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納博科夫詩集》:那些被定型的靈感
    來源:文藝報 | 郭英劍 宋曉涵  2023年08月02日08:45

    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Vladimir Vladimirovich Nabokov,1899-1977)是一位享譽世界的美國俄裔小說家、文體家,其代表作《洛麗塔》(Lolita,1955)一經出版便引發轟動,至今熱度不減。除此之外,納博科夫還鐘情于寫詩,在半個多世紀里創作了詩作三千余首。借用《洛麗塔》開篇的表述,詩歌可謂是納博科夫的“生命之光”。上海譯文出版社新近推出了董伯韜先生譯的《納博科夫詩集》,無疑為廣大讀者提供了品賞納博科夫詩情才意的絕佳途徑。

    納博科夫其人

    納博科夫出生于俄國圣彼得堡的貴族家庭,除了作家身份外,他還是一位杰出的詩人、批評家、翻譯家、昆蟲學家。1919年,納博科夫跟隨父親流亡歐洲,并在劍橋大學修讀動物學及文學;1922年,父親因政治原因被刺殺,他又輾轉于德、法、美各國。曲折的人生閱歷賦予了納博科夫獨到的審美風格與豐富的創作素材。其作品題材也很多元,包括小說、戲劇、詩歌、自傳、非小說等。學界對納博科夫的小說如數家珍,而對其詩歌的探討相對較少。早在自傳《說吧,記憶》(1967)中,納博科夫就提到:“1914年夏天……寫詩那令人愕然的狂暴第一次撅住我。”換言之,是詩歌最初喚起了這位15歲少年踏入文壇的悸動。隨后,納博科夫整理了68首俄羅斯詩歌并出版處女作《詩集》(Stikhi,1916),開啟了極為高產的文學創作生涯。

    納博科夫鐘情寫詩,相繼出版了俄文詩集《一簇》(1922)與《天路》(1923),1929年的《喬爾布歸來》收錄了24首詩歌、15篇短篇小說。此后,他的詩歌產出放緩,直至1952年才打磨沉淀推出《詩集(1929至1951)》(Stikhotvoreniia 1929-1951,1952)。《詩與題》(Poems and Problems,1970)是其在世期間出版的最后一部詩集,包括39首俄文詩、14首英文詩、18個棋謎及解法。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的《納博科夫詩集》中,大部分詩歌即選自《詩與題》。

    納博科夫在二三十年代前后的詩歌創作差異顯著:前期的詩歌多采用抑揚格、嚴格押韻、每節四行;后期詩風則慢慢走出既定框架,在音步、韻腳、排版等方面逐漸多樣,趨向散文化的自由手法。斯特魯夫(Struve)評價道:“很少有詩人像納博科夫這樣在早期和后期有如此不同的風格。”總之,納博科夫的作品以精妙的情節設計、真摯的抒情方式、富有挑戰性的文字游戲而聞名,處處體現著對細節、平衡與美的追尋。

    納博科夫的小說創作亦是如此。他堅信,小說不應以道德教化為終極目的,讀者所追求的不單是與人物共情,更要密切關注作品的藝術風格和結構關聯,獲得更為高級的審美享受。這種美學理念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天賦》《洛麗塔》《普寧》《微暗的火》等一系列膾炙人口的佳作。

    純粹而熱烈

    納博科夫的詩歌與小說創作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二者蘊含的主題與思想相得益彰,互為影射。其詩歌風格簡練且直接,感情純粹而熱烈,拒斥故弄玄虛的晦澀忸怩。后期的詩歌注重情節設計,避免單調的感性輸出,也相應地為長篇小說的宏觀架構奠定了基礎。

    納博科夫的詩歌才華在小說《微暗的火》中可見一斑。小說第二部分以999行英雄雙韻體長詩的形式呈現,體量宏大,用碎片化敘事拼湊出主人公約翰·謝德的一生,還暗中指涉了現實生活中作者父親被誤殺的創傷記憶,充滿了對生與死、藝術與生活、流亡與歸途、信仰與文化等等母題的再思考。值得注意的是,作品中詩人謝德的靈感頓悟常伴隨著噴泉的意象,這在納博科夫早期詩歌《音樂》(1914)中已初露端倪。詩歌共六小節,每節均提及噴泉,它象征了一個“奇詭的國度”,能夠銷蝕“險惡的蔭翳”。在充滿創造力的想象之中,一切污濁、平庸都會被沖刷,取而代之一個熠熠生輝、活力盎然的新世界。

    小說《洛麗塔》的語言也極具詩意之美,男主人公亨伯特在殺死奎爾第之前即興創作了一首悉數其罪行的審判詩:“因為你利用了一個有罪的人/因為你利用/因為你利用了我的不利條件……因為你騙取了我的贖罪……因為你所做的一切/因為我未做的一切……”一系列以“因為”起始的控訴句,戲仿托·斯·艾略特虔誠的宗教長詩《圣灰星期三》(1930),諷刺了亨伯特的道貌岸然與奎爾第的偽善。無獨有偶,在這部小說面世之前,納博科夫曾經發表過一首情節十分類似的詩歌《莉莉絲》(1928)。雖然作者并未承認,但《莉莉絲》經常被視作小說《洛麗塔》的前身。

    納博科夫的詩作主題廣博,從早期的愛情主題擴展至自然、信仰、流散、懷舊、創傷等等。這些主題也都或多或少地體現在了納博科夫的小說創作之中。

    納博科夫注重從自然環境中汲取養分與力量,特別是通過蝴蝶這一載體,與大自然結下不解之緣。長篇小說《天賦》借費奧爾多之口展示了眾多抒情詩,其中不乏對大自然的吟唱。比如,“冰雪,從山坡上消失,隱匿于溝壑,/彼得堡的春天/充滿欣悅,充滿銀蓮花/以及第一批蝴蝶。/可是我不需要去年的蛺蝶,/那些褪色的冬眠者,/或者那些被捶扁的黃粉蝶,/飛過透明的樹林。/雖然我不會辨認不出/世上最柔軟的尺蠖蛾/的四片美麗的薄翼/平攤在一截斑駁泛白的樺樹樁上。”春回大地,萬物復蘇,蝴蝶這一小小的生靈身上承載著詩人對家鄉厚重的思念與對自由的渴望。不只此詩,“蝶”的意象在其他詩歌中亦頻頻出現,進一步印證了作為昆蟲學家的納博科夫對蝴蝶的偏愛。納博科夫曾擔任哈佛大學比較動物學博物館分館長,有20多種蝴蝶以他命名。這種經歷也潛移默化地影響了他的文學創作思想與美學理念。他認為,正如蝴蝶兩側翅翼上紛繁精致的圖案一樣,文學作品也應注重微妙細節,講求對稱工整。

    納博科夫在20歲離開俄羅斯后再也沒能返回,于是,他在詩歌中頻頻抒發對母國家園的思戀、對往昔生活的追憶、對漂泊流散的惋惜。比如,短詩《紋章》(1925)傳達出對祖國的熱愛與緬懷。詩人首句講道“我的祖國剛一后撤”而非“我剛離開祖國”,將主語轉化為本不會移動的“我的祖國”,透露出詩人踏上遠離家鄉的流亡之路實非得已。此外,納博科夫還在《我喜歡那山》(1925)、《行刑》(1927)中向魂牽夢繞的祖國頻頻呼號,在《柔柔的聲響》(1929)、《致俄羅斯》(1939)等作品中不斷印證對俄羅斯的一片赤誠之心。

    納博科夫的小說也反過來為其詩歌創作積蓄了靈感。比如,自傳體長詩《聲名》(1942)就采用了類似元小說的技巧。詩中有一節提到:“有首長詩,題目叫‘聲名’,也就是說,/聲名是作者焦慮的問題,如何引起讀者注意/這個念頭讓他煩惱不已……/‘連這一點,怕是,也會永遠銷聲匿跡。’”在此,詩人跳出了詩行語域進行“顯形”,打破了傳統的行文規范,大膽闡發自己在詩歌創作過程中的訴求。

    “找到”別樣風景

    在《納博科夫詩集》“導言”部分,譯者悉數納博科夫的詩歌創作歷程、背景知識、詩歌主題及其與小說的關聯等等,將納博科夫的眾多詩句與相關研究觀點信手拈來,讀來如行云流水一般酣暢淋漓。這一方面,展示出了譯者對于作者的欽佩與熟悉;另一方面,也讓讀者見識到了譯者厚重的文學功力與詩意底蘊。

    為了更有條理地發掘納博科夫這位被埋沒的偉大詩人,《納博科夫詩集》主體部分依據“德米特里·納博科夫所譯詩”、“《詩與題》中的俄文詩”、“《詩與題》中的英文詩”、“未收入《詩與題》的英文詩”四大模塊展開,既明確劃分了納博科夫原作與其子譯文的范圍,又保留了納博科夫本人對《詩與題》詩集中的編排次序。此外,以上章目所收錄詩歌的時間跨度近60年,有助于讀者對納博科夫詩歌的主題及藝術手法演變進行縱向考量。

    納博科夫對語言游戲運用自如,這在增強閱讀趣味的同時,也無形中加大了翻譯的難度。比如《一次文宴》(“A Literary Dinner”,1942)中的“I want you, she murmured,to eat Dr. James.”聯系上下文語境可以發現,女主人其實是想邀請詩人去和詹姆斯醫生“聊聊”(meet),詩人卻佯裝誤聽為去把詹姆斯“吃掉”(eat)。譯本將此句處理為“我想請你,她喃喃著,吃吃詹姆斯醫生。”采用“吃吃”這一表述,使母語為中文的讀者讀罷便能立即察覺出其中的不合常理,從而開始尋找語言迷宮的出口。再者,“吃吃”與“聊聊”、“見見”都屬于疊詞,很難說不是譯者在為讀者留存解謎的線索。此處如若將“eat”直接譯為“吃掉”等表面意,那么,句子讀來雖血腥卻符合語法,進而有可能埋沒詩人的良苦用心;如若直接加注點明作者想法,又會減少讀者鉤深索隱的樂趣。可以說,譯者在上述兩種選擇之間達成了恰到好處的平衡,使譯文讀來妙趣橫生、驚喜不斷。再比如,詩歌尾節的“her hobby was People, his hobby was Life.”被譯為“他妻子/偏嗜人民,而他則以生活為癖。”譯者敏銳捕捉到“People”(人民)與“Life”(生活)二詞的大寫首字母,通過增譯動詞“偏嗜”、“以……為癖”強化語氣。“嗜”字為“口”字旁,也與詩中頻繁出現的與吃有關的意象互為呼應。

    《詩人》一篇中“直至,藍而黑的枝柯間,/無星的夜找到它的輪廓”這句話同樣值得推敲。在一般認知中,我們傾向于將廣闊無垠的夜幕視作后置背景,而將樹枝看成前置主體。有意思的是,該句以“夜”作主語,并將其擬人化,從而把它的活動定格在地點狀語——“藍而黑的枝柯間”。這種處理方式反轉了大眾認知,營造出一種陌生化的視覺效果,再現了原作的意境之美。這也微妙印證了題目“詩人”的特質:詩人總能打破常規思維,“找到”別樣的風景。《詩》一篇中“而是那首詩,它從未知的高原奔流直落/——當你等待巖石自深處噴薄,/而去尋索你的筆,/隨即戰栗,隨即——”將詩人靈感迸發、提筆成詩的瞬間刻畫得淋漓盡致;原文中詩人的最終產出“a silent, intense, mimetic pattern of perfect sense”被譯成“靜默、激昂,無上之意的擬型”,富有詩意且精煉準確,再現了納博科夫眼中詩歌的本質。種種妙譯,不一而足,讀者能在這些妙趣橫生的文字中收獲對于詩、詩人、自由的嶄新體悟。

    (作者郭英劍系中國人民大學“杰出學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宋曉涵系中國人民大學外國語學院博士研究生)

    精品久久久久成人码免费动漫| 国产美女精品视频| 夜色www国产精品资源站| 香蕉依依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久久|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电影蜜月 | 日本一区精品久久久久影院|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3d|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播放|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噜噜| 久久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V′| 国产精品福利在线| 精品无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水浒传| 国产午夜福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综合国产精品第一页| 精品少妇人妻AV免费久久洗澡| 精品日产卡一卡二卡麻豆|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99仓本| 91久久精品91久久性色|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观看| 精品精品国产自在97香蕉| 亚洲精品成a人在线观看夫| 精品欧洲av无码一区二区14| 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三级在线观看无码|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9999APGF| 国产美女精品视频| 亚洲午夜精品第一区二区8050| 四虎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 日本加勒比在线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久久久 |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在线观一 | 99re6这里有精品热视频在线| 久久精品国产99精品国产亚洲性色|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专区网站| 久久午夜无码鲁丝片午夜精品|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浪潮| 亚洲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叼嘿久久精品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