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青社學堂”京津冀網絡文學青年創作骨干培訓班在京開班
9月11日,由中國作家協會網絡文學中心指導,共青團北京市委員會主辦,北京市團校承辦,北京青年文學協會協辦的2023“青社學堂”京津冀網絡文學青年創作骨干培訓班在北京民政部培訓中心開班,近百名三地青年網絡作家創作骨干參加培訓。
團北京市委、團天津市委、團河北省委社會聯絡部負責同志在會上共同啟動了“京津冀網絡文學青年人才培養計劃”,主要從四個方面加強人才培養:一是加強人才隊伍協同培養,組織文學培訓活動,持續做好“京津冀網絡文學青年創作骨干培訓班”等精品項目;二是共建采風創作基地,組織網絡文學青年人才深入京津冀具有教育意義的地標性場域,開展現場教學和創作實踐;三是共同推介網絡文學人才先進典型和優秀網絡文學作品,加強網絡文學理論評論,為網絡文學發展營造良好輿論環境;四是共同推進網絡文學與產業深度融合,實現網絡文學“破圈”“跨界”,實現精品內容的創新性發展。
京津冀地緣相接、人緣相親、經濟相融、文化相通,有著相互融合、協同發展的堅實基礎,而區域文化合作則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網絡文學也正是促進三地協同發展的重要紐帶和窗口。
團北京市委社會聯絡部負責同志在開班式上寄語學員們:要明確政治定位,增強網絡文學發展主流化意識;要堅持守正創新,提升網絡文學高質量精品化發展;要貼近人民生活,講好京津冀網絡文學發展新故事,共同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
開班式由北京市團校培訓處負責同志介紹教學說明,由北京青年文學協會會長趙德志主持。
開班式結束后,中國作家協會網絡文學中心主任何弘以“網絡文學主流化精品化發展”為專題,為學員作專題講座。他用生動的歷史細節、大量的歷史資料詳細地介紹了中華文明的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等五個突出特性,鮮明指出了中華文明有別于其他文明的獨特性。
他啟發青年網絡作家站在中華文明數千年發展傳承的坐標下看網絡文學,要承擔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堅持以提高質量為生命線,加快網絡文學的主流化、精品化進程;要賡續文學的精神血脈,開辟文學新境界,努力推動網絡文學成為代表這個時代的文學新樣式。
9月12日上午,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第十一屆茅盾文學獎獲得者喬葉作了以《小說創作漫談》為主題的分享。她提到,網絡文學發展二十多年來,已經形成了獨特的寫作模式和傳統,而經典化寫作則是網絡文學向著更高更遠發展的必然趨勢,如何以網絡文學的方式講好新時代故事,創作出能與時間對抗的經典作品,這是一個“敲骨吸髓”的過程,需要網絡作家做好充分的閱讀積累和寫作積累。
她表示,網絡作家普遍比較年輕,年輕意味著更大的可能性,但某些時候,這種可能性很可能是虛幻的。要在年輕的時候努力創作,將有限的閱歷和人生體驗沉淀成更深層的精神動力融入作品中,才有可能將年輕的價值轉化為文學的價值。
9月12日下午,學員們來到中國現代文學館進行了現場學習,在講解員的介紹下,依次參觀了中國現當代文學展、現代作家書房展、名家雕塑和中國現代文學館館藏革命文物特展。學員們在一張張歷史照片、一篇篇文獻手稿、一件件歷史文物、一座座作家雕塑面前駐足觀看,重溫并緬懷了老一輩作家波瀾壯闊的偉大一生,不僅讓大家看到了中國文學在不同時期的變化,更激勵了廣大網絡文學青年創作骨干以歷史為積淀,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作,為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學繁榮發展貢獻力量。
培訓期間,學員們還重點圍繞現實題材網絡文學創作的實踐與研究等議題開展了小組交流和團隊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