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文巖:期待新文學新氣象在鄉土大地噴薄而出
7月18日,“新時代山鄉巨變創作計劃”推進會在山東臨沂召開。作為中國作協在十代會上鄭重推出的一項重要文學行動,“新時代山鄉巨變創作計劃”自2022年3月發布征稿啟事,8月在湖南益陽啟動,2023年2月進一步推出“名刊名社拓展計劃”,得到各方云集響應,日漸走向深入和廣闊。“新時代山鄉巨變創作計劃”在廣袤的原野上播撒了文學的種子,新文學、新氣象將在鄉土大地噴薄而出。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農耕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鄉村是我們這個生命共同體最為堅實的基底,關系到中華文明的存續。鄉村的變化深刻而有力地改變著中國的面貌。新時代以來,以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生態建設和共同富裕為標志的新山鄉巨變,在日月之行與星漢燦爛的交替之中推進。新時代的中國鄉村,正在發生深刻的現代轉型,闊步走向充滿希望的未來。
每一次山鄉巨變都刺激著文學的中樞神經,引發新一輪原創性寫作的爆發,繼而加速了文學史的嬗變。丁玲的《太陽照在桑干河上》、柳青的《創業史》、周立波的《暴風驟雨》《山鄉巨變》、路遙的《平凡的世界》、陳忠實的《白鹿原》……這些與時代同行的中國作家,他們強健而豐沛的作品,已經化為當代文學的骨架和血肉。
“新時代山鄉巨變創作計劃”不僅是為推動新時代文學高質量發展而推出的重要舉措,是一次面向全社會的文學號召、文學行動,更是對文學巨人的事業的繼承和光大。因此,它絕不是簡單的文學主題出版,而是對文學事業系統性、長期性的耕耘;絕不是急功近利、主題先行的揠苗助長,而是充分尊重作家創作主體性的文學灌溉工程;絕不是凌空蹈虛、為口號服務的概念寫作,而是求真務實、為更新當代文學史而進行的自我鞭策。正因為有如此的雄心,“新時代山鄉巨變創作計劃”才有如此的耐心。
“新時代山鄉巨變創作計劃”同樣是一次真誠而熱烈的召喚,召喚廣大作家把自己從古典的、前現代的鄉村認知體系當中解放出來,學習周立波、柳青這些先行者,把目光聚焦我們所處的這個中國、這個時代,以本土的、現代的眼光,重新進入我們的鄉土大地;召喚那些身在山鄉基層、飽含創作激情的寫作力量,以山鄉人寫山鄉巨變的方式講好新時代中國故事,不斷壯大中國文學的新生力量,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強人民精神力量。
有了這樣一個全新的眼光和格局,鄉村就不再是天然的,而是天人共造的;不再是靜觀玩味的,而是朝人類生動的實踐開放的;不再是與現代生活隔絕的,而是現代化的積極構成部分。帶著這種全新的認知,我們的寫作,就不會再是古典意義上單數的人“獨與天地相往來”,而是實踐的、復數的人,與一個自然/社會/人文的綜合性空間的互動——日月星辰與聲光電的互動,春秋冬夏與人類現代性勞動的互動。
關仁山的《白洋淀上》、楊志軍的《雪山大地》、歐陽黔森的《莫道君行早》、王松的《熱雪》……這些“新時代山鄉巨變創作計劃”經過精心改稿陸續推出的長篇小說,有力表現了這種創造性互動的廣度與深度。我們期待,還有更多更好的作品,在新時代山鄉巨變中書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壯麗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