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力書寫臨潭新時代山鄉巨變新篇章 ——中國作家看臨潭·2023年中國作協文化幫扶采風活動在臨潭縣舉行
開幕式現場
為進一步深化拓展中國作協定點幫扶工作成效,7月26日至31日,由中國作協辦公廳主辦、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臨潭縣承辦的“中國作家看臨潭 ·2023年中國作協文化幫扶采風活動”在臨潭縣舉行。中國作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胡邦勝出席開幕式。臨潭縣縣委書記楊永紅出席開幕式并致辭。中國作協機關黨委常務副書記、人事部主任毛廣程,中國作協辦公廳二級巡視員邢春,中國作協社聯部社團管理處處長、二級巡視員豐玉波,中華詩詞學會常務副會長林峰、副會長劉慶霖,甘肅省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王正茂,甘肅省作協常務副主席滕飛、專職副主席王熠,甘肅省詩詞學會會長成文生,甘南州委宣傳部副部長、州文聯主席趙凌宏以及臨潭縣相關單位部門負責人等參加開幕式。開幕式由臨潭縣縣委副書記薛瑞麟主持。
此次中國作家看臨潭文化幫扶小分隊由中國作協魯迅文學院原常務副院長白描帶隊,組織作家深入臨潭縣冶力關鎮池溝村、洮州民俗文化博物館、新城鎮洮州會議紀念館和洮州衛城、流順鎮紅堡子鄉村記憶館、城關鎮縣圖書館與電影院等地開展采風活動,感受臨潭歷史文化、紅色文化、草原文化、農耕文化、民族文化,見證臨潭脫貧攻堅新面貌,再續山鄉巨變新成果。
中國作家看臨潭·2023中國作家協會文化幫扶小分隊合影
楊永紅在致辭中對作家們的到來表示歡迎。他談到,中國作協幫扶臨潭以來,先后累計投入物資近2000萬元,組織實施扶持臨潭文學教育事業發展、干部能力提升、鄉鎮圖書分館建設等一大批幫扶項目,創作、主編了大量關于臨潭的優秀作品,對臨潭文化事業發展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希望以此次活動為契機,作家們走進“文學之鄉”臨潭,進一步挖掘冶力關景區山水田園自然風光,挖掘臨潭悠久的歷史文化資源和鄉村振興的動人故事,以敏銳的眼光和獨特的視角,用心用情描摹臨潭山鄉巨變新篇章。
系列文化活動極大豐富基層文化生活
中國作家協會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胡邦勝,甘肅省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王正茂,州委宣傳部副部長、州文聯主席趙凌宏,縣委書記楊永紅共同為冶力關中國當代作家書畫館揭牌。
作家們走進書畫院參觀
27日下午,冶力關中國當代作家書畫館揭牌儀式在臨潭縣冶力關旅游區游客中心舉行。冶力關中國當代作家書畫館是中國作協持續在臨潭開展各類文化幫扶、努力拓展成效的又一成果。該館于2023年7月正式建成開放,展館面積800平米,收藏展示了馬識途、劉斯奮、石楠、王巨才、廖奔、高洪波、莫言、吉狄馬加等近百位當代作家的100余幅書畫作品,是國內首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以作家書畫為主體的常設展館。作家們參觀冶力關中國當代作家書畫館后表示,冶力關中國當代作家書畫館的正式開館,體現了臨潭不僅有美麗的山水風光,更有文學和書畫,充分展現了臨潭深厚的歷史底蘊和當代文化的繁榮發展。
臨潭文學創作出版部分成果
“全國拔河之鄉·臨潭杯”拔河主題征文頒獎現場
當日下午,臨潭縣“中華詩詞之鄉”授牌儀式以及“全國拔河之鄉·臨潭杯”拔河主題征文頒獎活動同時舉行,對臨潭詩詞創作隊伍不斷壯大、詩詞創作成果日益豐碩、詩詞文化氛圍持續濃厚的局面給予充分肯定。 “全國拔河之鄉·臨潭杯”拔河主題征文活動是中國作協2023年在臨潭縣實施的文化幫扶項目之一,意在以“文學之筆”進一步挖掘“全國拔河之鄉”臨潭的萬人拔河精神,賡續弘揚萬人拔河文化,以優秀的文學作品為新時代臨潭奮進者形象塑形,為新的歷史起點上臨潭經濟社會發展注入精神能量。
二十五年接續奮斗推助文旅融合發展
臨潭縣位于甘肅省南部,青藏高原東北沿,山川秀麗,人文厚重,是一座極具魅力的高原縣。1998年,中國作協開始定點幫扶臨潭,與臨潭一道探索出“文化潤心、文學助力、扶志扶智”的文化幫扶思路,通過選派干部到臨潭縣掛職、組織作家采風創作、捐贈文學圖書、培養本土作家、出版作品集等措施,持續多年發力,取得明顯成效。
臨潭縣冶力關鎮池溝村是中國作家協會派駐第一書記的聯點村,經過二十多年不間斷的努力,池溝村已經羽化成蝶,一躍成為甘肅省文明村、全國綠色小康村、中國鄉村旅游模范村。作家白描談到,此次臨潭之行感受頗深,作家們深入臨潭實地參觀考察學習,感受到臨潭深厚的歷史文脈,也見證了臨潭尤其是池溝村在中國作協的幫扶下經濟發展和文化建設方面取得的豐碩成果。白描表示,作為作家,不光要成為臨潭鄉村振興的見證者,更要成為臨潭的書寫者和記錄者,以飽滿熱情的文學激情書寫這塊土地和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民。
軍旅作家王昆之前在藏區有過五年多的援藏經歷,采風期間,在池溝村見到了定點幫扶的干部們,聆聽了他們的故事,喚起了王昆多年前的援藏記憶。他坦言,25年來,中國作協的干部們一代又一代的傳承接力,結合當地實際情況,以文化推動產業發展,把他們的智慧、汗水、愛心和所有能夠動用的力量都奉獻到了甘肅鄉村的建設和發展中,這是十分難能可貴的。
采風期間,作家張瑞田被冶力關獨特的山水風光所吸引,在他看來,冶力關的山水相和正契合了中國文人的一種心性,中國文人自古以來與山水緊密相連,這種連接能夠呈現出東方的美學,也極具審美價值。從文旅宣傳角度考慮,他認為如果更多游客走進臨潭,不僅能領略冶力關的山水風光,也能加深對山水文化的認知和理解。
作家肖江用“涼爽”形容他對臨潭的感受,在他看來,臨潭植被茂盛,民族文化濃郁,又具有一定的歷史厚度,所有這些,都是吸引游客慕名前來的重要優勢。作家鄭彥英也注意到了臨潭獨特的氣候條件,在他看來,如何把這種獨特的“冷”氣候轉化成產業,進而建立起相對完善的產業體系,將是未來重點思考的課題。他還表示將以麥子為書寫對象,以文學的樣式呈現臨潭獨特的氣候特征。
文化幫扶助力臨潭文旅融合交流會現場
30日下午舉行的文化幫扶助力臨潭文旅融合交流會,大家圍繞臨潭文學創作、文旅發展、生態建設、產業優化、新媒體建設等內容展開交流研討,為臨潭發展建言獻策。作家們在會上談到,通過這幾天的采風活動,感受到臨潭獨特的自然景觀和悠久的歷史文化資源,也見證了臨潭鄉村振興的成果,這都為他們的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作家們表示,將肩負起時代賦予的責任和使命,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用心用情寫好新時代臨潭鄉村振興動人故事,以文學助推臨潭加快文旅融合發展,在新時代取得更大成果。
(圖片/李英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