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粵劇院—— “南國紅豆”枝繁葉茂
核心閱讀
粵劇素有“南國紅豆”之美譽。近年來,廣東粵劇院堅持用藝術(shù)服務(wù)群眾,創(chuàng)新打造“周末睇(粵語‘看’)大戲”“名家演出周”等品牌,持續(xù)推動粵劇進校園、進社區(qū)、進景區(qū),讓“南國紅豆”更加枝繁葉茂。
廣東粵劇院堅持守正創(chuàng)新,聚焦“名人名城”,打造“一城一劇”。佛山三水的《三水女兒·紅頭巾》、東莞的《東江紫荊紅》、深圳的《風(fēng)起南粵》、茂名的《譙國夫人》、韶關(guān)的《張九齡》等,塑造的角色大多是與每個城市有關(guān)的歷史文化名人。
演員們不僅下鄉(xiāng)演出積極性很高,參與基層講演推廣也樂此不疲。劇院組織了講師團,2019年前每年開展“進校園”活動200多場,達到1000多課時,涵蓋了大中小學(xué)以及幼兒園。
夏日,廣東佛山,由廣東粵劇院二團帶來的“文化進萬家”折子戲表演,將新老戲迷吸引到300余年歷史的祖廟萬福臺下。
午后,驕陽炙人,卻絲毫沒影響演員的賣力表演,更沒沖淡臺下觀眾的熱情。一場急雨,演員在半遮頂?shù)奈枧_上照常演;觀眾淡定拾起包囊,躲到兩側(cè)的邊廊檐下繼續(xù)看。不一會兒,云散雨稍歇,觀眾們又紛紛回位落座。
粵劇素有“南國紅豆”之美譽。近年來,廣東粵劇院堅持用藝術(shù)服務(wù)群眾,創(chuàng)新打造“周末睇(粵語‘看’)大戲”“名家演出周”等品牌,持續(xù)推動粵劇進校園、進社區(qū)、進景區(qū),讓“南國紅豆”更加枝繁葉茂。2023年至今,廣東粵劇院已組織惠民演出超百場?;泟∷囆g(shù)“花開”北京、杭州、上海等多個城市,備受矚目。
“基層觀眾都很懂戲,對劇團劇目、藝術(shù)家們的一舉一動始終高度關(guān)注”
在茂名、湛江等粵西地區(qū),粵劇深受當?shù)厝讼矏邸R恍┐遄友垺按喊唷毕锣l(xiāng)的歷史,可追溯到20世紀70年代。
“要說我印象最深的演出,還得是今年的‘春班’重啟,正好到了我的老家,為趕上這臺大戲,我特意在村里多待了幾天?!?0歲出頭的吳羽恒是茂名化州旺嶺村人。在他繪聲繪色的講述中,今年正月十二日晚在旺嶺村所轄山宜村文化廣場上演粵劇的情景,躍然眼前。
“做大戲啦!”鑼鼓喧天,煙花綻放,離演出開場還有20分鐘,廣場上已是人山人海。山宜村約有400戶人家、2500口人,而現(xiàn)場聚了上萬人,多來自周邊村鎮(zhèn),甚至是從相鄰的高州、湛江等地專程趕來。
精湛的演技、跌宕起伏的情節(jié),令許多村民演出結(jié)束后仍不舍離去。兩位專程從廣州趕來的“00后”年輕人,是粵劇演員、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蔣文端的“鐵桿戲迷”。兩人跟隨廣東粵劇院的足跡來到粵西,連追了5場“春班”演出,對每一場戲都如癡如醉。
“春班”演出的一幕幕,令蔣文端深受觸動。“基層觀眾都很懂戲,對劇團劇目、藝術(shù)家們的一舉一動始終高度關(guān)注?!彼e例說,這次演出,她換了位新搭檔,很快就被觀眾們注意到,開演前就有觀眾前來詢問,追問新班底如何配合得更好。
劇院每個季度都會安排“名家演出周”,每次十幾位國家一級演員一起到基層。即使是擁有30多年“春班”下鄉(xiāng)經(jīng)驗的蔣文端,每次送戲下鄉(xiāng)仍不敢有絲毫懈怠。
“不光是高水平的演員、演出要‘沉下去’,劇目創(chuàng)作也要‘沉下去’?!?廣東粵劇院黨委書記、院長曾小敏說,廣東粵劇院堅持守正創(chuàng)新,聚焦“名人名城”,打造“一城一劇”。佛山三水的《三水女兒·紅頭巾》、東莞的《東江紫荊紅》、深圳的《風(fēng)起南粵》、茂名的《譙國夫人》、韶關(guān)的《張九齡》等,塑造的角色大多是與每個城市有關(guān)的歷史文化名人。
“支撐演員挨過辛苦的,是觀眾追捧的腳步、期待的目光”
祖廟是佛山知名的景點之一,悠久的歷史、獨具嶺南特色的建筑和各種非遺文化展陳,每天吸引數(shù)十萬游客,也成了佛山武術(shù)、南派醒獅及粵劇等文化技藝的重要展示地。近年來,廣東推動文旅深度融合,廣東粵劇院承接起了派團定期前來演出的任務(wù)。
“這么專業(yè)的院團免費睇,還有我喜歡的演員,肯定要追過來啦!”坐在觀眾席最前面的少年阿容,聊起戲,帶著一股老練。攀談幾句才知,他還是一名高中生。在他心中,粵劇很傳統(tǒng),也很時髦,“我從小看春晚,最喜歡的節(jié)目就是戲曲,十一二歲時,看到‘進校園’的粵劇團演出,更感覺語言相通、文化親近,一聽就懂,還能跟著哼唱幾句,很快就成了戲迷。”
阿容口中“喜歡的演員”,是青年演員蘇美琪。此時,她剛演完一出《投江》,回到后臺,脫去厚重的行頭,抓起一把扇子就扇個不停?!盀樽屚鈦碛慰汀麎颉瘜I(yè)水準的粵劇表演,即便是這樣的大熱天,戲服也是一件都不能打折扣的?!碧K美琪直言:“支撐演員挨過辛苦的,是觀眾追捧的腳步、期待的目光?!?/p>
觀眾席長條凳最后一排,坐著一個戴圓框眼鏡的年輕女孩。她叫毛倩南,在廣州工作了兩年多,準備回北方另謀職業(yè),走之前特地來看看戲?!盎泟≌娴暮苡许嵨?,我想讓老家的同學(xué)親友都感受一下。”說著,她舉起手機錄起視頻。
“我們團以青年演員為主,我常跟大家講,進景區(qū)演出面對的是來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其中不乏外國友人。我們的演出要給景區(qū)增色添彩,向大眾用心推介粵劇、展示嶺南文化。”廣東粵劇院二團團長黃燕說。為了讓觀眾短時間內(nèi)了解演繹的故事和人物,劇團對劇目進行了適合戶外演出的特別編排,將部分原本時長超過30分鐘的戲,壓縮成10多分鐘的精華片段;戲臺左右貼心地設(shè)置了電子顯示屏,為聽不懂粵語戲詞的外地游客實時“滾動播報”……
“戲曲傳承者要樂于擁抱新時代、善于擁抱新媒體”
“左手手心向上,右手手心向下。好,我們首先左手轉(zhuǎn)一圈……”戲過三巡,廣東粵劇院的年輕武生姚上潮走到觀眾席,只三兩句,便有七八個小朋友主動參與。在他手把手的指導(dǎo)下,小朋友們一人一把雙頭花槍,有模有樣地耍了起來?!斑@是我們武生最基本的把子功,沒想到還挺受小觀眾歡迎!”
一場兩小時的演出,互動環(huán)節(jié)有三四次,這已經(jīng)成了劇團惠民演出的必備環(huán)節(jié)?!白尲议L、孩子在親身參與中更深地感受粵劇的魅力,有助于提升觀劇黏性?!秉S燕說,這是從“粵劇進校園”的實踐經(jīng)驗移植過來的。
進校園項目啟動之初,效果并不好。大家坐在一起想辦法,從自身經(jīng)歷、體會中去找答案?!拔覀冃r候看了戲、看了電視,女孩們就套件大人的襯衫學(xué)著甩水袖,男孩們就照著樣子舞槍弄棒。于是,我們在講演中加了這些互動環(huán)節(jié)。一試,效果還挺好。”黃燕回憶。
如今,廣東粵劇院的演員們不僅下鄉(xiāng)演出積極性很高,參與基層講演推廣也樂此不疲。劇院組織了講師團,2019年前每年開展“進校園”活動200多場,達到1000多課時,涵蓋了大中小學(xué)以及幼兒園。
廣東粵劇院還開展了“曾小敏粵劇藝術(shù)全國巡演”,推動粵劇藝術(shù)走得更遠。從2021年3月深圳站首場演出以來,已走過近20個城市。每到一處,都吸引數(shù)千觀眾入場觀看。
去年7月,曾小敏亮相短視頻平臺的直播節(jié)目《名角DOU來了》,現(xiàn)場演繹粵劇《白蛇傳·情》《荔枝頌》等經(jīng)典唱段,分享自己的戲曲人生及臺前幕后的故事,一下吸引觀眾超過2200萬人次。青年演員譚清怡、馬友民、曾琪珊、李思思也參與了那場直播,演繹了粵劇《譙國夫人》等劇目選段。
近年來,廣東粵劇院一直在探索粵劇更多的可能性。全國首部4K全景聲粵劇電影《白蛇傳·情》于2021年上映,深受年輕人喜愛,實現(xiàn)了粵劇“破圈”?!皯蚯鷤鞒姓咭獦酚趽肀聲r代、善于擁抱新媒體?!痹∶粽f。2018年起,廣東粵劇院號召每位演員甚至是幕后工作人員,只要有一己之長,都要爭取開通短視頻平臺的賬號,線上傳播戲曲。
隨著自媒體日益發(fā)達,演員每一次下基層、每一次線上直播、每一次進校園,都被鏡頭聚焦著、關(guān)注著。廣東粵劇院的演員們深深感到:必須更加認真地對待每一場演出,不斷錘煉職業(yè)精神,提升職業(yè)素養(yǎng),才能不辜負觀眾、不辜負這個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