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中國作家網文學好書·薦書欄目 獨家丨田耳《秘要》:在小說里玩細節是最開心的
    來源:中國作家網 | 李菁 吳玫臻  2023年06月29日11:25

    開欄的話

    2023年,我們推出中國作家網“文學好書”評選,迄今已評選出兩期共20本,涵蓋中外小說、散文、詩歌、理論評論等體裁,內容豐富、種類繁多,題材新穎。中國作家網“文學好書”評選在文學界、出版界取得較大反響,也為廣大熱愛文學的讀者朋友提供了與文學佳作相遇的重要途徑。為了進一步擴大影響,讓廣大讀者更深入地了解作品的妙處,中國作家網特在微信公號開設“中國作家網文學好書·薦書”欄目,以創作談、文學評論、訪談等多種形式對“文學好書”進行推介。

    本期推薦作家田耳的長篇小說《秘要》,該書由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一次因緣際會,丁占鐸、紀叔棠開始攪動起武俠黑書江湖的風云,他們在搜尋黑書藏界第一缺本《天蠶秘要》的過程中,無意間卷入了盜中有盜的江湖傳奇,并發現這本書背后藏有的巨大秘密……

    ——欄目主持人李菁

    《秘要》

    作者:田耳

    出版社:上海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3.3

    田耳創作的最新長篇《秘要》深入歷史與江湖縫隙,重現了一個“盜中盜”的地下出版世界。經歷過“80年代”蓬勃文化的人總會對“武俠”懷揣異樣的情感。那是一個匯聚起“影子”寫手、私人印刷、黑書名錄與拍賣、藏家與“淘金者”的武俠黑書江湖。一次因緣際會,書中主人公丁占鐸、紀叔棠開始攪動起武俠黑書江湖的風云,他們在搜尋黑書藏界第一缺本《天蠶秘要》的過程中,無意間卷入了“盜中有盜”的江湖傳奇,并發現這本書背后藏有的巨大秘密……田耳通過描繪早已湮沒在過往歲月里的武俠小說中所展現的情懷、俠義與理想,表達對現實的深切關注。談到如何面對變幻莫測的江湖,他說:“持守心靈,以不變應萬變”。

    社會是作家的大學,我很早就有這個認識

    中國作家網記者:田耳老師您好,據了解您是湖南鳳凰人,那里鐘靈毓秀、文化底蘊深厚,請問您的文學理想是否被家鄉的文化所影響和塑造?

    田耳:其實我小時候待在這個環境里沒有太多的感覺,可能在那個年代沒有那么通透的媒介傳播,對沈從文、黃永玉等在外的影響力不了解。我家里有沈從文的書,但我年紀太小,沒有看進去,所以我的寫作受他們的影響不大,但是我小時候是經過比較嚴格的寫作訓練的,整體的教育環境對我的影響很大。80年代教學改革,我們是教改實驗班,教改方向就是寫作,寫作文換成寫童話。我們班發表過文章的人挺多的,全班40幾個同學,有30幾個發表過文章,我屬于比較普通的學生。我離開家鄉以后回望,才發現那片土地的文學性很強。

    中國作家網記者:您在20歲出頭的年紀就寫出了短篇小說集《衣缽》,那個時候您除了寫作,還在做什么?這些經歷為后來的寫作帶來了什么?

    田耳:我在簡介上說我干過六七種職業,其實我跟的是同一個老板,他的業務相對比較寬泛,有礦山,有空調店,他干啥我干啥。我為什么要這么干呢?因為我早就想當作家了。小時候我印象很深的一本書是高爾基的《我的大學》,社會就是作家的大學,一個作家要研究社會,這個認識我很早就有。所以我主動要求做各種各樣的事情,某種程度上,我有意識為日后的寫作做準備,當時我還不是作家,所以能看到很多很真實的東西,我很用心地保留下來,包括和當地人一起聊天、聽他們講故事,有時候感覺自己是在假借工作榨取生活體驗?;厥走^去的二十多年,這種體驗很有益,對我之后的寫作有很大幫助。

    《秘要》的寫作細節特別實

    中國作家網記者:新書《秘要》是一部關于武俠黑書的長篇小說,您的創作初衷是什么?

    田耳:兩個自身的經歷和一個觸發點讓我產生創作這本小說的想法。武俠是成人童話。我小學四年級開始看武俠,看完《射雕英雄傳》直接就把童話淘汰掉了,讀完鄭淵潔讀金庸。1990年,我讀初二時寫了一部長篇武俠,20萬字,名字就是《秘要》里面提到的黃慎奎的《碧血西風冷》。初三時,我爸把我的小說拿給一個認識的雜志的主編看,結果他一看是武俠小說,就說“這個我們不能發”,然后指導我看雜志,讓我知道雜志發表的文章是什么樣的。

    九十年代初那幾年恰逢中國當代文學井噴,都在那幾年相繼出版。我買了1992年《人民文學》的年選上下冊,里面有《活著》《石門夜話》《晚雨》等,我還拿給同學看,同學以前不看小說,一看覺得太好看了,所以我當時的印象就是純文學比武俠還好看。

    那是第一段經歷。七八年前我開始收藏武俠黑書,這個領域有相對比較大的收藏群體,我們現在上網淘書,有一個外人不知道的行情就是正版的武俠小說沒人收藏。武俠黑書就指1983年—1991年地下的印刷物,而且品相好的才有人收藏。那時候的黑書不能私人購買,要買就是從書庫買,賣不出去就回漿,所以這種黑書品相好的非常少,我現在收了差不多一千種,有的品種后面看到品相更好的,我就又買。

    在臺灣寫武俠的作家,很多是從大陸到臺灣的軍人,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日子特別難過,因為文化還不錯,就寫起了武俠,結果改變了命運。一大幫的軍人互相幫襯著以寫武俠小說為生,我想這是寫作史上一個很獨特的現象。我曾經找到一個素材,有一個軍情局的特務也寫小說。我把特務寫武俠、我小時候寫武俠和收藏武俠黑書的經歷全部結合了起來,就有了創作《秘要》的沖動。

    中國作家網記者:《秘要》當中有兩條故事線,一條是黑書江湖,一條是真正的《天蠶秘要》的作者牽出的間諜故事線,您如何將兩者接軌,最后形成一個虛構與現實緊緊交織的閉環?

    田耳:您說的問題恰好是這本小說最大的一個技術點。當時我的初稿花了較長時間讓這兩條線對稱。黑書這條線最重要的人物是黃慎奎,毋庸置疑,另外一條線的重要人物是高滄(黎本忠)。這兩條線其實風馬牛不相及,初稿時我寫黃慎奎為什么要把《天蠶秘要》當成第一缺本,因為當時他在看《天蠶變》,后面我覺得太牽強,沒有說服力,情節沒有達到預設。從兩條線本身來看,是沒有任何對接可能的,那怎么辦?只有在延長線上對接,那就是小說中的柯姐、小丁等人假借《天蠶秘要》來推送黃慎奎的作品,這兩條線如此鉚合,我很滿意,特別興奮,許多細節的東西也迎刃而解。包括黃慎奎為什么要把《天蠶秘要》寫成黑書第一缺,我想了很久,最后想到在確定第一缺時,幫黃慎奎整理目錄的龍五洋看見了前頁紙在該寫第一缺書名的位置上留下了淺淺的影子,黃慎奎就說這是天意。這個細節用了我先是往復雜處想,最終卻順其自然,有點“慕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意味。

    中國作家網記者:作品里的“我”不止一個“我”,請聊聊塑造主人公的思路。

    田耳:我的成名小說有個特點,雙男主,有點類似于福爾摩斯和華生,用旁人的眼光看福爾摩斯,還有包括《天體懸浮》也是雙主人公,這是我的特點,也是我喜歡用的寫作手法。在新的小說里面,我干脆寫成了三個主人公,但實際上重要的還是兩個,這好像是思維慣性導致的寫作格式。

    中國作家網記者:《秘要》中您最喜歡哪個人物?

    田耳:我比較喜歡紀叔棠。這個小說我寫的八九十年代,我老是想復原一些當時人的性格,不客氣地說,幾十年過去了,我們的性格種類都變化了,當年人的那種靦腆尷尬甚至有點麻木的狀態,現在普遍沒有了,但是那時候的人更加真實。紀叔棠其實是我的一個朋友,他是一個地方上的作者,經常在地方報紙的副刊上發表“豆腐塊”,我很喜歡和他聊,因為他一成不變,我到外面找別的作家一聊就是馬爾克斯、博爾赫斯、卡爾維諾這種世界級的作家,雖然高大上,但是其實沒幾個聊得特別透,這成為一種標準言談。但我跟這位朋友在一塊兒,他永遠說地方,當年我們一起寫作的那幾個人現在怎么樣,他在地方雜志發表了哪幾篇文章,他只關注這些,可以說他還沒有真正進入文學,但是他保持了認知的單純和統一。我和他聊,感覺又穿越到最初寫作的現場,很舒服的。小說里面丁占鐸為什么和紀叔棠關系這么好?因為紀叔棠處世的態度某種程度上對丁占鐸有指導意義,我寫這段關系是想復原現在已經消失了的情感狀態。

    中國作家網記者:《秘要》里涉及很多專業性的內容,比如“紀叔棠攤開手中那冊書,指腹摳摸字跡,像是讀盲文,再用放大鏡查看油墨的洇痕。'墨是老墨,本來干掉,添入補水劑、柔化劑化開再恢復使用'”,寫得細致入微,您有直接經驗嗎?或者調查研究之類。

    田耳:這一段是我虛構的。電腦雕鉛版仿當年的鉛印,這是不可能有的,理論上可以有,但這個成本是極高的。這就是小說家的本事,虛構是基本功,我自己不承認,你就會認為是真的。我認為虛構和非虛構是沒界限的,如果把邏輯加進來,那么有很多眼見并非為實,但虛構,它有理論上的存在,也是真實的。實際上,我在虛構上很下功夫,包括我在《天體懸浮》里虛構了殘余聽力,也就是聽不到聲音,但是能感受到聲波。我會用學術體和嚴謹的語言來虛構,一段文字可能幾百字,但我要用一整天時間,煞有介事,我覺得在小說里面玩這些細節是最開心的。

    中國作家網記者:您覺得這部作品跟以往的作品相比最大的超越是什么?

    田耳:這部作品寫作細節特別實,有想象力,但整體還是比較尊崇邏輯。在以往寫作中,我絕對不會寫紀叔棠去地底下挖書,花半年時間挖一堆盜版書,這個誰信。但《秘要》既然對標武俠情節,武俠都有挖寶,尋找秘籍,那紀叔棠去挖黑書我覺得是成立的。其實我以前的寫作有點偏工筆,在這之后我希望是兼工帶寫,要有更多的寫意,我喜歡在工筆和寫意兩邊兼具的狀態下把小說寫得更恣意淋漓,替自己尋找寫作的快感和樂趣。

    中國作家網記者:您會因某些人和事去調整自己的創作觀嗎?

    田耳:我寫作有個特點,作品沒發表之前,我會讓幾個固定的編輯、作家、評論家朋友提意見。我從不認為創作是一個人的事情,也不認為自我批評有強度,特別是小說,如果你有邏輯的話,那別人就可以進入。就像生產,得有質監,質監單靠自己是完成不了的。

    以不變應萬變

    中國作家網記者:目睹了物質、生活方式和人的性情迅速地改變, 您認為永遠不變的是什么?面對變與不變你有何感想?

    田耳:我從小就熱愛寫作,小時候受過專業的寫作訓練,但是我寫出來以后也不確定能否發表。在我們那個小地方,身邊的朋友也看不出我的小說的優劣?,F在的情況完全不一樣,我在大學里教寫作,現在的學生只要稍微寫得好一點,即便還達不到發表的程度,老師都會幫助修改和推薦發表。我覺得他們的機遇特別好,也很羨慕。如果我當時以大學生的身份寫《衣缽》,肯定第一時間就能發表。但我會不會碰見當年那個同學,能不能找到這么好的題材,這是一個。第二個未知是如果發表太早,隨后幾年安靜的寫作期可能就會改變?;剡^頭想,那幾年其實是我最懷念的時光,我還是覺得“不要變”,這其實也是一種自我認可。

    我一直認為小說得有意義,但所有意義的呈現是靠故事,靠情節、靠細節,否則意義就變成了說教。小說不僅要寫得好看,還要給人不低俗的感覺,這很不容易。當下的小說讓人讀上癮,這非常難,算是一個近乎失傳的手藝。小說有沒有意義,是讀者說了算;能不能寫得好看,是寫作者可以把握的。

    談變與不變,我們其實只有能力活在當下。要跟自己的記憶保持距離,不要美化它,要更從容地過下去,這是對于發展,對待時代變革的正確認知。以前的作家,比如碧野寫《天山景物記》,作家和讀者存在信息差,讀者就得看作品。但是現在作者沒有任何優勢了,你怎么去寫?這不是一個巨大的變化嗎?現在要認定誰是作者誰是讀者,其實是模糊的。我給學生講課,一直強調合法性——憑什么你來寫,別人來看,作家一定要考慮這個問題,這和以前不一樣了。我們只有持守心靈,以不變應萬變。

    中國作家網記者:接下來您在創作什么題材的作品?

    田耳:我正在寫的作品叫《縱浪》,如果用一句話總結,就是我們這代人是從人的社會進入了人機社會。我在這里也寫了機器人,以前機器人存在于科幻小說中,現在機器人就是現實小說里的常見元素了,在我的小說中,機器人用來見證我們穿越一般的生存狀態。我想表達我們這一代人40年的變化,看似波瀾不驚,其實經歷了巨大變化?!犊v浪》出自陶淵明的“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我們身處在社會變革之中,不要歡喜也不要憂懼。

    田 耳

    受訪者簡介:

    田耳,1976年生,湖南鳳凰人。2007年憑借中篇小說《一個人張燈結彩》獲得第四屆魯迅文學獎,成為最年輕的魯迅文學獎得主,另獲人民文學獎、郁達夫小說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獎等文學獎項十余次,在《收獲》《人民文學》《花城》等雜志發表小說七十余篇,作品多次入選各種選刊、年選和排行榜。已結集出版作品十余種?,F供職于廣西大學藝術學院。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偷窥女厕 | 人妻少妇乱子伦精品| 天天爽夜夜爽8888视频精品| 中文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视频视频久久| 国产cosplay精品视频| 午夜三级国产精品理论三级 | 999国产精品999久久久久久|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丫丫| 91精品国产高清久久久久久91| 精品乱码一区内射人妻无码| 日韩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日久生情 |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自在线播放页码| 国产精品久久精品福利网站|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蜜桃网站 | 亚洲AV成人精品日韩一区18p|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蜜桃|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福利app|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在线播放 | 久久精品94精品久久精品| 国产偷国产偷高清精品| 国产精品一国产AV麻豆| 久久91精品久久91综合| 9久久这里只有精品国产|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大在线| 日韩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蜜臀AV无码精品人妻色欲|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 国产福利微拍精品一区二区| 91精品国产色综合久久不| 久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试看| 亚洲国产精品lv| 亚洲第一精品福利| 99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牛牛 |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曰 |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区老年人| 精品国产精品久久一区免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