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波年表
1923年2月22日,出生于山東省黃縣棗林莊村。
1934年,開始閱讀《水滸傳》《三國演義》《古文觀止》和唐詩宋詞。
1936年,輟學為農。
1938年10月,入膠東公學。
1939年2月,參加八路軍膠東五支隊政治部國防劇團。
1939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9年12月,擔任八路軍膠東五支隊十三團連隊文化教員。
1940年,擔任八路軍膠東五支隊十三團連隊指導員。
1941年11月,擔任八路軍膠東五旅后勤政治部組織科組織干事。當月,結識劉波。
1943年5月,在膠東抗日軍政大學學習。
1944年10月,擔任八路軍膠東五支隊十四團前線記者。
1944年11月,作為前線記者,參與報道山東海陽長沙堡百里追擊戰。
1944年12月,擔任八路軍膠東海軍支隊二大隊政委。不久,與楊子榮、高波等人結識。
1945年11月,膠東軍區政治部批準曲波、劉波訂婚。
1945年12月,隨部隊渡渤海,前往東北開辟解放區。
1945年12月31日,帶領部隊夜襲榆樹縣城。
1946年1月3日,攻克五常縣城。
1946年,擔任解放軍牡丹江軍區二團副政委,參加牡丹江地區剿匪。
1946年4月,在海林火車站外,與牡丹江軍區剿匪小分隊合影。
1946年6月,在牡丹江軍區黨委召開的干部表彰大會受到表彰。
1946年6月,與劉波在牡丹江寧安結婚。
1947年7月,任解放軍東北軍區一縱隊三師七團政治部主任。
1948年2月,在參加沈北大連屯戰斗時,右臂受重傷。
1948年4月,參加法庫戰役。
1948年11月,在遼沈戰役中身負重傷,右腿殘疾。
1949年10月,任解放軍安東海軍學校二大隊政委。
1950年12月,任鐵道部沈陽機車車輛廠黨委書記兼副廠長。
1951年初,任鐵道部齊齊哈爾機車車輛廠黨委書記兼副廠長。
1955年2月11日,開始《林海雪原》創作。
1955年4月,調任北京第一機械工業部第一設計院副院長。
1956年8月,初步創作完成《林海雪原》。
1957年2月,在《人民文學》發表中篇小說《奇襲虎狼窩》(從《林海雪原》未出版書稿中選載第三、四、五、六、七、八章,即《受命》《楊子榮智識小爐匠》《劉勛蒼猛擒刁占一》《夜審》《蘑菇老人神話奶頭山》《破天險奇襲奶頭山》)。
1957年9月,長篇小說《林海雪原》在作家出版社出版。
1957年11月9日,在《北京日報》發表散文《關于〈林海雪原〉》。
1957年,在《人民文學》編輯部結識葛洛。
1958年2月,在《人民文學》發表短篇小說《熱處理》。
1958年2月,結識作家老舍。
1958年3月24日,創作短篇小說《爭吵》。
1958年4月14日,創作散文《機智和勇敢從何而來》。
1958年4月30日,在《大公報》發表散文《在人民英雄紀念碑前》。
1958年5月,在《處女地》發表短篇小說《爭吵》。
1958年9月,創作《關于〈林海雪原〉——謹以此文獻給親愛的讀者》。
1958年9月,拜訪老舍時結識趙樹理,三人一起探討文學寫作、文章風格及民族化、大眾化問題。當天,老舍為曲波題詞“曲高和眾,波遠擇長”。
1958年10月,隨中國作家代表團參加在蘇聯塔什干召開的亞非作家會議。
1958年10月6日,在《光明日報》發表散文《東風如意花千里》。1958年10月,在《中國青年》發表散文《機智和勇敢從何而來》。1958年11月2日,在《沈陽日報》發表散文《一個榮譽軍人的心》。
1958年12月,任第一機械工業部四川第二重型機械廠副廠長。
1959年10月,隨中國復員軍人訪蘇代表團前往蘇聯訪問,參觀了莫斯科、列寧格勒、斯大林格勒等地,以及蘇聯國民經濟成就展覽會。
1959年11月6日,在《人民日報》發表散文《謁英雄城》。
1959年11月7日,在《光明日報》發表散文《東風浩蕩友誼長》。
1959年11月7日,在《解放軍報》發表散文《葉茂枝隆萬古長青》。
1959年12月,在《解放軍文藝》發表《山呼海嘯》(選載《開門棒》《屠山網下》《龍身揭鱗》《殺開一條血路》4個章節)。
1960年1月,在《解放軍文藝》發表《山呼海嘯》(《張嘉堯木舟沉軍艦》一節)。
1960年1-5月,在《北京文藝》連載《山呼海嘯》(《鞠敏》《女縣長陳策》《郝家集撲滅十三兇》《羅漢山大擺“羅漢陣”》五節)。
1961年5月,在《人民文學》發表《山呼海嘯》(刊載《不速之客》一節)。
1962年5月,在《新港》發表散文《散觀平武》。
1962年7月,任解放軍總政治部文化部專職創作員。
1963年2月,在《解放軍文藝》發表《走狂飆》《飛車騎》。
1963年夏秋,完成《橋隆飆》初稿。
1965年10月,任第一機械工業部政治部辦公室主任。
1966年,完成《山呼海嘯》。
1971年,在北京結識畫家顏地。
1972年12月-1973年7月,對小說《山呼海嘯》進行修改。
1975年11月,在中青社開始長篇小說《山呼海嘯》的最后修改。
1976年春,開始創作長篇小說《戎萼碑》。
1977年6月9日,在煙臺創作完成《戎萼碑》。
1977年,任鐵道部工業總局副局長。
1977年12月3日,在《光明日報》發表散文《為革命創作有何罪!》。
1977年6月,長篇小說《戎萼碑》由山東人民出版社出版。
1977年6月,在《山東文藝》發表《戎萼碑》(《玄妙策》一節)。
1977年7月,在《山東文藝》發表《戎萼碑》(《狹道逢》一節)。
1978年1月,隨中國作家代表團訪問巴基斯坦。
1977年7月,長篇小說《山呼海嘯》由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
1979年2月,長篇小說《橋隆飆》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1979年11月,隨中國鐵路代表團訪問英國,參觀了倫敦鐵路指揮中心、達比鐵路科研中心,格林威治、約克等地。
1980年2月,在《人民文學》發表散文《大不列顛一瞥》。
1980年,發表散文《憶微》。
1981年9月,在北京接待日本友人和田、下崎夫婦。
1981年12月,在《時代的報告》第4期發表詩《巴基斯坦——親愛的兄弟鄰邦》。
1981年,前往海林瞻仰楊子榮烈士墓。
1982年3月,在《人民文學》發表散文《觀畫思人祭》。
1982年9月,創作散文《絲絲故鄉情》。
1982年10月,在北京接待美國著名作家赫爾曼·沃克。
1983年12月28日,創作散文《十天老友》。
1983年1月,在《膠東文學》第1期發表《絲絲故鄉情》。
1983年2月,離休。
1983年4月,在《世界文學》第2期發表《十天老友》。
1983年6月,在《山西文學》第6期發表散文《卑中情——我的第一篇小說〈林海雪原〉》。
1983年,發表散文《遙寄扶桑故友》。
1984年4月5日,創作散文《義情思》。
1984年7月,在《天津日報·文藝》發表《義情思》。
1985年1月15日,創作散文《清水流香》。
1985年6月,在《鴨綠江》發表《清水流香》。
1994年1月20日,創作散文《澳洲遙祭洛兄》。
1994年5月,在《中篇小說選刊》第3期發表《澳洲遙祭洛兄》。
2000年,創作《回憶與遐想》。
2002年6月27日,在北京病逝。
(該年表由慕津鋒編寫,經曲波家屬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