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未去邊塞 也能寫好邊塞詩?
    來源:北京晚報 | 鄒安時  2023年08月03日02:59

    近日熱映的《長安三萬里》中,展現了眾多唐代詩歌作品,除了主人公李白之外,高適、王昌齡、岑參的詩歌都多有出現。在詩歌史上,這幾位詩人都被認為是“邊塞詩”的代表。讀其詩作,我們很容易想象詩人騎著高頭大馬,行走于茫茫大漠之中,思索著如何克敵制勝的場景。

    李、杜的老友高適,曾運兵于東北邊境,更擁有豐富的戰爭經驗,他跟隨哥舒翰潼關御敵、督率所部平定永王之亂、坐鎮蜀中抵御吐蕃,可謂戰功赫赫。然而,高適早年間尚未得志時,熱衷于創作的邊塞詩,晚年卻鮮有續筆。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此外,令人意外的是,寫出“不教胡馬度陰山”的王昌齡,竟終生未履軍職、未經戰爭,唯一一次接近邊塞,只是開元十二年(724)的河西、隴右漫游,是年,王昌齡27歲,尚未有正式官職。我們不禁要問,寫戰爭詩的人,怎么會沒經歷過戰爭?寫邊塞詩的人,難道極少或者從未去過邊塞?不妨先從邊塞詩這種體裁說起。

    有多少詩人到過邊塞戰場?

    戰爭題材的詩歌,在中國具有悠久歷史,最早可追溯到《詩經》;又在漢樂府的大量創作中得以強化。至唐代,無論是否上陣殺敵、行伍行軍,創作者都可書寫戰爭主題的詩作。毋寧說,戰爭詩是一種廣受歡迎、抒發胸臆的題材,而不是作者全然的真實寫照。

    被譽為“七絕圣手”的王昌齡便是最好的例子,其邊塞詩的雄渾意境,主要用以表達豪情壯志,并非描摹真實場景。所以,我們通常所說的邊塞詩,只是“戰爭詩”或“戰爭題材”的一個重要分支。進行戰爭詩創作的詩人,未必身臨其境,亦可鑄就名篇;而去過邊塞的詩人,其詩風也會有所差異。

    唐代詩人去往邊塞的原因,大致分三類。第一類是入幕,唐代節度使有征辟官員的權力,這類官職提供了大量工作崗位。唐中期以后,入幕官員漸多,如詩人李商隱,一生基本都以幕僚身份做官。

    第二類是出使,即朝廷以任務派遣前往邊地。這里典型的事例是王維,他被玄宗派往涼州勞軍,這個“邊緣化”的任務,引起他在《使之塞上》中“征蓬出漢塞”的慨嘆。此外,也有真正需要完成的軍事使命,比如天寶九年(750),高適向青夷軍(屬范陽)送兵,并順利完成任務。

    第三類是游邊,即游覽邊疆。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的興趣,在唐代并不容易完成,既需要充足金錢,也需要雅興。畢竟,若不是建功立業,抑或是養家糊口,鮮有人單純為游覽前往邊地。

    基于此,我們再來審視唐代邊塞詩人、詩歌,便會發現一些有趣的現象。其一,很多詩人從未經歷過真正的戰爭;其二,很多詩人也從未到過任何邊塞地區;其三,真正有過邊塞或戰爭經歷的詩人,其詩寫法與前兩類有顯著差異。

    茲列詩人履歷,接續其后分析。

    “三王”的想象與岑參的寫實

    王昌齡《從軍行》其四,千古流傳,其詩曰:

    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這首詩將欲建功立業的豪情壯志,用路途的遙遠、環境的艱險,加以渲染,突出遠大而堅定的志向。實際上,詩人沒有完整走過這條路線。“玉門關”在歷史發展中,是有所移動的前哨堡壘;雪山推測為與“河西走廊”走勢一致的祁連山;而“樓蘭”(今新疆鄯善)屬漢代西域三十六國,曾繁榮一時,但早已隨著河道干枯,消失于大漠,這里的“樓蘭”不過是漢唐疊加下的用典,不在唐代兵爭要地之列。

    所以,王昌齡在運用了西域想象、漢代典故和戰爭志向后,創作出一首無比“真實”的邊塞詩。但如果想憑借此詩,找到古戰場、古戰役,則絕無可能。

    再看《從軍行》其七:

    玉門山嶂幾千重,山北山南總是烽。

    人依遠戍須看火,馬踏深山不見蹤。

    結合來看,王昌齡的邊塞風景,皆屬大尺寸寫意派,景物縱深,大開大合,對比夸張,異常強烈。這種寫法的畫面感極強,特別適合制作成戰爭電影的分鏡。詩人常將景物之浩瀚與人之渺小,作為對比的兩端——人在廣闊天地間拼殺建功,也可能瞬間被無邊的危險吞噬。最終,詩人和讀者的情緒,在“邊塞寫意”中得以舒展。所以,詩歌的“抒情”才是重點。

    王之渙、王翰都是存詩極少的詩人,但聲名赫赫。他們同王昌齡相似,終生胸懷壯志,卻僅擔任過地方基層官吏。從有限的記載來看,二人沒有去往邊塞或經歷過戰爭。但是,他們的《涼州詞》與王昌齡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其詩曰: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王之渙《涼州詞》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王翰《涼州詞》

    依然是熟悉的大尺寸描繪、人與環境的強烈對比,依然具備強烈的抒情,一則是思鄉愁緒,一則是無奈厭戰。

    “三王”作為邊塞詩的想象流,其詩風格,景物皆屬大框架、粗線條,情感強烈而濃重,鮮見景物的直觀感受和細節描寫。這基本是所有無邊塞經驗詩人的共同特點。

    但是,真正去往邊塞的詩人,詩風便會有明顯差異。

    岑參的仕途稱不上顯達,但論體驗維度,罕有其比。岑參兩次被幕府征辟,第一次是天寶八年(749),他擔任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的掌書記,他自河西走廊到安西幕府(今新疆庫車),途經羅布泊、托克遜、庫爾勒,歷時兩個月,全程近3000公里;第二次是天寶十三年(754),岑參擔任北庭節度使封常清幕府的判官,在北庭任職時,多次往返于金滿縣(今新疆吉木薩爾)、輪臺縣(今新疆烏魯木齊)之間。

    天寶十四年(755),38歲的岑參已經對西域非常了解,兩次入幕生涯,讓他充分領略了這里的風光。于是,在送別同事武判官時,他寫下著名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單看詩的前四聯,便會發現岑參對于新疆地區的描繪十分細致,分別寫到植被、風雪、氣溫、濕度的狀態,令人身臨其境,感受到漫天飛雪的寒冷。岑參近乎于白描的詩句,事無巨細地寫到自身的觀感,同時兼顧人在其中的處境。與其說是抒情,不如說是人的命運在“邊塞素描”中得以展現。

    即便是寫給長官封常清的《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岑參依然在金戈鐵馬的歌頌之后,以白描手法將惡劣環境、戰場氛圍鋪陳開來。比如:

    虜塞兵氣連云屯,戰場白骨纏草根。

    劍河風急雪片闊,沙口石凍馬蹄脫。

    不難發現,有無邊塞經歷,并不是創作好詩的必要條件,但勢必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詩歌的寫法與風格。岑參和“三王”就是一對很好的例證。

    久經沙場導致不想寫詩?

    詩壇上,高適與岑參齊名,但他絕對是一位特殊的詩人,或者說“詩人”只是他眾多重要頭銜之一。高適不僅游歷、工作于邊地,更在“安史之亂”中,厲兵秣馬,一躍成為地方節度使,晚年獲封“渤海縣侯”。《舊唐書》說他:“適以詩人為戎帥,險難之際,名節不虧,君子哉!”足可見其一生的傳奇經歷。

    高適的上、下半生經歷截然不同——前半生周游求索、難覓良機;后半生,更準確地說,是他人生的最后十年,則屢立功勛、位高權重。

    年輕的高適,沒有選擇門蔭、科舉等正常入仕方式,而希望通過要人賞識、建立奇功,尋求更快的上升通道,只可惜事與愿違。高適早年所作《塞上聽吹笛》寫道:

    雪凈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

    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關山。

    若隱去詩者姓名,多么像是“三王”的詩。粗獷盛大的景物,昭示著志士未知的前路。這也再次印證,當戰爭或邊塞,作為一種直抒胸臆的題材時,必然是“情緒先行”。

    高適最著名的長詩是《燕歌行》,其詩作于開元二十六年(738),姑取四句以觀:

    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

    大漠窮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彼時,高適交結幽州節度使張守珪,已在唐朝的東北邊疆游歷許久。這首詩具有與王昌齡相似的“漢唐疊加”視角,描繪的是戰爭的艱難與危險,既有將士浴血拼殺的奮戰精神,又有對上位者腐敗的批判。景物描寫既有大框架的邊塞寫意,也帶有部分具體風物的描摹,例如:

    摐金伐鼓下榆關,旌旆逶迤碣石間。

    校尉羽書飛瀚海,單于獵火照狼山。

    山川蕭條極邊土,胡騎憑陵雜風雨。

    這種對邊塞和戰爭的理解,也隨著高適的從戎生涯,愈發清晰。

    天寶十年(751),高適奉命運兵至范陽,途中他寫下《使清夷軍入居庸》三首,這里的“居庸”即今天的居庸關,我們能看到,他日記式的筆觸,更像是一則戰地記錄,相比之前,更加具體。茲選一則以觀:

    古鎮青山口,寒風落日時。

    巖巒鳥不過,冰雪馬堪遲。

    出塞應無策,還家賴有期。

    東山足松桂,歸去結茅茨。

    天寶十一年(752),49歲的高適加入哥舒翰的幕府,這是他一生的重要轉折點。天寶十四年(755)11月,“安史之亂”爆發,《舊唐書》評價高適彼時“逢時多難,以安危為己任。”在隨后的潼關戰役中,雖然唐軍失守,但高適得以面見玄宗,直陳失利原因。

    更重要的是,高適在其后得到肅宗信任,面對玄宗、肅宗暗地里的權力較量,他以淮南節度使的身份,討伐永王李璘,為肅宗立下大功。同時,李白在三番被邀后,抱著“老驥伏櫪”的心態從軍,不料永王軍月余即潰。這也導致李、高二人判若云泥的處境。其后,雖有政局動蕩,但高適仍被任命為劍南節度使,主政四川地區,抵抗日益強大的吐蕃。

    高適人生的后十年,對軍事、戰爭、邊塞都具備充分的認知,甚至可以說是有唐一代,文士興武平天下的典范。然而,這個時段的高適作詩甚少,據陳鐵民先生考證,只有10首左右,而且,這些詩還以酬唱、懷舊為主題,卻再無典型的戰爭詩。對高適而言,他仕宦顯達時卻不再作詩,更遑論戰爭詩、邊塞詩;尚未得志時,卻偏愛此類創作。

    總之,不去邊塞、不涉戰爭,也能寫好邊塞詩,只是詩人的胸中要有雄心壯志,筆端更需有千鈞之力。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在线| 精品日产a一卡2卡三卡4卡乱| 九九免费久久这里有精品23| 国产在线精品香蕉麻豆| 亚洲精品成人无限看| 午夜三级国产精品理论三级| 一本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99热在线观看精品| 奇米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人妻偷人精品成人AV| 四虎影视成人精品| 久久中文字幕精品|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观看麻豆|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网站| 久久久久一级精品亚洲国产成人综合AV区 | 91精品国产福利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91久久综合麻豆自制| 国产高清精品一区| 国产99精品在线观看| 香蕉久久国产精品免|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 精品偷自拍另类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东京热| 久久精品国产免费| 久久精品9988|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中文字幕| 99久久精品毛片免费播放| 久久久久国产成人精品亚洲午夜| www亚洲精品少妇裸乳一区二区| 国产午夜精品1区2区3福利|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影院| 国产精品高清全国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毛片 |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精品软件| 91精品国产免费| 久久热这里只有精品在线观看| 精品亚洲麻豆1区2区3区| 91在线手机精品免费观看| 亚洲欧洲精品国产区| 精品国产无限资源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