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住老外,中國網絡文學比大家想象的能干
當網絡文學成為眾多中國青年讀者的選擇時,很多人并沒有想到,外國網友早就在追更了。
今年4月,中國作協網絡文學中心發布《2022中國網絡文學藍皮書》顯示,中國網絡文學海外市場規模突破30億元,累計向海外輸出網文作品16000余部,海外用戶超過1.5億,覆蓋兩百多個國家和地區。
作為第一個成立網絡文學研究院、網絡作家村、省級網絡作協的省份,浙江是全國網絡文學的重鎮高地。5月27日,以“多彩亞洲 精彩世界”為主題,2023中國國際網絡文學周將在杭州開幕。會上將發布《中國網絡文學亞洲傳播報告》,表彰優秀的海外傳播作品,探討網文出海的更多路徑。
當中國的網絡文學,成為世界的網絡文學,老外們被什么迷住了?他們是如何接觸到中國的網絡文學?又是怎樣從文學中看待當下的中國?
01 從網端“走到”大英圖書館
網文出海之路,可以追溯到2001年左右,最初面向的是海外華語群體,之后才慢慢突破語言的壁壘。
有個美國年輕人,曾經同時追更15部中國網文。接受中國媒體采訪時,他說最先帶他入坑的網絡小說是,被海外粉絲簡稱為“CD”、全稱《Coiling Dragon》的《盤龍》。作為中國網絡小說走紅海外的重要標志之一,它被連載在一個叫做wuxiaword的網站上。
創建于2014年底的wuxiaworld,是全世界第一個中國網絡文學英譯網站,服務來自于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讀者。
賴靜平是網站創始人,也是《盤龍》的譯者。因為喜愛《盤龍》的人太多了,多到他不得不離開原先連載譯文的網站,去單獨建立一個wuxiaworld;多到不停有人催更,給他捐助,直到捐助的錢徹底超過他的工資,直到他感覺再也無法兼顧翻譯網文與本職工作。
于是,賴靜平辭職了。
此后的短短3年,賴靜平拉起了一支民間翻譯組,為網站上傳了70余部中國網絡文學作品,以至于它的流量排名一度達到全球1000位左右。在wuxiaworld的影響下,一批專門搬運中國網文的海外“野生”網站誕生。
2017年5月,坐擁中國最大網絡文學庫以及作者群的起點中文網出手,制造了自己的出海“船只”——起點國際。它為海外讀者奉上最新、最全的中國網文大餐。此后,網文出海開啟加速模式,掌閱文學、晉江文學城、中文在線等網文平臺紛紛入局,帶來了規模化影響。
數據顯示,僅2020年到2022年,網文出海累計輸出作品從10000余部上漲到16000余部,用戶數量從1億多上漲到1.5億多。
甚至,海外讀者開始不滿足于看。他們開始創作。尤其疫情三年的相對“封閉”生活,給了他們大把時間。目前,各大中國網文平臺培養海外的60余萬作者,創作了外語作品數十萬,中國網文實現了從文本到運營模式的輸出。
2022年,16部中國網絡文學作品首次被收錄至世界最大的學術圖書館之一——大英圖書館的中文館藏書目之中,與《愛麗絲夢游仙境》的原始手稿、莫扎特的音樂手稿、莎士比亞作品的第一對開本、超450塊的中國甲骨等館藏品做了“鄰居”。
據大英圖書館公開資料介紹,大英圖書館會根據讀者需求和書籍本身價值貢獻等來選擇收藏作品,即當下讀者最想看的,以及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對人類文學歷史有時代意義的作品。
至此,中國的網絡文學具有了成為世界級的資歷。
中國網文的海外走紅看似一場“天降驚喜”,實則有著某些必然的邏輯。
02 神秘的東方魅力
正所謂量大,中標幾率就大。
在中國,經過30年發展、沉淀的網絡文學,已經細分出大量垂類。根據《2022中國網絡文學藍皮書》,網絡文學可劃分為幻想、歷史、現實三大類別,主要類型有10多種,細分類型超過200種。日更1.5億字的龐大作品池,足夠讓海外讀者們遇見所愛。
而那些成功出海的網文,首先要具備的特質是娛樂性和故事性——就像它們當初征服國內讀者一樣。
不過,中國作協網絡文學研究院副院長夏烈分析,不同地區讀者的喜好確有不同。例如,歐美讀者,大多更喜歡玄幻、奇幻類型;東南亞讀者比較偏愛都市文、言情文。
“這和一個區域的文化性格和文化認同度有關系。例如,基于北美本土《魔戒》等魔幻類文學,融合了西方騎士、魔法之類文化元素的玄幻類中國網絡文學,讓他們產生了‘熟悉又陌生’的感受(《盤龍》就是這類作品);在熟悉之后,中國味更濃的仙俠、修真類開始潛移默化,逐漸流行。”夏烈說。
《盤龍》的英文封面之一
而對比西方魔幻,東方玄幻有什么獨特魅力?有讀者曾經做過分析:
首先,代入感更強。中國有五千年文明史,《封神榜》《西游記》、金庸武俠之類文學作品本身就基于歷史,虛虛實實。今天的許多網絡小說也延續傳統,把現實存在和歷史事件糅合,讓讀者產生一定的真實感。這也可以解釋,為什么歐美恐怖片對比日本恐怖片,往往更不容易讓我們后怕。因為,歐美片里的僵尸、怪物,看上去并不會存在真實生活之中。
第二,爽點更多。日本的輕小說也在網上流行過一段時間,然后被中國網絡文學后來居上。網友們覺得,日本主角通常是老好人,懦弱又過于善良地守護日常的美好;而西方的蜘蛛俠和美國隊長等角色,雖然通過磨難有了超能力,但最終得出一句“能力越大責任越大”。這很有教育意義,但不那么爽。
正如有網友在wuxiaword上的留言:“(中國網絡小說的)角色們看起來都更加像真實的人。他們不是簡單地為了正義或者善良去與壞人戰斗。他們做這些事情都是為了他們自己。這就讓那些角色更加可信。”
同時,因為中國經濟的發展、文化軟實力的提高,對中國故事好奇的外國人越來越多,國內外有意識入局的資本也越來越多。這些都是推助網文出海規模化、高效化的大環境因素。
但是,夏烈也提醒:“網絡文學本身是適應了時代的大眾文化。它本質上是一種商業行為,我們必須要尊重市場規律。”
“根據國度文化性格和趣緣‘定制’網文是一種可行方式。”夏烈舉例,例如,針對東南亞,可以在都市言情作品中,加入一些創新、奮斗的主旋律背景;針對非洲,鄉村振興、基建建設等元素可能會引起他們的共鳴;而在工業發達的歐美,有民族工業元素、科幻元素的作品也許會受歡迎。
03 網文出海的下一步
近年來,在政府的引導下,中國網絡文學佳作數量在上升。
不過,由于創作入行門檻低,不少作品以文學的眼光去看,存在著語句不通、深意不足、情節老套、人物臉譜化等問題。甜寵文、霸總文、言情文則很容易被復制,從而失去獨有價值。
也就是說,中國的網絡文學和其他文化藝術作品一樣,在世界舞臺上立足并沒有特別的捷徑,優質依然是王道。
但是能成功出海的網文,感受和收獲都非常有意思。
浙江省網絡作家協會副主席李虎(天蠶土豆)說,他的作品《元尊》在出海時因為找不到合適的書名譯法,最后選擇了直譯的拼音。而老外,因此又多認識了一個原汁原味,并且有著中華文化意味的中文詞語。
喜歡看仙俠故事的人太多了。老子大概不會想到,幾千年后,老外們會默契地選擇“Daoist(道友)”作為共同姓名。
今年3月,起點國際在中國香港舉辦WSA2022頒獎典禮。獎項分為英語、印尼語和泰語三大賽道,參賽作品超9萬部。
在菲律賓,大量的閱讀,以及千篇一律的“少女落難”情節激起了一位全職媽媽的創作欲。她的獨立女性故事《惡棍之妻》獲得了起點國際在海外舉辦的創作比賽大獎,一系列作品被譯成各語種陸續出版,自己也因此成了家庭的經濟支柱。巧合的是,她讀的第一部中國網文小說是精神內核相似的《許你萬丈光芒好》。
更不用說,越來越多的老外在閱讀網文之后,開始對中國燃起探索的好奇。他們想來到中國的都市和鄉村,走進小說的情節里,最好還有機會和天蠶土豆、唐家三少、我吃西紅柿這些偶像級網文作家說說話、合個影。
無論國內外,網文愛好者大多是年輕人。年輕人愛好交朋友,也是最喜歡擁抱變化,向往未來的群體。
網絡文學因此充滿了青春氣息。它正在構建起一個世界級的青年朋友圈。圈子里,大家用著時下流行的“網言網語”,交換著彼此共鳴又各具風格的有趣故事,一起奮斗,一起感動。
是網絡,用技術的飛躍,讓無數天各一方的陌路人遇見;是文學,在人與人之間搭橋,讓遇見升華成了解。網絡文學在無意間成為凝聚海外青年的橋梁時,它的意義便不同于以往了。
期待更好的文學翻譯、更多的精品生產、更全面的產業轉化——以網絡文學重鎮浙江為核心,我們期待著中國網絡文學的窗里窗外,風景更美、視野更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