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櫸木崖下的小黑》:溫暖向上的成長之書
葉靖的《櫸木崖下的小黑》是一部長篇兒童小說,時代的光影映照在她的作品之中,成為關切當下兒童生活現實真誠、真實的記錄。
我們可以把《櫸木崖下的小黑》作為一部講金華故事、中國故事的兒童讀本。作者深情地描寫了生活在金華八仙溪畔櫸木崖村四年級小男生小黑的故事,小黑是一個山村留守兒童,父母常年在廣東務工,他和爺爺相依為命。作品講述了他和家人、鄉親、老師、小伙伴等人物之間溫暖有愛的生動故事,當地別具特色的“迎花樹”“抬蠟燭”、木刻年畫、金華火腿以及古鎮風貌在作品中得以充分展現,書寫了金華地區尤其是金東的鄉情之美、山水之美、人文之美、風俗之美,表現了生活在金華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善良、淳樸、奮進的文化精神。
近年來,兒童文學中的中國味道愈來愈濃,葉靖的《櫸木崖下的小黑》正是講家鄉故事、講中國故事的作品,那些古老而璀璨的文明,那些獨特而智慧的民俗,讓孩子們忍不住想一窺究竟。
小說中的眾多人物栩栩如生,讓人感到親切可愛。作品成功塑造了主人公小黑的形象,他是一位求知欲望極強又充滿愛心的少年兒童。作品把小黑所見所聞、所思所感、所遇所做用線索串連起來,親人、伙伴、師長、鄉親都是小黑生活里不可或缺的人物,故事正是圍繞小黑的活動展開。小黑作為留守兒童,生活在八仙溪畔櫸木崖村,櫸木崖有一種象征意義,可以視為滋養人物成長的深厚的精神土壤。他聰明懂事、古靈精怪,好學上進、樂于助人,仗義善良、富有愛心。爺爺是孫子眼里無所不能的偶像,也是鄉親們依賴依仗的長輩。同時,爸爸、媽媽、娟姐姐、馬老師等也各有鮮明的個性,生動可信。所有的故事都以小黑為視角展開,他跟爺爺到鎮里有一個新發現,一個裝修的兒童文學館是個暑假可以靜心讀書的好去處,還和“了不起的蔣風爺爺”邂逅,在這里他和蔣風對話,蔣風爺爺說:“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總要為這個世界添點風采,有一分熱就發一份光,在走到人生的終點前,應該有半分熱,最好也就發半分光。”這讓小黑思考人生應該追求什么,他在蔣風爺爺這里收獲了一個珍貴的人生禮物,體現出主人公小黑好學的特質。在“甜蜜的煩惱”章節中,小黑收到一封手寫未署名的信,帶來了被關心的甜蜜和未解疑的煩惱。這個故事揭示了少年對友誼的珍視和朦朧的感受,對小黑的心理活動作了細膩的描摹。小說的結尾寫新學期即將開始,小黑將離開朝夕相處的櫸木崖,告別一起生活過的親人、同伴、老師,到鎮上住校開始嶄新的生活,讓我們有一種無窮的回味和深深的期待。
《櫸木崖下的小黑》的語言親切流暢,故事情節步步深入,充滿溫情,也充滿對人生的思考,顯示出作家的敏感細膩。小說的結構采用了兩條復線展開,一條是通過小黑的視線,將家鄉的傳統人文、風物、故事展現給讀者;另一條是通過小黑的故事,將其他親人、同學、老師串聯起來,呈現出奮進昂揚的新農村、新生活,同時也展現了新時期少年積極向上、求真坦誠的風貌,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正如評論家蔣風在推薦語中談到的那樣,《櫸木崖下的小黑》作為一部長篇兒童故事,通過充滿煙火氣息的生活場景,描繪以小黑為代表的兒童群體心靈成長的過程,勾勒出浸潤傳統文化而又溫暖向上的鄉村新生活,是一部少年成長之書,也是一部地方民俗之書。
(作者系浙江理工大學文化傳播學院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