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日請長纓》:一部呼應時代召喚的網絡文學誕生記
2019年9月,現實題材網絡文學《何日請長纓》開始在起點中文網連載。追更的同時我開始閱讀齊橙老師的另一部作品《大國重工》。一個月后,沉浸在工業崛起的激蕩情緒中的我聯系了閱文集團的版權經理余紅老師,并經由她與作者齊橙老師建立了聯系,簽訂了出版合同。
2021年9月中旬,《何日請長纓》全書完稿,進入了實體書出版流程。在項目組同事的齊心協力下,歷時一年半的打磨,七卷《何日請長纓》實體書順利在2023年北京圖書訂貨會上與讀者見面。其間,《何日請長纓》斬獲了諸多榮譽,社會效益顯著。
回想起來,我與這套書與作者齊橙老師的緣分也已經持續了五年,這套書對我來說有著特殊的意義。
在網絡文學的實體書出版過程中,編輯總會碰到各種困惑,我也不例外,因為《何日請長纓》在連載過程中,我一直在網上追更,所以我的困惑甚至貫穿整個小說的創作全程。《何日請長纓》是一部現實題材的網絡文學,一開始我總是不自覺地帶著審讀傳統現實題材文學作品的思維來審讀它。于是,我開始糾結小說的穿越設定,覺得穿越削弱了小說的現實意義,但穿越確實又給寫作和閱讀帶來了便利和網文特有的“爽”點。改還是不改?帶著這個疑問我去請教了朱寒冬總編輯。朱總的回答讓我茅塞頓開:網絡文學與傳統文學本來就是兩條路,沒有孰優孰劣,穿越是網絡文學的特色之一,沒有必要用傳統文學的標準對這一特色進行修改。于是,讀者今天閱讀的就是保留著網絡文學特色的《何日請長纓》。
追更過程中我經常動用編輯的“特權”與齊橙老師討論“劇情”,每一次討論都讓我對現實題材網絡文學了解更深入一些。現實題材網絡文學的作家往往都是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齊橙老師就是一個有著深厚的工業經濟學學術背景的專業人士。因此,現實題材的網絡文學往往在諸如工業文、科技文等類型文上有著傳統文學難以觸及的深度。同時現實題材網絡文學因為創作及發表方式的原因還有著很強的時效性。《何日請長纓》創作過程中,恰逢中美貿易戰打響,齊橙老師的創作不可避免地涉及這方面內容。我們在討論如何將貿易戰寫得既好看又符合出版規范時,又采納了朱總的建議“寫中西對抗,要從對抗中表明中國態度,那就是互學互鑒,中國堅定走技術創新、彎道超越之路”。
2020年在美國的惡意制裁下,中國的一批工科院校無法使用MATLAB軟件制圖;華為被蓄意打壓,步履維艱。此時,《何日請長纓》的世界里,新經緯公司已經發行了國產制圖軟件,成功實現了進口替代。現實與文學對照,我才更深刻地意識到《何日請長纓》這部書的現實意義——國家經濟命脈的重工業和科技產業的核心科技應該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這是我多年編輯生涯中的一次頓悟:我第一次意識到現實題材網絡文學的出版價值不僅僅在于用文學來反映國家的大政方針、反映現實、呼應時代、體現正大氣象,更是因為它緊密地聯系著現實,它的受眾面廣,受眾相對年輕,使它天然有著更大的影響力,能潛移默化地將愛國情懷激蕩在每一個讀者心中。
齊橙老師不止一次跟我說過:機床是工業的母機,有了自主研發生產的機床,才能實現民族工業的自主—自立—自強。圖書出版過程中,恰逢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勝利召開,習近平同志提出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號召。學習總書記的“二十大”報告后,再閱讀《何日請長纓》,發現書中所寫的故事恰如其分地呼應了總書記的號召。這再次證明了優秀的現實題材文學作品總是能呼應時代的召喚。
我也問過齊橙老師諸如“我們國家到底能不能生產圓珠筆尖上的小球”這種網絡熱門問題。在《何日請長纓》中,我的困惑得到了解答。同時,齊橙老師也告訴了我這個工業小白一個振奮人心的事實——機床領域,外國現在很難卡住我們的脖子!
《何日請長纓》已經同讀者見面了。作為本書的策劃、統籌和責編之一,我有著和齊橙老師一樣的心愿。正如齊橙老師在自序中寫的:“如果這部作品碰巧被一位少年讀到,有幸能在他的成長過程中多增添一分身為中國人的自信與堅韌,對作者君來說也是一種值得驕傲的驚喜。”同樣,這也是《何日請長纓》出版方值得驕傲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