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赫爾南·迪亞茲《信任》:何為“真相”?
    來源:文藝報 | 張云秀 張建國  2023年07月28日09:37

    阿根廷裔作家赫爾南·迪亞茲的小說《信任》捧得2023年普利策獎小說類獎項。《信任》聚焦一位經歷“1929年美國股市危機”,卻依舊風生水起的金融家。迪亞茲在書中次第揭開了他是如何通過資本置換權力,進而用權力扭曲現實的全過程。組委會評價說,這部小說是“在資本為王的國家里,對權力與愛情展開的復雜審視”

    繼第一部小說《在遠方》(In the Distance)入圍普利策獎之后,赫爾南·迪亞茲(Hernan Diaz)的第二部小說《信任》(Trust)終獲2023年普利策小說獎。《信任》由四個獨立部分構成,包括小說中的小說、未完成的手稿、回憶錄以及日記,看似分散,實則緊緊圍繞同一位金融大亨的事跡展開。迪亞茲借助不同人物的不同視角,還原財富積累的過程,揭露金錢用于置換權力、掌控話語權進而扭曲現實的真相,試圖探討金錢與階級的復雜關系。

    描寫美國上流社會的小說大多集中于剖析財富帶來的痛苦與迷茫,如華頓、詹姆斯以及菲茨杰拉德等人的作品,極少闡明財富來源的細節。這是美國文學的一大“盲點”,也是迪亞茲嘗試彌補的空缺。迪亞茲在《信任》中詳細描寫了安德魯·貝維爾(Andrew Bevel)在喧囂的上世紀20年代走上財富巔峰的全過程。此外,迪亞茲特別強調“偵探小說”的重要作用,在接受《巴黎評論》采訪時,他說道,“偵探小說教會我們……這個現實不是給定的,而是需要被解讀的。”《信任》需要讀者對“真相”有敏銳的洞察力,明確四種不同體裁所起的作用。不同敘述者站在不同立場,有著不同訴求,因此,他們向公眾展示的內容均有特定目的,且金錢多少在這一過程中扮演的角色也各不相同。讀者需要在反復思考中深度挖掘:誰掌握話語權,誰可用金錢換取權力,重構現實。

    《信任》展示給讀者的“真相”是多層次和不確定的,每一部分都是對前一部分的反駁與修正,每一位敘述者似乎都更接近真相。第一部分為小說中的小說,由小說家哈羅德·凡納(Harold Vanner)以金融大亨安德魯·貝維爾為原型寫就,呈現主人公本杰明·拉斯克(Benjamin Rask)完整的致富過程,著重批判1929年經濟危機時本杰明的金融陰謀。凡納在小說中將本杰明塑造為一個反英雄人物:他性格孤僻、冷酷無情,違背社會道德,忽視經濟規則,操控金融市場導致股市崩盤。這極大地迎合了普通大眾對金融大亨背后機密的想象,因此小說自出版以來銷量極好。然而,貝維爾本人對此非常不滿。他認為,凡納的小說是對自己的誹謗與詆毀,并聲稱,他所取得的成功恰是其行善的證明。“未完成的手稿”由此誕生。“回憶錄”由貝維爾的寫書速記員艾達·帕滕薩(Ida Partenz)在老年創作,意在揭秘被貝維爾隱藏起的真相:其一,她幫助貝維爾創作“自傳”是受生活所迫且忌憚貝維爾的權勢,并非基于現實。其二,帕滕薩指出貝維爾收購凡納出版社的控股權,下架小說,且確保在這個城市(或者在倫敦、新德里或悉尼)沒有一個出版商或編輯會接受凡納的作品。顯然,貝維爾掌握絕對的話語權來重構自身形象。小說最后一部分為貝維爾的妻子米爾德麗德(Mildred)寫的“日記”。看似由米爾德麗德自己完成,具有較高可信度,實則為帕滕薩的翻譯本。至此,《信任》中的真相已全部重構。普利策獎評委會認為《信任》是“一部引人入勝的小說。它以過去的美國為背景,通過不同文學風格的相互關聯的敘述,探索了財富、家庭和野心等主題”。

    “不可靠敘述者”是迪亞茲用于揭示《信任》主題的獨特寫作策略。迪亞茲利用不同形式的嵌入敘述來實現敘述間不可靠性,從而不斷重構事實。在這些敘述者中,沒有一個人擁有更優越的地位和知識來權威化自己的故事。在這種情況下,文本中相互沖突的多重視角建構,導致所有敘述者都是不可靠的。凡納的小說一定程度上是對貝維爾生活的改編和潤飾,但貝維爾在自傳中也同樣會選擇描寫對自己有利的內容;帕滕薩的“回憶錄”看似為了揭秘被貝維爾隱藏的真相,實則是為其寫作重新尋找素材。《信任》的每一部分都是完整的故事,表達完整的主題與思想,但它們都只是迪亞茲作品中的四分之一,且與后續部分描寫的真相有較大出入,由此引發讀者思考:誰才是真相的忠實講述者?他們分別表達怎樣的價值觀?迪亞茲將不同的文學形式并置,形成強烈對比,看似是在揭示真相,實則借助不同形式的文學體裁表明——自傳、小說、回憶錄甚至日記都不是現實的直接記錄,而是被建構的生活,都體現作者的意識形態,盡管凡納的創作動機并不明朗。迪亞茲在小說中通過帕滕薩父親之口,闡述了不同形式與真實性之間的微妙關系:

    虛構無害嗎?看看宗教。虛構無害嗎?看看被壓迫的群眾,他們對自己的命運感到滿足,因為他們接受了強加給他們的謊言。歷史本身只是一個虛構的故事——一個戰勝者的虛構故事。那么現實呢?現實是有無限預算的虛構。就是這樣。現實是如何獲得資金的、通過另一個虛構:金錢。錢是這一切的核心。

    可以看出,迪亞茲認為金錢是可以操控話語、改寫現實的。“文學”都有其可信與不可信之處,需要讀者自己把握。此外,帕滕薩的“回憶錄”還體現了德懷特·麥克唐納所說的“非常規新聞寫作”。這種形式“既利用了新聞的事實權威,又利用了小說的氛圍”。帕滕薩在“回憶錄”開頭將自己置于旁觀者的位置,與貝維爾沒有利益牽扯,以此增加其敘述的可靠性,而且,她作為貝維爾的寫書速記員直接參與過貝維爾的生活,這使她的敘述給人一種權威的感覺。但隨著《信任》情節的深入發展,讀者會發現,帕滕薩之所以重溫這段記憶,是因為她認為“這些謎題必須懸而未決才能為我的寫作提供素材”。可見,帕滕薩在利用自己的作者身份來實現創作自由。她受雇于貝維爾,為他創作“自傳”,但由于貝維爾死于突發心臟病,“自傳”并未完成。因此,已出版的以貝維爾署名的作品——《我的一生》,仍然存在很多不可信因素。

    貝維爾自傳中的碎片化寫作手法,也是迪亞茲揭示人物真實心理的巧妙方式。盡管貝維爾聲稱,創作“自傳”的目的是為了維護米爾德麗德的形象,但其對米爾德麗德的描寫篇幅并不多,且他在稱贊米爾德麗德時,始終處于“上位者”的姿態。他從自己父輩談起,為其暴利行為尋找合理解釋,并為其借助金融陰謀取得的成就披上“改善后代人生活”的慈善外衣。而“自傳”中關于米爾德麗德的故事只有寥寥數筆。

    《信任》最大的特征是“現實”嵌套“現實”,“真相”推翻“真相”。“權力”與“歷史”交疊,構成了《信任》的雙重主題。讀者在閱讀過程中需要不斷反問:誰擁有權力,他們如何獲得權力,如何維護權力?歷史是如何被決定和分享的,誰擁有講述故事的話語權?迪亞茲在接受《巴黎評論》采訪時表示:“觀點與權力有關,我們都希望有權力來講述自己的故事。”

    (作者張云秀系鄭州大學研究生,張建國系鄭州大學教授)

    2021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影院| 精品国产青草久久久久福利| 99久久99热精品免费观看国产| 亚洲?V无码成人精品区日韩| 亚洲精品9999久久久久无码| 99在线视频精品| 伊人精品久久久大香线蕉99 | 精品国产yw在线观看|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理论片不卡| 国产精品视频视频久久|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蜜芽| 日本人精品video黑人| 久久久精品国产Sm最大网站| 国产在线高清精品二区色五郎| 青青草原综合久久大伊人精品 | 思思久久精品在热线热| 亚洲精品高清在线| 国产精品免费视频一区| 亚洲区日韩精品中文字幕| 精品亚洲成在人线AV无码|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午夜福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无人区无码乱码毛片国产| 国产a不卡片精品免费观看| 精品国产18久久久久久| 久久福利资源国产精品999| 精品国产天线2019| 精品亚洲成AV人在线观看| 国产办公室秘书无码精品99 |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综合精品香蕉久久网| 国产精品午夜一级毛片密呀 |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 精品亚洲aⅴ在线观看| 99精品视频99| 91精品视频播放| 精品调教CHINESEGAY| 亚洲精品不卡视频| 91精品国产91久久| 精品国产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久精品免费看S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