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熱議科幻文藝的新發展新路徑
近年來,《流浪地球》《三體》等科幻影視作品獲得了票房/收視率和口碑的雙豐收,同時,隨著國家電影局、中國科協印發的《關于促進科幻電影發展的若干意見》等政策的推行,以科幻影視為代表的中國科幻文藝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如何用科幻文藝講好中國故事、助力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成為學界關注焦點。5月7日,由中國文藝評論(首都師范大學)基地、首都師范大學藝術與美育研究院等單位主辦的“科幻文藝與中國式現代化”青年工作坊在京舉辦。與會專家圍繞中國科幻文藝的想象力及局限、科幻文學的世代劃分、影視化策略與智能機器人時代的焦慮等內容進行了研討。
與會者認為,當下中國科幻影視創作在人物塑造、視覺形象和價值觀念的表達上,都出現了符合本土觀眾審美心理和觀賞期待的敘事模式和視覺符碼,在所謂“軟科幻”和“硬科幻”兩條路徑上已一定程度實現了中國科幻影視的本土化創作與探索,體現出中國的民族特色和文化自信。未來,影視創作者應當對什么是中國科幻有更明確的理解,進一步用中國經驗講好中國故事,進一步提升編劇、導演、制片人的科學素養,努力為科幻影視受眾培育深厚土壤。此外,與會專家對科幻文藝創作中的想象力困境、“科幻現實主義”的書寫等話題也進行了研討交流,認為當下中國科幻的困境是對科技現實缺乏足夠觀察,科幻文藝的創作還需要回到現代文學中的啟蒙傳統、回到當代中國的現場尋找探索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