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時代價值,數十位專家齊聚北大熱議網絡文學青年創作
近年來,網絡文學作為大眾創作、全民閱讀的中國故事,呈現出Z世代讀者作家主力崛起的新興趨勢,更因其對文學生產關系的結構性影響,成為當代文學研究的關注熱點。在此背景下,不斷挖掘培育優質青年創作者、持續激發Z世代數字閱讀熱情、進一步深化網絡文學研究成果,為網絡文學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已經成為各方推進網絡文學文化繁榮的共識。
2023年6月11日,閱文集團旗下起點讀書App與北京大學網絡文學研究中心等10所高校研究中心、學院共同發起“字在青年”全國高校新銳作家選拔賽,并于北京大學重磅啟動。
北京大學中文系主任杜曉勤,閱文集團副總裁、總編輯楊晨,南京出版傳媒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編輯項曉寧等人出席活動。在“網絡文學創新寫作”論壇環節,中國作協網絡文學中心研究員何弘,中南大學二級教授、中南大學網絡文學研究院院長歐陽友權,山東大學文學院教授、山東省作家協會主席、山東大學網絡文學研究中心主任黃發有,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北京大學文學講習所副所長邵燕君,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南京師范大學世界文學與中國原創文學研究暨出版中心主任何平,安徽大學文學院教授、安徽大學網絡文學研究中心主任周志雄;杭州師范大學教授、杭州師范大學文藝批評研究院副院長單小曦,首都師范大學藝術與美育研究院教授、首都師范大學網絡文藝研究中心主任許苗苗,中南大學教授、中南大學網絡文學研究院副院長禹建湘圍繞網絡文學的時代價值、思想貢獻、青年創作及網絡文學理論批評體系建設等方面展開探討。
關注網絡文學時代價值,推進構建網絡文學主流化敘事
伴隨著網絡文學作家文化自覺的凸顯和精品內容的迭出,網絡文學主流化程度顯著提升,并衍生出強大的社會影響力。北京大學中文系主任杜曉勤在活動致辭中表示,北京大學中文系始終關注著網絡文學的發展,“當代中國的青年一代,正在以前所未有的熱情和活力參與到了網絡文學的創作和閱讀中。網絡文學作為一種新興的文學樣式,利用互聯網這一現代化的媒介創造出了一種不同于傳統的紙媒文學的寫作、閱讀與傳播的方式。海量的網絡文學不僅成為能治愈廣大人民群眾閱讀饑渴癥的精神食糧,也能折射反映出當下社會的時代……希望我們共同努力,為網絡文學的原創提供更好的環境和更多的支持。”
中國作協網絡文學中心研究員何弘表示,網絡文學的出現極大的拓展了中國當代文學的邊界:“網絡文學從20世紀末、21世紀初開始,以一種嶄新的姿態,以文學和互聯網的結合形成一種新的文學樣式,也是一個新的文學生態,極大的改變了整個文學的狀態……我相信我們的網絡文學一定能夠為中華民族新的文明的創造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南京師范大學教授、南京師范大學世界文學與中國原創文學研究暨出版中心主任何平認為,網絡文學研究應該聚焦到國民或民族審美價值上:“今天起點讀書與大學的合作,試圖解決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從量的增值角度討論思想審美的貢獻值。就是以大學生為主體的青年群體,如何從一種前沿性或者說它的貢獻值上面,進一步的推動網絡文學發展,以及為我們的國民或者說民族的審美提供怎樣的一種思想貢獻或審美貢獻。”
安徽大學文學院教授、安徽大學網絡文學研究中心主任周志雄高度認可網絡文學的時代價值:“中國的網絡文學立足改革開放以來的文化開放視野,廣泛吸收電子游戲、動漫、電影的多種元素,在世界性與民族性之間、在文化傳統與現代精神之間兼容并蓄,講述的是一種有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的網絡小說,已成為中國當代文化產業的重要源頭,產生了廣泛的國際影響,也是中國當代文學史上不可忽視的一個世界級的文學現象。”
中南大學教授、中南大學網絡文學研究院副院長禹建湘也表示,網絡文學作為一種新興的文學形式,正以它獨特的語言和形式創造出豐富多彩的文學作品,它融合了當代社會、融合了科技發展、融合了現在人類的普遍心理,滿足了讀者多樣的文化需求。
聚焦網絡文學青年創作,探討網絡文學理論批評發展
網絡文學作為當代文學重要的文學現象,因其對中國式現代化文化樣本獨特而豐富的呈現,已經成為近年來各大高校的學術研究重點課題之一。不少專家圍繞網絡文學理論批評體系的建設發展開展熱烈討論。
中南大學二級教授、中南大學網絡文學研究院院長歐陽友權表示:“今天坐在前面第一排的都是年輕的新銳作家,95后、00后,他們是中國網絡文學未來的希望……我們攜手凝心聚力,打造出青春的批評共同體,它將是我國網絡文學理論批評界的一股清流、一種清香、一種新音。無論從體制上、從做法上,還是從格局上,從效果上說,我們這個共同體都將是一種創舉、一種創新、一種創造,都將是中國網絡文學批評史上會留下的濃墨重彩的一筆。”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北京大學文學講習所副所長邵燕君認為:“我們一直在說建立網絡文學獨立的評價體系,怎么來這個獨立評價體系,必須從批評實踐之中來。只有我們今天的扎實的廣泛的批評,才能夠在這個過程當中建立起我們網絡文學的評價體系,我們的理論體系。這樣的話,網絡文學才真正有可能與身后的文學積淀以及學術積淀的紙制文學形成對話關系,形成另外一種文學真正的對話關系。”
杭州師范大學教授、杭州師范大學文藝批評研究院副院長單小曦則圍繞網絡文學教育發言:“今天是一個書寫印刷文化向數字文化的過渡時期,不僅是文學方式的變革,更是文學價值觀的變革,以及我們評價標準的新的探索。所以很多東西在未來生成之中。所以我還是從這樣一個角度來講,對網絡文學的教育應該還是大力支持和給予肯定的。”
與此同時,聚焦網絡文學青年創作,現場專家學者熱議網絡文學青年創作的生機與活力。南京出版傳媒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編輯項曉寧認為,網絡文學的魅力就是文學的魅力、就是青春的魅力。文學不老,青春永遠,創意無限。
山東大學文學院教授、山東省作家協會主席、山東大學網絡文學研究中心主任黃發有表示:“網絡文學對于我們現在在校的大學生來講就是他們的一種閱讀的興奮點,也正因為這樣,他們的聲音我們是不能忽略的。”
首都師范大學藝術與美育研究院教授、首都師范大學網絡文藝研究中心主任許苗苗認為:“網絡文學始終是一個青春的主場……正是這種青春和個體,不變和恒定造就了網絡文學蓬勃的生機。”
據悉,現場同步發布了由揚子江網絡文學評論中心、南京出版集團《青春》雜志社發起主辦的第二屆“網文青春榜”年度榜單,《這游戲也太真實了》《魏晉干飯人》《我的細胞監獄》《道詭異仙》《不科學御獸》《請公子斬妖》等14部作品精選上榜,彰顯網文青年創作與閱讀的獨特風貌與文學表達。