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花問》:定有解人,有慧眼,有體恤之心
《花問》開篇描寫的那番園中景物,是我去年落筆那天散步時所見實景,池塘中睡蓮尚有殘花,寫寫改改,秋去冬來春又至,完成那天,已是今年春分。一個四萬多字的中篇,半年工夫,即便對于我這樣素來就慢的“手”來說,也還是慢出了新境界。慢,是因為人,故事簡單,人個個復雜。寫多個復雜人物,如蓋七寶玲瓏塔,手腳氣力要足,心與目還要持久精細。縱然不逮,但須盡力。
誰能料:五月一群人在微博“升堂”;到了七月,“不完美的她”在屏幕上哭泣。此時我拿著《十月》再看自己的男主女主,心想:平民假跳預言家,指對了狼人,就算被刀,也只能認了。我還是相信,定有解人,有慧眼,有體恤之心,能穿過故事看見人,不會讓那“七寶玲瓏塔”,葬送在一場不分青紅皂白的拳腳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