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寫好生態主題的兒童文學
9月23日上午,首屆兒童文學與生態文學創作論壇在北京十月文學院舉辦。
曾以生態散文集《好想長成一棵樹》獲得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的作家湘女,結合幾十年來在云南的生活經歷和自然生態主題的文學創作,談到自然生態主題的兒童文學寫作,是作家試圖在自然生態與人類環境之間尋找文學平衡。對自然生命的書寫,不是孤立或外在地去表現個體,而是要探索人與自然生命的關系,既直面現實中的種種矛盾,又要找到心靈與大自然的融合點。
兒童文學作家、詩人徐魯創作過《追尋》《江南草木小札》等生態文學作品。他認為,生態文學需要創作者有一種“為天地立心、替萬物代言”的擔當精神;需要秉持一種“大地倫理”和“野性原則”,而不是簡單地以“人類道德”和“人性原則”來觀察和描寫自然萬物。生態文學同時也是現實主義文學,是對現實生活觀察、發現與思考的結果,而不能僅僅依靠想象和幻想去創作。
拍攝過《自然北京》《黃河安瀾》等多部自然人文紀錄片的導演沈鵬飛認為,無論影視還是文學,最核心的創作方法就是“觀察、發現、感受”,而任何與自然有關的創作,都應該敬畏自然。
《十月少年文學》副主編冷林蔚說:“《十月少年文學》雜志特別在今年的第10期推出自然與生態專號,并且舉辦本次兒童文學與生態文學創作論壇,目的在于更好地促進兒童文學領域的生態文明主題創作,加強兒童文學與科普、影視、環保等各個領域的互動交流,為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創新做出自己的貢獻。”
本次論壇是2023北京文化論壇的配套活動,也是第八屆北京十月文學月的主題活動之一,由北京市西城區委宣傳部主辦,北京出版集團十月分公司、《十月少年文學》雜志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