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琳:逐夢中的隱痛
很小的時候,到外婆的村莊走親戚,遇見了一場相親。相親的姑娘是表舅家女兒,我該喊她表姐。當相親的小伙子騎著自行車由遠而近,我看到他極力控制身姿的左右搖擺——那是個子矮小、腳踩不到底腳踏子的緣故,近了又看到他皮膚黝黑,滿臉粉刺,心里直為表姐叫屈。表姐長相俊美,身材高挑,在十里八村都可稱為一枝花,她曾經因為聯合村里的幾位姐妹發出移風易俗、不要彩禮的倡議,被當時的地區黨報報道過。聽圍在院外的村里人議論,才知道小伙子是一位煤礦工人。這次相親無疾而終,表姐后來也走出鄉村,成為一家國企下屬服務企業的總經理。
少年時期無意中遇見的一位相親的小伙子,多年后在我的頭腦中形象愈加鮮明起來,我總在想,他此前及以后的生活是怎樣一種狀態?終于有一天,我給他取了個名字——“馬紅旗”,讓他成為《奔馬》中的主人公。
黃淮海平原上的盛莊,遙遠,閉塞,貧困,是馬紅旗追逐夢想的起始點。他志存高遠,心地善良,身處厄境,卻不安于現狀,執著地追尋著自己的夢與遠方。圍繞著鄉村青年馬紅旗,小說中又設置了幾個角色,鄉村中年盛世榮,鄉村少年前茅、山貍貓和豆蟲等人。盛世榮是他們的老師,同時,他又是馬紅旗的文友,而幾位鄉村少年則是馬紅旗的“跟屁蟲”,就仿佛師徒之間的“傳幫帶”一樣,他們一人影響一人,有的彼此影響,潛移默化中萌生了各自的夢想,向往外面絢麗多彩的世界,希冀走出鄉村,闖蕩遠方……我試圖直探他們的心靈深處,寫出他們成長的苦悶與追求,寫出那個年代所有鄉村青年的內心隱痛。
小說結尾,盛世榮站在村口大路邊,頭腦中依次閃現出馬紅旗、前茅們的生活現狀,他發現,懷揣遠大夢想、渴望走向遠方的他們,如今大都在普通而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工作,他們的遠方其實就在不遠處,有的甚至從一處鄉村到了另一處鄉村……當夢想照進現實,兩者的光圈鮮有高度重合的,大多數情況下是產生或多或少的交集。其實,這才是生活的常態。現實生活中,每一位追逐夢想的人,或許內心都存有一段難以言表的隱痛,卻很少有誰怨天尤人,不管他們身處何時何地,總是默然走著自己的每一步。小說用“奔馬”自行車作為道具,也寓意著只要騎行者不停歇,它就一路前行。——這更是生活的常態。盛世榮頭腦中對各人現狀的梳理并非閑筆,盡管水平有限,我依然想借此使小說的內涵豐饒起來,從而讓一個原本是農村青年奮斗、婚戀的故事,有深層次的解讀空間。
黃淮海平原遼闊、坦蕩、肥沃,是我的家鄉,我熟悉平原上吹過的每一縷風,每一聲鳥鳴,每一段悠揚、粗獷的牛歌……和《奔馬》一樣,我寫過一些以黃淮海平原為背景的中短篇小說,我以后還會寫,以此向這片令我魂牽夢縈的大平原——哺育我成長的神奇厚土——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