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馬敘:夜讀《孤嶼志》
    來源:北京晚報 | 馬敘  2023年07月12日08:24

    江心嶼,位于溫州市甌江入海口上游二十公里處,居溫州市區北向江中央,面積約7萬平方米,東西長,南北狹,是中國四大名勝孤嶼之一。南宋以前,江心嶼東西兩塔之間隔有江水,名中川,中川有一礁石居于水面之上,孤嶼得名于此。每逢海潮漲落時,中川水流特別湍激。建炎四年二月,宋高宗趙構駐蹕江心嶼東端普寂禪院,因東西兩處隔有中川,來去極不方便,回去后,即派高僧釋青了到江心嶼住持龍翔禪院,填塞中川,以利東西兩小嶼互通。自此東西兩嶼即連為一體,大為方便了旅客游人。

    江心嶼與溫州市區僅一水之隔,輪渡五分鐘即到。嶼上風景秀麗,歷史古跡和人文景觀豐富,是溫州地理文化上最有代表性的詩文化島嶼,稱為“中國詩之島”。歷代著名詩人謝靈運、孟浩然、韓愈、陸游、文天祥等都曾相繼留詩江心嶼。李白、杜甫也以謝靈運詩中的江心嶼為題,寫有詩篇。江心嶼上建有浩然樓、江心寺、東塔、西塔等建筑。現存之江心寺(即龍翔禪院)為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重建,東西有長廊,兩端置鐘鼓樓。今宋代古鐘尚存。宋寧宗時品選天下禪宗叢林,列為十剎之一。其后八百多年里,該寺屢廢屢興。江心寺幾將傾圮。1952年進行了修復。寺中尚存宋高宗所書“清輝”二字碑。

    1806年,拔貢陳舜咨(號春堤),著手訂修《孤嶼志》八卷,1808年刊刻成書,現存溫州圖書館。

    嘉慶年間行刊的《孤嶼志》

    書頁中的江心嶼

    時間 春堤先生

    江心嶼辦事處印制于2004年秋的影印版《孤嶼志》。八開,五百五十頁。張索題封簽。此志書為清人陳舜咨(春堤)訂修。影印版的紙張剔除了刻印文字在宣紙上的詩意,現代人工廠化的規范、高效,以犧牲時間之痕與形式詩意為前提。翻閱這本沉重的八卷影印合訂本,我會辟出另一個時間通道來想象二百多年前的木雕版刻印本:字跡清晰。筆畫清瘦。手感柔和。每一分卷,握在手上均有輕盈詩意。原志書如今被存放在溫州圖書館的幽暗之處。書寫的溫度。沉睡的文字。現代建筑里存放古籍《孤嶼志》,既是一個時間的隱喻,也是一個關于江心嶼歷史的半密閉時間盒子。去溫州圖書館須經機場大道,市府路,世紀廣場,府西路。圖書館內閱讀人群中,極少有人去借閱它,伸手拿起它,閱讀它。但靜止的詩意,仍在溫圖存在著,每隔幾年總有后人會慎重借閱。翻開。閱讀。凡此類志書,雕版刻印工匠總是有著上等的細心,耐心。每印出一卷,即碼齊,裝訂,線裝勒出的書脊,手指拂過,傳遞給感官的線條走向與交接,感知無與倫比。這是一種裝訂歷史、時間與書寫的詩意手藝,仿佛即將開讀前的精致短序,精致上好的書,上好的文字,閱讀即心悸。于江心嶼,于二百年前的輯錄文字,閱讀是重要的,想象也同樣重要。

    把深夜的燈光調暗,照到這卷影印版《孤嶼志》上,云南游歷歸來的陳舜咨修訂此書時,他是怎樣翻閱案頭的一本本舊志、古籍,鋪開宣紙,手握毛筆,一字一字地輯寫?一個文人書生,專注地做了一件有意義的事,書寫、歸類、輯錄。傳之后世。

    《孤嶼志》內、外時間線:

    陳舜咨輯寫完《孤嶼志》1807年,成書刊印于1808年,嘉慶十三年(戊辰年)。溫州知府楊兆鶴作序。

    1807年(《孤嶼志》書寫完畢,陳舜咨)——2004年江心嶼辦事處影印《孤嶼志》——2023年(閱讀《孤嶼志》,讀者,馬敘)。

    422年(謝靈運,山水詩人,永嘉太守)——1127年(建炎元年,靖康之難)——1130年(宋高宗趙構,江心嶼,龍翔禪院,御書:清輝、浴光)——1807年(陳舜咨,春堤先生,志書書寫者)。

    閱讀《孤嶼志》,閱讀春堤先生,即閱讀時間本身。

    人物 謝靈運及后人

    《孤嶼志》收錄最早的是詩人謝靈運,卷三,首篇,《登江中孤嶼》:

    江南倦歷覽,

    江北曠周旋。

    ……

    謝靈運放舟橫渡。登江心嶼。溫州隨處山水,江心嶼則雖小而與眾不同。甌江在此往東南四十里經靈昆島入東海。江心嶼靜默而海潮漲落劇烈,退潮之時,江流湍激,觀潮者心緒復雜,感歲月,嘆自身,思時政。潮平之時,心境復平靜,閑悠,諸事不想,諸事好。四十多年中我登江心嶼五次,四次都是午飯前后輪渡抵達,行走,再到碼頭,回程。唯有一次午后四點抵達,至晚方回程。置身江心嶼恰逢平潮傍晚,黃昏中潮面平靜瑰麗,西邊的天空金黃動人。那一次是獨自登嶼。陌生的一天。陌生的島嶼。陌生的自己。謝靈運在溫州一年,會再次登江心嶼嗎?許是那唯一一次登江心嶼。若一天內逗留時間夠長,則經潮落(亂流趨孤嶼)復潮平(空水共澄鮮)的全過程。早晨或黃昏,或晴日勝景,潮亮云幻,水石描金,瑰麗感人。或臺風天烏云低垂,亂云撞拂雙塔,驚心莫名。也是臺風中,江濤狂瀾,江心嶼仿佛莫大的隱忍,雙塔堅定。兒童時代的我,有一面小圓鏡,鏡子背面鋁箔壓出有江心嶼及雙塔浮雕,手指拂過,感受畫面的凸出部分對手指的壓力,有時閉著眼睛也能以手拂過感受到畫面整體構圖,感受最突出的是雙塔部分,常伸手在口袋里以手指撫摸背面的江心嶼圖案。它的形狀與力量,早已通過手指的感知,轉而嵌入在孩童的心里。

    《孤嶼志》卷三輯錄之二,孟浩然《永嘉浦逢張子容》:

    逆旅相逢處,江村日暮時。

    眾山遙對酒,孤嶼共題詩。

    ……

    開元二十年(公元732年),臨近年關,孟浩然來溫州見好友張子容。至此孟浩然已游歷江南二年余,張子容時任樂成(樂清)縣尉。是日,張子容船至永嘉浦接孟浩然至江心嶼游覽飲酒,相逢、傾談、敘舊。深冬、孤嶼、黃昏。張子容自任職樂成后,從未有過這樣家鄉好友久別重逢對酒當歌之時,此時此景,人是多么易于沉入傷悲。飲酒處正對江北岸,迢迢青山,冬日流水,孤嶼日暮,江風凜冽。友情愈深,感慨愈多。收錄《孤嶼志》的還有一首張子容贈孟浩然詩《送孟六浩然歸襄陽》。張子容接孟浩然游江心嶼再到樂清,繼續喝酒,敘舊,住了幾宿,又過了一個除夕,之后孟浩然才起程回襄陽。“遠客襄陽郡,來過海岸家”(張子容《除夜樂城逢孟浩然》),身在樂清的我為自己能讀到如此舒服的句子而倍感欣慰,好詩的力量總是那么平靜而深遠。此后,張子容被大多樂清人所忽略。開元年間樂成縣衙,緊傍城北山上流下的金溪河,砌筑有度,北風掠過河面,年關的縣衙比平時冷落不少,卻是喝酒敘舊的最好時刻。縣衙離海岸線七里許,張子容應是陪孟浩然去過不遠處海邊的,只是海水渾黃,且寒風勁吹。深冬的酒喝了之后孟浩然卻病倒,《初年樂城館中臥疾懷歸作》:“異縣天隅僻,孤帆海畔過……徒對芳樽酒,其如伏枕何?歸歟理舟揖,江海正無波”。與前些天在江心嶼寫下的詩相比,多了幾分內心的焦慮。如果不病倒,孟浩然很可能會多住幾天,再去雁蕩山走走,看看大小龍湫與斤竹澗,而人一病,則興致全無,再好的山水景致也感索然。《孤嶼志》中,還收了一首孟浩然寫襄陽漢江孤嶼的詩,詩中的鹿門山位于今襄陽城南。陳舜咨誤把這首詩移作寫溫州江心嶼收錄進志。

    輯錄之三:卷首,勝跡,龍翔禪院篇,“建炎四年高宗南渡駐蹕寺中改名龍翔”,此禪院原名普寂禪院;另一座原名凈興禪院也為宋高宗改名為興慶禪院。并御書“清輝樓”、“浴光精舍”(另說題“清輝”、“浴光”四字)。前些天再登江心嶼,見“清輝”二字猶在。趙構至溫州至江心嶼,與謝靈運、孟浩然登江心嶼時大為不同,此時為靖康之變三年后。其父趙佶被禁于金國。而趙構則自南京(商丘)一路奔逃至溫州。住江心嶼禪院得以漸漸平復惶恐不安之心。視其“清輝”二字,安寧,有力,無亡命奔逃心焦之痕。寫時或有禪院鐘聲、蟲鳴、微風,自有一種深遠力量,讓一個原本惶恐不安的人得以心安、靜謐。此字風格,奠定了書寫主人此后南宋年間治國信心與方式。

    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二月初一至二月十七日,趙構在江心嶼停留十六天后,自拱北門(后改稱朔門)入城。幾天前來朔門外,看到正在挖掘的溫州古朔門港遺址,其文化層中,定有南宋一百五十年跨度的物質沉積層。在古港遺址,一字排開的許多個考古挖掘坑,其時間詩意,落在南宋一號沉船等多個沉船、建筑遺址上。它講述溫州南宋時期的興盛。碎瓷、沉 船、龍 骨、朽 木、木 棧道、干欄式建筑……它們的身上沉積著時間密度與朝代詩意。而《孤嶼志》則是以文字詩意輯錄歷朝江心嶼人、事、文。

    卷三,文天祥詩《北歸宿中川寺》:萬里風霜鬢已絲,飄零回首壯心悲……英雄壯志,慷慨沛然詩意,仰首抬頭有長風破浪風范。若雙塔象征人世悲歌,必有一塔是文山先生。江心嶼外,江流千載,潮起潮落,又風起云涌。《孤嶼志》共錄文天祥詩兩首,另一首《江心寺》句:何年飛來兩巨石,孤撐骯臟分江流……兩首詩與坐像,成為江心嶼文字的骨頭和砝碼。江心嶼有文信國公祠。潮聲與韻律。詩與骨頭。孤心與長嘯。

    三件事 梅、酒、井

    卷六,清樂成人李象坤《孤嶼種梅序》:“……故雪仙中艷也,梅艷中仙也……梅信久杳,雪君狼藉……今春集梅得百本,散植庵前后。”

    當年李象坤來江心嶼,林木、梅樹廖落,今天再來江心嶼,處處花草,游人如織,滿目墻畫。凡景區,近年來一直做著加法,當初留置的空白,被逐一填滿,一日日地作著錦上添花。當疊加過多,視線無棲息處。過多的錦上添花之后,減法當是上乘之美。在多里,少,即格調,即驕傲。古人孤嶼種梅,有風中孤鶴之意,四周荒涼時,植梅以象征:傲,孤,寂。大雪空院,瓊枝梅信。古寺。鐘聲。(明,張岱有《補孤山種梅敘》)。古時荒涼的江心嶼,也許至李象坤時,植物漸盛,古榕樹的氣根也早已飄蕩在濕潤的空氣中。栽梅百余,寺墻作屏,梅心亦禪意。清晨幽香,是肺腑之言。月夜疏影,則是朋友促膝傾談。

    梅樹。凝視。空寂。風。鳥影。

    庵寺前后,古人彎腰種梅,江流潮汛,闊大背景下的孤獨,寂傲。有若詩人獨自佇立江邊,吟一闋寂寥的孤嶼之詩。

    卷六,清人林必登《江心宴集序》:“……江流白涌,噌吰鞺鞳,宛然寫照東坡。山氣青來,繚繞參差,大似畫成北苑。騷人共唱,數葉兩平;韻府各分,詩俱七律……”

    卷二,王復禮《孤嶼雅集賦》。錢塘人王復禮,王陽明的六世裔。錢塘文風至盛,文人間多詩書雅興。康熙二十三年(1684)立夏前,王復禮自錢塘到溫州,有心交往一批溫州的文人墨客,遂呼朋喚友,召集三十余人至江心雅集,吟詩作畫。王羲之于蘭亭雅集,曲水流觴,舞文弄墨,飲酒賦詩。王復禮效前人雅集,擺酒與筆墨紙硯于孤嶼。騷人墨客,三三兩兩,乘船斜渡湍激的江流,系舟碼道,度向寺中。酒酣耳熱,詩興漸起。唱。吟。書。紙要平鋪。研墨要安靜耐心。

    王復禮舉孤嶼雅集時間晚于李象坤孤嶼種梅數十年。王復禮來江心嶼時,李象坤當年植的梅樹已遒雋成林。王復禮《孤嶼雅集賦》:“海氣聚成夫朝雨,秋燈半照乎濤聲,其四時之不同也,林花灼灼,楊柳依依,梅霖乍歇,麥浪初齊”。歲月時間至王復禮到來時,江心嶼已是多種林木景觀齊現,初夏景致盎然。文字即酒。詩酒互發。“把酒聞鸝”。“吹笙娛客”。“人齊三十,韻起一東”。熱鬧在后人回憶里,在讀者斷句中。而宴盡人散后,則會有人憂思更遠。雅集終是短暫,酒醒處,人散盡,最后回家者,倍感孤寂空茫。而輯錄者陳舜咨,當抄寫到《孤嶼雅集賦》時,不知有何感想。

    卷七,雜著,南宋西蜀高僧釋青了《開井發愿文》:

    “我今開井,志求洪泉,現在未來,饒益一切,我居茲地,江水回環……一眾僧居,乏水飲用,”釋青了是宋高宗欽定的江心寺高僧住持。釋青了先是派人以泥土石頭堵塞東西兩嶼之間中川,變中川激流為可平步往來之坦途。為祈求泉水,得一吉祥好夢,果見泉水漸大,隨之開井擴泉,徹底解決了一眾僧人的飲水之難。“以此水廣益眾生,飲此水時如味甘露”。在江心嶼,能夠隨時可飲用清涼如甘的井水,且惠及眾人,從此結束了江心嶼歷朝歷代嚴重缺水的歷史。并把此井命名為“海眼泉”,海之眼,明澈,晶瑩,仿若天心圓月。溫州本地人以朝代稱,把這井叫宋井。

    甘怡。清冽。于江心嶼,一口井是一篇大文章。這文章讀的人眾多,且持久。

    夜宿

    是夜,宿置信大廈三十六樓。深夜的沉睡。懸空。虛無。西邊是流向瑞安的一線塘河,東邊是八百里甌江溫州段。兩條夜空下的江河,一條(塘河)靜謐流淌,一條(甌江)涌潮激蕩。平靜午夜,感知溫州平面上的兩條河流,深遠,寬闊。

    晨起,于置信大廈頂層俯視楠溪江甌江兩江匯流處,江面遼闊,晨嵐輕籠,江心嶼位于匯流處略上游江中央。雙塔相對,相看兩不厭的絕好注腳。桌上《孤嶼志》影印版,還有許多文字未讀及。《孤嶼志》內文字,經視覺空間經時間線經安靜的閱讀連接江心嶼,它也以同樣的方式連接溫州其它處,以及溫州之外的與江心嶼有關的人與物。

    此時此刻,只看遠處的潮起潮落,江流奔涌。看架越遼闊江面上的甌越大橋、甌北大橋,七都大橋、溫州大橋,看橋上稠密車流。看橋下有船航過,駛向遠方。

    俯視溫州城:高樓、街道、高架、車流。

    以及華蓋山、松臺山、積谷山。

    江心寺有南宋樂清人王十朋的雙音字長聯: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長長長長長長長長消。是朝(zhao,早),亦是朝(chao)。是長,亦是漲。

    朝朝,朝散。

    長漲,長消。

    ——人世亦如此。

    久久线看观看精品香蕉国产| 精品国产福利在线观看一区| 国产精品综合久成人| 91国内揄拍·国内精品对白| 91精品国产福利在线导航| 精品国产丝袜自在线拍国|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乱码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伊一|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网午夜| 国产亚洲精品观看91在线| 日韩精品成人亚洲专区| 精品无码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产在线精品亚洲第一站|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免费看| 99久久免费国产精精品| 国产福利精品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久久| 国产1024精品视频专区免费| 3d动漫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中| 午夜DY888国产精品影院| 国产亚洲美女精品久久久2020| 亚洲精品无码永久在线观看 | 亚洲AV无码精品无码麻豆| 精品97国产免费人成视频| 午夜成人精品福利网站在线观看 | 91精品最新国内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av爽| 国产亚洲精品2021自在线| 欧洲精品一卡2卡三卡4卡乱码|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费搜索| 99精品热这里只有精品| 精品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成人乱色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午夜视频| 91亚洲精品麻豆| 中文字幕动漫精品专区|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老鸭窝| 久久久久久精品成人免费图片| 亚洲网红精品大秀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美女精品久久|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