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時代,文學期刊如何轉型 ——關于文學報刊轉型及高質量發展的思考
前不久舉行的全國文學報刊主編論壇,在圍繞“新時代文學報刊的轉型與發展”作深入研討的同時,也在媒體平臺上直觀展示了文學編輯出版的陣容。如此一種凝聚與聯接,具體體現了文學的影響力、號召力。
談到轉型話題,直接關聯到上世紀九十年代末到新世紀初的一次轉折。在互聯網普及、新媒體簡易而高效傳播背景下,方便、靈活、自由度較大的“寫作—發表—傳播—閱讀體系”生成,并陸續形成規模化、復合式發展的網絡文學平臺。至此,文學報刊的市場、渠道優勢受到挑戰,繼而遭遇持續滑坡。這是文學報刊啟動轉型和突圍的現實背景。時至今日,已有的轉型實踐、先進經驗可圈可點,并且還將探索、開掘出新的空間。
在全國文學報刊聯盟家族中,已經積累了豐富的轉型經驗,如借助新媒體融合傳播,如謀求平臺功能與價值的延伸與拓展,如以資源整合破圈跨界,或以品牌活動提升關注度等等,種種努力,都是在突破傳統媒體形態的局限,拓展價值實現的渠道、空間和效應。這樣的轉型是必要的,是值得推廣的。然而,轉型是方式、路徑,不是目的本身。轉型是要以更適合現實需求、時代特征的方式,傳播文學內涵、放大文學價值。
就當前整體而言,文學報刊在借助新媒介、復合新功能方面已經或正在盡可能地挖掘潛力,值此轉型的全新階段,我們應當在另一個方面重申和加強,適時地強調我們的目標,即旗幟鮮明地堅持文學的格調與品質。
從文學本質特征考察,網絡上很多不設門檻、碼字消遣式的寫作,充其量只是互聯網時代大眾的精神游戲、情緒釋放。而真正意義上的文學,其對世界的獨特構建、對審美意蘊的創造性營造,永遠是指向一定難度、深度和精度的,并由此達成思想性、藝術性的感染力,在打通受眾審美感應中實現其傳播、閱讀價值。
新時代,人們的視野、思維不斷拓展,審美能力和需求水漲船高,這為文學創作保持格調、深化內涵、拓展表達打開了更大魅力空間。因此,即便較長一段時間內,互聯網方式及其引發的現象,會沖淡許多受眾、尤其是伴隨互聯網成長的一代人對于傳統文學的關注,但文學的優勢和價值從未喪失。因此,轉型的實質,是以轉型之臂膀,為新時代文學開疆拓土。唯其如此,文學報刊才能不斷發展,行穩致遠。
另外,合理借助網絡和新媒體的同時,不必糾結紙質文本會不會終結的問題。直觀在握的紙質閱讀,永遠是附加了具體操作情境的、具有存在價值的方式。也不必以對人工智能的猜測與焦慮,判斷文學創造之前程,或者可以把這樣的懸念交給一個更大的前提——人類是否堅持以人的(而非機器人的)倫理與特質生存下去。
基于以上認識,再就文學報刊高質量發展談兩點具體感受。
一是關于稿件質量的問題。單從全國文學報刊聯盟家族成員數量而言,便知這些媒體渠道需要吞吐多大稿量,而且必然地要帶動多少文學愛好者的寫作。但其中的一些作品,文學含量有多大、文學價值有多高、文學效應有多好,這是個問題。如果我們過多地刊用文學性稀薄或邏輯、結構和語言粗糙,甚或是照貓畫虎、自我僵化重復的作品,則不僅是對文學的誤導,更是對文學陣地的降格。經常聽到嚴肅的文友對某些作品水準低下卻已發表的議論,聞之常能受到觸動,這種情況當然會削弱讀者對文學報刊的信任。其中原因較多,例如,一大批單純追求發表數量和稿費收入的寫作者,為文學園地塞入大量“注水”作品。因此,文學報刊應當引以為戒,更加重視文學特質、文學價值追求,避免與平庸寫作妥協,甚至讓狹隘功利主義寫作淹沒寶貴的頁碼。與此同時,應注意到當前對現象級、焦點性文學話題的發現和引導相對不足,或者話題不及時、挖掘不深入、討論頻率和質量下降等問題,要在尊重題材、視角、風格、方式多元化前提下,用好文學報刊的媒體功能,突出高品質文學的引領示范效應,以高質量辦刊舉措,為文學高質量發展營造風氣、提供土壤。
二是關于選稿標準的問題。當前對創意寫作的重視與普及,是從人才培養角度促進文學高質量發展的可喜現象,但前提是順乎文學創作根本規律,不能操之過急。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寫作者特別是一些年輕寫作者,錯誤地認為文學創作水平主要顯現于寫作技巧運用程度。舉中短篇小說為例,我們常能見到故事貧瘠但編織技巧刻意花哨的作品,有的讀來仿佛是某種寫作技法的課堂練習,更有作者運用技法大量翻造平淡雷同的情節,而這種簡單看重敘事技巧甚至格外強調西方敘事學的風氣,確實正在相當范圍內流行。眾所周知,文學創作基于獨特生活經歷、體驗之上,而作家獨到的審美能力和表現能力至關重要,這樣的能力并非為寫作者普遍擁有,很大程度上可以用“天賦異稟”來說明。后天的訓練有可能將一個寫作者引向自覺創作之路,但寫作技巧訓練之所以有效,恰在于其激發了潛在的天賦,并且這種技巧從屬于他內藏的特質。因此,我們不能低看那些璞玉一般不飾雕琢卻大巧若拙的作品。毫無疑問,從作品中看到天賦遠比看到技巧更值得期待。文學的氣象中不乏渾然天成的技巧,但從來不是立足、依賴于技巧。
一言蔽之,文學報刊要適應時代轉型求變,也要守望品質、以不變應萬變。
(作者系太原市作家協會主席、《都市》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