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作家熊湘鄂參加中國作協“走進中華文明”文學主題實踐活動
近日,在中國作協組織開展的2023“中國一日·走近中華文明”大型文學主題實踐活動中,湖北省作家協會選派荊州籍作家熊湘鄂,于7月2日走進荊楚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能傳承院,通過實地采訪交流,用文學的視角觸摸歷史,了解浪漫神奇的楚式漆器,探訪楚式漆器髹飾技藝。
傳承千載的楚式漆藝,承載著厚重的楚文化。近年來,荊楚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能傳承院為更好地保護和傳承楚式漆藝,探索了一系列創新實踐,如以現代學徒制培育巧匠,開發集文旅、研學、傳習于一體的漆藝新業態,建立漆器生產加工產業鏈等。讓古老的楚式漆藝,在保護傳承中綻放光彩。
荊楚大地特殊的氣候環境,生長出了最適宜制作漆器的天然生漆原材料——漆樹。數千年來,楚人從漆樹上采漆,以萬物為胎,反復髹涂,精心描繪,形成了獨特的楚式漆藝。制作一件漆器要經過選料、雕刻、榫卯成型、磨光、上漆、描金等近20道工序,圖案細膩處,需用針蘸上顏料后,細細刻畫。
在參觀楚式漆器髹飾技藝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鄒傳聲的手工操作過程中,傳承院董事長許小蘭介紹:“做漆藝有句俗語叫‘人磨漆,漆磨人’,制作師一定要有耐心,要有對技藝的執著和堅守。”
荊州是楚文化的發祥地,歷史文化底蘊豐厚。作家熊湘鄂表示,非常有幸能參加2023“中國一日·走進中華文明”大型文學主題實踐活動,為自己更加深入了解荊楚文化提供了難得的契機,也希望能為挖掘楚文化內涵、提煉楚文化元素、激活楚文化因子,加快荊楚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貢獻作家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