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梁曉聲對話云南文學少年
7月29日,“以文學滋養心靈的花園——茅獎作家梁曉聲對話云南文學少年”活動在京舉行。作家梁曉聲與來自云南的70名文學少年進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文學交流。
“我們小時候沒有那么多的圖書資源,只能從小人書開始文學閱讀。”在交流中,梁曉聲回憶了自己的早年的閱讀經歷:“這些小人書中,有一些是從中外經典中改編過來的。我們當年是以這樣間接的方式介入到經典閱讀。”但如今,面對這么豐富的圖書資源,如何進行閱讀的選擇構成了問題。梁曉聲認為,除了兒童文學,青少年需要閱讀一些超越自己年齡和認知的書籍,特別是一些文學經典。
“閱讀經典,有時候也需要反思性的思維。”梁曉聲以《水滸傳》為例說,《水滸傳》中有男人之間的義氣,男孩子肯定愛讀。但武松殺嫂、石秀助楊雄捉奸、史文恭之死等情節,顯示出了殘忍、血腥的一面。有些小說細節,跟今天我們所看到的影視橋段一樣,是為了吸引更多的人而故意渲染。面對這些情節,老師和家長需要引導孩子們進行反思,因為“經典有時候也是有‘缺點’的”。梁曉聲認為,應該多推薦那些能夠培育孩子們的同理心、同情心的文學作品,不斷促進健康人格的養成。
有同學提出“如何在寫作中展開想象”的問題。梁曉聲說,想象是一種能力,可以通過平時的訓練不斷提升。它需要我們不斷進行思維上的發散。比如圍繞“雪地上的腳印”,我們可以進行發散:“什么人這么早從這里經過?如果是男人,是這個村里誰家在外打工的父親回來了嗎?如果是女人,是哪位母親這么早到村外做什么事了呢?故事就此展開了。這個腳印還可能是動物留下的,這又變成一個動物敘事。寫作者可以展開無盡的想象。”
有同學關注“如何有效展開敘述”的問題。梁曉聲舉例說,寫去故宮參觀,很多人通常會寫,某年某月某日,和什么人,坐什么車去到故宮,久久進入不了正題。很多經典的文學作品,比如《戰爭與和平》《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青年近衛軍》等,都是開篇直接用引號來開啟對話,并直接進入核心情節的。梁曉聲結合自己的文學、人生經歷,娓娓道來。他希望孩子們文學少年們通過行走與閱讀,獲得對時代和社會的整體認知,發現生活中那些令人感動的點滴,寫出具有真情實感的文字。
交流活動由詩人大衛主持。詩人劉劍、呂賓、楊拓夫等參加活動。組織此次活動的云南作家阮殿文表示,希望邊疆來的這一批樸實的孩子,能夠通過此次講座,獲得關于人生和文學的新認知,將來成長為優秀的文學寫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