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愛注入筆端,融入字里行間 ——喬羽先生去世周年記
相親相近的人,心靈是有感應的。這話我信了。2022年6月19日的深夜,我做了一個至今仍然清晰的夢:幽默慈祥的喬羽老爺子笑容滿面,向簇擁著他的一群人不斷地揮手作別,然后登上一輛車,漸行遠去,身后,留下大運河的水在兀自流淌。在我與喬羽老爺子相識相知、教學往來的20多年時間里,這樣的場景發生過很多次,在夢中重現本也自然。但數小時后,《南方都市報》要聞部的一位記者打來電話,要我為喬羽先生的溘然仙逝說幾句話。這真是晴天霹靂!我頓時淚如雨下,仿佛有一雙無形的大手,一下把我的內心掏得空空。整個上午,我被一種空蒙無際的揪心和悲痛纏繞,茶飯不思,一任《我的祖國》的旋律在腦海中縈繞低回。
我相信,一定會有不少文友對我的創作方向有過疑惑:一個主寫小說的作家怎么會對歌詞創作那么迷戀?盡管我出過歌曲集、歌詞集,寫的歌詞也還不夠好,遠達不到經典歌詞的水平,但我的確是喬羽老爺子手把手帶出來的學生。老人家一直對我的歌詞創作寄予著厚望,并且幾次認真地說:“我可以教你,可以帶你,我希望我的家鄉后繼有人!”
記得1999年夏天,老爺子攜夫人回濟寧探親,我們在圣地大酒店相見,我恭敬地呈上自己新出版的詩集《鄉思情韻》。老爺子接過去,一邊翻一邊說:“這書名起得好,一個人,一個有赤子情懷和文人情懷的人,無論他走到哪里,無論他做什么,思鄉之情永遠是一根綿綿不斷的金線。優秀的詩人、作家、藝術家,無不有著深厚而濃烈的鄉思情韻,這也正是他們藝術創作的源泉所在。”
2000年春節過后,我去北京方莊,專程到老爺子家探望,老爺子非常高興,親切地對我說:“建魯啊,你的詩集我仔細看了,詩作展示出來的鄉情詩情才情令人高興。其實,你的許多鄉情詩歌、戰地詩作,稍做改動就是很好的歌詞,大可以譜曲演唱,讓更多的人能夠在優美動聽的歌曲中聽到你的心聲。”我沒想到,老人家會給我稚嫩的創作這么高的評價!我把這看作是一個前輩對后輩的獎掖和鼓勵,關愛和呵護。老人家進一步說:“我可以教你,我可以帶你。”我很汗顏,說:“在我心目中,您老早就是我的恩師了!”
我的少年時代就是唱著《讓我們蕩起雙槳》長大的。一個“蕩”字,在我心中蕩了幾十年。還有那“海面倒映著美麗的白塔,四周環繞著綠樹紅墻”的歌詞,多么樸實的話語,卻描繪出了那么美的意境和幸福的童年時光。
老爺子說:“一首好歌詞,一定是一首好詩。但一首好詩,不一定是一首好歌。”
老爺子這是真的在教了呀,我只有屏住呼吸,仔細聆聽的份兒。
“歌詞不能太實,太實了近似照相,就沒有了靈氣。也不能太虛,太虛了叫人摸不著邊際,不知道到底想說什么。詩是語言的藝術,講究含蓄和意境。好的詩詞都需要提煉精華,更需要細心揣摩、巧思妙想、語言生動、言簡意深。歌詞則應多為作曲者留下創作和提升的空間,這樣才能情景交融、相得益彰。看似信手拈來的詩語詞句,其實都是作者苦心推敲、反復修改、錘煉而成的心血結晶。
“我從不把歌詞看作是錦衣美食、高堂華屋,而是當作尋常人家一日不可或缺的家常飯、粗布衣,或者說是雖不寬敞卻也溫馨的小小院落。字里行間要表達出對生活的熱愛和眷戀,不需要華麗的語言字詞,要樸實無華,要真情直達。
“我有一些文化程度并不高的朋友,比如賣白菜的、賣桌子的、賣報紙的等等,不管是名人還是普通人,大家都是兩只耳朵、一雙眼睛。名人也是從默默無聞中走出來的,應該多一些‘凡人心’。寫東西的時候,不要把自己當什么名人看待,首要的是把握兩條:一是要照顧到大多數人的感情;二是要讓普通老百姓一聽就明白,一聽就喜歡。如果這兩個問題解決不了,就不要急著動筆。
“一首歌詞雖短,看似一蹴而就,其實都是跟釀酒一樣,不斷地在內心釀造。《思念》這首詞我1963年就開始構思了,直到1988年才最終完成。真正寫好歌詞并不那么容易。”
那天,我根本沒想到老爺子又把著名作曲家王立平叫來了,說:“一塊兒聚聚,好讓他下一步為寫給你的《與人方便》譜曲,你也正好感受下歌和曲是如何交互交融的。”說完,還不忘補一句:“我真希望自己的家鄉能再出一位得意門生啊!”我知道,這是先生在高看我。
王立平老師來后,兩位大家風趣幽默,相談甚歡,我從旁受益匪淺。其間,三人在初春的暖陽下,留下了一張溫馨的合影。
老爺子所說歌曲《與人方便》的事,前因是我和喬羽先生剛認識那會兒,我正在創業期,剛創辦魯寶食品不久。老爺子回濟寧時,我們在魯寶公司有過一次愉快難忘的長談。他老人家一點大家名人的架子也沒有,我感覺就像跟自家老爺子交心談話一樣。記得老爺子幽默地談起自己跟“三”這個數字的特殊緣分,說自己有三個故鄉、三個名字、三個劇本、三個愛好。第一故鄉肯定是濟寧,第二故鄉是他曾經戰斗過的太行山區,第三故鄉便是居住多年的北京。老爺子原名叫喬慶寶,到部隊后改名為喬羽,而在圈中友人口里,大家都習慣叫他喬老爺。他這一生,除歌詞外,還寫過三個劇本《果園姐妹》《劉三姐》《楊開慧》。三個愛好,則是飲酒、抽煙、喝茶。
那天午飯,老爺子想吃家鄉的熱豆腐,可當辦公室人員用青花瓷盤端過來時,老爺子連連搖搖頭,說:“用盤子裝熱豆腐,都把水涳出來了,熱豆腐就沒有那種鮮嫩的口感和味道了,要用水浸透的木板托著,抹上些玉堂豆腐乳汁的辣椒醬,趁熱吃才行。”大家趕緊按老爺子所說換盛,結果老爺子一連吃了三板,并說:“過癮,是那個味,解饞了!”
老爺子夸我:“你不僅詩寫得好,文作得棒,你還能創下這么大的產業。不僅是軍旅詩人,還是商旅納稅人,了不得。為了讓你更直觀、更親近地看到歌詞的寫法,看到歌曲與詩歌的異同,我打算給你專門寫一首歌詞,歌名我也已經想好了,就叫《與人方便》。你不是生產方便面嗎,這就是靈感和素材。”
1999年初冬,我與寫作《喬羽戀歌》《不醉不說·喬羽的大河之戀》的作家周長行結伴,一起去北京拜望喬羽先生。這次前往,我詳細向老爺子介紹了企業的基本情況,之后大約過了一個月,老爺子便寫出了《與人方便》的歌詞:
寧肯自己攬下困難
也給別人留下方便
如果你有這種心愿
你將感到地闊天寬
你的目光將會更加遠大
你的笑容將會更加燦爛
你將贏得四海朋友
你將招來八方財源
我說這話你不信
勸你不妨試試看
與人方便
自己方便
這也是真
這也是美
這也是善
由王立平先生為之譜曲后,改名為《方便之歌》,便一直唱響在天南地北的魯寶經銷商、零售商的批發部和店鋪里。由于喬羽先生是將歌詞錄于一張宣紙之上的,所以譜曲的歌詞成為了山東魯寶食品集團之歌,裱掛在我辦公室墻面上的書法成為了我的座右銘,它時刻激勵和鞭策著我做人做事,爬山過坎,篤行向前。
我喜歡老爺子的每一首作品,在他的指教和影響下,這些年我也嘗試著創作了大量歌詞,并出版了兩卷本的《心歌》歌詞集。真正研習實踐之后,才知道寫歌詞看似簡單,寫好實屬不易。通過研讀老爺子的作品,我知道了歌詞要有真情實感,要通俗易懂,要用心雕琢出畫意詩情,要有清新優美的語言。無論借物寓情還是借景抒懷,都要把愛注入筆端,融入字里行間,融入時代奔騰的血脈。
喬羽先生離開我們,不覺已近周年,但老人家留下來的《我的祖國》《讓我們蕩起雙槳》《思念》《難忘今宵》《夕陽紅》等許多經典,仍在繼續傳唱。
喬羽先生的藝術精神,永遠不朽!
(作者系山東省濟寧市作家協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