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網絡文學排行榜:類型、功用及其批評形態建構
    來源:《中州學刊》 | 周興杰  2023年09月07日08:02

    我們注意到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自2021年下半年以來,越來越多的網絡文學排行榜被發布出來。這其中不僅有常規操作,如中國作家協會聯合多個部門發布的“中國網絡文學影響力榜”、藝恩數據聯合閱文集團發布的“2021閱文年度好書榜單”、北京大學網絡文學研究論壇發布的“2020—2021中國網絡文學雙年選”榜單等,還有新勢力的新舉措,如《青春》雜志與揚子江網絡文學評論中心聯合多家科研機構發布的2021年度“網文青春榜”。多種榜單的頻繁發布,印證了網絡文學的持續繁榮,也反映了社會關注力度的不斷增強。從中,我們也發現榜單功能更趨多樣化。簡言之,網絡文學排行榜不僅可以作為引領消費的閱讀指南,部分榜單還衍生出批評功能,形成內含多種價值引導的機構化批評。

    一、網絡文學排行榜的發展歷程與類型生成

    考察網絡文學排行榜的歷史,大體上可以分為三個發展階段,并在發展過程中形成兩種主要類型。

    最早階段的排行榜是一些書友們自發發布的榜單。筆者通過向一些資深的網絡作家咨詢獲悉,在像“榕樹下”這樣的最早一批網絡文學網站中,排行榜就已經出現。不過,這一時期的榜單編排比較隨意,排榜者(如版主之類的網站負責人)會參考點擊率等流量數據,也會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排序。因此,它們屬于早期的網絡文學愛好者自發的、業余性的書單舉薦,規范性、嚴謹性明顯不足,只能算作一種帶有一定個人化色彩的“喜好榜”。隨著網絡文學生產運營的迅速商業化,排行榜的制作、發布也迅速規范化,各大網絡文學網站已經沒有早期那樣的“喜好榜”,而轉向了以各類消費數據為依據的榜單發布。不過,今天仍有一些老書蟲根據自身喜好在自媒體平臺上發布書單,這也很有參考價值,可視為此種傳統的延續。

    第二階段出現的排行榜,是商業運營制度成熟之后各大網絡文學網站和搜索引擎根據各種實時數據形成的榜單,可稱之為“數據榜”。例如,人們打開起點中文網的首頁,就能看到“月票榜·VIP新作”“暢銷榜”“書友榜”“閱讀指數榜”“簽約作者新書榜”等榜單,點開首頁上端的“排行”,還會展現分類更為詳細的榜單。晉江文學城則需要先點入不同類型頻道中,然后才能打開各種排行榜。番茄免費小說、書旗小說等免費網絡文學平臺亦有類似榜單。而百度這樣的搜索引擎則在其“百度搜索風云榜”中有專門的小說排行榜。這樣的排行榜,就是一種關于網絡文學某一方面的信息列表,它根據特定指標(如月票數),將網絡文學某一領域的不同對象在共時層面進行相互比較并統計,然后將作為統計結果的列表向關注網絡文學的受眾群體展示?!皵祿鳖惻判邪窬哂腥缦鹿餐卣鳌?/p>

    一是純數據排序。此類榜單的排行依據就是平臺各自掌握的用戶行為數據。如百度的小說排行榜就是用數據挖掘方法計算小說類關鍵詞的熱搜指數,各網絡文學網站的月票榜、推薦榜則是根據用戶的各種投票行為產生的數據。這些數據分門別類統計之后,就形成了“數據”類的各種榜單。

    二是短周期波動?;诰W絡新媒體的數據搜集統計能力,此類榜單能實時搜集數據,因此,更新周期都相對較短,從“小時”到“天”不等(晉江文學城的排行榜屬于例外,更新周期較長,分“月度”“季度”和“半年”三種周期)。需要注意的是,排行榜周期并非越短越好。“由于用戶行為的突發性,如果排行榜更新周期過短,就只能顯示一部分用戶的選擇,無法顧及大部分用戶。這種情況下的排行榜就會失真,同時排行榜的抖動就會非常大?!碑斎唬轮芷谔L也不行,這會造成數據失效。因此,當前形成的更新周期應該是各榜單根據自身特點合適的選擇。

    三是市場化導向。此類榜單依據的各種數據實質上都是消費指數,反映的是讀者用戶消費行為的動向。而排行榜的名次又為讀者用戶群體進一步消費選擇提供了參考,也為資本扶植提供了對象參考。因此,這類排行榜完全是市場化導向的。

    進入第三階段后,“數據榜”仍大行其道,但出現了一種新的榜單種類,這就是本文開頭所列舉的“中國網絡文學影響力榜”之類的榜單。它們的出現均明顯晚于“數據榜”(如:“中國網絡文學影響力榜”的前身“中國網絡小說排行榜”起于2014年;“中國網絡文學雙年選”最開始為年選,于2015年開始發布;“閱文年度好書榜單”開始于2019年,且該年只有女頻榜單,2021年才同時發布了男頻和女頻的榜單),一般由相關機構參考各種指數和評審意見評選而出,所以可以稱之為“評選榜”?!霸u選榜”體現出如下共同特征。

    一是評選參考依據多元化。它們并非僅以數據作為榜單形成的依據,而會參考更多的因素。如“中國網絡文學影響力榜”就是在各大平臺的推薦和自身掌握的情況的基礎上,由中國作家協會網絡文學中心組織國內從事網絡文學研究的專家、學者和資深業內人士進行多輪評選才得以產生?!?021閱文年度好書榜單”則“基于閱文旗下各平臺網文數據、社交媒體平臺聲量、第三方平臺公開數據及權威專家意見,從熱度指數、閱讀消費指數、破圈指數、IP價值指數和專家評分五大維度進行綜合評定……”其他“評選榜”的產生也大體如此。

    二是榜單產生周期長期化、穩定化。如“中國網絡文學影響力榜”和“閱文年度好書榜單”現在都是一年一度,“中國網絡文學雙年選”的頒布周期則為兩年?!熬W文青春榜”則更特殊一些,是“月榜”套“年榜”的形式:“從2022年第7期《青春》開始,由揚子江網絡文學評論中心打頭,五所高校輪轉,推出當月‘青春榜’月榜,并將于2023年此時,共同推選‘青春榜’年榜?!辈还苁恰霸掳瘛薄澳臧瘛?,還是“雙年榜”,榜單產生周期變長,意味著評選出來的作品經過了更長時間的沉淀,這避免了以短周期消費指數所反映的“熱度”來表征作品質量高低的問題,更能體現作品的質量。此外,“評選榜”一般要求上榜作品為“完結”狀態,對于存在可能“爛尾”或“太監”的網絡文學創作而言,這進一步保證了上榜作品的質量。

    三是評審主體機構化。“數據榜”的發布主體一般是掌握數據的資本平臺。與此不同,“評選榜”的發布主體則是各種機構。如“中國網絡文學影響力榜”的發布主體是中國作家協會,屬于具有一定管理職能的官方機構;“閱文年度好書榜單”的發布主體是第三方監測平臺聯合資方平臺;“中國網絡文學雙年選”的發布主體是典型的高校研究機構;“網文青春榜”發布主體則是雜志社這樣的媒體聯合高校研究機構。由此可見,“評選榜”的發布機構主要來自公共領域內的組織或單位,這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榜單的公信力。

    四是價值導向上的差異化。與發布主體的機構化密切相關,不同主體發布的榜單其內在價值導向也存在差異?!爸袊W絡文學影響力榜”被視為中國“最具權威性的網絡文學排行榜”,甚至被認為是“網文界的‘魯獎’‘茅獎’”。從上榜作品來看,它鮮明地體現了主流化的價值導向?!爸袊W絡文學雙年選”收錄的作品,既尊重“老書蟲”的閱讀口味,更凸顯學院派注重作品文學水準的評選傾向。“網文青春榜”榜如其名,以大學生群體的欣賞趣味為評選基礎,再與專家評審意見結合,凸顯“青春”主題定位。即使是“2021閱文年度好書榜單”也在市場定位基礎上吸納了專家意見,內含了多元化的價值取向,使其不同于純數據化的榜單。

    排行榜的次第出現符合網絡文學發展的內在邏輯。網絡文學的誕生,始于普通網民的文學興趣。他們中的“有識之士”根據自己掌握的情況與興趣愛好自發地發布榜單,也是契合網絡文學剛剛誕生時的環境的。當付費閱讀制度建立起來后,網絡文學網站變成資方平臺,嚴格根據數據和收益的排行榜就建立起來了。此時主導網絡文學生態的是商業邏輯。而排行榜完全用消費數據說話,并迅速規范化、專業化,正是契合了這一邏輯。而且,排行榜通過發表信息引導大眾的選擇,具有一定的誘導功能,形成所謂“排行榜效應”。資方平臺發布排行榜的目的正在于此,“數據榜”的大量涌現正源于此。

    隨著網絡文學的蓬勃發展,它擁有了數億讀者,并成為中華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載體,其社會影響力越來越大。網絡文學終究是文學,或者說是一種精神生產,其思想文化作用不容低估,故而網絡文學的生產不僅要考慮其經濟效益,也必須注重其社會效益。正是因為如此,近十年來社會各界對網絡文學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公共領域的各種機構才從自身立場或關注角度出發,發布了各類評選榜單。因此,“評選榜”的出現,是網絡文學發展突破自身文化圈層,得到更廣泛的社會領域重視和認可的結果,也是社會向網絡文學反饋其多重效益訴求的結果。

    二、“數據榜”的閱讀指南功能及其“數據信仰”

    上述考察表明,在網絡文學興起之初,網絡文學排行榜就已經出現了,但是,關于它的研究卻有待展開。那么,應該如何認識網絡文學排行榜呢?在當前,更具體地說,應該如何認識“數據榜”與“評選榜”呢?或許,我們有必要參考其他排行榜的研究。

    其實,關于排行榜的研究已經有上百年的歷史。正因為生活中充斥著各種排行榜,所以對排行榜的研究也吸引了多學科的眼光。綜合各種排行榜研究,我們發現,排行榜最重要的一項職能就是推薦產品、引導消費。專門研究搜索排行榜的楊悅博士發現:“針對排行榜的研究,近二十年來主要集中在藝術與商業方面?!崩?,一些國外研究者研究了電影排行榜與電影產業的關系,結果顯示:“電影的收益與其在排行榜中的位置息息相關,即電影排行榜直接影響了電影產業的經濟收益?!边€有一些針對音樂排行榜的研究發現:“排行榜中的音樂類關鍵詞的排名與其相關的經濟效益直接掛鉤,并且呈穩定的重尾分布。根據這一研究結果,有經濟學者指出,娛樂產業具有很強的經濟意義。”這些研究的注意力主要放在排行榜的影響作用上,都證明了排行榜作為消費指南所發揮的顯著效用。

    由于目前還沒有關于網絡文學排行榜的研究,我們可以參考與之最具可比性的暢銷書排行的情況。周紅怡注意到暢銷書排行榜對讀者閱讀的顯著影響:“琳瑯滿目的圖書既豐富了讀者的選擇,也增加了選擇的難度。面對種類繁多的書籍,大眾讀者常常感到無所適從。他們購買圖書的途徑歸納起來,主要可以分為兩種基本模式:一是隨意瀏覽網絡或者實體書店后,決定購買某種圖書;二是從暢銷排行榜或他人推薦中獲取圖書信息后有針對性地完成購買行為?!逼罱▌t發現:“各式各樣的圖書排行榜,并非僅有統計功能,促銷目的更為主要?!碑斎唬舶l現了另一個值得警惕的問題:“如今的暢銷書排行榜對于出版社來講,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有力地影響著出版機構的專業運作。”這在“選題”“國外圖書的版權引進”“對作者的判斷與選擇”“未來圖書市場的走向”等方面發揮著重要影響。周根紅更是直言暢銷書排行榜存在“異化效應”:“暢銷書排行榜成為商業社會的一種消費符號,成為圖書意義增值和傳播的加速器。出版機構為了能夠滿足大眾的心理和市場需求,必然會借助暢銷書排行榜作為圖書生產的重要參考,努力開發與排行榜相適應的暢銷書,這意味著其圖書生產會受到排行榜的影響。而暢銷書排行榜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甚至會對圖書出版生態和社會文化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從而產生異化效應。”綜合起來看,暢銷書排行榜在推薦書目、引導閱讀方面可算得上是“讀者之燈”,但過度商業操作引發的異化效應也的確造成了“書業之困”。

    網絡文學排行榜中的“數據榜”與之類似。的確,網絡文學排行榜起到了閱讀指南的作用。在網絡文學閱讀中,讀者非常需要排行榜,因為他們有著比任何讀者群都更大的選擇困難。根據《2021中國網絡文學藍皮書》的統計,“全年新增作品250多萬部,存量作品超過3000萬部”。面對海量的作品,讀者應該如何選擇呢?其實,網絡文學讀者跟圖書讀者的選擇模式有類似之處:一是隨意瀏覽網絡信息作隨機選擇,二是從網絡文學排行榜(主要是各種數據榜)或老書蟲、閱讀偏好相近的讀者推薦中獲取信息,選擇作品閱讀。當然可以說還有第三種方式,那就是隨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的介入,網絡文學網站用戶會接收到網站根據其閱讀偏好推送的閱讀書目。結合實際考察,后兩種方式即排行榜加口碑推薦和人工智能推薦的方式對網絡文學讀者影響更顯著(當然,第三種方式的影響力還在持續擴展中,值得關注)。讀者選擇參考排行榜,是因為信息量越大,越需要信息過濾機制,而網絡文學排行榜就是這樣的信息過濾機制。它們面對海量的網絡文學作品和數億讀者線上閱讀留下的信息蹤跡,完成了前期相關的分類、篩選和統計,形成了可以誘導產生優劣價值判斷的閱讀指南,以便于讀者更快速地選定閱讀對象。就此而言,網絡文學排行榜真是一張張“貼心”的“過濾網”。

    “數據榜”能起到閱讀指南的作用,是因為它們用數據說話,以一種客觀化的形象來默默地傳達價值判斷,讓讀者默認自己的選擇是建立在科學、公正的基礎上的,無形中實現了推薦、引導功能,使榜單成為網絡文學閱讀趨勢的“風向標”。由此可見,在大數據、人工智能時代,數據的影響力之巨大。我們充分重視數據的巨大影響力,這也是我們關注“數據榜”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同時,我們也應該對這個大數據、人工智能時代所形成的“數據信仰”保持足夠的警惕。

    “數據信仰”的現實基礎是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正日益被“數據化”所中介。所謂“數據化”,“就是人類在信息傳播、人際交往乃至日常生活的過程中,為了便于溝通、傳播與保存,將一切客觀存在均處理為數據,進而使得整個人類社會成為了一個龐大的數據庫”。用“大數據”“人工智能”來標示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它所寓示的恰是高度發達的媒介科技對人們生活方式的深度重塑,即人們的生活實踐越來越有賴于“數據化”的中介。在這樣高度數據化的社會中,數據的確在釋放巨大產能,所以,“數據即價值”。但同時,我們的生活也不止是被數據所中介、表征,而是全面地被組織化、制度化的媒介所接管。自此,人的存在必須依賴于人的媒介化與數據化,于是一種新的、更為精致的物化方式產生了,套用馬克思的經典說法,這種物化方式可以稱為“數據拜物教”。我們根據“數據榜”的推薦做出的閱讀選擇,不過是“數據化”社會所培養出來的生活習慣之一,這是新的物化形式的表征之一。

    “數據信仰”中的數據來源于無數普通用戶的數字勞動,而且這種勞動常常是被無償征用的。“數字勞動”最早由意大利學者泰拉諾瓦在《免費勞動:為數字經濟創造文化》一文中提出。受她的影響,數字互聯網經濟中個人用戶這種免費的勞動越來越受到學界的關注?!皵祿瘛钡膩碓矗蔷W絡文學平臺搜集到的用戶搜索、點擊、閱讀、推薦、投票的各種數據,正是泰拉諾瓦意義上的“數字勞動”。這樣的數字勞動不僅是免費無償的,而且具有“產消一體化”的特征。但也正是因為這一點,“數字勞動”的概念受到質疑,理由是個人用戶的行為都并不具有生產數據商品的主觀目的,故而上述行為不應被視為勞動。筆者認為,這樣的質疑恰恰折射了絕大部分個人用戶數字勞動的二重性。就像我們在網絡文學讀者的線上行為中所看到的那樣,他們的行為首先是一種基于興趣的禮物經濟行為。因為這些行為蹤跡匯聚起來,構成了讀者閱讀趣味分布的數字化表達,并形成口碑式的公信力,成為對之后讀者的“禮物”或饋贈,使他們能避免或降低在選擇時間、選擇對象等方面的消耗,這種引導作用總體上有利于讀者的閱讀活動和相應的意義再生產。但同時,數字平臺通過挖掘、分析、整理、發布這些信息,也兌現、占有了其價值。也就是說,經過平臺整合,這些數據成了商品。相應地,讀者或者說個人用戶的行為也就成為創造這些商品的數字勞動,盡管他們沒有獲得報酬。由此可知,數字勞動的二重性是禮物經濟行為與市場經濟行為的并置。其中,數字勞動的禮物經濟屬性是數據客觀性表征的根源,數據客觀性又是“數據信仰”的基礎。數字勞動的市場經濟屬性使之能夠創造數據商品,進而創造剩余價值,這是建構“數據信仰”的根本動力。

    至此我們不難明了,“數據信仰”的主導邏輯仍然是資本邏輯。在“數據化”社會,“重要的不是內容,而是流量”。此時,人最重要的不是作為信息的發出者與接受者,而是流量的貢獻者。人能否把握信息內容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參與到流量的循環當中。由此,作為用戶的個人內化生成流量思維方式。或許對于“網絡原住民”或者“算法原住民”來說,流量思維方式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但如果我們從媒介化、數據化背后的總體社會建構來審視的話,則會發現,這是資本推動的結果,因為“流量構成了訊息在交往資本主義之中的交換價值”。流量構成交換價值揭示了交往資本主義或者說平臺資本主義的運行機制核心,那就是使注意力轉化為生產力,使個人(只要是數字平臺用戶)的非生產性勞動也產生價值或剩余價值。為形成和鞏固這樣的生產閉環,資方平臺需要培育用戶的“數據信仰”。而流量至上的“數據信仰”會推動整個數字產業規則越發脫實入虛。正如有的研究者發現的那樣:“最典型的就是層出不窮的榜單和榜單規則讓粉絲淪為數據工具人。在這個結構中,平臺以外最具有能動性的一方其實是資本。一旦資本不認同這套基于平臺數據的評價體系,不將評估明星商業價值的標準與平臺生成的流量數據掛鉤,則會打破這套看似難以攻破的數據體系?!笨梢?,“數據信仰”看似牢不可破,只是因為資本需要它這樣。

    一般而言,“數據信仰”具有唯數據論、沉迷數據生產、順從數據規則、產生數據迷思的基本特征。對照這些特征我們發現,“數據榜”確乎在網絡文學生態內部建構起了“數據信仰”,并不斷組織“書粉”的數字勞動來強化它。最突出的“書粉”數字勞動當屬“月票戰”,即為了爭奪作品在“月票榜”上的位置而組織“書粉”積極參與的購買、投票行為,這實質上就是為了在“書粉”中建立關于相應的作家、作品的“數據信仰”。當“數據信仰”背后的資本邏輯被揭示出來,“數據的陰暗面”也就呈現出來。對于“數據榜”而言,這種“陰暗面”突出地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數據榜”本身的異化效應?!皵祿瘛毙纬傻摹皵祿叛觥北旧硎怯芯薮笳T惑力的,讓人禁不住渴望在其中擁有更高的位格。相信很多人都看到過某網絡作家為自己打賞百萬的新聞,而他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爭奪榜單上的排名。其他如雇人“刷牌”、花錢買熱搜的行為,在網絡文學圈中也時有耳聞。這都表明,像暢銷書排行榜一樣,網絡文學的“數據榜”同樣存在異化效應。二是“書粉”數字勞動的異化效應。如前所述,“書粉”數字勞動原本具有禮物經濟屬性,是基于興趣的數字化行為。但在“數字信仰”的驅使下,實際上是在資方平臺的規則驅動下,這些行為被有組織地改造成為了數據而數據的行為,促成行為的興趣內核不斷消逝,數字勞動變得無意義化。如此,數字勞動異化為以增加流量為目的的過度消費,書粉則淪為數據工具人。有鑒于此,我們既要重視數據,重視“數據榜”的閱讀指南功能,又要對其保持足夠的警惕。

    三、作為機構化批評的“評選榜”

    那么,我們又該如何認識“評選榜”呢?筆者認為,像“數據榜”一樣,“評選榜”也有閱讀指南的功能,但與“數據榜”不一樣的是,“評選榜”還具有文學批評功能。正是這一點,不僅讓“評選榜”與“數據榜”有質的區別,而且還使其成為消解“數字信仰”的重要途徑。

    為什么“評選榜”可以被視為一種網絡文學批評而“數據榜”不是呢?讓我們回到對“文學批評”概念的理解。韋勒克在《批評的諸種概念》中對“批評”一詞進行了考證。他認為,從古希臘到文藝復興,該詞都與文法學糾纏不清,直到“新批評派”崛起之后,現代的“文學批評”的含義和地位才在英語語境中基本確定。也就是說,“批評”一詞經歷了由文字規則評判到文學意義評價的內涵演變,而且后者在學科意義上逐漸穩定下來。在此意義上,韋勒克堅持將“文學理論”與“文學批評”區分開來,認為“前者更接近于‘詩學’,它明確地包括了散文的形式,并擯棄了這個老術語所隱含的舊義”,而后者“在更狹窄的含義上是指對具體文學作品的研究,重點是在對它們的評價上”。上述認識構成當代對“文學批評”最具影響力的理解。它明確地揭示出,文學批評的研究對象是具體的文學作品,文學批評的目的是通過對文學作品內容的分析做出意義評價。當然,這個評價是過程性的,韋勒克與沃倫指出:“一件藝術品的全部意義,是不能僅僅以其作者和作者的同時代人的看法來界定的。它是一個累積過程的結果,亦即歷代的無數讀者對此作品批評過程的結果?!奔热蝗绱耍覀冇欣碛上嘈?,這個過程性中也包含著對評價的客觀性或者說可信度的衡量。比如說經典之作就是這種評價累積的結果,并反過來可以檢驗評價的客觀性、可信度等。以此為標準,“評選榜”與“數據榜”是否屬于文學批評,答案就非常明顯了。

    一方面,“評選榜”的對象是具體的網絡文學作品,而“數據榜”的對象實際上是讀者用戶數字勞動生成的數據?!霸u選榜”會參考一定的數據,但是它們一般會有一個評審環節,成員由相關專家、學者,甚至包括特定讀者群體組成。在這些評審環節中,他們會回到作品本身,對內容品質的高下進行分析、評判。而“數據榜”一般沒有這個環節,只是對生成的各種數據的處理和發布。

    另一方面,“評選榜”或多或少會對網絡文學作品做出意義評價,“數據榜”則是流量的“量”的統計。“評選榜”的意義評價內含在評審過程中,如專家組的研討。一些“評選榜”會發布上榜作品的推薦語,這實際上就是意義評價的顯現。這些評價大體有兩種顯現方式:一是像“2020—2021中國網絡文學雙年選”那樣,在發布榜單之后,也在其官方公眾號和相關雜志上發表《“男性向”朝內轉——2020—2021年中國網絡文學男頻綜述》和《女孩們的“敘世詩”——2020—2021年中國網絡文學女頻綜述》兩篇綜述文章。二者在各自呈現兩年來男頻、女頻網絡文學發展態勢的同時,也包含了對上榜之作的精彩點評。這是在文本細讀基礎上做出的精到分析和評價,不僅透析文本的敘事肌理,而且深達閱讀隱匿的快感機制,散發著擁抱作品的溫度,而非貌似客觀的、冷冰冰的數據列表。二是像“中國網絡文學影響力榜”那樣,通過媒體為上榜作品配以簡短的推介語。例如,2019年的上榜作品、何常在的《浩蕩》推介語即為:“開拓創新、誠信守法、務實高效、團結奉獻。40年偉大實踐所孕育的深圳精神,早已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耀眼燈塔。《浩蕩》以深圳發展歷程為背景,塑造了當代企業家的成功形象,立意深遠、內涵豐沛,情節曲折、精彩紛呈,是網絡文學現實題材的力作?!边@段推介語既有內容簡介,也有寫作特點評述,屬于精悍的文學批評話語。而“數據榜”一般既沒有意義評價的研討過程,也沒有意義評價的話語發布,只是在對消費指數的“如實羅列”中引導受眾做出價值判斷。

    基于以上兩點,我們認為“評選榜”可納入文學批評范疇,“數據榜”則不可。盡管后者也暗含評價功能,但其只能算作“統計學”的批評,而非“文學”的批評?!霸u選榜”不僅是一種文學批評,而且是一種獨特的“機構化批評”。

    一般而言,人們認為存在三種形態的網絡文學批評。歐陽友權就提出,可以按照主體身份區分出三股網絡文學批評力量:“一是關注網絡文學的傳統批評家,特別是那些關注文學發展、回應現實問題的批評家。”“第二股力量是面向文化市場的媒體批評者,它們主要由記者、編輯、作家和關注網絡媒體的文化學人構成?!薄斑€有一類是文學網民的在線批評?!睂嶋H上,這“三股力量”揭示了當前網絡文學批評的三種形態,即專家學者批評、媒體人批評和讀者在線批評。

    作為網絡文學批評的“評選榜”顯然不同于這三者。一是批評主體不同。顯而易見,前三種批評形態的主體是人,而“評選榜”的主體是機構。二是內在機制不同。讀者在線批評順應的基本是快樂機制,率性表達,咋想咋說。專家學者批評運用的是學理機制,嚴密論證,追求獨樹一幟之見。媒體人批評總體上依然遵循新聞機制,描述事實,引導輿論。而“評選榜”的批評與它們都有所不同,采用協商機制,并由機構權威、學術公平、數據真實等來保證其評價結果的公正性。三是公共性的體現不同。讀者在線批評基本建立在個人喜好之上,缺乏公共性或者說公共性最弱。專家學者批評雖然也是個人化言說,但它以現代社會公共領域形成的批判精神為指引,以學術公共領域培養的學理思維和系統批評方法為根基,以其言說內含的專業性保障了價值判斷的公正性。媒體人批評雖然也往往個人署名,但作為媒體話語,由其所屬機構的公信力來保證其言說的公共性?!霸u選榜”批評呈現的則是集體意見,更準確地說是由機構審定的集體意見(“中國網絡文學雙年選”配發的評述文章雖然屬于個人科研成果,但其基礎仍是“北京大學網絡文學研究論壇”這個學術團體的評審意見)。因此它不僅是機構化的,而且是集體性的,甚至是學術性的,屬于綜合性公信力產生的公共性。與這三種網絡文學批評相比,“評選榜”批評的公共性最為顯著。

    基于上述原因,筆者認為“評選榜”是一種獨特的“機構化批評”,可以視為當前網絡文學批評的第四種形態。揭示“評選榜”具有文學批評功能,而且將其歸為網絡文學批評的一種新形態——“機構化批評”,對于網絡文學生態而言有著重要意義。

    首先,它提供了一種制衡“數據榜”、消解“數據信仰”的選擇。如前所述,“數據榜”盡管是重要的閱讀指南,但由于它將價值判斷全然建立在數據的基礎上,且受到資本邏輯左右,因而實質是包含著、也推動了“數據信仰”。“評選榜”雖然也不排斥數據,但作為文學批評,它始終將自己的價值判斷依據錨定在網絡文學作品內容上。在各類“評選榜”榜單的評審過程中,對作品內容的研討與意義評價的作用會隨著評審的深入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以至于它的評選結果與反饋消費結果的“數據榜”有比較明顯的差異。

    發布“評選榜”的是各類機構,發布“數據榜”的是各個資方平臺,因而二者處于同一層面,是一種機構意見與另一種機構意見的碰撞。與其他三種網絡文學批評不同,“評選榜”的公信力是最強的,因而它也是最有可能來制衡資本邏輯推動的“數據信仰”。當然,從目前的情況看,“評選榜”對讀者的影響力還是要小于“數據榜”。2022年8月19日,筆者使用“新浪輿情通”的“政企輿情大數據服務平臺”對本文所列舉的四個“評選榜”的數據進行了抓?。〝祿ト〉臅r間范圍為100天),結果顯示,這些“評選榜”在網上形成的討論熱度總體并不大。以“中國網絡文學影響力榜”為例,它在網絡上基本都是以新聞發布的形式存在,發帖者多為與網絡文學有關的媒體賬號,在普通網友之間基本沒有引起討論。輿情監測系統僅監測到12條網絡帖子,在微博平臺上討論極少,百度貼吧平臺上也未見關鍵詞。在晉江文學城、起點中文網等網絡文學網站中也未見討論跡象。其信息占比情況見圖:

    由此看來,作為一種以網絡文學為對象又試圖影響網絡文學的評價方式,發布“評選榜”的機構,還應增強其在網絡媒介中的議程設置能力。

    其次,“評選榜”能夠對網絡文學的高質量發展起重要的推動作用。當前網絡文學高質量發展的主要趨勢是主流化、精品化,顯然這是依循市場邏輯的“數據榜”難以推動的。更準確地說,“數據榜”或許能反饋廣大網絡文學讀者用戶內生的精品化需求,但難以自覺擔負推進主流化的重任?!霸u選榜”的議程則內置了主流化、精品化的價值導向,并因各自的定位差異而生成不同的引導方向。毫不夸張地說,這些榜單串聯起來,就是中國網絡文學如何一步步走向主流化、精品化的高質量發展的生動足跡。例如,“中國網絡文學影響力榜”作為“官方榜”,旗幟鮮明地表現出了網絡文學創作主流化的引導方向。《2021中國網絡文學藍皮書》顯示:“2021年全國主要文學網站新增現實題材作品27萬余部,同比增長27%,現實題材作品存量超過130萬部?!睋丝梢哉f,網絡文學創作主流化的引導已見成效?!爸袊W絡文學雙年選”從其學院派立場出發,堅持把握“‘文字的藝術’不可替代的美好”,入選之作,讓專家認可、“老白”滿意、“小白”敬仰,實則為推動網絡文學精品化持續發力。其他榜單因其側重不同也各有功效,茲不贅述。

    最后,“評選榜”豐富和完善了網絡文學批評機制。明確了“評選榜”的網絡文學批評屬性之后,我們發現,在網絡文學場域中已經形成一個由讀者在線批評、媒體人批評、專家批評和各類“評選榜”的“機構化批評”構成的“四環聯動”的網絡文學批評機制。在這個批評機制中,讀者在線批評的地位和作用是基礎性的。但讀者在線批評本身的不足也不容忽視。受閱讀心態的影響,讀者在發表評論時基本上也是憑個人喜好,想到啥說啥,這種明顯帶有隨意性的批評雖然真實,但很難全面客觀反映作品的質量和水準。如果網絡文學的評價完全由讀者的批評意見主導,實質上就等于蛻變為徹底的市場化導向,最終將可能倒向資方的市場操控,這對于網絡文學長遠的、健康的發展也是不利的。與讀者在線批評不同,專家批評擅長通過細致的文本解讀來辨析作品的優劣,并且用縝密的思維甚至借用多學科的方法來深度闡釋作品的內涵。但專家批評對于網絡文學的作者與讀者而言,還是過于抽象晦澀。網絡文學作者、讀者都因為“不明覺厲”而對它敬而遠之。因此,如何發揮專家批評對網絡文學的指導作用,還需要更多方面的探索。媒體人批評則在推動網絡文學的社會地位提升、聯系網絡文學圈與其他社會圈層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不過因為必須考慮時效性和接受面,所以媒體人批評更多是從現象層面關注網絡文學,在批評的細致深入方面做得還不夠。而“評選榜”的批評功能更具有綜合性。由于發布各個榜單的組織、機構的性質不同,它們內含差異化的價值導向,從而形成更具包容性又不失各機構基本價值立場的評價意見。當然,“評選榜”因其高起點的價值定位,難免有曲高和寡之嫌,所以在普通讀者中反響不夠。

    盡管當前任何一種網絡文學的批評形態都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是不可否認,它們從不同維度揭示著網絡文學的價值。更重要的是,上述各種批評不是孤立地發揮作用,而是相互之間存在著或緊或松的聯系,進而它們的批評影響也是相互交疊著的。不僅“評選榜”的價值評判是綜合性的評判,而且媒體人批評也會反饋普通讀者和專家的意見。而專家批評也越來越重視讀者在線批評,有的還將之視為重要的研究對象。讀者在評價和選擇網絡文學作品時,也會一定程度上參考各種榜單的意見。正是因為當前的四種網絡文學批評是聯系著的、互動著的,我們才說它們一起構成了“四環聯動”的網絡文學批評機制。在這樣的批評機制的運行中,各種網絡文學批評的影響力也不同程度地交疊在一起。從某種程度上說,當前的網絡文學發展就是這種交疊影響的結果。

    網絡文學的評價機制發展到今天,盡管仍有其不足,但已經發展得相對成熟,在推動網絡文學健康發展方面起到了切實作用。由于網絡文學生產在整個網絡文藝生產體系中占據著頭部地位,故而,網絡文學的批評機制對于整個網絡文藝生產的批評機制而言,都是有著示范意義的。

    2022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 |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视频|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狼| 宅男在线国产精品无码| 精品国内自产拍在线视频| 国产手机精品一区二区| 98精品全国免费观看视频| 国产亚洲精品观看91在线| jazzjazz国产精品| 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电影国产精品| 国产福利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ⅴ香蕉|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广告| 麻豆精品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无码 | 人妻精品久久无码区| 91精品国产三级在线观看| 秋霞午夜鲁丝片午夜精品久| 国产天天综合永久精品日| 无码精品蜜桃一区二区三区WW|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无码牛牛| 国产人成精品香港三级在| 在线人成精品免费视频| 欧洲成人午夜精品无码区久久|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综合| 91久久精品91久久性色|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免费|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九九| 国产在视频线在精品| 国产大片91精品免费观看男同| 日韩精品免费电影|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久久中文网址| 国产精品成久久久久三级| 国产乱子伦精品视频| 一本一道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 热re久久精品国产99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