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是呼喚,是關切,更是作家的使命 ——關于第十一屆茅盾文學獎的對話
    來源:文匯報 |   2023年08月29日08:34

    對話嘉賓:閻晶明(茅盾文學獎評委會副主任)王雪瑛(記者)

    長篇小說是文學之重器,被視為一個時代文學成就的重要標志。中國當代長篇小說創作從高原向高峰攀登的過程中,茅盾文學獎是重要的引導,有力的激勵。本屆茅盾文學獎是對新時代文學成果的一次重要檢閱。嘉賓之間的對話延展出開闊的話題,從關注本屆茅盾文學獎的特色、評審標準的導向,到回溯評審中思考的問題和總體感受;從分析獲獎作品的創新融合,評價獲得提名的70后作家與作品,到探討作家如何提升講好“中國故事”的能力。“攀登”文學高峰是有志向的作家畢生追求的境界,文學的榮光屬于每一個不懈的攀登者。

    考驗的就是作家創作的“綜合實力”

    王雪瑛:長篇小說創作拓展著書寫時代生活與歷史場域的廣度和深度,茅盾文學獎是國家級長篇小說大獎,十一屆茅盾文學獎評獎范圍為2019年至2022年首版的長篇小說,從238部參評作品,到10部提名作品,再精選出5部獲獎作品。請您談談本屆茅盾文學獎的特色、評審標準的導向。

    閻晶明:長篇小說無疑是當代中國文學界最受矚目的創作門類之一,以長篇小說為唯一評獎對象的茅盾文學獎因此也最受文學界和社會關注。這一獎項影響力的持續增長還在于,無論中國長篇小說創作如何不斷繁盛,創作數量逐年增加,茅盾文學獎始終堅持從過去四年的長篇作品中,評出不超過5部的獲獎作品。沒有任何直接的或變通的“擴盤”行為。這讓評獎過程更具激烈色彩,結果也引來更多關注與討論。為什么是它們,為什么不是它們,代表了哪些趨向,體現了怎樣的倡導等等。全部獲獎作品以及一些雖未獲獎而被關注的作品,一起成為大家熱議的話題。不無“殘酷”的評獎過程與結果,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茅盾文學獎的知名度,成為整個評獎年度最為聚焦的文學話題。

    在書寫時代生活與歷史場域的廣度和深度方面,長篇小說具有獨特的優勢。長篇小說考驗的就是作家創作的“綜合實力”。茅盾文學獎的評獎也會把這種綜合力量的體現作為重要考量標準。題材寬度、主題深度、藝術高度,它們之間形成的合力,合力形成的社會反響,都會成為評價作品成就高低的判斷標準。

    王雪瑛:已經走過40多個春秋的茅獎,有什么關鍵詞?有沒有形成審美傾向?

    閻晶明:茅盾文學獎已經評過了十一屆,時間跨度超過了40年。要從中尋找出關鍵詞,既不難,也很難。不難在于,茅盾文學獎有從開始就強調的評獎標準;難在于,如何理解標準的內涵,尤其是結合具體作品去討論和評判,并非易事。多年來,我聽到關于茅獎評獎最多的詞是厚重。這個厚重里,有價值觀、歷史觀、現實性等多重要素。其次是創新,這個創新里,有藝術上的獨特性,獨特的藝術風格,同時也有處理題材、體裁時的獨特手法。

    厚重與創新,在評獎的過程中既有高度的共識,也有個人之間理解上的差異,還有逐次評獎,不斷在觀念上、共識上達成的突破。比如,從麥家《暗算》、金宇澄《繁花》、李洱《應物兄》、孫甘露《千里江山圖》、劉亮程《本巴》的獲獎中,不難感受到茅盾文學獎在堅持中拓展的廣闊視野。

    王雪瑛:作為評委和讀者,您的內心一定有著豐富體驗,請說說閱讀感受,對于評獎結果有怎樣的感慨?反復衡量參評作品思想和藝術水平,交換各自意見的評審的過程中,您參與評審的總體感受,常常思考的問題是什么?

    閻晶明:體驗是在日積月累的閱讀基礎上形成的,批評家的基本職責就是閱讀,然后是選擇,進而是評論。評獎是以上這些行為疊加后同時進行,而且是與其他評委在交流碰撞中共同完成。集中閱讀自然會帶來不一樣的感受,中國每年出版的長篇小說數量在萬種左右,如加上網絡文學中體量更大的長篇小說,說百花爭艷都是個窄化的比喻。從中脫穎而出成為最終的獲獎作品,在社會影響成倍放大的同時,也會接受更加多重和嚴苛的評判。這些作品就像孩子,在這一刻突然長大,走向成熟。他們前程遠大,也將面臨更多風雨考驗。

    在評獎過程中思考的問題與面對的作品相關。我會去想象作家創作時的狀態,他的真實的訴求,驅動力究竟何在。作家是否足夠聰明,是否太過聰明。他的創作抱負究竟有多大,最終的結果與初衷之間有怎樣的距離。作家對當前創作的總體走向是否敏感,他的創作是否應和著,甚至代表了其中的趨勢性特征。在總體性的創作趨向中,一位作家的創作是否既體現出敏銳和感應,同時又有自己的堅持和定力。作品創作的來源與作家的生活經歷、生命體驗有著怎樣的關聯,在虛構與紀實之間,作家的處理是否得當等等。

    傳統的根性,與時代相吻合的現代性

    王雪瑛:“諜戰文學”的故事,現實主義的寫實能力,先鋒文學的藝術創新,展現出《千里江山圖》多元的敘事美學。《本巴》探索出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的文學敘事。這些茅獎作品是不是體現出當代作家對小說技法的創新融合?

    閻晶明:近幾年來,我都參加了人民文學出版社主辦的“長篇小說年度論壇”,并受邀就中國長篇小說創作的趨勢性特征做出年度綜述。我在幾個主要觀點中特別想重申的是“融合”。比如,現實主義小說和先鋒小說曾經處于此起彼伏、各走各路的狀態,發展到今天,二者呈融合趨勢。不少先鋒小說家逐漸轉向了現實主義創作的路徑。中國作家正在運用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又能夠自覺地在藝術上打開格局,把先鋒文學的諸多藝術元素、藝術手法融入其中。難得的是,這種并存和融合不斷呈現在一個作家的一部作品當中。以《千里江山圖》《本巴》為例,作家在處理重大主題與藝術個性、歷史史詩的現代性轉化方面,體現出很強的融合能力。

    這種融合使得中國的長篇小說既具有傳統的根性,又具有與時代相吻合的現代性。這些小說或有地域性,或有歷史感,或融入紀實性,或打通人神分界。這種既有當下性,又有寓言性,既有來自土地、歷史、生活的根性,又有強烈的時代標識和作家藝術自覺的創作,正是我們期待的小說品質。嚴肅主題、傳奇色彩、美學抱負,如果這些要素在一部作品當中同時呈現,小說的流通性、小說性、藝術價值,會同時得到提升。

    王雪瑛:《雪山大地》《寶水》《回響》的文學敘事也是對現實主義創作手法的提升與拓寬。

    閻晶明:經歷30多年不斷的寫作實踐,楊志軍的創作沒有離開西北高原,沒有離開那片遼闊、神奇的土地,但他也有明顯的轉向,以《雪山大地》為代表,更加關注人的歷史,他們的青春、奉獻,他們對社會、人民所作出的貢獻,以及他們精神上的滿足。一種更加強烈的對父輩,對荒原上所有奮斗者的崇敬之情流溢在他的新作中,這是一部情感真摯而濃烈的致敬之作,也是一部主題表達上的厚重之作,又具有拓展現實主義創作疆域的創新性。

    《寶水》是喬葉表現新時代鄉村發展變化的長篇小說。小說在敘事上具有當前小說創作的某種共同趨向,通過強化地方性而突出小說的標識與辨識度,而且與小說的現代性形成契合。通過大量加入更具活力的方言俗語,強化人物故事所屬的地方性。作家還把鄉村寫成自己的故鄉或精神故鄉,具有強烈的精神上的歸屬感。東西的《回響》寫女刑警冉咚咚對一樁命案竭盡全力的調查、偵破的過程,同時展開了復雜、隱秘的人生場景。冉咚咚追查社會案件的過程,也是追問自身情感依托究竟有無的過程。在流行小說故事的引子下,作家真正關心、關注和探究的是它們產生的心靈回響。這些小說是對現實主義創作的拓展與深化。

    表達人民情感和體現時代藝術風采

    王雪瑛:從本屆茅獎十部提名作品的作者來看,體現了年富力強的文壇中堅力量,標識了中國當代文學不斷延展的廣闊空間,70后文學創作力量的成熟,在媒體融合時代,探索著小說創作的未來路徑。您如何評價獲得提名的70后作家與作品?

    閻晶明:10部提名作品中,有4部是70后作家的作品。喬葉的《寶水》獲獎了,葛亮《燕食記》、魯敏《金色河流》、魏微《煙霞里》,都是具有相當份量的小說,既體現了作家個人的創作走向不斷成熟,也證明了中國文學陣營中堅力量的實力。

    《燕食記》較好地處理了紀實與虛構、地方性與現代性、世俗生活與家國情懷的關系。小說堅持寫人間煙火,大的歷史似是不經意閃現,卻是巨大存在。這是一部將傳統題材進行當代轉化,在地方性敘事中體現全局性眼光,成為有自覺的現代性追求的小說,對于如何在當今時代講好中國故事,具有探究價值。

    魯敏的《金色河流》在綿密的現實生活書寫里潛藏著戲劇性結構。人物關系構成也帶有戲劇性特征,以一個人物為中心,逐漸向周邊擴散,又因種種顯在和潛在、直接和間接的交錯關聯,構成一種網狀形態。在故事情節與人物關系的不斷推進中,小說逐漸引出一個嚴肅主題:人在創造物質財富的過程中,如何保持心靈和精神的光澤?這既是義利關系的考量,也是對精神品格的淬煉。小說里的典型人物身上體現著美好心靈和價值理想。可貴的是,這種表達是通過人物故事的發展,豐沛的現實細節自然引出的,給讀者留下了思考空間。

    魏微的《煙霞里》是其創作歷程中的重要收獲,也是過去一年被談論較多的作品。這是一個小人物的編年史,也為一個大時代作了記錄。人間煙火的揮之不去中,更可見時代風云的潮起潮落。小人物的日常生活和大時代的滄桑巨變,如何恰切地結合為一體,需要小說家有清晰的構想,更需要高超的技藝。魏微經過自己的艱苦努力,較好地實現了創作目標。在經過不惑之年的人生歷練,70后的小說家們在各方面都趨于成熟。社會責任感與個人藝術追求并進,充分地體現在作品中,他們的未來值得期待。

    王雪瑛:在媒體融合、短視頻風行的文化生態中,您如何看當下長篇小說創作面臨的挑戰?

    閻晶明:基于新的網絡傳播環境,作家在創作中需要在形式上增強可讀性,內容上增強創新性,在語言精簡化等方面吸引更廣大的讀者群體,滿足人民多樣化的審美需求,同時凸顯時代主題,保證文學本身的高質量,作家始終需要注重提高文學作品的完成度,在追求數量的同時保證質量。我們今天處在一個開放的時代,其復雜性和多樣性促使作家要進一步提升民族國家意識,通過文學來增強中華文化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王雪瑛:作為多年來深入當代文學現場的評論家,您對當代長篇小說創作有著怎樣的期待?茅盾文學獎,對當代文學的經典化是不是有著重要意義?

    閻晶明:茅盾文學獎最根本的目標,是希望通過優中選優的評獎,倡導作家創作更多無愧于時代和人民的大作品。大作品應該具有更多全景式反映一個時代生活面貌,呈現一個時代發展趨勢,表達一個時代人民的情感、觀念變遷,體現一個時代藝術風采的作品。要出大作品,這是一種呼喚,也是一種關切,更是作家、藝術家的責任和使命。

    近年來,中國作協采取了很多積極有效的措施鼓勵作家“深扎”,創作展示時代變革的作品。尤其是“新時代山鄉巨變創作計劃”和“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的推出,有力地促進了作家深入生活、投入創作的積極性。我們的文學評獎,也都會把反映現實題材創作,體現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作為評獎的原則,起到了較好的引導作用。當然,社會的多樣性、復雜性都可以成為創作的題材,但最后要表達的主題,一定是要給社會提供精神資源,其內在精神是昂揚向上的。以人民為中心,不僅是對創作題材選擇的強調,更是對作家情感傾向和價值取向的期待與評判,只有這樣,作家才能真正肩負起文化使命。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专区影院| 久久这里只精品热免费99| 国产精品先锋资源站先锋影院| 日韩精品无码区免费专区| 51视频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香蕉一区二区精品视频| 四虎永久在线日韩精品观看| 12345国产精品高清在线| 中国精品videossex中国高清| 91成人精品视频| 久久精品无码午夜福利理论片 | 99re热精品这里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电影| 色一乱一伦一图一区二区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蜜月| 久久精品.com|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高清热 | 成人精品在线视频| 国产叼嘿久久精品久久| 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免费了| 91精品成人免费国产| 国产成人精品电影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香蕉视频|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AV| 精品一卡2卡三卡4卡乱码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综合AV一区二区国产馆| 午夜精品在线视频| 午夜国产精品无套| 亚洲人精品午夜射精日韩|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不卡| 精品人妻久久久久久888| 2020国产精品亚洲综合网| 精品少妇人妻AV免费久久洗澡| 日韩一区二区精品观看|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播放| 久久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牛牛|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观看麻豆 | 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八戒 | 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久a | 国产乱子精品免费视观看片| 成人h动漫精品一区二区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