀者的歡迎,“大紅袍”品牌自此聲名鵲起。
《中國近現代名家畫集》不僅是藝術家畢生成果的展現,也凝聚著編輯們的辛勤勞動。據30年前參與過選題籌備的人美社編審劉汝陽回憶,無論是“三九”還是“三伏”,無論是工作日還是假期,只要聽說哪里有畫家的作品,他們就會第一時間帶著攝像設備趕過去。“有些私人收藏的作品會遇到藏家不給拍照的情況,我們就一直解釋、不停地說服,直到人家相信了我們是人美社的專業編輯,理解了我們在做的是一部可以傳世的畫集。還有些作品散落在畫家遠親的手中,得到消息后,大家通常連行李都來不及準備,連夜坐著綠皮火車前往。”正是在這樣一支專業、精干的編輯團隊的努力下,眾多名家真跡的資料得以保留。編輯的辛勤勞動和付出,換來了豐收的喜悅和欣慰。在此之后,無論哪一本《中國近現代名家畫集》上市,都會引起強烈的反響。全國各大新華書店和美術專業書店,只要得知“大紅袍”有新書出版,都會在第一時間訂貨。有些畫集上市不久即脫銷,接連再版。
發展:高速擴張帶來的隱憂。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藝術品市場迎來了新一輪的高速增長。“大紅袍”的編輯出版面臨一些新的情況,也呈現出了新的特點。在選題規劃方面,基于一些藝術造詣深厚但因年齡不滿70周歲等原因無法入選的藝術家的需求,人美社決定于2003年推出“大紅袍”的另一個版本——《中國當代名家畫集》。隨著大量畫集相繼問世,“大紅袍”進入高速擴張期。2003年至2012年,“大紅袍”共出版了159位畫家的作品集。2013年,藝術品市場突飛猛進的勢頭驟然放緩,一些畫家、藏家以及藝術機構希望通過入選“大紅袍”而保住“身價”,因而“大紅袍”的市場熱度絲毫未減。在此后的三年里,共有93位藝術家的作品集得以出版。據統計,從2003年到2015年,《中國近現代名家畫集》出版了142本,《中國當代名家畫集》出版了110本,平均每年出版20多本,“大紅袍”的出版規模急速擴張。 這一時期,“大紅袍”系列畫集收錄了一大批水平高、影響力廣的藝術家,展現了多個畫派的藝術成果。如“長安畫派”奠基人趙望云,新中國山水畫代表人物、新金陵畫派領軍人物錢松喦,新中國美術改革派畫家宗其香,近現代小寫意花鳥畫代表人物、被譽為“牡丹之王”的王雪濤等,但在高速擴張的形勢下也面臨隱憂。一位當時參與“大紅袍”出版的編輯談道:“在可觀的出版規模之中,‘大紅袍’已隱隱顯露出‘野蠻生長’的態勢。”這一時期出現了個別社會認可度不高、存在一定爭議的畫集。當時,“大紅袍”的藝術家評選尚未制定明確的標準,評選過程僅由人民美術出版社相關編審人員商議決定。不夠完善的評選機制和大規模的出版數量,使這一時期出版的部分“大紅袍”存在一些不盡如人意之處。面對這樣的隱憂,人美社決定直面問題,重整“大紅袍”的出版機制。
重拾:樹立一個引領行業的標準。重拾“出版一部可以傳世的畫集”的初心,2016年,人美社通過多項舉措竭力扶正“大紅袍”出版行業標準。2018年,專門成立品牌中心接手“大紅袍”的出版相關工作,實行統一管理,“大紅袍”的評選和編輯出版流程逐步規范化。人美社社長周偉認為:“開門辦出版,公開是公平公正的前提,關鍵是形成一套機制。不僅要邀請各領域的代表人物構建專業、權威的專家庫,將評選的權力由社內轉移給社外,還要建立程序規范、規則透明、結果公正的評審機制,并將這套機制向社會公開,讓其長期穩定地運行下去。唯有如此,方能開啟‘大紅袍’發展的新篇章。”新的評選機制一經實施,“大紅袍”的出版門檻驟然提高,出版數量銳減,但質量也隨之上升。人美社每年從30多位候選藝術家中只遴選3至5位成為年度“大紅袍”入選藝術家。“大紅袍”的社會美譽度逐漸恢復和上升,繼續成為行業內最具高水平、公信力的名家畫集。
為了進一步提升出版質量和水平,人美社從2022年開始將《中國近現代名家畫集》和《中國當代名家畫集》兩個版本的“大紅袍”合并為一個版本,更名為《中國現當代名家畫集》,不再以年齡作為劃分依據,而主要根據藝術作品的質量來遴選德藝雙馨的優秀現當代藝術家。胡獻雅是改版后首批入選“大紅袍”的藝術家之一,他曾受教育部委托創作了中國畫作品《雄鷹》和《紅梅》,分別贈送給當時的美國總統羅斯福和英國首相丘吉爾。胡獻雅的筆墨技巧與品學修養不僅體現在中國畫作品中,作為江西景德鎮陶瓷學院美術系的創辦人,他還運用中國畫技巧繪制了不少精美彩瓷。因此,《中國現當代名家畫集·胡獻雅》還收錄了其19幅瓷畫作品及10幅書法作品,這也是“大紅袍”改版后首次正式拓展收錄作品的藝術創作形式。來自江西景德鎮的高級工藝美術師龔循明同樣是改版后入選“大紅袍”的藝術家之一。《中國現當代名家畫集·龔循明》收錄的作品全部為瓷畫。龔循明表示,以前的“大紅袍”僅涵蓋中國書畫領域,作為景德鎮的藝術工作者,他能入選“大紅袍”,感到十分欣喜。
春華秋實,30年的辛勤耕耘終得累累碩果。至今年,“大紅袍”三個版本已出版了339位藝術家的畫集,累計348冊,賡續和傳承著藝術的血脈。據周偉介紹,今年“大紅袍”系列將增加工藝美術類別,展現更加豐富的藝術創作形式,為擁有匠心精神的中國藝術家提供更為廣闊的展示舞臺,也讓世界感知中國工藝美術別具一格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