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多名網絡文學作家齊聚上海,聚焦這個重要議題
為期一周的中國作協網絡文學上海研究培訓基地第七期高級研修班“網絡作家文化傳承發展高研班”7月10日開班,來自全國的近120位網文作家齊聚上海。
此次網絡文學高級研修班以“文化傳承發展”為主題,學員分別來自中國作協網絡文學中心、閱文集團、上海七貓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上海網絡作家協會、上海大學創意寫作中心和華語文學網的推薦。
上海作協黨組書記王偉談到,文學事業與黨和國家各項事業同頻共振,必然要走高質量發展之路。作為文學事業中最具生機活力、最呈蓬勃之勢的網絡文學,在文學事業的高質量發展中,當仁不讓地承擔著重要使命。“大力推進網絡文學事業,已經成為上海文學工作的重要內容。上海作為中國網絡文學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歷經多年發展,集聚起一批有廣泛影響力的網絡文學作家,擁有具備強大發布能力的網絡文學平臺,逐步形成能夠良性運作的網絡文學生態。”王偉說,“網絡文學力量在上海文學創作和公眾服務、文學對外輸出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上海作協與中國作協網絡文學委員會、中國作協網絡文學中心等合作,在網絡文學人才培養、網絡文學發展研究和網絡文學作品評獎等方面開展多項工作、搭建多個平臺,舉辦網絡文學高研班,就是其中之一。”
“主動擔負新的文化使命,讓網絡文學為文化強國建設多做貢獻”,中國作協網絡文學中心副主任朱鋼說,此次高研班主題鮮明,課目設置充分做到思想性與文學性、理念與實踐的結合,希望網絡文學作家深刻把握新時代新征程肩負的新的文化使命,進一步明確網絡文學“為誰寫”“寫什么”的基本問題,進一步增強新的文化使命的責任感;深刻把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文化立場,將其充分運用到網絡文學的敘事實踐中。“傳統文化的激活式書寫和延展性敘述,為網絡文學帶來了強勁的動力和生機勃勃的景觀,這是網絡文學作為新型文學形態的重要標志之一。網絡文學創作要‘守正不守舊,尊古不復古’,以敬畏之心和良善之意,進一步研習傳統文化的故事模型、敘述結構和核心要義,在當代生活的敘述中活化傳統文化,探尋網絡文學新的敘事模式。”
研修班期間,網絡文學作家們將聆聽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研究員楊早、小說家路內、杭州師范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院院長夏烈、上海社會科學院黨委書記權衡、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教授王宏圖帶來的不同主題課程,參加科技發展成就主題游學采訪和黨的誕生地上海紅色足跡尋訪等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