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護修復人才培養任重道遠
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在四川考察調研期間,在三星堆博物館文物保護與修復館,走進文保修復工作區,仔細察看文物保護修復工作流程細節和最新技術,同現場工作人員親切交流。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文物保護修復是一項長期任務,要加大國家支持力度,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發揚嚴謹細致的工匠精神,一件一件來,久久為功,做出更大成績。
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維系民族精神。文物保護修復是讓文物活起來、發揮文化傳承作用的基礎性工作。我國是文物大國,文物數量大、種類多。做好文物保護修復工作,需要一支強有力的專業化人才隊伍支撐。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文物保護修復人才隊伍建設取得重大成就。人才體系更加健全,能工巧匠、高層次研究型人才、文物保護志愿者和社會組織等各類文物保護修復隊伍快速壯大。革命文物保護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全面加強。高層次文物保護修復人才培養成績顯著,整體研究水平、創新能力快速提升。文物保護修復專業機構力量普遍加強,一大批文物保護和修復館建成并投入使用。在人才隊伍的有力支撐下,我國文物保護修復事業邁上高質量發展新征程。
建設一支數量足、質量高、結構優的文物保護修復人才隊伍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必須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加強黨的領導。堅持正確方向,強化人才培養體系頂層設計、人才隊伍建設整體規劃、人才培養舉措協同推進,不斷凝聚合力、增強動力,為加強文物保護修復人才隊伍建設提供堅強保證。
高校是培養高層次文物保護修復人才的主陣地。近年來,文物保護專業學科地位顯著提高,原來開設相關專業的高校進一步加強學科建設,越來越多的高校新開設相關專業,為高層次文物保護修復人才培養作出重大貢獻。當前,我國在文物病害產生機理、文物修復材料和工藝選擇等基礎研究領域人才缺口較大,有必要鼓勵更多有條件的高校開設文物保護修復相關專業,適度擴大招生規模,完善培養體系,在文物保護修復基礎理論、材料工藝和方法論領域培養更多高水平專業人才。
文物保護修復機構是文物保護修復專業人才的聚集地。許多文物保護修復機構在積極踐行“師帶徒”傳統技藝傳承模式的同時,采取專業培訓、大賽歷練、項目培養等多種方式,通過與高校及研究機構聯合辦學、聯合開展人才培養、在職進修等多種路徑,為在職專業技術人員繼續學習深造、提高業務能力創造了良好條件,推動行業整體技術水平顯著提升。完善在職專業人員進修機制,鼓勵并支持更多文物修復新理念、新技術、新工藝的專業交流與研討,暢通機制,引進理論水平高的專家學者做導師,幫助青年專業人才更快更好成長。
文物保護修復人才培養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進一步優化人才隊伍結構,需要加強高層次人才、中青年骨干創新人才、基層文物人才培養力度,建立健全全方位多層次育才體系,探索建立跨層級、跨部門、跨地區、跨領域的行業聯盟等人才培養聯動機制,推動形成平臺共建、資源共享、人才共育的良好局面。進一步完善評價機制、激勵機制,提高行業標準化管理和用工職業化水平,讓更多有志于從事文物保護修復工作的人才更好參與進來,形成推動文物保護修復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合力。
在文化建設新征程上,有完備的高等教育體系支撐,有龐大的文物保護修復需求驅動,文物保護修復人才擁有廣闊的舞臺,文物保護修復人才隊伍建設也一定能取得新的突破。
(作者:李 濤,系河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河南省委黨校科社教研部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