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動文化繁榮作出文藝貢獻 ——自覺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強調,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要堅定文化自信,堅持走自己的路,立足中華民族偉大歷史實踐和當代實踐,用中國道理總結好中國經驗,把中國經驗提升為中國理論,實現精神上的獨立自主。
沒有中華文化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推動文化繁榮,既是新的文化使命的重要內容,也是實現民族復興的基本前提。推動文化繁榮,文藝高質量發展是重要支點,文藝百花齊放、碩果累累是重要方面,文藝精品迭出、人才輩出以及文藝生態山清水秀是重要標識。
衡量一個時代的文藝成就最終要看作品。五千年中華文明,從《詩經》、《楚辭》、漢賦,到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等,那些璀璨耀眼的不朽作品,不僅為那個時代鑄就起一座又一座的文藝高峰,而且為歷史留下了一個又一個的精神坐標,讓我們感到無比自豪,無比自信。文化自信是一種對自身文化理想、文化價值以及文化生命力、創造力的高度信心,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能夠為文藝創作提供豐厚的文化底蘊和強大的精神推力。沒有文化自信,不可能寫出有骨氣、有個性、有神采的作品。只有樹牢文化自信之根,才能結出文藝精品之果。新時代以來那些立得住、傳得開、留得下的標志性作品,無不是創作者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汲取滋養并觀照現實生活和時代精神,從而喚起人們心中深沉的文化力量和強烈的情感共鳴。這是新時代文藝創作實踐得出的一條重要結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文藝創作的制勝密碼。
作品是立身之本,人才是興業之基。從作品可以看出人品,作品背后站立著的永遠是人,創作者的思想水平、業務水平、道德水平是根本。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推出更多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秀作品,培育造就大批德藝雙馨的文學藝術家和規模宏大的文化文藝人才隊伍,這是黨的二十大作出的重要部署。近年來,文聯著眼抓好事業后繼有人這一根本大計,分層分級加強文藝人才隊伍培養和梯隊建設,努力構建起門類齊全、覆蓋廣泛、梯隊銜接的新時代文藝人才體系。思想的感召是最有力的感召,政治的引領是最堅定的引領,團結引領廣大文藝工作者以如磐初心涵養政治定力和藝術理想,以如炬赤誠錘煉藝術品格和專業素養,是文聯組織優勢所在、價值所系。只有真心愛才、悉心育才、傾心引才、精心用才,新時代的文學家、藝術家才能像泉水一樣奔涌而出,中國文藝的天空才會更加群星燦爛。
優秀作品是文藝之樹結出的花果,優秀人才是支撐文藝之樹向陽生長的根脈。文藝百花園的馥郁芬芳和碩果累累,離不開良好的文藝生態。在山清水秀、天朗氣清的土壤和環境下,精品和人才才能不斷涌現。新時代氣象萬千,新征程英雄豪邁,新使命神圣光榮。自信自強、守正創新的當代中國,為文藝繁榮提供了豐厚的土壤、優良的環境,也為廣大文藝工作者實現藝術理想創造了難得的歷史機遇。這需要我們縱目時代上空,飄揚使命旗幟,在深厚沃土中培植文藝正氣,在和煦陽光下蓄積奮進力量,讓向上向善的文藝成為新時代的號角,催動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文聯組織應大力選樹宣傳先進典型和模范人物,對文藝界違法失德現象和行為敢于發聲亮劍并依法依規依章程嚴肅處理,建立健全行風建設聯動機制,把穩行風建設的方向盤,樹立行業建設和職業發展的紅綠燈,引導廣大文藝工作者擔當使命、扎根人民、創新求精、健康批評、崇德尚藝,在藝術人生之路上正道直行、闊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