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聽花朵綻放的聲音” 音樂劇《北京故事》二輪演出收官
8月4日晚,伴隨著謝幕曲《故事·北京》悠揚的旋律,大型原創音樂劇《北京故事》的第二輪演出在京演·民族文化宮大劇院圓滿落幕。8天10場,數千名觀眾欣賞了這場百余位藝術家歷經5年打磨的佳作。
音樂劇《北京故事》由順年文化傳播(北京)有限公司和順年藝術中心聯合出品制作,是彩票公益金資助—中國福利彩票和中國體育彩票、國家藝術基金2020年度舞臺藝術創作資助項目,以及中國文學藝術發展專項基金資助項目。作為一部以現代城市故事為題材并命名的原創音樂劇,該劇以概念音樂劇的創作手法,刻畫了一組中年女性的群像,講述了四位北京大妞兒由一個30年前的約定,引出一場30年后的歡喜相聚。四幀中年女性的人生快閃,呈現了她們為赴30年之約所展開的一系列關于事業、愛情和生活的故事。
該劇在制作人李蘭和張振維的組織下,由總導演郭震、編劇李亞男、作曲劉思軍、舞美設計王辛剛、執行導演兼舞蹈編導劉浩駿龍等組成陣容強大的主創團隊,至今已公演15場。它運用復合多彩的藝術語言,把發生在北京的故事搬上了舞臺,其中打動人心的劇詩和旋律、充滿浪漫畫意的時尚舞臺色彩、演員各具風格的表演,無不真誠地貼近觀眾。
該劇總導演郭震用交響詩一樣富有層次的時空調度,以及熱情、細膩和獨特的表現手法,通過眾多時尚元素和時空交錯的大膽運用,呈現出中年女性豐富而多樣的內在美。他對舞臺的駕馭能力使整部作品立體而豐滿。郭震表示:“一部好的音樂劇首先要在視聽上給觀眾以享受,當觀眾離開劇場后,要有記憶、有回味、有思考。音樂劇《北京故事》講述了幾個真實的北京人的故事,通過藝術的表達方式抒發對生活的感悟,是一場對觀眾的真誠訴說。”
編劇李亞男談到,平凡的生活最難寫,但其實這才是構成我們人生的主要部分。創作是一種情感表達,靈感來源于生活,所以觀眾看后可能會被“我已在傷口里種上花朵”這樣的詩句所觸動,那是因為他們可能也曾有過類似的生命體驗。
作為一部音樂劇,音樂的作用舉足輕重。在作曲家劉思軍看來,最打動他的是劇本里詩化的力量和女性豐富細膩的內心世界。他憑借專業的作曲功底,用國際化的音樂語言,糅合多種音樂風格進行創作和表達,音樂旋律朗朗上口。
音樂劇《北京故事》演員陣容強大,不僅聲樂界資深的歌唱家云集,亦有諸多新秀嶄露頭角。女高音歌唱家王瑩、流行歌壇實力唱將林萍、歌手及音樂創作人朱樺、白族女高音歌唱家趙云紅,在劇中分別擔綱四位女性主角。此外,活躍在歌劇、音樂劇、曲藝舞臺上的新老藝術家林杉、關文慶、吳靜、霍元圓、王玉蘭、李垚垚、霍姝君、袁帥、許曉瑄、胡正昊、杜佳禧、江海洋、李珺哲、張瀾馨等也在劇中有精彩表現。
《北京故事》由序、七幕劇情和尾聲組成,共計30首唱段,美聲與流行的跨界融合渾然天成,各自散發出獨特的魅力。陸彩依扮演者王瑩演唱的《花朵綻放的聲音》是關于情感的內心獨白,其高音清亮剔透,氣息堅實綿長、游刃有余;林萍扮演的女警察馬天華英姿颯爽,頗具親和力,《幾十年風煙過眼》唱段深情入骨;扮演中學教師陳宏的朱樺,角色感十足,《何休走》唱段張弛有度、功底非凡;海歸那歡的扮演者趙云紅音色高亢、透亮圓潤,《找到你,望著你,抱緊你》唱段感人至深。
北京是一座多元化的、包容開放的城市,更是一座具有國際視野的大都市。《北京故事》是一首關于愛的贊歌,展現了一幅具有濃郁北京味道、充滿都市氣息的時代畫卷。整部作品不僅保留了京韻文化,還展示了濃濃的人情味,劇中的人物互相關愛、彼此溫暖。作品的精彩舞臺呈現得到觀眾的認可和回應,劇場內掌聲與喝彩聲此起彼伏。
觀眾盧女士感慨道:“我在音樂劇《北京故事》中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作為一位中年女性,劇中人物在事業和愛情上的經歷令人感同身受。在紛紜復雜的世界中,應該獨有一份美好和體驗為自己綻放。”觀眾萬先生表示:“劇中的很多唱段把人們對情感的表達展現得淋漓盡致、扣人心弦,演員們的唱功都很專業。《相聚》大團圓的結局所傳遞出的喜悅和幸福感令人回味。好聽的歌聲余音繞梁,好看的表演過目難忘,這就是一部好劇散發出的迷人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