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漢學家達妮埃爾·葉利謝耶夫即將出版三國史新著
84歲的法國著名漢學家達妮埃爾·葉利謝耶夫(Danielle Elis?seeff)將于本月晚些時候出版一部新的三國史。
《三國:三世紀時的中國,一個動蕩的世界》(Trois royaumes:laChine au IIIe siècle, un monde en convulsion)厚224頁,將由完成時出版社在8月23日出版。葉利謝耶夫以災難考古學的方法寫成此書,回溯公元三世紀,面對著氣候變化、連年戰亂、異族入侵和頻繁饑荒的破壞,立國數百年的羅馬帝國行將瓦解,歐亞大陸另一端強大的的漢王朝也由于同樣的原因出現裂痕,最終像紙牌屋一樣轟然倒塌。
“當一個社會崩潰,”葉利謝耶夫寫道,“隨著其齒輪一個接一個地脫落,它就面臨著從記憶中消失的巨大危險,除非一些特定的航程和人生故事能像沉船的殘骸一樣,以榜樣的形式浮現——它們有好有壞,因此更為有趣。”
在被遺忘了很多個世紀之后,這些故事才借著文學作品復活。從16世紀的經典小說《三國演義》到2008年的吳宇森電影,一代又一代中國人不斷重溫著三國人物的傳奇:馳騁疆場的將軍、叱咤風云的謀士、嗜血的諸侯、忠誠的大臣、詭計多端的宦官和善于操縱的皇后。在吳國、蜀國和魏國之間的毀滅性對抗中,有英雄獻身,留下可歌可泣的聲名,也有人借著亂世,開辟通往未來的道路,成為曹操那樣的梟雄。
葉利謝耶夫著作等身,寫有《中國史》《日本史》《中國藝術》《日本花園》《中國的日常生活美學》《中國皇后慈禧》《中國末代皇帝溥儀》和《秀吉:近代日本的締造者》等大量專著。
達妮埃爾·葉利謝耶夫本姓普瓦勒,是俄法著名漢學家、日本學家和哈佛燕京學社首任社長葉理綏(謝爾蓋·葉利謝耶夫,日名英利世夫,1889-1975)的兒媳。已故丈夫瓦季姆·葉利謝耶夫(1918-2002)也是東方學家,曾在20世紀40年代抗日戰爭勝利前后派駐重慶,擔任法國駐華使館的文化專員,并在法國當代中國檔案中心1957年創辦時出任首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