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王蕓參加“中國一日·走近中華文明”大型文學主題實踐活動
為全面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引導廣大作家深化對新時代文學的認識,主動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注入強大精神動力,近日,中國作協組織開展2023“中國一日·走近中華文明”大型文學主題實踐活動。中國作協會員、江西省作協常務理事、南昌市作協主席王蕓參加了此次文學主題實踐活動。
6月26日、29日,按照中國作協的安排,作家王蕓前往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南昌漢代海昏侯國國家遺址公園等地開展了采訪活動,深入挖掘海昏侯墓考古背后的故事及其文物的獨特重要價值。
6月26日,江西作家王蕓在海昏侯國遺址公園內的竹簡修復室采訪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員楊軍、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博物館考古部主任趙藝博、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博物館保管部桂艷琴及袁龍輝、湖北荊州文保中心竹簡保護與修復專家白云星、何文清、凡月娥等先后接受采訪,分別圍繞海昏侯墓出土的文物所具有的獨特的重要價值、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公園涵蓋的大遺址概念、遺址博物館在展陳方面的理念與獨特形式、相關文化遺產保護與文物修復的故事等方面作了詳細介紹。
6月26日,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員楊軍接受作家采訪
據悉,海昏侯國遺址年代至少為公元前 63年至東漢末年,是我國目前發現的面積最大、保存最好、格局最完整、內涵最為豐富的典型漢代列侯國都城聚落遺址。第一代海昏侯劉賀墓園自 2011 年考古發掘以來,共出土金器、青銅器、簡牘等各類珍貴文物一萬余件(套),為我國迄今發現的保存最好、結構最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擁有最完備祭祀體系、內涵最豐富的西漢列侯墓園遺址,具有重要考古學術價值。
6月29日,海昏侯國遺址博物館考古部主任趙藝博接受作家采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