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協召開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擴大)會議 專題學習中國式現代化理論
6月20日,中國作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進行“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專題學習
6月20日,中國作協召開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擴大)會議,圍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行專題學習。中國作協黨組書記張宏森主持會議并講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科學社會主義教研部副主任郭強教授從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邏輯、中國特色、本質要求、重大原則,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總的戰略安排等5個方面作專題輔導。中國作協黨組書記處同志、各單位各部門班子成員和機關正處長以上干部參加學習。中央第28指導組有關同志列席會議。
張宏森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我們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在長期探索和實踐中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取得的重大成果,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圍繞解決現代化建設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在認識上不斷深化,在戰略上不斷完善,在實踐上不斷豐富,概括形成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本質要求和重大原則,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我們要充分認識到,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百年發展歷程的必然選擇,是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是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必然結果,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長期探索和實踐的重大成果,具有深刻的歷史邏輯、實踐邏輯和理論邏輯。要充分認識到,中國式現代化相較于西方現代化,具有全黨團結統一的政治優勢,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永葆現代化建設動力活力的發展優勢,共建共享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價值優勢,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康莊大道。要充分認識到,一個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必將為全球經濟復蘇注入更強勁動能;一個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必將為各國共同發展開辟更廣闊路徑;一個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必將為人類社會進步開創更美好前景;一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必將為建設清潔美麗世界提供更可行方案;一個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必將為世界和平穩定帶來更多確定性。
張宏森強調,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們一定要更加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奮進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要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不動搖。要堅持把馬克思主義作為根本指導思想,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精神力量。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尊重人民首創精神,讓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凝聚起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磅礴偉力。要緊緊抓住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進高質量發展。要正確處理好頂層設計與實踐探索、戰略與策略、守正與創新、效率與公平、活力與秩序、自立自強與對外開放的六個重要關系。要充分發揚斗爭精神,始終牢記“三個務必”,增強“趕考”意識,保持居安思危的政治清醒、堅如磐石的戰略定力、勇于斗爭的奮進姿態,搶抓時代機遇,奮力擔當作為,不斷開創新時代文學發展的新局面。
張宏森要求,新時代文學要感國運之變化、立時代之潮頭、發時代之先聲,以敢為天下先的精神緊跟時代步伐,以傳世之心作傳世之文,謳歌偉大時代、謳歌輝煌成就。要深刻理解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的文化使命、中國式現代化,特別是關于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關于文藝工作等重要論述,把握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人民群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的深刻內涵,用文學助力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激勵人人參與奮斗實現共同富裕。要牢牢把握、有效履行新的文化使命,保證精神產品的有效供給,扎實推進“兩新計劃”、“名刊名社拓展計劃”、“揚帆計劃”、“人民閱卷”行動等,精心做好第十一屆茅盾文學獎評獎工作,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用跟得上時代的文學精品,更加有力地肩負起文學在新的文化使命中的責任,為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貢獻文學力量。
(攝影:王紀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