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黃永玉《還有誰誰誰》:時光長河中的誠摯道白
    來源:文藝報 | 施展  2023年07月03日07:17

    2023年6月10日,“入木·黃永玉百歲版畫藝術展”亮相廈門,這是黃永玉百歲藝術展繼在金陵美術館啟幕以來的第二次亮相。按照中國傳統,時年99歲的黃永玉,已是百歲高壽的年紀。百年回首,他始終難以忘懷自己最傾心的行當——文學。臨近百歲生日,黃永玉似是有意不許木刻書畫專美于前,要以集結新書的方式,將《比我老的老頭》的精彩故事繼續講下去,再次記述歷史煙云中的故人與心事。

    黃永玉的《還有誰誰誰》,是一部追憶老友、懷想人生的散文隨筆集。自《比我老的老頭》之后,往事已自紛散,故事仍在繼續。作為流浪中國與環游世界的行旅者,這位“最老的老頭”同樣在時光旅程中成為了文學天地的遠行人。待他跨越千山萬水,驀然回首之際,關于往昔歲月的回憶,綿延近一個世紀之久,依然此起彼落、回旋不盡、余味無窮。

    最后一個講故事的人

    世人眼中,黃永玉一直是個天然、有趣、好玩的人。除了名揚天下的藝術成就,他身上還伴隨著數不勝盡的人設標簽,諸如“文壇奇才”“一代鬼才”“藝壇全才”“有趣好玩”“瀟灑率真”“不老頑童”“最酷的90后”“好玩的人”等等。黃永玉憑借《太陽下的風景》《比我老的老頭》《無愁河的浪蕩漢子》《見笑集》等作品享譽中國文壇,更因其豐富多彩的傳奇經歷、幽默率真的人格魅力,廣受社會各界歡迎,以致各大網媒平臺一度盛行起“做人要像黃永玉”“老了就做黃永玉”等人生格言。

    然而,生于1924年的黃永玉,他的百歲人生,可謂是親眼見證了歷史變幻的磨難和血淚,親身經歷了人間故事的苦辣與悲歡。其人、其事、其經歷,必然是一本厚重非凡的大書,而它的每一筆、每一段、每一頁,未必如同我們看到的“晚近章節”一樣精彩。

    自幼年起,黃永玉不斷輾轉于中國各地,在顛沛流離的動蕩生活中,他一面咬牙堅守內心鐘愛的藝術事業,一面潛心體悟江湖生活的苦辣心酸。可以說,正是這一段早年間“闖江湖”的流浪經歷,讓這位從小向往俠客人生的湘西漢子,熏陶出一股善與人交、重情重義的江湖氣質:“待朋友赤誠,見長輩謙卑,和三教九流交朋友,佩服有本事的,敬畏有學問的,搭救落難的……”

    誠然,“好友”“回憶”“故人”一直是他文學寫作的重要母題和靈感源泉。從回顧來時路、嘆之復詠之的《太陽下的風景》,到《比我老的老頭》中的有趣為人、赤子之心和流離命運,再到《無愁河的浪蕩漢子》洋洋百萬言述之不盡的傳奇人生,黃永玉一再講述著記憶當中的故人故事。如今,時移事往,老友故去,他不禁在《只此一家王世襄》文末,袒露出寫作本書的因由:“我坐在桌子邊寫這篇回憶,心里頭沒感覺話語已經說透。多少老友的影子從眼前走過,走在最后的一個是我。”

    對一位老者,回憶二字未嘗不是一種難言的幸福,又未嘗不是一種難言的痛苦。

    意蘊深遠的文學證詞

    夜晚降臨,萬荷塘萬籟俱靜,太陽城孤燈一盞。黃永玉獨對書案,在回憶中清點著一個個熟悉無比的名字、一場場接連翻涌的往事、一樁樁縈繞不去的心事,恍然驚覺:“一切都行將過去或早已過去。”老友的身影紛紛離去,過去的記憶撲面而來。時移事往,斯人安在?還有誰誰誰?作為最后一個講故事的人,他決定把所有的故事,化作一段段生命的文字。

    直面時光浪潮的沖激流淌,黃永玉信筆而起,行止隨心,書寫出13篇求淡求精的隨筆文章。書中人物,既有來自五湖四海的好友賓朋,亦不乏中國文壇的大家名士,更有煙火生活的普通百姓。在樸素誠懇的敘述中,黃永玉為數位友人繪影形聲,追懷彼此間攜手共度的歲月秘密,或紀事,或懷人,或追思,或紀念,一系列文字正是短篇速寫和人物素描的綜合,不由人不拍案叫絕。

    翻開書卷,黃永玉再次帶領我們見識了許多位人生故交。童年時期的拜門拳師朱國富,寫書燜蔥、研究古董的王世襄,一生未曾走出東北森林的伐木人老龔頭……數十個可合可分的故事之間,鋪滿了重三疊四的綿密細節,夾摻了作者對人與歷史的感想,或嬉笑,或諷刺,或感慨,或憂愁。人物、筆墨與情志互為表里,每每無聲勝有聲,常予人掩卷深思的余韻。

    某種意義上,本書顯然是黃永玉向《比我老的老頭》的致意之作。相較于之前提筆時千萬記憶的熙來攘往,黃永玉的本次寫作,可謂是搜盡了生命長卷的每一方冊頁,沉潛至廣袤深邃的記憶之鄉,經由日久天長的醞釀,重新拼湊前塵舊夢的往來聚散,方才鐫刻下心目中一道道縈繞不去的人物風景。

    從一生僅見過三次的文學家鄭振鐸,到終日朝夕相伴、抗戰時期痛失親人卻依然頑強生活的保姆曹玉茹,再到記憶中交游往來的張學銘、朱啟鈐、王道源、唐生明等數位先生……一路走來,黃永玉眼觀自我和他人的生命歷程,體味復雜人生的難言況味,思索“人如何大于苦難”的方法。前塵往事,轉瞬云煙,他又將一切過往記錄在流動不居的文字中,以此為筆底蒼生的生命之路留下了意蘊深遠的文學證詞。

    說不透的許多話

    人生長河里,時光使人理解人生和命運。年齡在增長閱歷與智慧的同時,也帶來了沉郁和凝重的生命思考。多年前,沈從文寫下一段話:“我老不安定,因為我常常需記起那些過去的事情……有些過去的事情永遠咬著我的心,我說出來,你們卻以為是個故事。沒有人能夠了解一個人生活里被這上百種故事壓住時,他用的是一種如何心情過日子。”多年后,黃永玉沿著表叔的話,如是自況:“活得這么老,常常為這些回憶所苦。”

    每一個生命中無言以對的時刻,無異于宣示:故事里面還有故事。黃永玉一生勤奮,沉浸文學多年,創作體量龐大,半自傳式長篇小說《無愁河的浪蕩漢子》(《朱雀城》《八年》《走讀》)洋洋灑灑百萬言,不啻為中國當代文學史上的一道奇觀。但是,黃永玉的文學世界,總有數個主題貫穿期間:人、經歷與回憶。置身于科技發達的現代社會,其手工寫作本身就表現出一種姿態。黃永玉回顧江湖老友,親手耕耘記憶天地,想來必是深有感觸。

    誠然,過去的日子未必完全美麗,沿著斑駁曲折的回憶痕跡,黃永玉笑稱攢下了不少“感情的淤泥”,但他在本書中秉筆記憶心事、白描世路人情,卻是出人意表的簡潔平白。極為輕松的文風中,反而寄托出他不能己于言的感慨,更點化了文字下的沉重思索。質言之,黃永玉正是在世間的美好與丑惡、人生的幸福和苦難中,建立起一種為生命立傳的文學自覺。

    在《還有誰誰誰》中,作者由與好友王遜、常任俠在動蕩年代的特殊交往,生發出沉痛的歷史悵惘:“難以想象的將來,不知又要花多少力氣來掩蓋,來洗刷這些無知的歷史污跡”(《輕舟怎過萬重山?》);作者從潘際坰、鄒絜媖夫妻數十年的交情起筆,一路感慨至“我們這幫人在沒有牢獄的牢獄里,和世界隔離太久,你難以想象,世界在微微起著變化”(《讓這段回憶撫慰我一切的憂傷》);甚或是韓美林為荊州故鄉人設計關公像一事,都會讓他感懷起藝術家的感傷命運:“雕塑家也會老,也會受傷。以后你哪里找去?”(《夢邊》)……

    在他看來,說不透的話、說不完的話、還沒說的話,還有許多許多。

    人大于苦,也大于文章

    黃永玉98歲時,接受了《人物》雜志采訪。《人只要笑,就沒有輸》結尾寫到:“黃永玉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笑到最后’的人,他的人生或許是一種提醒:不管你遇到了什么,只要活下去,眼前經歷的一切困頓、絕望、無可扭轉的敗局,都會在活到99歲的時候變成笑話。人只要笑,就沒有輸。黃永玉的存在證明了一項不會磨滅的人性真理——人生苦,但人大于苦。”

    近一個世紀的人生中,黃永玉經歷了歷史的動蕩和波瀾,品味了人世間的哀愁與悲痛。他將磨難當作笑料,把苦痛轉成滋養,成就了一個“笑到最后”的人。但是無愁河上的浪蕩漢子,豈止“無愁”而已?這位念念不忘“愛、憐憫和感恩”的百歲赤子,何嘗不曾動情于蕓蕓眾生、人之為人的艱難困頓?

    人大于苦,人也大于文章。因其如此,黃永玉將寬闊的溫柔目光望向一同行經歲月長河的歷史中人,輕聲講述起一則則時光故事,為一位位普通百姓的喜怒哀樂樹碑立傳,傾注滿含誠摯的淚水與敬意。

    在《你家阿姨笑過嗎?》一文中,黃永玉講述了一家人居住在北京中央美院宿舍時,聘請的保姆阿姨曹玉茹的故事。她的人生經歷不亞于一部中國抗日戰爭的血淚史,任游擊隊長的丈夫為國捐軀,兩位兒子被兇殘日軍拋至河中。“曹阿姨當時回娘家,返家后一個人在潮白河邊坐了三天……”她前半生的坎坷命運和血淚離恨,不難令人想起魯迅《祝福》中的祥林嫂。然而生命中真正的苦難,絕不需“講故事”的裝飾。曹阿姨痛定思痛,入城務工,自學縫紉,平日看顧小孩,閑時縫補衣裳,歡喜得女主人梅溪直贊她是一個家里的“陀螺儀”,發揮著在汪洋大海上穩定輪船的重要作用。

    有好事客人問:“你們家這個曹阿姨,怎么不見笑容?”黃永玉厲聲作答:“你要是清楚她上半輩子的事,你都笑不出!”適逢讀者百感交集之時,作者卻筆鋒一轉,繼續說:“她懂得人生,她也笑,她笑得不淺薄。她有幽默的根底……值得笑的笑。”她身上勤奮踏實、平實真誠的人生態度,既得到了黃家人的敬重,更鋪墊出后半生的幸福生活。

    《“舍”“得”》講的是黃永玉1954年遇見森林伐木人老龔頭的故事。老龔頭憑借一生積累的森林生存經驗,積累了豐富的狩獵知識,某天清晨他叫醒黃永玉,兩人穿越森林,急急找尋捕獸夾的收獲。沒想到的是獵物早已不翼而飛,偌大的鐵架子上僅留下一只血淋淋的豹爪。

    返程途中,大家談興未減。有人思索:“那些被夾著死去的豺、狼、虎、熊,一是不懂得活的意義,一是不懂得活的方法,一是怕疼,不咬掉爪子。”有人慨嘆:“咬掉爪子還能不痛?不單痛,還要在以后的以后忘了它,過嶄新的日子。”縱是山野間的兇悍猛獸,尚且知曉生命可貴的求生道理。這只三腳豹,硬是熬過了自斷其肢的傷痛,最終在身涉險境的隱秘時刻,開辟了柳暗花明的生命轉折。

    無論是北京生活中綿長悠遠的瑣細回憶,還是東北森林里無人知曉的隱秘傳奇,在他筆下,中國百姓絕非隨波逐流之輩。人的生活絕非只是一味承受苦難,徘徊在哀痛和憂愁的邊緣,生命本身就有一種超越世俗悲愴的智慧和勇敢。這些故事,往往平淡處最為扣人心弦。

    是的,黃永玉的人生與文字昭示我們:人不僅大于苦,也大于文章。

    難道只是我我我?

    黃永玉不僅親歷了中國現代文學的發展,活過了一整個世紀的文學歷程,還因其獨特的文學風格而自成一家。多年以來,黃永玉汪洋恣肆的藝術才情和快意瀟灑的文學品質,贏得了一代代不同年紀的讀者。可是,縱使文章驚海內,誰又能真正解讀他文字背后的孤獨呢?

    黃永玉在《沿著塞納河到翡冷翠》2022年新版的后記中說道:“有三個人,文學上和我有關系,沈從文表叔,蕭乾三哥,汪曾祺老兄……我開始寫書了,怎么三位都離開人間了呢?文學上我失掉三位最服氣的指導者。如果眼前三位都還活著,我的文學生涯就不會那么像一個流落塵世,無人有膽認領的百歲孤兒了。”

    文字有意,光陰無情。2021年9月14日,74歲的蕭鐵柱(蕭乾之子)病逝于希臘雅典。黃永玉在2023年方才得知,以《遲到的眼淚》作為喟嘆的紀念:“唉,唉,鐵柱你怎么一下七十多了。”——無限悲痛,盡在不言之中。

    此情此景,恰好呼應了黃永玉《還有誰誰誰》序言的自述:“出這本書之后到一百歲我還要開個畫展,起碼還要忙三四張畫。大概,大概就沒時間再寫文章了……”

    百歲光陰磨洗的文字,平白簡易,如詩如歌,貌似輕松隨意的文風筆意,反而更能點染文章內外的微言大義。從鋼筆到畫筆,從稿紙到鉛字,過去心里默寫和記誦的姓名,今朝終于化作紙上的生命即景,但文集的命名——《還有誰誰誰》像一聲欲言又止的喟嘆,深意宛在其中。故事的主人公悠然遠去,捧卷的閱讀者又是何人?作為走在最后的人,黃永玉記下了人與時光的故事,讀者也是作者自己。誰還知曉筆墨酣暢處的幾許深意?何人能解浩茫心事間的一點靈犀?

    這一場“還有誰誰誰”的問答游戲中,謎底似乎就在謎面:只是我我我。

    俗世光陰,輾轉不休。黃永玉依然以一種沉穩、堅韌、優雅的姿態,摩挲無垠的時光和無言的老境。雖然字里行間無不透露出人世滄桑、何以為寄的孤獨,但他高邁的眼光、赤誠的情懷始終如一,執意要把入木三分的坎坷心事,沉淀至人與時光的層次上,在時光牽引中實現感情的契合與共鳴。他的寫作,正是要為過往的人與生命留下自己的文學見證。

    盡管風云際會的時代早已遠去,哪怕多少故人的身影盤桓依然,黃永玉仍決意持作者之筆,繼續把故事講下去,誓要讓文字見證人與生命的尊嚴,以文學抵抗消逝、沉默和遺忘。這一渺不可得的希冀、無限深情的選擇,不止有斯人已去、何日再來的傷逝,更有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勇氣。

    (作者系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碩士研究生)

    香蕉久久精品日日躁夜夜躁| 久久在精品线影院精品国产 | 久久精品青青草原伊人| 久久这里有精品视频|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 国产va免费精品观看精品| 日本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 国产chinesehd精品酒店|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99re6在线视频精品免费| freesexvideos精品老师毛多| 国产av一区最新精品| 1000部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88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欧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在线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狼友中文久久久| 国产精品第一页第一页| 精品国产麻豆免费网站|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加勒比☆| 四虎永久在线日韩精品观看| 99热这里只有精品6免费| 国产精品三级在线观看无码| 亚洲色精品vr一区二区三区| CAOPORM国产精品视频免费| 一本精品99久久精品77| 北岛玲在线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播下 | 青青青亚洲精品国产|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偷窥女厕 | 真实国产精品视频国产网| 国产精品成人国产乱| 欧美成人aaa片一区国产精品| 亚洲爆乳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VA| 久9热视频这里只精品18| 亚洲高清国产拍精品熟女|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齐齐| 成人区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