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海國際文學周亮點在哪里?這五點提前知道
2023上海書展開幕在即,作為書展的重要環節之一,上海國際文學周備受矚目。商報記者日前采訪了第十屆上海國際文學周的策劃團隊成員、上海市作家協會專業作家王若虛,請他介紹了今年國際文學周的重點安排和亮點。
受訪人:王若虛(上海國際文學周策劃團隊成員、上海市作家協會專業作家)
采訪人:張佳璇(中國出版傳媒商報實習記者)
□今年上海國際文學周的整體活動怎樣安排?跟往年相比有什么亮點?
■今年是第十屆上海國際文學周,以“敘事共同體”為主題,由上海市新聞出版局、上海市作家協會、中共虹口區委宣傳部主辦,虹口區文化和旅游局、虹口區文明辦、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市分公司、建投書局、思南公館、朵云書院、上海塞萬提斯圖書館、1927 · 魯迅與內山紀念書局、SMG藝術人文頻道協辦。
今年文學周共邀請29位國內外著名作家、學者,安排45場活動,從8月15日開始。第一場活動就是“主論壇”,將在書展前一天開始。“主論壇”相當于是開幕式,之后從8月16日~21日安排了44場對談、簽售、分享會等活動,包括固定的經典活動 —— 8月18日晚上的“詩歌之夜”,由多國作家分別朗讀自己選取的詩歌。
跟往年相比,今年上海國際文學周的第一大亮點為嘉賓陣容強大。今年共計邀請29位國內外著名作家、學者參與其中,國外作家有資深的西班牙作家洛倫佐·席爾瓦等,國內作家有阿來、哲貴等,學者則有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陳福民老師、復旦大學教授駱玉明、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院長唐小兵教授、北大教授顧春芳、華師大教授倪文尖等。
第二大亮點在于上海國際文學周從8月15日~21日共計舉辦45場對談、簽售等活動,數量與歷年相比是最高的,不僅有像“主論壇”“詩歌之夜”這樣的經典活動,還增設了很多場極具特色的活動,場地不僅在書展展館,還分設在很多不同的地方。比如大家耳熟能詳的思南文學之家、朵云書院、建投書局、上海圖書館東館,此外還有今年新增的上海塞萬提斯圖書館、1927·魯迅與內山紀念書局等場地。
第三個亮點在于今年增設了許多特色活動,例如朵云書院在上海滴水湖新開了一家店,景色非常漂亮并且富有上海特色。我們會在那里專門舉辦一場名為“在書的世界打開世界的書”的對談活動,有多位外國作家參與,同時向他們展示上海的特色書店。
第四個亮點是今年在上海書展主會場——上海展覽中心特別新開辟了“思南文學之家·閱讀之光”活動專區。思南讀書會所在地思南文學之家,匾額是由莫言老師題的。常規活動場地設在復興中路505號,今年在上海書展展場西一館,開設了“思南文學之家·閱讀之光”活動區。思南文學之家第一次在書展現場擁有了專屬活動區。該活動區專門設計裝修,安排了近20場精彩的活動。
第五個亮點就是今年上海國際文學周活動開設線上直播,讀者朋友們可以通過觀看直播實時參加到活動當中。
□上海書展是如何邀請到參加此次活動的29位國內外作家、學者的?
■邀請作家和學者是一個周期較長且工作量較大的過程,對作家和學者的邀請我們會在每年四五月份的時候,由主辦方和承辦方共同開始著手進行。每年的上海國際文學周除了主辦和協辦單位以外,還有由很多出版社、文化機構組成的承辦方,這些出版社引進很多國外作家的書在中國出版,對外國作家了解更詳細。具體流程是在每年春季,我們會和各出版社、文化機構開會,商議今年文學周大概能邀請哪些中外作家,確認邀請名單。
聯系邀請外國作家是比較費時間的,郵件溝通,并且很多作家是有經紀人及經紀代理公司的,要進行多層溝通,這會經過一個非常長的周期。我們一開始會排一個大名單,不斷地接洽、溝通,最后綜合各方面的因素才能確定嘉賓是否參加。上海國際文學周作為中外文學交流的一張閃亮的名片,往屆邀請到的國外作家不僅包括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還包括了各個國家文學獎得主,比如法國的龔古爾文學獎,英語國家的艾略特獎、布克獎、普利策獎、愛爾蘭文學獎,日本的芥川獎等,能夠邀請到的國內著名作家更甚。
建投書局
□請具體介紹一下國際文學周從創立之初到現在發展的具體情況?
■2011年之前,已經有若干外國作家來上海書展舉辦活動,如果能把他們聚集起來,就可以形成一個集群效應,同時能加強中外作家的直接交流。主會場上海展覽中心吸引了大量讀者,活動多以簽售為主,時長一般是1小時。上海國際文學周的創始人們就覺得可以在展覽中心之外再找個地方,讓中外作家們定定心,坐下來聊文學、聊寫作,可以聊足2個小時,讀者也可以在現場提問互動。
2011年第一屆上海國際文學周舉辦后,反響很好。于是就繼續推動下去。而且每年國際文學周的主論壇會有一個主題,今年叫“敘事共同體”,之前主題有“城市”“影像”“書評時代”“翻譯”“在東方”“科幻”“旅行的意義”“家園”等。后來又想能不能有一個面向廣大公眾的詩歌活動?于是就有了“詩歌之夜”活動,會在一個比較大的場地進行,場地有舞臺、舞美、燈光、音樂,作家們用自己的母語朗讀自選的詩歌或文章片段,雖然學術性不強,但是文學性和氛圍感以及公共文化屬性等都很強烈。
□您作為參與籌備若干屆國際文學周的工作人員,這些年讓您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印象最深刻的是讀者的熱情。有一次活動場地的最大容量是120個人,結果沒想到一下子來了200多個讀者,入場隊伍都排到了大馬路上。因為有消防等安全的考慮,沒法讓讀者全部參加,只能和讀者解釋。后來我們就知道了要對參與讀者數量有個預判,有些活動要做提前預約。每年書展和文學周都是8月在上海舉辦,8月份比較熱,有一年一位年輕讀者早飯沒吃就來參加活動,結果在活動現場中暑暈倒了。工作人員趕緊把人抬出去急救,最后人醒過來了,因為是附近的大學生,我們就派人把他送回學校去了。
□上海書展會有很多上海本土作家參與,您覺得上海書展對于他們最主要的吸引力是在哪里?
■我認為上海書展是一個巨大的交流平臺,就是作家和作家、作家和讀者,甚至讀者和讀者之間會有很多交流。上海本身是一座文學重鎮,上海的作家們在上海書展都很忙碌。全國各地有很多作家會來上海書展,本土作家邀請作為嘉賓參加相應的活動,前提是要看過其他作家的書,或者對作者之前的作品很了解,要有話聊。很多上海作家除了文學創作之外往往還有文學評論、文學翻譯等多項技能,就像特種兵一樣的六邊形戰士。并且讀者朋友們很熱情,這對于上海的文學本土作家以及全國各地的作家來講都是好事。
我們的活動除了作家和作家溝通以外,可以直面讀者。作家平時在自己的書房里或者圖書館里寫作,他是看不到讀者的。如果作家去讀者見面會簽售,與讀者接觸的時間也是非常少的,比如簽名也就半分鐘的時間,讀者與作家之間不會有過多的溝通與交流。但是上海國際文學周的對談,一般安排至少半小時的互動問答,由讀者提問題,作家回答,讀者能夠面對面與作家進行交流,我覺得這是很難得的機會。
思南書局詩歌店
□思南公館作為上海書展一個重要的分會場,已經舉辦過很多場上海國際文學周的活動。思南公館在上海國際文學周活動當中發揮著怎樣的作用?
■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思南公館(思南文學之家)是思南讀書會的所在地,也是每年國際文學周的重要場地之一,比如今年就有13場文學周對談活動和7場書展對談活動將在這里舉辦,從書展第一天到最后一天幾乎都是滿滿當當。平時,很多讀者朋友已經習慣了每周六下午來參與思南讀書會。此外,這里還有思南書局、思南露天博物館、思南露天集市,還舉辦比如思南書局快閃書店、城市空間藝術節、美好書店節等一系列文化活動。毫無疑問思南已經是十分重要的文化地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