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短篇小說就是分寸的藝術” ——關于小說集《霧中河》與短篇小說的寫作
    來源:文藝報 | 李 晁 行 超  2023年08月02日14:43

    自2006年開始發表作品以來,李晁始終深耕于短篇小說創作,其作品獲得《十月》《作家》等重要文學刊物的獎掖,小說《霧中河》登上了2022年《收獲》短篇小說排行榜。最新出版的小說集《霧中河》(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年4月)具有獨特的美學風格,如同作家金宇澄的評價,“明暗交織的敘事色系,猶如霧中河水,冷峻沉潛”——

    超:小說集《霧中河》中的故事全部發生在“霧水”,構建一個屬于自己的紙上的文學故鄉,這是許多作家的共同追求。你是什么時候開始有意識地構建“霧水”的?作為你的文學故鄉,“霧水”具有怎樣的親切感和特殊性?

    李 晁:初出現“霧水”還是十年前,一個小說里寫到了這個地名(是隨便一想的結果),后來經過《午夜電影》的寫作,便打算確定下來,又經過這七八年的集中書寫,這個系列就累積了20篇左右的作品,小說集《霧中河》是一次集中挑選的結果。確定書寫“霧水”,正是擺脫我前期寫作的無序,我想確定這么一個地域,然后用盡可能多的篇幅去表現它。關于“霧水”的地理很簡單,它來自我兒時生活過的一個小地方,譬如河流、大壩、大橋,整個鎮子的山圍水合,這些都有著現實的投射。只是以我現在的回望,我發現自己作為外來客,對那地方的生活仍是陌生的,置身的那些年給我留下的關于人的信息太少,少年的接受也注定有限,甚至是排斥的,它留下的只是對地理環境的某種程度的熟悉(不盡然的熟悉),但這又恰恰為小說提供了一個可以進入的地帶,一個可以依靠虛構去盡情展現的空間。

    對我來說,地理上的坐標確定了,書寫才變得可能,當然,更難的問題也隨之出現,那就是如何書寫生活在這里的人,他們與環境有著怎樣的相互作用?這是我感興趣的地方。你提到的親切感,我想大概就是地理帶來的烙印,還有這烙印之下的那些我記憶里模糊的生活樣態,模糊就是一種我特別喜歡的狀態,因為模糊,才可以更好地去刻畫,這就像畫畫,打的草稿與成品之間永遠存在著距離,寫作就是讓這距離消失,是讓事物慢慢顯形的過程,至于我寫下的是否就是曾經的生活,不重要了,事實上,寫作者也無法還原現實,我的目的是真實和美。

    行 超:我覺得你的小說有一種特殊又恒定的氣息,小鎮生活的現實和人物的命運是小說的底色;但另一方面則是模糊化的、“霧”化的美學,使那種失落氣息并不令人生畏。你希望自己書寫的,是何種意義上的“真實和美”?

    李 晁:作為短篇小說,我覺得直接描述事件比描述事件帶來的震動更為重要,因為震動是應有之意。我希望的真實和美,確實來自兩個層面。“真實”是小說的堅實內核,它是由人物與事件共同組合成的一種情態和情勢,它要求作者在對待人物與事件時,必須符合生活的常識與邏輯,這是顯形的方面;另一方面,它甚至要符合一種地方環境和氛圍(小說營造的關系場),因為“地方”在人物背后也起一種暗作用,兩者互為影響。而“美”是我想達成的小說的審美效果,它是不大可見的,是散落在小說的意識里的,是游離而又朦朧的,只可感受。如果硬要分解的話,首先是小說的語言之美,然后是人物與事件碰撞出來的生命情態之美,最后,我覺得是所有的細部消失(亦是一種綜合)之后,作品帶來的整體印象之美。但這一種“美”,我覺得有一個很難把握的度,它介于枯燥與冗余之間,我希望把它處理得和諧一點,不那么明顯,甚至需要回味才可以被調動起來,讓它處在似有若無之間。為什么要把“真實”與“美”如此排列,是因為兩者的關系,“美”必須依靠前者,也就是由“真實”來達成,它不是凌空蹈虛的,那么反過來,也提醒自己,提供了“真實”也不一定會順利導向“美”,如何調和,我覺得就是一個小說家存在的理由。

    行 超:前面說到,在你的小說中,作為“地方”的“霧水”原型來源于你的童年生活,而人的性格、命運與他所處的環境之間,有著深刻的聯系。你怎么定義霧水人的性格?

    李 晁:環境的桎梏也會帶來人的面貌的桎梏,所以我小說里的人物大多沉默寡言,語言幾乎是他們不需要的東西,他們都在用最少的語言交流。這說明一個問題,這里的人大多不善于表達,更別說表達自我。人與人的相處維持在一種最低水準,譬如《霧中河》里的老五、《風過處》里的陳阿姨,他們是這一人格的極端化的表現。這些人物正是環境的投射,當生存環境狹小逼仄時,人不得不隱忍,對外部世界乃至自我都失去了言說的能力,更別提興趣,而這一切正是堅硬封閉的外部世界帶來的戕害。他們注定要與本地共存,并成為日常生活的代表,看見他們,也就能大概猜想一種地方生活,一種缺乏生氣的生活。即使有了這樣的前提,我在小說里仍然試圖讓人物在最少的自我表達中,表達出他們的真實內心,讓人看到他們并非如外在表現那般僵硬頑固甚至狹隘,他們內心仍保有一套自我的處世標準,這標準可能是最為隱含而克制的善與愛(雖然善與愛仍然是他們回避的說法,準確的描述應當是良心,他們秉持的是自我的良心),因為只要一馬虎,我們就會忽略這樣的善與愛。我覺得這是我小說里唯一的“險峻”所在,這“險峻”并非倚靠故事情節,而是在人物的慣性發展中捕捉到那微微扭動的一絲波瀾,這是他們(人物)打開內心的一瞬,這一瞬非常重要,因為很可能連這樣的隱秘情感也會被迅速收回。

    行 超:這種情感上的“險峻”,在《裁縫店的女人》中有著突出的表現。這篇小說沒有刻意追求情節上的“險峻”,而是順著生活的常態去寫。小說最后,美周重新回到曾經厭惡的日常生活中,但似乎有什么已經徹底改變了。這篇小說敏銳地洞察了人的情感的細微變化,而且極其熨帖地把這種情感描述了出來。另外,小說敘事本身也與這種“克制”的情感相合,點到即止、不疾不徐,對于短篇小說而言,這種“克制而隱忍”尤其珍貴。

    李 晁:短篇小說的克制與隱忍,難的是其中的度,也就是分寸。分寸感是短篇小說帶來的強烈感受,甚至我認為短篇小說就是分寸的藝術(也許所有藝術都是這樣,熱烈有熱烈的分寸,寂寥有寂寥的),但它的前提是清晰,清晰感也是短篇小說語言所要追求的效果,因為我們的感受和信息來源都建立在小說家的語言結構之上,它的韻味與節奏,它暗含的情感,都要依靠語言的精準化來表現,我們常說的“準確”就是抵達清晰的保障,否則小說容易走向混雜的地步,沒有輕重。短篇小說的閱讀也需要專注力的投入,它不像我們閱讀中長篇小說,難免有放空的時刻,任某部分情節流失,卻仍不影響整體的連貫。短篇小說則無法讓人有抽離的片刻(理想的短篇小說),我們忽略的部分很可能是小說的精妙部分,它借由“克制而隱忍”來表現,越是需要強化的地方,短篇小說越會小心隱藏自己,讓它融入整體的表達而不彰顯,因為“克制與隱忍”本身就帶著一幅難以察覺的面孔,它時時散落在小說的各種節點,而它的最終目的又是“自然”,如何處理“克制與隱忍”與“自然”與小說的“變化”(動人時刻)之間的關系,是極其考驗小說家能力的,概因既要隱藏它又要表現它。

    行 超:在我看來,結尾的精彩與否,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短篇小說的水準,也是短篇小說的獨特魅力所在。我尤其喜歡《傍晚沉沒》這一篇的結尾,受傷的青年躺在地上,女孩俯下身來,青年在她耳邊說道,“露絲還是太胖了啊”——逞強的青年、高傲的女孩,在突如其來的決斗之后,一下子被拉近了距離,也呼應了小說中兩人去看的電影《泰坦尼克號》以及小說題目中的“沉沒”。可否談談你對短篇小說結尾的理解和構思?

    李 晁:《傍晚沉沒》的結尾,我是覺得好玩,就是這么一個生死關頭,電廠青工張奧還在想別人不會想到的事,多少有點抽離與調侃的味道,它有著想從既定生活中脫身的欲望,也是人物面對女孩想保持一種優雅的方式,我覺得張奧做到了。對于短篇小說的結尾,我感覺是潛意識里該這樣發生,然后就這樣發生了,因為結尾也是一種“發生”,接近于我之前讀“西游”的感覺,皆是過往,皆是開始。這樣的結尾不僅預示故事還可以繼續走下去,甚至比此前表現還要精彩(可以眺望的延伸),這就是結尾帶來的魅力。但一個“結尾”既然被稱作“結尾”,它也必然包含一種結束態,好比球賽里的壓哨球,進了就是進了,可以改寫比分,甚至帶來逆轉,那么這樣的結尾就是高光時刻,這是獨屬于它的榮耀,雖然前面也會有進球,但從實際效果來看,都不如這比賽臨近結束的最后一球,它有著天然的焦點,短篇小說也是這樣。對于《霧中河》這本書來說,我想要做到的結尾(來自此刻的審視),是想要接近自然,自然的結尾,有一種水到渠成,但我們也要分辨這是天然河流的走向還是來自運河的提前籌劃,我寫小說傾心于前者,因為所有篇章都是日常的反應,結尾也要在這個日常的反應里尋覓,這里容不得巨大的跳躍,因為有小說本身的引力存在。那么,在前提已經給定的情況下,寫作者就只能接受日常攜帶的平庸嗎?也不是,我們要努力的方向是,既要順應這日常,也要在這日常里找到可以發光的瞬間。我們知道,只要諸種條件具備,河流也會改道,從這里,我們還可以知道,決定一個小說結尾的關鍵,并不在于結尾本身,還在于前情種種所帶來的。

    行 超:“結尾也是一種發生”——這正是優秀的短篇小說總能給人留下無限回味的原因。許多中國作家似乎都有寫一部“史詩”般的長篇小說的理想,你為什么對短篇情有獨鐘?

    李 晁:寫作長篇小說需要能力和耐力,更需要對生命和小說本身有更深的理解,它要求作家寫出一種“整體”。我一直認為自己的寫作是“氣短”的,這是缺陷,可放在短篇里似乎也是可以揚長避短的。還有一點,我可以大膽地說出來,我喜歡短篇小說,雖然好像是一種無奈的選擇,但肯定是一種聽從召喚的過程,對于寫作,你必須聽從這個,找到合適的,除此沒有別的途經可以讓一個作家持續寫作,況且就連這,也極難保持。我寫作總處在岌岌可危的狀態,有緊迫感,這緊迫感也是短篇小說的氣質。以我的感覺,寫作短篇小說會帶來一種坍塌感,是瞬間的過程——我喜歡這種瞬間的坍塌感,也享受每一個作品帶來的獨立性。這獨立性若與其他篇章發生關聯,就有了微觀的“整體”感,這是目前我能做到的最好的方式了。

    99国产精品免费观看视频| 99久久免费精品国产72精品九九| www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观看不卡| 精品999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午夜小视频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日本波多野结衣| 精品三级在线观看|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品| 在线精品国产成人综合|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最新| 亚洲色精品88色婷婷七月丁香|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 久久久精品人妻无码专区不卡| 国产精品美女一级在线观看| 9久9久女女免费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99精品久久只有精品| 久久综合精品视频| 手机在线观看精品国产片|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影院| 国产精品无码专区在线播放| 亚洲爆乳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精品天堂|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91九色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精品| 亚洲处破女AV日韩精品| 国产偷久久久精品专区| 国产麻豆精品入口在线观看 | 国内精品伊人久久久久| 久久乐国产精品亚洲综合| 青草热在线精品视频99app| 久久国产精品61947| 久久夜色撩人精品国产| HEYZO无码综合国产精品227|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影院日本| 精品一区二区91| 日本Aⅴ大伊香蕉精品视频| 国产亚洲美女精品久久久久| 羞羞色院91精品网站|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网址天堂| 69堂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